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新型煤矿井下应急无线通信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现代化煤矿的要求及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地面无线通信技术(如PHS)开始应用于煤矿井下通信。通过分析基于Zigbee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Zigbee技术的矿井应急救援无线通信系统,实现井下目标位置环境等参数远程采集,为救援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该系统基于S3C44B0X ARM7硬件平台和μC/OS-II软件平台开发出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接力中继器来快速建立一条无线通信链路,并通过搭载环境参数传感器和红外摄像头的Zigbee前端实现对井下目标位置环境参数和视频图像的采集。重点介绍了该应急救援无线通信系统的原理、硬件组成和软件实现。  相似文献   

2.
针对井下有线通信系统铺设困难和无线通信系统易受井下空间约束、带宽衰减快、传输距离短的缺点,设计了一套基于有线xDSL和无线Wi-Ei协议的多媒体综合通信系统。经过验证,该系统传输速率高,通信距离长,适合井下多种数据实时融合通信的需要,是煤矿应急救援的综合通信中重要的信息平台之一。  相似文献   

3.
高速铁路的建设离不开无线通信系统的支撑,而无线通信网络的设计则需立足于对典型环境下无线信道的深入研究.物理无线信道作为通信发生的媒介,其特性极大地影响着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在高速铁路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中,需要用信道模型对复杂的传播信道加以描述.本文围绕高速铁路场景下的无线信道开展研究,探讨了高速移动复杂场景信道测量理论,并基于测试数据研究了信道的特征,同时,提出了高速移动复杂场景下的信道建模理论与面向工程设计的信道模型,为高速铁路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电波传播预测工具,弥补了此类复杂场景下信道建模的研究不足,丰富了相关场景下的信道建模理论.  相似文献   

4.
一种基于电磁散射理论的多天线无线信道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被认为是现代通信技术中的重大突破之一,越来越成为宽带无线接入、3G等无线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了现有应用环境下MIMO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建模理论与方法,提出了一个基于电磁散射理论的多天线无线信道模型,对其性能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并与相关文献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
针对煤矿井下信号传输过程中多径传输和抗干扰问题,利用OFDM无线通信技术改善矿井信号的传输质量,采用理论分析方法,分析煤矿井下的信道特征,对主巷道进行大尺度和小尺度衰落等效分析.通过比较分析,建立离散多径信道的均匀间隔TDL信道模型,计算出具体的仿真参数,进行系统性能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井井下采用OFDM无线通信系统,较好地解决了信号传输的干扰问题,提高了通信质量.研究结论表明OFDM技术适合应用于矿井移动通信系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和不错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以矿井隧道为代表的受限空间无线信道,通过对无线信号在井下传输特性分析,并以电磁波在矩形隧道反射传输规律为理论基础,建立一种更加贴合矿井无线信号传输特性的信道模型,并利用System View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信道仿真与模拟验证。实验证明,本文所提出的受限空间无线信道模型,可以为矿井隧道数字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与理论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传统区块链的设计主要面向稳定且传输速率较高的有线通信环境,现有绝大部分的区块链研究都认为通信信道是完美的.随着无线接入网架构的不断演进,以数据验证为基础的区块链势必要考虑无线通信技术的影响.以基于CSMA/CA网络协议的无线局域网为例,节点在无线区块链中广播交易必须遵循MAC规则来竞争无线信道.尤为注意的是,无线信道的...  相似文献   

8.
校园无线局域网的构划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AN)是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提供了使用无线多址信道的一种有效方法来支持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并为通信的移动化、个人化和多媒体应用提供了潜在的手段。本文简单地介绍了校园无线局域网的基本原理、拓扑结构以及实现技术。  相似文献   

