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脓肿经皮肝穿刺置管持续引流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对55例病人经B超和CT证实并定位肝脓肿.穿刺获得脓液后,置入导丝,再置入并保留口径较粗的引流管持续引流.结果 经皮肝穿刺置管持续引流成功率为89.1%.平均愈合时间为(21±5)d.7例需再次剖腹进行手术引流.结论 经皮肝穿刺置管持续引流创伤小,引流效果好.适用于病程迁延,重危与手术风险大的病人,可完全治愈单发肝脓肿病人,亦为需要两次手术引流的病人缓解病情,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脓肿经皮肝穿刺置管持续引流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55例病人经B超和CT证实并定位肝脓肿。穿刺获得脓液后,置入导丝,再置入并保留口径较粗的引流管持续引流。结果经皮肝穿刺置管持续引流成功率为89.1%。平均愈合时间为(21±5)d。7例需再次剖腹进行手术引流。结论经皮肝穿刺置管持续引流创伤小,引流效果好。适用于病程迁延,重危与手术风险大的病人,可完全治愈单发肝脓肿病人,亦为需要两次手术引流的病人缓解病情,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新技术在普通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行腹腔镜新技术的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中胃大部切除2例,胃穿孔修补3例,肝囊肿开窗引流2例,胆总管切开取石3例,乙状结肠切除3例,甲状腺部分切除1例,阑尾切除23例,胆囊联合阑尾切除20例,腹腔探查2例,结果术后发生切口感染3例,均无并发症发生。全组病例随访1月至7年,除1例因恶性淋巴瘤死亡外,均痊愈。结论腹腔镜手术损伤小、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瘢痕小、并发症少,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经腹腔镜治疗阑尾周围脓肿10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腹腔镜外科手术在阑尾周围脓肿中的应用。方法:经腹腔镜治疗阑尾周围脓肿10例。结果:行阑尾切除术4例,手术时间平均42.3min,术中引出脓腔脓液10-55m L;行脓肿引流术6例,手术时间平均41.1min,术引出脓腔脓25-250mL;引流术后二期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例,手术时间39min。无中转开腹,无术后并发症。结论:经腹腔镜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技术可行,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疤痕小等优点,较非手术治疗可缩短阑尾周围脓肿的病程,较开腹手术可减少切口感染及避免切口裂开的发生,部分病人可一期切除阑尾。  相似文献   

5.
菅培才 《科技信息》2010,(23):J0245-J0245
目的:探讨阑尾炎性肿块的手术时机选择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2005年3月-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35例阑尾炎性肿块进行回顾分析回顾分析,探讨对该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结果30例经非手术治疗治愈,2例急诊手术切除,3例行阑尾脓肿切开引流术。结论:大部分阑尾炎性肿块宜保守治疗后延期行阑尾切除或再发时行阑尾切除,形成阑尾脓肿且有破溃倾向时应行手术引流或穿刺导流。大部分的阑尾炎性肿块不必急诊手术,应用抗生素治疗效果良好,但有部分阑尾炎性肿块对抗生素治疗的效果差,且易形成阑尾脓肿,如果脓肿破溃可造成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必须手术切除或切开引流。  相似文献   

6.
B超引导下穿刺腔内注射抗生素治疗细菌性肝脓肿5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腔内注射抗生素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效果和优点。方法:对58例位于不同部位的肝脓肿患在B超引导下行定位经皮穿刺,行抽吸冲洗干净后,于腔内注射抗生素。58例中有38例注射1次,15例注射2次,5例注射3次。结果:58例患全部治愈,B超复查48例7~15d内脓腔消失,10例1~3月脓腔消失。结论:B超引导下穿刺脓腔内注射抗生素方法简单、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显;大多数病例可以取代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手术的各种操作技术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75例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1475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手术.结论 腹腔镜手术安全、可行、手术时间短.患者创伤出血少、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附件手术中放置腹腔引流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总结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216例患者行腹腔镜下附件手术(包括卵巢囊肿剥除、输卵管积脓附件切除、异位妊娠手术)的术后恢复情况。按是否放置腹腔引流与否分为引流组和非引流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切口(引流口)疼痛、肩部和(或)上腹部胀痛、、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体温情况、术后白细胞计数、术后使用抗生素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引流组切口疼痛感高于非引流组,引流组术后肩部和(或)上腹部胀痛、、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体温情况、术后白细胞计数、术后使用抗生素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非引流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附件手术中放置腹腔引流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20例前庭大腺脓肿新式造口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新式前庭大腺脓肿造口。结果 :20例患者术后随访1a全部治愈。结论 :此造口法操作简便 ,手术时间短 ,组织损伤小 ,无并发症 ,引流彻底 ,复发率低 ,为脓肿期最佳术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开展儿童及青少年精索静脉曲张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36例儿童及青少年精索静脉曲张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27例保留睾丸动脉,9例睾丸动静脉集束结扎.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20~50 min,平均住院3d.术后症状均改善或消失,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睾丸萎缩.结论 根据基层医院特点,应用腹腔镜技术行儿童精索静脉曲张睾丸动、静脉结扎术,简单安全、易行,患者痛苦少,并发症少,恢复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适应症,临床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9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无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术前严格病例选择,术中有效的止血方法,良好的手术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妇科腹腔镜手术7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视腹腔镜在妇科疾病的应用。