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综述了近几年稀土-镁-镍基贮氢合金电极材料相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改善合金电化学性能的方法,包括合金组成的改进、热处理、表面处理、制备复合合金等方法。讨论了稀土-镁-镍基贮氢合金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以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电沉积镍钴纳米合金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直流电沉积方法在镀液中加入有机添加剂制备出镍钴纳米合金镀层.采用扫描电镜分析了镀层的微观形貌及晶粒尺寸,研究了电流密度、pH等工艺条件以及有机添加剂和稀土钐对镀层中钴含量的影响,采用加热实验法测定了镀层的结合力.实验结果表明,镀层表面致密、平整,结合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3.
Ml(NiCuAlZn)5合金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间合金法制备了无钴含锌混合稀土系储氢合金电级材料Ml(NiCuAlZn)5,并对其晶体结构、热力学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采用单辊熔体快淬法将名义成分为Nd7.5Fe92.5-xBx(x=4.5,5.5,6.5,7.5at.%)的母合金制备成Nd2Fe14B/α—Fe纳米晶双相复合稀土永磁合金薄带.对母合金和合金薄带的磁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并分别讨论了合金中硼含量与快淬速度对合金薄带磁性能及薄带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尿素-NaBr低温熔盐体系中Er-Co合金的电沉积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稀土元素内层4f电子的数目从0~14逐个填充,造成它们之间在光学、磁学、电学性能上出现明显差异.衍生出种类繁多的高新材料[1].稀土铁族金属合金具有优良的磁性、磁光性并可应用于磁性元件及磁光记录材料,目前多采用蒸镀和激光溅射法制备.但设备成本高、生...  相似文献   

6.
稀土系储氢合金的添加对Co-B合金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熔炼法制备稀土系储氢合金及Co-B合金.研究了稀土系储氢合金的添加对Co-B合金的结构以及储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稀土合金后,Co-B合金的电化学容量和抗腐蚀性能有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石墨钟罩法在井式坩埚电阻炉制备Zn-0.1%RE合金,并利用ICP对其进行成分化验,研究不同熔化温度、浇铸温度下稀土合金制备过程及其稀土合金二次熔化过程稀土的利用率;结果表明:稀土的烧损存在于合金化、浇铸、二次熔化等三个阶段;稀土合金制备最佳熔化温度为580℃左右,最佳浇铸温度为500℃左右,稀土合金二次熔化时(结构件镀锌环境下)烧损率:15%左右。  相似文献   

8.
《应用科技》2006,33(3)
国家科技成果网是利用互联网为平台的科技网站,以下项目由国家科技成果网提供,详情请登陆www.nast.org.cn。储氢及稀土永磁材料稀土金属是稀土永磁、储氢材料等技术产业的关键原材料。该项研究采用块状多阳极专利技术,提高了稀土电解过程的连续性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为研制大型电解设备阳极技术奠定了基础。氟化镝制备新工艺解决了传统制备工艺过程中氟化物沉淀颗粒小、难过滤和洗涤等问题,有效地控制了氟化镝的氧含量;采用氨气处理,尾气氟含量降低,达到目前排放标准。主要技术性能指标:1.稀土回收率≥95%;2.单一稀土金属含…  相似文献   

9.
制备了化学计量比为Er2FeSb2的稀土化合物,X射线粉末衍射表明Fe固溶于稀土化合物ErSb,固溶度达到20at.%,合金保持NaCl型面心立方结构,晶格常数由于Fe的固溶而增大。利用恒电流充放电方法测定了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能,首次冲放电循环表明Er2FeSb2具有2个明显放电平台,放电容量达到673.6mAk/g,每个分子式平均放电容量为16.0e/formula,合金电池放电能量为386.9mahV/g。  相似文献   

10.
在高铬铸铁中加入0~2.0%的混合稀土合金,测定其常规机械性能、抗磨性及抗冲击剥 落性。结果表明,加入0.3%的混合稀土合金后,抗弯强度提高近一倍,冲击韧性提高20%,抗 磨性提高23.6~26.6%,抗冲击剥落性则提高近二倍,但对硬度无明显影响,过高的稀土加入 量反而使高铬铸铁性能恶化。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室温条件下ErCl3-CoCl2-LiClO4-二甲基亚砜(DMSO)体系中的Er-Co在铜电极上的共沉积,利用恒电位电解法制备出了Er的不同质量百分含量的Er-Co合金膜,0.08mol/L ErCl3-0.1mol/L CoCl2-0.1mol/L LiClO4-二甲基亚砜溶液在-2.58V(ts SCE)时恒电位电解得到了表面均匀,附着力好、有金属光泽的黑色沉积膜,应用EDAX和XRD分析了沉积膜组成及形态。  相似文献   

12.
羟自由基(·OH)氧化是电解氧化技术的重要机理之一,采用清水实验(0.015 mol/L的Na2SO4溶液)探索了周期换向电解过程中.OH的产生机理,筛选了.OH的检测方法,并研究了.OH产生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以二甲亚砜(DMSO)为捕捉剂的比色法其检测效果优于以水杨酸为捕捉剂的比色法,在电压为8 V,换向周期10s的条件下反应90min时,50mL200mmol/L的DMSO可以捕捉羟自由基的量达到最大值.同时得出添加H2O2时羟自由基累积量提高的幅度大于添加H2SO4,表明可以将周期换向电解法与H2O2相结合,更广泛地将周期换向电解法应用到水处理领域.  相似文献   