9.
基站端配置大量天线构成的大规模多天线系统,可以进一步挖掘空间域增益,大幅度提升无线通信系统传输容量和功率效率.从理论上看,大规模多天线系统获得空间域增益的前提条件是传播环境中的各子信道满足正交条件.准确的获取无线信道信息是通信系统研究的基础,它为通信系统的链路级仿真、样机试验和标准制定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本文研究了大规模多天线无线信道的特点,总结了国内外大规模无线信道的测量与建模,通过随机矩阵特征值经验概率密度函数角度研究了Massive MIMO无线信道的信道容量,并给出了球面波信道建模和阵列域的相关性与非平稳特性为下一步的两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在这个“网络就是计算机”的时代,伴随着有线网络的广泛应用,以快捷高效,组网灵活为优势的无线网络技术也在飞速发展。无线局域网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从专业角度讲,无线局域网利用了无线多址信道的一种有效方法来支持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并为通信的移动化、个性化和多媒体应用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逐渐提高,无线通信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无线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便捷了人们生活中的沟通,而且也促进了通信技术的逐步更新。随着时代的逐步发展,现代无线技术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本文旨在论述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前景,以便实现现代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科学化、创新化。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ISM频带无线通信技术的基础上认为,采用工作在ISM频段的无线芯片设计无线射频通信系统,是开发便携式、低成本、低功耗无线通信应用系统的理想方案.文章以工作在ISM频段的nRF905芯片为例,探讨基于ISM频段的无线通信技术在心电无线收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MIMO-OFDM用于提高矿井无线通信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矿井巷道的非自由空间传播特性,以及多径衰落对矿井无线移动通信可靠性的影响;从理论上研究了MIMO-OFDM技术在解决矿井巷道的多径衰落的可行性;讨论了能克服强相关信道影响的空时编码方案.仿真结果表明,采用MIMO系统,能极大地提高矿井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数字矿山综合无线局域网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现代化煤矿生产和安全需求.在分析煤矿现有的监测、监控系统不足和无线电磁波在井下巷道的传播特性基础上,提出了集无线语音通信、无线视频监控、人员定位、环境监测、设备控制和生产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基于802.11标准的数字矿山综合无线局域网络。该网络具有传统煤矿监测、监控系统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提供了未来数字化矿山乃至无人作业工作面的可行性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确保井下工作人员安全生产和生体机能的监测。方法提出一种基于MEMS传感技术和无线射频技术用于矿井下人员健康参数采集的方法。结果基于此方法,研究设计了一种低成本、高效率、便携式的人体健康参数监控报警系统。结论无线MEMS传输技术为井下复杂环境数据采集提供共可靠路径,大大提降低了井下无线网络的组网成本。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矿井的特殊环境,以及无线通信系统在矿井下的困难,介绍了天线幅度加权波束赋形原理,设计了基于智能天线(SA)波束赋形技术的矿井无线通信系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天线波束赋形技术能够增大天线增益,减少多径衰弱,提高频谱利用率和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野外环境下长期、远程、可靠监测的需求,在传统网关能量有限、Zigbee通信协议低速短距、Internet接入受限等约束下,设计一种野外环境下基于ARM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网关。方法通过采用太阳能供电技术、GPRS无线通信技术及嵌入式ARM开发技术解决网关的能耗、通信、高性能数据管理等。结果实现了低功耗、方便接入Internet、易于维护与管理的野外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网关。结论本网关系统的设计突破传统网关能耗受限、传感数据回传受限、野外可靠性难以保证的瓶颈,实现长期、远程、可靠的野外环境监测。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中外透地通信的发展及研究现状,介绍了几种不同透地通信方式的研究与性能情况,通过对比具有代表性的透地通信产品PED系统、Canary系统、矿用本安型无线岩体通信系统、声波透地通信系统的优缺点,阐述了透地通信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基于其原理建立了简化的透地通信信道模型,通过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插值技术建立信道模型,并采用数值计算法研究地层中电磁场的传播特性.最后结合当前研究和应用热点,分别阐述了电磁波透地通信与磁感应透地通信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相应的关键技术研究,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重点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基于短距离无线射频通信技术和WIFI网络通信技术,设计了一款家用照明线路无线集散控制系统.通过CC1010无线单片机组建了控灯节点与网关节点的星形无线控制网络,控灯节点以继电器隔离控制方式接入照明线路.并以串口WIFI网块实现了CC1010网关节点与PC终端的组网.在VB6.0环境下,基于WINSOCKET控件编写了基于TCP协议的客户端测试程序.  相似文献   

20.
针对煤矿地理环境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新型矿用无线监控装置该装置以非导向的无线网络GSM为通信信道,采用MCU最小系统为控制模块,利用TC35i为无线收发模块该装置一方面可以将煤矿监控设备的状态信息实时或定时的发送到监控WAP无线接收装置上,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无线发送装置发送查询代码到该装置,获取当前设备运行状况信息该装置经试验验证,可靠性高,扩展性强,已获得国家专利一项( ZL20092003227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