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循环氧化法研究了Fe-28Al-5Cr-0.1Zr(at%)和Fer-28Al-5Cr-0.5Nb(at%)金属间化合物的高温氧化行为。结果表明,含Zr的Fe3(Al,Cr)金属间化合物在800℃、1000℃、500h循环氧化后形成一个独特的晶须状氧化物层,微量Zr能增加氧化物层与基体金属的粘附性,从而提高了该合金的高温抗氧化性能。而含Nb的Fe3(Al,Cr)金属间化合物在1000℃、350h  相似文献   

2.
Nb对改善Fe2Al的高温力学性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Fe-28Al-5Cr-0.5Mo-0.05Zr-0.05B-0.1Ce合金中,Nb的溶解度在0.5at%左右,Nb含量超过0.5%时,基体中有富Nb的第二相颗粒形成。Nb的加入提高了合金的室温和高温强度,改善了抗蠕变性能,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室温塑性。  相似文献   

3.
在700℃与850℃的高温下,Fe_3Al金属间化合物表面形成了Al_2O_3保护膜,使其抗氧化性能远优于不妨钢,2%Cr(原子百分比)加入Fe_3Al会导致氧化过程初期氧化速率的增高,在熔融的硫酸盐和高压锅炉的烟气中,Fe_3Al的耐热腐蚀性能优于高温合金GH132.  相似文献   

4.
在700℃与850℃的高温下,Fe3Al金属间化合物表面形成了Al2O3保护膜,使其抗氧化性能远优于不锈钢,2%Cr(原子百分比)加入Fe3Al会导致氧化过程初期氧化速率的增高,在熔融的硫酸盐和高压锅炉的烟气中,Fe3Al的耐热腐蚀性能优于高温合金GH132。  相似文献   

5.
在Fe3Al基合金中,加入少量W能显著改善合金的室温和高温强度,改善抗蠕变性能,但使合金室温塑性略微降低,W的加入能细化合金组织,同时在超过溶解度时形成M6C型碳化物,在Fe28Al-5Cr合金中,W的原子分数溶解度在0.8%~1.0%左右,Mo或Nb与W同时加入会降低W在合金中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6.
利用Mossbauer谱仪测定了Fe-28Al和Fe-28Al-5Cr合金DO3型晶胞的Mossbauer参数,结果表明,固溶元素Cr将取代DO3晶胞I、Ⅲ位置的Fe原子。利用上述结果,即可依据相关的电子理论对Fe3Al合金晶胞的价电子结构进行计算并建立其键络模型。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Mg-FE复合微合金化的双相Ni3AL(B)-Cr基金属间化合物熔盐腐蚀和力学性能,发现Mg-RE复合微合金化能降低Ni3Al(B)-Cr在LiCl-KCl熔盐中的阳极电流密度;同时能在不降低Ni3Al(B)-Cr屈服强度的条件下,提高延伸率近20%.  相似文献   

8.
用声发射(AE)技术研究了铁基合金上几种常见氧化层在恒温氧化和随后冷却过程中发生的开裂及剥落行为。获得了AE累积计数及温度对时间的变化曲线。通过显微镜、扫描电镜的观察和X射线射衍物相分析,确定了实验合金表面氧化层的主要物相。结果表明:除了加Si合金的氧化层在恒温氧化过程已开裂外,其余合金的氧化层均在冷却时开裂并剥落。Fe25Cr-10Al合金上α-Al2O3层的开裂及剥落最为剧烈。Fe-25Cr-7.5Nb合金的Cr2O3层AE总计数远远高于Fe-25Cr合金。而Fe-25Cr-4Ti和Fe-25Cr-9Mn的情况与Fe-25Cr大体相同。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含钴NdFeB系列稀土永磁体的磁性能与显微组织,Co加入到三元NdFeB磁体中显著提高磁体的居里温度Tc,因而大大改善了可逆温度系数α(Br).对实验数据的计算机拟合表明二者间符合指数函数关系,且在单对数坐标中表现为两阶段曲线.在多组元NdFeB合金系列中,Al是提高含Co磁体矫顽力最有效的元素,其次是Mo,而Nb和V则不能改善Co对矫顽力的有害影响.高Co磁体中,Al恶化α(Br)的作用已非主要,这是由于Co提高Tc的作用大于Al对Tc的降低作用,但含Al磁体的β(fHC)较大,导致fHc随温度上升而迅速下降.含Nb、Mo、V磁体的β(fHc)则显著优于含Al磁体.  相似文献   

