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一篇文章,一个句子都是以词作为基点连锁而成的。在汉英对译时,准确恰当地选择词汇(词精)是成功对译的关键。而词精的目的是走向句练,既准确地表达句情、句意。句练是整篇文章成功的根本。要做到词斟句酌来源于译者对原文内涵的准确判断及对译文语言的驾驭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用词的准确性和得体性即使之词精句练,在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外贸信函英语的特点与汉英翻译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贸信函英语语言运用有两大特点:用词精确,贯用术语是其首要特点;另一个特点则为措辞礼貌,语气委婉,这些特点的客观性要求译者在汉英翻译时必须根据汉英商贸信函语言的差异做出调整,以符合译文语言的表达习惯,从而更准确、有效地传递商贸信息。  相似文献   

3.
一篇文章,一个句子都是以词作为基点连锁而成的.在汉英对译时,准确恰当地选择词汇(词精)是成功对译的关键.而词精的目的是走向句练,既准确地表达句情、句意.句练是整篇文章成功的根本.要做到词斟句酌来源于译者对原文内涵的准确判断及对译文语言的驾驭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用词的准确性和得体性即使之词精句练,在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杨芳芳 《科技信息》2010,(34):I0172-I0173
副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在汉英翻译中如何正确翻译和巧妙使用副词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张培基的英译散文为例,通过对比原文和译文的异同,分析译者使用的翻译方法(包括断句分译、合句整译、转换词性、正反译法等),发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遵从了通顺原则、清晰化原则、语境原则及神似原则,而这些原则又都能在译文中副词的处理和使用上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5.
文化、语言及翻译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的关系,而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文章旨在通过汉英颜色词“黑”与“black”的文化内涵的比较,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的使用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对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外贸信函英语语言运用有两大特点:用词精确,惯用术语是其首要特点;另一个特点则为措辞礼貌,语气委婉。这些特点的客观性要求译者在汉英翻译时必须根据汉英商贸信函语言的差异做出调整,以符合译文语言的表达习惯,从而更准确、有效地传递商贸信息。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任何两种语言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可以互通互译的,但也存在一小部分的不可译现象.从汉英两种语言文字差异、音韵差异及表现形式差异三个方面深入探讨翻译中的“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8.
"奴性的忠实"在翻译中具体体现为字、词上的盲从,句式上的亦步亦趋,以及无视文化背景和认知语境的差异而照搬原文三个方面.本文通过分析学生翻译实践中普遍出现的不妥译例,论证了当"奴性的忠实"表现为字、词、句义翻译上的盲从时,语内译在语际翻译中使用的必要性,它是挑战"奴性忠实"的有效工具.而针对后两种体现,译者则需要培养对汉英的语言结构差异以及思维方式和认知语境差异的敏感,善于变通才是求"信"之道.  相似文献   

9.
英译汉过程中,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不同,不能逐词对译。原文中有些词在译文中需要转换词类,才能使译文通顺自然。  相似文献   

10.
文化、语言及翻译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的关系,而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文章旨在通过汉英颜色词“黑”与“black”的文化内涵的比较,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的使用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对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翻译作为一种语际间的交际,它不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同时也是文化的移植过程。译者不仅应该精通原语和译入语这两种语言,而且应该通晓这两种语言所反映的文化,即在文化背景、渊源、风俗习惯、政治制度及宗教信仰等多反面的差异。本文拟从跨文化角度来分析汉英颜色词的翻译,并提出了颜色词翻译的四种策略。  相似文献   

12.
论译文的回译性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目前为止,评论界对语际翻译、尤其是英汉翻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已归纳出不少翻译原则,本文中,作者从多语转换现象出发,提出了“译文回译性”这个新概念,并对其分类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在从原文到译文的翻译过程中考虑译文的回译性有利于促使译文“忠实”原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神似”、“化境”,也有利于多语转换和文化交流。据此认为,“译文回译性”应成为译文质量的评判标准之一,回译性研究应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翻译是语码转换,是文化的交流,亦是审美观的交流.因不同语言使用者的社会经历和思维方式以及语言结构本身的不同,语言之美在译入另一种语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损失.为使译文忠实地再现原文魅力,有必要采取适当的手段对这些损失进行补偿,如在汉英翻译中采用注释法、增益法、替换法、引申法等进行审美补偿.  相似文献   

14.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结构的差异,在英汉翻译时,需要按意义和句法上的需要在原文的基础上添加一些必要的词或减少一些多余的词,使译文通顺、流畅、自然。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适当地增词或减词也是英汉翻译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古诗主要有格律诗、五言诗、七言诗,其结构紧凑,用字含蓄委婉,读起来琅琅上口,具有音乐感寥寥几行就表现出了一个鲜明的主题或一个优美的意境,且兼用了对称、押韵、双关、谐音等修辞方法,使之具有音美、意美、形美的特点。不过,要在译文中把原诗的音美、意美、形美完完全全地表达出来,对于译者来说是一件难事。不仅是译诗,就是翻译过来的译文,也没有一篇能与原文完完全全地对等,也就是说,无论是从风格上、形式上、用词上原文与译文总有差距,而翻译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尽量缩短这个距离,译诗是翻译中的难点,译文与原文的…  相似文献   

16.
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视角论证了编译策略的必要性,通过实例讨论了编译策略在常州企业外宣资料汉英翻译中的具体运用,认为对原文的编和译应立足于文化差异、读者需求差异及语篇特点差异,才能更好实现译文预期的信息功能和感染功能.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华旅游,旅游文本的地道、准确的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以及汉英两种语言的不同,根据旅游翻译的目的和旅游文本的特点,文章探索了变译在旅游文本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诺德的“翻译导向文本分析模式”是一个更为关注原文特色的功能翻译模式.该模式一方面坚持译文目的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强调原文分析对选择适合翻译策略的作用.运用这一模式进行外宣英译,译者可以在对原文功能与译文目的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翻译策略,使译文更好地实现外宣英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翻译,无论是“直译”,或是“意译”,最终只能做到“译意”。而原文语言(sourcelanguage)文化中的某些特殊语言形式、现象;及其所蕴含的独有文化内涵;尤其是其独特的语言神韵和联想意义(associationmeaning),却是译文语言(targetlanguage)无法通过翻译手段完全表达出来的,而这些特点往往是原文语言的美之所在。我们称这种现象为:美不可译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语言翻译的基本单位的角度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在翻译搭配时的不同,通过总结语言现象,提出在翻译词的搭配意义时,既要考虑原文语言中词的不同搭配意义,又要考虑译文语言的搭配习惯.在做具体的翻译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符合英语或汉语的语言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