方法:回顾妇科腹腔镜手术76例临床资料,分析手术适应症的选择及并发症的预防。结果:76例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手术平均时间(42.25±18.23)min,术中平均出血(50±30.5)ml;术后5~7h即可下床活动,平均住院时间(5.5±1)d,无并发症。结论: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病率低等优点,在妇科疾病治疗上有广泛的适应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用于腹腔镜下子宫大肌瘤剔除术中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3年7月间术前诊断为子宫肌壁间肌瘤,肌瘤直径为10~13 cm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术中于子宫肌瘤表面、子宫体前后壁3点注射垂体后叶素,对照组术中用缩宫素同样方法注射。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无一例中转开腹。研究组手术时间(60.5±20.5 s)显著短于对照组(90.2±20.8 s)(P0.01);术中出血量(60±13 mL)明显少于对照组(100±20 mL)(P0.01);术后病率为0.06%(2例),低于对照组0.13%(4例)(P0.01)。结论垂体后叶素3点注射法应用于腹腔镜下子宫肌壁间大肌瘤剔除术中是非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评价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后的通畅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的病例资料,其中A组腹腔镜保守性手术40例,B组开腹保守性手术36例;C组药物保守治疗40例。术后3月~6月输卵管碘油造影评价输卵管通畅情况。结果A、B、C组住院时间、治愈率、患侧输卵管通畅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输卵管妊娠手术保守治疗效果较药物保守治疗好;尤其是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应作为输卵管妊娠首选的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扁桃体周围脓肿的治疗和临床观察--附186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186例扁桃体周围脓肿的临床治疗过程,探讨其病因和诊断及综合治疗。方法:广谱抗菌素,反复针穿刺,排脓及扁桃体摘除术。结果:184例痊愈,2例并发颈部坏死性筋膜炎死亡。结论:采用综合治疗扁周脓肿是防止脓肿复发和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最佳手术时机及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资料,依据发病后手术时间分为A组(<48h)、B组(48~72h)、C组(>72h)、D组(控制感染后择期手术),分析各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引流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结果 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4,P>0.05);手术时间、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引流量、术后排气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肿大、体温≥38℃、右上腹肌紧张、白细胞>15×109/L、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胆囊壁厚度≥6mm与中转开腹率相关(P<0.05);胆囊颈部结石嵌顿、白细胞计数、胆囊壁厚度及右上腹肌紧张是腹腔镜胆囊切术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发作后48h是较为理想的腹腔镜手术时机,术前应考虑胆囊颈部结石嵌顿、白细胞计数等影响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分析解剖性肝切除术(AH)与非规则性肝切除术(IH)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其中AH组165例,IH组135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石复发情况.结果 AH组手术时间明显多于IH组,AH组术中出血量、当日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IH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1周AST,ALT,TBI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H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30%,显著低于IH组(30.37%)(P0.05);AH组结石残留率为4.29%,再复发率为1.23%,均显著低于IH组(15.67%,7.46%)(P0.05).结论与IH比较,AH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少、术后并发症少、结石残留及复发率低特点,两者对肝功能的影响接近.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改良式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方法在LAVH-I型的基础上结合部分Ⅲ型,即在镜下离断双侧圆韧带、输卵管、卵巢固有韧带(或卵巢悬韧带),打通阴道后穹窿,并离断双侧骶韧带;经阴道处理主韧带及子宫血管。结果5例患者全部成功实施改良式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手术时间90~150 min,平均110 min,术中出血80~250 mL,平均165 mL,无1例大出血、副损伤及术后病率。结论改良式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既克服了开腹手术和阴式手术的缺陷,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特别适合初学者和基层医院开展,是子宫切除方式的又一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探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与脑氧饱和度(rSO2)及血浆β-淀粉样蛋白(Aβ)水平的相关性。创新要点:POCD的发生机制与rSO2及Aβ有一定的相关性;rSO2较基础值下降的最大百分数(rSO2,%max)〉10.2%有可能发生POCD,因此,rSO2监测可能是预测POCD发生的有效工具;Aβ可能是发生POCD敏感的生化预警指标。研究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50例,于术前1天和术后7天分别行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数字广度、数字符号、循迹连线、词汇流畅性(VFT)和单词辨认神经心理测验。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气腹开始前(t1)、气腹120 min(t2)、气腹240 min(t3)、气腹480 min(t4)、气腹结束(t5)及术毕24 h,抽取颈内静脉血3 ml,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方法测定Aβ含量。术中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连续监测rSO2,并计算术中rSO2平均值(rSO2^-)、术中rSO2最小值(rSO2,min)和rSO2,%max。重要结论:POCD的发生与rSO2及Aβ有关;危险因素可能有老年、低教育水平、较高基础体温、rSO2下降、CO2蓄积、血浆Aβ升高等;rSO2监测有可能是POCD的有效预测工具之一;Aβ有可能是发生POCD敏感的生化预警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