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国演义》数百年来之所以为人民所喜爱,不仅是其中跌宕起伏,曲折成趣的情节,更重要的是它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与中国人的价值观,从而受到当代中华子孙的认同,并产生强烈的共鸣。 中国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三国演义》所体现的中国文化内涵是十分丰富而广泛的。本文力图阐述《三国演义》中所体现的中国文化精神,为研究《三国演义》作一新的尝  相似文献   

2.
罗贯中尽艺术表现之能事,在《三国演义》中全力塑造了众多不同类型的典型形象,并由此生动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悲剧历程。《三国演义》堪称中国古典悲剧的典范,其中所蕴涵的悲剧美学思想,既是中国古代悲剧艺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尔后中国悲剧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元杂剧《黄粱梦》蕴含丰富的道教文化精神,剧本集中反映了道教多神信仰的特点和二元对立的度脱文化特色。另一方面,这种道教文化对元代神仙道化剧的题材内容、创作模式及元代文人的隐逸思想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列仙传》被后母奉为道教早期经典作品,是一部道教辅教之书,但是其一定程度上受到佛教的影响。佛教的传入发展是道教产生的催化剂,道教经典中出现大量的佛教用语,《列仙传》中也出现了佛教用语。《列仙传》中“积火自烧”、仙人奇相均受到佛教的影响;《列仙传》中孔雀形象是印度的舶来品;佛教的因果报应学说对《列仙传》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个人经历、交友与所处时代环境的结合让乐钧产生了道教情结,并反映在他的小说《耳食录》中,且道教文化对《耳食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体现作者的儒道结合思想,而且为小说提供了丰富奇幻的意象,为小说增添了浪漫情怀并激发读者想象力。另外,《耳食录》又体现了明清时代所崇尚的商业元素和享乐主义。  相似文献   

6.
早期道教(正一道)在形成过程中,其人员活动与构成、思想、组织等与巴渝文化关系紧密,受其影响颇深。早期道教形成后对巴渝地区又产生了许多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学作品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学翻译与文化杂合密切相关。《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与文化的浓缩,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罗慕士在其英译本中将东西方文化完美结合。这种东西合璧的杂合译本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受译入语读者、翻译目的及翻译原则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瞿佑《剪灯新话》集中而细致地表现了士人阶层在元末明初战乱期间的经历遭遇、价值取向、心态情绪及感情生活,在明初产生了重要影响。小说无论从取材还是思想方面都带有明显的道教色彩,这与明初道教社会影响力及瞿佑的生活经历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鲁迅在《致许寿裳》一书中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迎刃而解。”在《小杂感》一文中又说:“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中国的大思想家鲁迅如此郑重地指出“道教”与“中国”问题,可见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多么深远!据葛兆光《道教与中国文化》一书考证:道教作为一个成熟的宗教体系,“形成于公元四世纪之后”,并随封建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唐代,由于经济的空前繁荣,文化生活格外昌盛,道教活动也异常热闹。从君主皇帝到士大夫们再到庶民百姓,举国上下兴起一股道教热。武德八年(625年),唐高祖李渊下  相似文献   

10.
2011年9月19日至22日,由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和山东省东平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东平罗贯中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学术研讨会暨罗贯中纪念馆开馆仪式"在东平县召开。来自全国近20个省市的近百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罗贯中及其著作展开了热烈的研讨。与会代表不仅进一步确认了《三国演义》作者和《水浒传》作者或主要作者为"东原罗贯中"及其与东原文化的关系,还在《水浒传》与东平关系的研究资料方面有新的重要发现,并反击所谓"双典批判",对两书的思想文化意蕴和版本、传播等作了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1.
韩竹林 《科技信息》2007,(24):181-181
悲剧是世界文学名著中生命力最强的,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可以说在西方文学界首屈一指,而在同一时期的中国,《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等文学作品都可与之相媲美。东西方在悲剧创作上存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环境与差异文化的影响,西方悲剧与东方悲剧在其各自的人物形象塑造和这种塑造背后所蕴涵的文化内蕴上又凸显着各自的创作特色。最近由于某些原因,国人又掀起了一次"三国热",基于此,本文试图从《麦克白》和《三国演义》中的麦克白和曹操的性格比较分析入手,在相互比较中探讨东西方文学作品在人物塑造和文化内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两汉学术中始终存在兼治《易》、《老》的学术风气,这种学风直接促进了易学与道家思想的融合。《淮南子》以及严遵、扬雄、王充都追求《易》、《老》在义理上的契合,融汇贯通,成一家言。《周易参同契》则主要是运用《周易》和易学的思想来作为道教炼丹术的理论指导,形成独特的道家养生之术。总之,两汉兼治《易》、《老》的学术风气体现了儒、道思想的融合,不仅对魏晋玄学和道教易学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也为以儒道精神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罗贯中是古代伟大的通俗文学作家,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诞生于明代初期不是偶然的,完全符合文学自然发展演进的规律。《三国演义》成书后数十年间不见于文献记载,那是明初错误的文化政策造成的结果。罗贯中具备创作《三国演义》的时间、艺术素养和生活阅历,其著作权是不可否认的。  相似文献   