10.
代位合金元素对Fe3Al金属间化合物塑性与氧化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研究了将Cr、Mo、Mn、Ti、Ni、Si等合金元素分别加入当量成分的Fe3Al金属间化合物后对其室温塑性,800℃周期氧化性能,氧化物结构及Al元素由试样表面向内部的分布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单品X射线衍射的方法确定了成分为A180.6c10.7Fe8.7的正交相Al4(Cr,Fe)的晶体结构.该单胞中共有11个晶体学独立原子位置被Cr/Fe占据,其中有10个原子呈二十面体配位.28个位置由Al原子占据,其中5个原子是二十面体配位.由于结构中有大量的点位存在这种情况,所以导致二十面体的有效本位数CNeff≠12.  相似文献   

12.
应用改进分析型EAM理论和Monte Carlo方法模拟研究了温度从700~1 400 K时Fe3Al合金(100)和(110)面的表面成分和剖面成分分布情况,发现在合金不同的表面方向,Al在表面偏析,Fe在次表面偏析,剖面成分呈振荡分布.在(100)方向,模拟发现Fe3Al合金高温时发生有序-无序转变.在(110)方向发现温度较高时计算的表面Al含量比实验测量值低,温度较低时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Fe3Al/TiC复合材料在高浓度SO2和SiO2细颗粒气流中的耐高温冲蚀磨损性能,并与Fe3Al基合金和钴基高温合金在同等实验条件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Fe3Al/TiC复合材料的高温抗冲蚀性优于2种对比材料。SEM分析显示:Fe3Al/TiC复合材料的冲蚀表面形貌以薄片屑形成机制为主。  相似文献   

14.
(Ti,Al,Zr)N/(Ti,Al,Zr,Cr)N bilayer films were deposited on cemented carbide (WC-8%Co) substrates by multi-arc ion plating (MAIP) using two Ti-AI-Zr alloy targets and one pure Cr target. To investigate the composition, morphology, and crystalline structure of the bilayer films, a number of complementary methods of elemental and structural analysis were used, namel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energy disperse X-ray spectroscopy (EDS), and X-ray diffraction (XRD). Adhesive strength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films were evaluated by scratch testing and Vickers microindentation, respectively. It is shown that the resulting films have a TiN-type face-centered cubic (FCC) structure. The films exhibit fully dense, uniform, and columnar morphology. Furthermore, as the bias voltages vary from -50 to -200 V, the microhardness (max. Hv001 4100) and adhesive strength (max. 〉 200 N) of the bilayer films are superior to those of the (Ti,Al,Zr)N and (Ti,Al,Zr, Cr)N monolayer films.  相似文献   

15.
采用磁控溅射镀膜工艺,在Fe_(73.5)Cu_1Nb_3Si_(13.5)B_9非晶条带的光滑面上溅射了130~650 nm厚的Ni_(80)Fe_(20)薄膜,制备了一系列Ni_(80)Fe_(20)/Fe_(73.5)Cu_1Nb_3Si_(13.5)B_9复合结构样品.研究了镀层厚度对材料的镀层形貌、巨磁阻抗效应(Giant Magneto-Impedance,GMI)和磁滞回线的影响.结果发现,镀层厚度为260 nm厚时,样品的表面形貌最平整致密,最大磁阻抗比提高到33.0%.在玻璃基片上溅射了相同厚度的系列Ni_(80)Fe_(20)薄膜,其磁滞回线结果发现薄膜的各向异性方向随着厚度的增加由平行表面转变成垂直于表面.正是Ni_(80)Fe_(20)镀层各向异性的方向改变,影响了镀层与条带间的相互作用,进而影响复合结构样品的磁阻抗效应.  相似文献   

16.
采用传统的固相烧结工艺,制备了不同Mg掺杂量的Lu3Fe5O12陶瓷样品,并对样品的结构,磁性能,红外光谱及拉曼光谱进行相关研究.发现Mg的掺入并未改变Lu3Fe5O12陶瓷的石榴石结构,同时Mg的掺入对于Lu3Fe5O12陶瓷的磁性性能有着显著地影响,当Mg的掺杂量较小时,优先取代八面体a位的铁离子,从而使得样品磁性增强,而当镁离子的掺杂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将会同时占据八面体a位和四面体d位两种次晶格,从而使得样品磁性相对减弱.此外,红外光谱及拉曼光谱的研究结果证实了Mg掺杂对Lu3Fe5O12磁性改变的机制的推测.  相似文献   

17.
用RBS技术、椭偏法和微量天平称重法测量了掺氟SnO_2(FTO)透明导电膜、掺铁ZnSe磁性半导体膜和Fe_2O_3气敏元件膜的薄膜厚度.实验结果表明,RBS技术的测量数值与椭偏法以及微量天平称重法测得的结果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