13.
为净化密闭电石炉尾气,采用浸渍法制备CoCl2改性活性炭纤维(ACF)吸附剂,通过容积法测试浸渍液浓度对PH3饱和吸附量的影响,研究不同温度下PH3气体在改性ACF上的等温吸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浸渍液浓度最佳值为0.2mol/L,此改性ACF对PH3的饱和吸附量为19.674mg/g;PH3在CoCl2改性ACF上的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迅速降低,在298,313和328K时PH3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9.674,13.537和11.087mg/g;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较好地模拟了PH3在改性ACF上的等温吸附;PH3气体在改性ACF上的等量吸附热随吸附量的增大而减小,表明改性ACF吸附剂表面能量的不均匀性;吸附热在16~24kJ/mol范围内,过程为物理吸附,有利于密闭电石炉尾气的净化。  相似文献   

14.
木犀草素和木犀草苷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合适浓度的DMSO溶剂,观察和比较糖苷和苷元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MTT法测定DMSO、木犀草素和木犀草苷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处理结果显示:DMSO作为溶剂对K562细胞增殖产生影响的最小的浓度为0.1%.梯度实验显示:木犀草素和木犀草苷同它们的抑制作用都有量效关系.结果表明:最好选用0.1%DMSO作为观察药物影响K562细胞增殖实验的助溶剂,浓度偏大或偏小都会表现出它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在0.1%DMSO中,木犀草素和木犀草苷对K562细胞增殖均可表现出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木犀草苷的作用比木犀草素强;1.15umol/L的木犀草苷在水溶液中的作用比在0.1%DMSO中的强,且差异极其显著.  相似文献   

15.
 制备了聚谷氨酸修饰碳糊电极,通过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K4Fe(CN)6/K3Fe(CN)6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显示碳糊电极修饰聚谷氨酸后,K4Fe(CN)6/K3Fe(CN)6的氧化还原峰电流变大、交流阻抗变小.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将所修饰碳糊电极用于铜离子的检测,在pH=4.50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中,于-0.20 V 电位下将Cu2+还原富集后再进行阳极氧化扫描,在0.14 V处获得一灵敏的铜的溶出峰,峰电流与铜浓度在1.57×10-8~1.57×10-5 mol/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为5.00×10-9 mol/L.制备的聚谷氨酸修饰碳糊电极成功用于铜离子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1-(2-吡啶偶氮)-2-萘酚(PAN)对鲁米诺-亚铁氰化钾化学发光反应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1.0×10-5-1.0×10-7mol/L范围内,发光强度与PAN的浓度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极限为5.6×10-8mol/L。同时发现一些金属对此化学发光反应有强的抑制作用,为此建立了用此反应测定这此金属离子的新方法,测定Ni2+,Cr3+,Zn2+,Co2+和Cu2+的检测极限分别为1.0×10-9mol/L、1.0×10-8mol/L、1.0×10-8mol/L、5.0×10-9mol/L和6.0×10-9mol/L,相对标准偏差在1.28-3.10%(n=11)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Effects of Cu2+ and Ph on osteoclastic bone resorption in vitro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effects of Cu2+ and pH on osteoclastic bone resorption lacunae are studied by culturing Japanese white rabbit osteoclasts on bone slices. The number and surface area of bone resorption lacunae are measured by photomicrography and image analysis. Concentration of calcium ion in the supernatant is measured by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to evaluate the activity of osteoclasts. The morphology of the lacunae is observed under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u2+ at concentration of 1.00×10-6 mol/L and 1.00×10-7 mol/L inhibits osteoclastic activity and causes a dose-dependent reduction in the number and surface area of the lacunae. While the number of lanunae is increased and osteoclastic bone resorbing function i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t Cu2+ concentration of 1.00×10-8 mol/L.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effect of Cu2+ on osteoclastic bone resorption depends on Cu2+ concentration. pH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osteoclastic function in the near neutral range.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一步溶剂热法制备了石墨烯-CdS复合材料(GR-CdS),并通过XRD、TEM、HRTEM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dS纳米颗粒的生成和氧化石墨烯的还原同时发生,CdS纳米颗粒分布在石墨烯的表面.实验中还探讨了氧化石墨烯的用量对复合材料光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氧化石墨烯的用量为10mg时,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光电活性(GR10-CdS).因此GR10-CdS修饰到导电玻璃表面作为光电化学传感器检测Cu2+,线性检测范围为10~80μmol/L,信噪比为3时传感器的检测限是9.5nmol/L,而且该光电化学传感器表现出很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9.
将聚谷氨酸和多壁碳纳米管修饰到玻碳电极表面制成了一种新型的电化学传感器,用于扑热息痛测定.研究了扑热息痛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0.1 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中(pH7.0),修饰电极显著提高了扑热息痛电化学响应信号.在2.0×10-76.0×10-5mol/L浓度范围内扑热息痛的浓度在该电极上与电化学响应信号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信噪比为3时,检出限为2.0×10-8mol/L.将该方法用于药品中扑热息痛的测定,回收率为92.4%6.0×10-5mol/L浓度范围内扑热息痛的浓度在该电极上与电化学响应信号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信噪比为3时,检出限为2.0×10-8mol/L.将该方法用于药品中扑热息痛的测定,回收率为92.4%103.1%.  相似文献   

20.
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制备了1种电致变色膜——聚亚甲基蓝膜,探索了制备该膜的最佳条件并测试了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结果表明:在含有2.00×10^-3mol/L硼砂和0.1 mol/L NaNO3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pH 11.00),保持60℃恒温,在+0.80 V处恒电位电解40 min,可以使亚甲基蓝单体在ITO导电玻璃上聚合成聚亚甲蓝膜; 在±0.8 V电位范围内,膜颜色可在蓝色和无色间可逆变化,在618 nm处的透过率之差(ΔT)可达60%,薄膜具有很快的电变色速度,着色效率(CE)为182.6 cm2/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