14.
《三国演义》对《世说新语》的加工改造,不仅表现在对材料的精心选择上,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三国演义》以丰富的艺术想象和虚构创作出更具艺术真实性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5.
中国道教史背景下的浙江区域道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是道教大省。全国十大洞天,浙江占三;三十六小洞天,浙江占十;七十二福地,浙江占十八。浙江与道教的渊源之古可溯至神农时代,此后,浙江涌现出了一大批著名道士、宗派领袖、思想家,一大批籍贯不是浙江的道教学者、思想家和著名道士也往往长期在浙江传道、讲学,如魏伯阳、葛玄、葛洪、杜子恭、孙恩、卢循、许迈、陆修静、陶弘景、孙游岳、顾欢、马湘、司马承祯、杜光庭、闾丘方远、罗隐、施肩吾、张无梦、陈景元、张伯端、林灵素、胡莹微、白玉蟾、莫月鼎、王惟一、刘大彬、杜道坚、林灵真、黄公望、金志扬、何道全、闵一得、卫真定等,他们撰写了《周易参同契》、《抱朴子》、《真诰》、《悟真篇》、《灵宝领教济度全书》、《太乙金华宗旨》等众多在道教史上有重要地位的著作。目前,浙江仍然有众多的道教历史遗迹,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浙江的道教在全国有着举足轻重地位。正因为如此,才有专家断言:“写不出浙江道教史,就写不好中国道教史。”  相似文献   

16.
宗教文化在宁波地区渊源流长,既有光辉灿烂的佛教文化,又有曾经非常兴盛的道教文化。四明山脉的洞天福地吸引了众多的道教徒遁迹山林、兴宫筑观,聚居修炼,其中就有葛洪、徐可复等著名道士,唐宋对道教的扶持也使得宁波地区道观林立,这些都是宁波发扬道教文化的宝贵基础。但发掘道教文化不能仅仅局限在道教界.而应该关注道教的广泛影响力,如道教与浙东学派的关系等。许多浙东学派的学者实际上与道家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宁波文化素养的养成,因此宁波在建设现代都市的进程中需要重视对道教文化的弘扬。  相似文献   

17.
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栏目中对《三国》的品评受到极大的关注,无疑是成功的。但其进行解读的角度和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偏颇之处:《品三国》以功利的眼光来看待《三国演义》所表达的人文精神;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来要求文学的美学追求,颠覆了《三国演义》原有的思想倾向、历史观念与审美理想,几乎完成了一个对小说《三国演义》的解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金瓶梅》不仅是明代的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白话世情小说。全书一百回,借《水浒传》中西门庆、潘金莲的故事为线索,描绘了明代社会的黑暗面和官商勾结、压榨穷人以及荒淫无耻的行径;作品对于社会底层的各种小人物和市井无赖,也作了淋漓尽致的刻画。《金瓶梅》的问世,对后世小说与文化的演变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在文学史、文化史和汉语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故早为学术界所瞩目。近年我国对《金瓶梅》的研究,又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有了许多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罗幕士版英译《三国演义》是如何创造性地解读并传递曹操形象的。指出译者罗幕士对曹操形象的再创作为《三国演义》文化在国外的正确传播大有建设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名著剧对社会的影响极大,在拍此类电视剧或电影时应秉持敬畏传统的心态认真对待,承担起传承古典文化的使命.2010年面市的电视剧新版《三国演义》中有很多文史错误,它们与历史事实严重不符,甚至与事实截然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