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了解徐州市区中小学生近视发生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为防治近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①对徐州市区2005年小学毕业生9233人、初中毕业生13407人、高中毕业生11077人进行视力检查,并与该市区1995年中小学生视力调查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②对徐州市区2005年1625名6~18岁在校生视力状况调查并分析.结果 ①2005年徐州市区小学生的近视发生率比1995年明显降低,初中生的近视发生率比1995年稍有下降,而高中生的近视发生率明显上升.②2005年徐州市区近视发生率6~9岁较低,10~14岁为近视发生易患阶段,而高中生近视发生率最高,但已趋于稳定.结论 应针对引发近视发生发展的原因,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控制近视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徐州市区中小学生近视发生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为防治近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①对徐州市区2005年小学毕业生9233人、初中毕业生13407人、高中毕业生11077人进行视力检查,并与该市区1995年中小学生视力调查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②对徐州市区2005年1625名6~18岁在校生视力状况调查并分析.结果 ①2005年徐州市区小学生的近视发生率比1995年明显降低,初中生的近视发生率比1995年稍有下降,而高中生的近视发生率明显上升.②2005年徐州市区近视发生率6~9岁较低,10~14岁为近视发生易患阶段,而高中生近视发生率最高,但已趋于稳定.结论 应针对引发近视发生发展的原因,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控制近视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徐州市区中小学生近视发生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为防治近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①对徐州市区2005年小学毕业生9233人、初中毕业生13407人、高中毕业生11077人进行视力检查,并与该市区1995年中小学生视力调查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②对徐州市区2005年1625名6~18岁在校生视力状况调查并分析。结果①2005年徐州市区小学生的近视发生率比1995年明显降低,初中生的近视发生率比1995年稍有下降,而高中生的近视发生率明显上升。②2005年徐州市区近视发生率6~9岁较低,10~14岁为近视发生易患阶段,而高中生近视发生率最高,但已趋于稳定。结论应针对引发近视发生发展的原因,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控制近视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云南昆明市盘龙区小学生近视发生、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0312名小学生进行视力及屈光状态的调查;包括近视检出率、近视分类及其父母屈光状态的调查。结果:学生视力不良平均检出率为48.03%,其中假性近视占11.43%,混合性近视占13.75%,真性近视占22.85%;真性近视和混合性近视的发生率为36.59%,随学龄的上升而增加。结论:学习行为和长时间阅读写字是近视发生的重要因素,定期小学生视力检查可有效防治小学生近视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视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具有致盲可能性的眼部疾患,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晰。巩膜可直接决定眼轴的长度,是近视形成的最终效应器。本文以巩膜为切入点,综述近视发生时巩膜组织生物力学性质的变化、相应巩膜组织成分的改变与原因,以及目前临床上针对性的近视治疗方案,展望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6.
近视浅析     
本文就近视的概念、近视的发生、发生的机制、治疗与防治作一分析,以推进近视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近视一般都是眼内睫状肌弹性和巩膜的坚韧性降低,并发生变形的外在表现。目前,已经有很多通过手术治疗近视的办法,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合理的饮食对增强睫状肌弹性、限制近视的发展会有一定的作用,未尝不是一个风险小又省心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近视是一种常见类型的屈光不正,多发生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成为损害青少年视力的主要眼病。本文从近视的发病因素和机理入手,探讨目前对近视的防治措施,为减少青少年近视的发生,改善近视对视觉的严重损害,提高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梳理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背景及影响的障碍要素,通过逻辑分析法探究了近视防控的基本思路、框架和体系.研究认为,应该以儿童青少年人群为核心,以政府、家庭、学校、医疗卫生机构为组织和实施主体,整合体育与医学优质资源,以近视形成诱因为干预内容,以运动干预与临床干预为主要手段,通过自上而下的工作体制、自下而上的干预机制确保近视防控工作有效持续开展.  相似文献   

10.
了解兰州市在校学生的近视状况,分析影响学生近视的因素。采用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的方法分别抽取兰州各级学校共8所进行问卷调查。小学生近视率为26.75%,以轻度近视为主;中学生近视率为46.30%,大学生近视率为55.25%,以中度近视为主;学生近视的形成及发展与视觉环境、饮食习惯、用眼习惯、遗传等各方面因素密切相关,各方应高度重视,应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学生的视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西藏地区是中国地震灾害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地壳运动加快导致的地质灾害也日趋频繁和严重。同时,频繁的地震灾害所引发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也是制约西藏地区农牧业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农牧业作为西藏的重要产业,对于提高西藏农牧业防灾减灾水平、避免人员与经济遭受重大损失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技术对西藏地区活动构造特征进行可视化显示,并对西藏地区2007—2018年发生的地震分布与活动构造带进行叠加分析;在查阅相关文献和地区史料数据的基础上,分析西藏地区的地震易发性与危险性,并作图显示。结果表明:西藏地区地震频率高发生区域占比26.48%,较高发生区域占比17.04%,中发生区域占比34.44%,较低发生区域占比18.89%,低发生区域占比3.15%。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岩溶地区不同影响因子对坡面红壤抗侵蚀性的影响,通过室内模型冲刷试验,考虑坡度,冲刷流量及干密度三个影响因素,对坡面表层红壤抗径流机械冲刷能力进行研究,分析不同条件下坡面表层红壤结构的抗冲性能。结果表明:坡度和冲刷流量对岩溶地区坡面红壤冲蚀量存在非线性的叠加增长作用。坡度与岩溶地区坡面红壤冲蚀量近似呈指数关系增长。坡面为疏松结构时,冲刷流量与坡面红壤冲蚀量呈密切的幂函数相关;坡面为紧实结构时,冲刷流量则与坡面红壤冲蚀量近似呈线性关系增长。土壤干密度影响了整个坡面冲蚀过程,尤其是细沟的发生、发展。冲刷过程中疏松土坡面细沟发育明显,而紧实土坡面多为断续的月牙形冲刷坑。冲刷流量(径流量)为坡面表层红壤抗冲性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3.
Thermal characteristic of cavitation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process of occurrence,development and collapse of bubble in hydraulic system. By choosing the stage of bubble growth as the research object,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process of bubbl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in hydraulic system, and ignoring the impact of thermal radiation,the heat transfer situation of bubble growth was analyzed under appropriate assumptions of thermodynamic conditions in the bubble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mathematical expression of the temperature change of bubble was deduced using thermodynamic principle. Through combining the expression with classic Rayleigh-Plesset Equation,numerical calculation was carried out and the temperature variation over time( or bubble radius) was obtained. The influences of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bubble and polytropic exponent on the thermodynamic process of bubble were analyzed. Finally,the thermal characteristic of bubble growth after cavitation occurrence was summarized.  相似文献   

