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5 毫秒
1.
人是有理性有情感的。理性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合理的思维判断,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具有某种独特色彩的体验。高校学生偏爱理性思维,有着丰富的感情需要,喜欢追求生活中的哲理。因此,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合理利用理性和情感,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相似文献   

2.
刘向男 《科技信息》2009,(25):244-244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表现为:或高兴、欢乐,或忧愁、悲伤,或赞叹、喜爱,或惊恐、厌恶。  相似文献   

3.
许娜 《科技资讯》2005,(24):86-86
情绪和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只有充分而有效地运用情绪情感具有的动力,调节,信号,感染功能,唤上进心学生积极健康的情绪,使学生将“理智的思考”寓于“感情体验”中学习声乐知识技术,形成技能,才能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而有收获。  相似文献   

4.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 ,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 ,与周围现实发生相互作用 ,产生多种多样的关系和联系。主体根据客观事物对人的不同意义而产生对这些事物的不同态度 ,在内部产生肯定或否定的体验。当客观事物符合个人需要时 ,产生满意、愉快、热爱、欢乐等积极的情感体验 ;否则 ,就会产生忧伤、痛苦、厌恶、恼怒的情感体验。常言说的“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惧 ) ,都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  相似文献   

5.
<正>情趣体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所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客观事物符合人的需要,他就会持欢迎的态度,而体验到喜爱、愉快、崇敬的情感;不符合人的需要,他就会持拒绝的态度,而体验到憎恨、愤怒、鄙视的情感。[1]故古代就有"六情"和"七情"之说。人是感情的动物,人的情感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积极的情感使人生活昂扬向上,使生命充满阳光,而情趣是指情感中积极的一面。  相似文献   

6.
一、情感的教化陶冶功能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即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内心感受,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人的认识过程总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反映或体验,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爱憎、褒贬、哀乐、喜怒。无不是情感的具体表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即对人的陶冶教化作用,是它本身固有的特点,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不可忽视也不应被忽视的。  相似文献   

7.
李方 《科技信息》2007,(24):240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子,他说,只关心种子而忘了耕地等于撤下种子喂麻雀.情感是来自生命的内在激动.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与自己的需要是否相适应而产生的情绪体验,是不可抑制更不能征服的.人按照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与客观事物发生的各种关系的认识采取不同的态度,或欢迎、赞赏,或拒绝、反对,无论什么态度,总是被发生态度者本人所体验.  相似文献   

8.
刘会丽 《科技信息》2007,(12):174-174,114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内心感受,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良好的情感促使人们健康生活、和谐交际,促进人格力量的形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优良的情感品质,使学生成为身心和谐发展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9.
安艳 《科技信息》2008,(4):275-275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们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符合人们的愿望与观点,就使人对之产生肯定的态度和引起满意,愉快,喜爱,羡慕等积极的内心体验。积极的情感具增力性,能鼓舞人去进行活动,甚至于忘我地去进行拼搏。  相似文献   

10.
情意是人对于客观现实的态度的体验.情感是由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它是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动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也越来越重视情感教育.本文对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这就要求在物理教学中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和认知特征,从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出发,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师生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丰富学生的学科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2.
学科情感是课堂教学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动态因素,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基本构成要素.每位学生都有各自感情,学习情感的产生与表现对教与学会产生很大影响。本试图回答培养化学情感的几种途径,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情感是人对于客观现实的态度的体验.情感是由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表现为:或高兴、欢乐,或忧愁、悲伤,或赞叹、喜爱,或惊恐、厌恶. 针对初中生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的特点,笔者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收到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马卡连柯说:“不会抑制自己情绪的人,就是一台被损坏的机器。”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研究表明,情绪对人的行为起着重要的动机作用。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活动效率,起正向的推动作用;消极的情绪则会降低活动效率,甚至引发不良行为,起着反向的推动作用。为了使各项教育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必须让学生保持健康、积极的情绪状态。本文拟就中等职校学生的健康情绪培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曾强 《科技信息》2012,(15):345-345
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一个重要方面,它伴随着认识过程而产生。它产生于认识和活动的过程之中.并影响着人的认识和活动的进行,它是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也是一种态度的体验。它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并伴随着情景产生而产生,消失而消失的。语言、动作是进行教育教学的主要工具,正确运用语言、动作对完成教学任务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需要。语文教学情感尤为重要。语文教师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有效利用情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8.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态度的体验。在体育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而且更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一、热爱学生 教师情感生活的核心是热爱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不热爱学生的教师永远不可能成为优秀教师。  相似文献   

19.
人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事物的时候不是无动于衷的,都会依据是否符合各自的需要而产生主观体验,这就是情感。情感是人脑对事物与人的需要观点之间的反映,是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语文数学中的情感教育就是在具体锅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针对语文教材的实际,凭借有效的教学手段,把自己和作品的情感传达给学生,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的社会情感。  相似文献   

20.
汪兴泽 《广东科技》2013,22(8):28-29,35
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有调节作用、感染作用、动力作用和强化作用,要充分发挥情感的这些作用,就要坚持‘“睛”的投入与“理”的启迪相结合;坚持适度用情与依法办事相结合;坚持“传情”与“解难”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