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人为本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以满足人的需求、实现人的发展为社会发展目标的理念。法治建设是以民主建设为基础的法制建设。以人为本通过民主引导法治建设的方向、内容。法治通过法律制度的强制力保证民主,最终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这就是要加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的建设,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及协调发展的社会状态,而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价值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并把这种理念贯彻到社会主义社...  相似文献   

3.
当代公共行政的主要价值理念可以概括为:以人为本、公共利益、公平正义、行政效率、民主法治。以人为本,要求公共行政以人为目的,尊重人、善待人、成就人。公共利益,即满足人的公共需要的事物、条件和资源。行政效率是指行政管理的成果与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和消耗的各种资源的比值。公平正义,是指人类在社会交往和社会运作过程中平等、合理地对权利与义务、利益与损害进行分配、交换的理念与行为。民主法治,要求公共行政行为必须充分尊重公众意志,必须公开透明,接受公众监督,必须置于代表公民意志的宪法和法律的约束之下。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人和人和谐相处、人和社会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要建设一个体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这些现代理念、各个社会阶层利益协调的和谐社会就必须以社会成员良好的规则意识作为基础。  相似文献   

5.
简析中国社会主义的民主法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蕾 《科技信息》2011,(36):I0034-I0035
民主,是多数人的统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实行治理或统治。法治是社会主义国家实现民主的保障,民主是法治建设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本文首先简明阐述了我国的民主法治现状,进而分析了民主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继续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中应采取的举措。  相似文献   

6.
学生的和谐发展是以和谐班级为基础的,和谐班级建设中辅导员起关键作用。辅导员在和谐班级建设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落实公平正义、诚信友爱、民主法治、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实现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转型期,中国地方政府应展开科学执政、民主行政与理性施政,以更好地服务于公民、平抑公共冲突、保障公共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此,优化地方政府治理,就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政府民主治理理念,强化“法治行政”的制度化治理素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的整体性改革,优化利益均衡实现的公共政策过程,提升政府综合治理的技术化水平,建设具有公共协同性的行政文化。  相似文献   

8.
杨玲 《当代地方科技》2011,(20):61-61,145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与其他法哲学相区别的根本所在。“以人为本”主要是指以自由为本,以平等为本、以利益为本和以权利为本。法的价值是多元化的,但“人”始终是法律发展和建设的出发点和依归点。因此,我国在民主法治建设的过程中,不管是立法、司法,还是执法都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把人民的需要放在首要位置,尊重和保障人民的各项权利。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飞速发展,人权事业也日益全球化,我国传统的以"国家为本位"的刑法理念已经不适应我国社会的法治建设,而树立"以人为本"的刑法理念已然成为法治建设时代的诉求。"以人为本"的刑法理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人权保障的理念、刑法谦抑的理念、形式理性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王志 《科技信息》2009,(8):311-31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凸现人的社会主体地位。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建设和谐社会最本质的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这种和谐社会的建立,体现在精神风貌上,表现为文明健康向上,不断追求人类和社会历史进步;体现在个人人格和品质上,应该表现为具有关爱、互助、谅解、尊重、诚实的品格。塑造具有健康和优良品格的人,是以人为本的终极目标,只有塑造了具有健康和优良品格的人,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因此,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和谐社区建设是增强社会和谐的基础,在开展构建和谐社区工作中,加强社区图书馆建设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章士钊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民主人士。章士钊反对"尚同""无容"的封建专制政制,主张"有容""尚异"才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根基;在宪政方面,厘清了人民与国家、国家与政府以及私权与公权的正确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自己独到的制宪主张;此外,章士钊还十分重视人民的自由与权利的司法保护,提出自由主义的司法平等观念。总之,章士钊的政治法律思想在中国近现代法制进程中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当前,"强制征地拆迁"已成为社会公众指责城市建设的一种"诟病",探索和谐化的土地征收模式,亟待研究。作为城市建设的典型,温州创造了"民众诉求"推动式的土地征收改革模式。它以"民众诉求推动"与"政府回应改革"为架构,具有民主性、回应性、责任性特征。温州"民众诉求"推动式的土地征收改革模式,有效地回应了征地群众的"民生诉求",通过"三分三改"给予农民"携土地资源用益物权"入城的市民身份,并创造农民可以"自由择业"的"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工则工"的经济环境,使得失地群众生活"有依靠"、工作"有奔头",从而有利于化解城市建设社会风险,实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占道摆摊,这是很多失业人员甚至大学生养活自己最简便的方式。然而长期以来这种"马路经济"一直游走在法律边缘,摆摊的人员与市容管理者的冲突不断。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解决城市矛盾,解决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的温饱问题俨然是政府首当其冲需解决的问题。地摊的合法化,给予了占到经营一个合法合理的指导和规范,正是解决了这部分人民的生存生活问题,形成社会、市场经济正的外部性,推进了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我党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实践,逐渐形成独特的社会管理理念,思想上坚持"民本"理念,政治上坚持"民主"理念,经济上坚持"民生"理念。以"民本、民主、民生"为核心的社会管理理念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人民当家作主"思想的创新,而且是我党执政为民思想的结晶,也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进行社会管理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5.
60年代前后,中国民主法制建设遭受挫折.造成这一挫折的原因:一是不懂得民主是手段和目的的统一;二是不懂得民主政治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复杂性,不懂得民主是一把"双刃剑";三是不懂得民主与法制的关系,不懂得法律制度对民主建构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政党是代议民主最根本的必要条件,意味着政党对社会的存在发展具有莫大价值。但是,有一利必有一弊。政党对社会的存在发展也具有相当大的负价值。不但所谓“小人”结成的图谋私利的政党——亦即宗派——具有负价值,而且所谓“君子”结成的图谋公利的政党也具有相当大的负价值。因为任何政党都同样是一些人为了实现共同的政治目标而结成的对另一些人——亦即反对者——进行斗争的团体,因而同样固有排他性和封闭性,势必党同伐异,甚至形成所谓“政党分赃制”,严重违背任人唯贤的社会公正原则。这恐怕就是为什么古今中外众多思想家否定政党的缘故。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可见,民主是一个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性问题。马克思民主思想的核心观点认为民主制的实质是一种国家制度,是作为国家制度特殊形式的社会化了的人,其价值旨趣是“自我规定”的人的“自由解放”,而其精神实质是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刍议卡尔·科恩的民主逻辑与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尔·科恩的民主思想主要从理论上系统阐述了民主是什么,以及如何实现民主的问题。科恩以透视民主的独特视角对民主对做了深入而富有逻辑性的开掘和分析。科恩构建起了"公众参与"的多元民主理论。他把民主作为一种管理体制,认为民主就是人民参与政治决策的过程。此种民主理论避免了对民主解释的欠完备与狭隘性。  相似文献   

19.
近日,各地频繁出现"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分析其原因,抛开现存的交通管理制度存在漏洞等"硬性"原因之外,把目光转向"软性"的中国法律文化,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我国法律文化的概念特点、传统思想进行分析,以"中国式过马路"为切入点分析法律文化,并结合社会现状反思了该现象发生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