14.
非常规突发事件系统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发生演变和应急管理过程与开放系统的熵演变过程有很大共性,都属于一种耗散结构,具有典型的不规则性、突发性、动态性和复杂性等特征运用熵和耗散结构理论来解释非常规突发事件发生与应急管理过程中的熵态变化情况,将增熵因子、负熵因子和系统承载能力作为系统的控制变量,建立了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和扇状模型研究表明:非常规突发事件是由增熵因子、负熵因子和系统承载能力三者共同作用组成的动态系统;事件的预警与应急管理必须强化负熵因子,控制增熵因子,使系统形成一个良好的耗散结构,尽量处于有序平衡区域和理想稳定区域该研究有助于理解并把握非常规突发事件从发生到发展再到演化的整个危机运动过程,便于采取相应的措施,建立科学有效的危机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影响压实黏土干缩裂缝扩展的影响因素,制备不同干密度与初始含水率的压实土样开展试验分析。通过模拟干旱环境,使压实土样逐渐产生干缩裂缝,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形成的裂缝进行定量统计与分析,并通过裂缝参数变化密度函数分析裂缝发育速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限制裂缝出现速度,裂缝条数、最大裂缝宽度随着干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裂缝宽度的增长速度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土体干密度对裂缝发育速度影响不明显;初始含水率相同时,分形维数随干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学生近视问题日趋严重现象,总结了患近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过度看近,依据红外测距原理,提出了利用红外测距技术来预防近视的方法并进行了系统设计。采用GP2D12红外测距传感器作为信号采集装置,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实验分析、处理,得出了线性化公式。信号线性化后通过ADC0809转换为数字信号,输入AT89S51单片机中处理。当使用者过度看近时,警告电路工作,告知调整坐姿,同时对人眼离书或者笔的距离进行动态显示,达到有效预防近视目的。  相似文献   

17.
消防安全是所有类型建筑中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在木结构古建筑中。在本文中,室内火灾实验是在一个高火灾荷载的木结构古建筑的全尺寸模型中进行,并通过烟气和火焰蔓延来探索火灾的增长及蔓延方式。使用FDS软件模拟不同火灾情景下火灾的发生发展过程,以研究火灾发展的影响因素,并预测木结构古建筑的火灾特征。结果表明,火源在大殿的角落和屋顶处易引起火灾蔓延;大殿内火灾荷载越多,火灾蔓延速度越快;木材的热解温度越低,发生轰燃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18.
“高学历失业”生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学历失业"现象与高等学校连续多年扩招有一定关系,但并不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度的结果。"高学历失业"是一种"知识群体"失业,但概括为"知识失业"关不科学,其生成机制是多重的,既有复杂的经济因素,又有深刻的社会因素,是经济因素与社会因素混合交织、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整治和解决"高学历失业"问题,绝不能抑制教育发展,而必须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采取各种有效对策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对眼环组织微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检测。方法对我院28例53只高度近视眼和32例64只正视眼,采用GE Lightspeed pro 16层螺旋CT机进行CT灌注扫描,获取眼球赤道后眼环血容量值(BV),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分析。结果高度近视眼赤道后眼环BV值均值为(4.61±1.48)ml/100g,正视眼为(7.72±1.92)ml/100g,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提示该区域血管的大小、多少和毛细血管开放数量存在明显差异。眼球屈光度与眼环CT灌注BV值呈正相关(r=0.793,P〈0.01),即随近视屈光度数增加,眼环灌注BV值减少。结论16层螺旋CT眼环灌注成像BV值能反映高度近视眼眼环组织微循环内血流动力学变化,是一种较好的定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0.
应用可比性原则,将2000年与1995年福建省汉族学生的近视检出率进行纵向对比,结果发现,福建省汉族学生的近视发生率显著上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学习任务繁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过度、班生数太多、课桌椅高差与学生坐高不符及每周体育锻炼不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