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谭二洋 《科技信息》2010,(12):I0139-I0139
高云塍是30年代的帖学大家,他书写了中国印刷业历史上第一套楷体铅字,却因为帖学的到来与兴盛,而被遗落;基于他的楷体铅字字模所整理制作的计算机楷体字库集中反映了其小楷书法成就,对近现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拥有深刻的传播学与书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六朝与隋唐五代时期的石刻楷书中存在着大量异体字,它们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采用基于语料库的方法,分别从异体字数量、异体字形、字位主形三个方面对"六朝石刻楷书语料库"与"隋唐五代石刻楷书语料库"中所贮存的异体字展开比较调查。调查表明:从数量上看,与六朝相比,隋唐五代石刻楷书的形体渐趋规范定型;楷化过程中,组成汉字的构件与笔画数量、汉字出现的频率、历史的传承与积淀是影响异体数量的共同因素。从字形上看,两段时期的异体字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传承性,同时,隋唐五代石刻楷书中也出现了一部分具有时代特征的变异形体,其代表即"武周新字"。从字位主形上看,简易、区别、表义性、系统性原则是汉字楷化过程中楷书异体的选择标准及优化原则。  相似文献   

3.
汉字是世界最悠久的字之一,她已经有五六千年的发展过程,几千年来,汉字的形体经过了多次的演变,主要字体有甲骨、金、小篆、隶书、楷书,利用多媒体动画技术向读介绍中国汉字的产生及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楷书结构的平衡分析、稳定分析、质心分析、力矩分析和转动惯量分析,从而说明这与楷书间架结构的原则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简论康有为"尊碑卑唐"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楷书以隶书为基础,历经魏晋、南北朝,逐渐形成。楷书在唐代发展至峰巅,后人已无法逾越。欧阳询字体端庄整齐,笔画严谨单一,因此历代科举取士均以欧字为考卷标准书体。楷书逐渐走上歧途,直至明、清形成端庄刻板之“馆阁体”。清代一些书法家奋起反叛。一派以郑燮、金农等“扬州八怪”为代表,在实践上独树一帜。另一派以包世臣、康有为为代表,在理论上否定唐代楷书。魏碑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主要由民间工匠所刊刻造像题记;二是主要由书法家所书写墓志和碑碣。魏碑书法艺术之顶峰当以书家所书《张猛龙碑》、《郑文公碑》无愧。  相似文献   

6.
《河池师专学报》2009,(5):F0002-F0002
张弩,字跃如,1945年生,沂蒙山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顾问。师从张培志先生。专精楷书,兼善行、草及隶书。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及出版。自1982年以来,发表书法论文数十篇。其《笔力散论》和《楷书结体规律》填补国内两个学术空白点,  相似文献   

7.
在电子设备的设计制造过程中,常常需要印刷电路板。因此,掌握印刷电路板的有关制作方法,对于电子教学实践很重要。  相似文献   

8.
文字的书写状况是某一历史社会用字状况的直接反映,也是一个时期文化状况的反映。隋唐五代时期是楷书的成熟期,也是我国历史上政治统一、文化繁荣的时期,通过测查我们知道,该时期碑志楷书的书写是比较规范的,这和当时特定的时代以及学者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9.
沈洁溶 《科技资讯》2013,(18):136-136
由于印刷技术的发展,现在的印刷设备也日趋复杂化,各个生产单元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印刷系统。这种系统的工作节奏快,效率高,在印刷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这样或者是那样的问题,如果不做好印刷机控制系统的调试和维护工作,任其发展就会造成系统地紊乱,影响到印刷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本文就重点地探讨电气控制系统的日常调试和维护保养的方法,来确保印刷工作得正常高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10.
 印刷业在中国国民经济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印刷产业链中版基制造(电解废液和固体废弃物排放)、制版过程(感光冲洗废液排放)以及油墨污染(有机溶剂VOC排放)的环境污染问题使印刷业成为高污染行业之一,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多年来在纳米材料和打印印刷技术领域的研究基础,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宋延林带领团队,研发了一种非感光、无污染、低成本的纳米绿色制版技术,可彻底解决印刷制版过程中的环境污染。绿色印刷技术还可延伸应用于印刷电子、印染、建材等行业,为解决上述行业的重污染和高能耗问题提供技术方案。努力形成从绿色制版、绿色版基到绿色油墨为代表的完整绿色印刷产业链技术,并发展绿色印刷电子、印刷光子材料和技术等系列纳米绿色印刷制造技术体系,完成从关键材料到装备的系统创新和技术集成,为推动中国绿色印刷制造产业的绿色化、数字化进程做出贡献。为进一步了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中国绿色印刷的发展情况,《科技导报》采访了宋延林研究员。  相似文献   

11.
书论二章     
书法艺术的创新是艺术生命发展所必须的,艺术创新必须在坚持规范的前提下因体而异,力求展现时代精神;常言道“后学赵字通美流”,这充分体现了赵字由楷书向行、草过渡的美学特征,赵字删繁简,外形圆润,多有创新。因此,在由楷书到行、草过渡与创新的过程中,学习赵孟俯书法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邓爱华 《科技潮》2011,(8):16-17
北京的绿色印刷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强劲。发展绿色印刷包装。是建设“绿色北京”.“科技北京”的现实需求。作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一部分,政府在推进绿色印刷产业的过程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目前.北束正全力打造北京绿色印刷包装产业创新平台,使其成为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政产学研用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印刷技术 印刷技术指的是视觉信息印刷复制的全部过程,包括印前、印刷、印后加工和发送等。即通过制版、印刷、印后加工批量复制文字、图像的方法。印刷技术是中华民族四大发明之一。  相似文献   

14.
隋唐时期是汉字楷书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当时社会上各种书写材质并用,其中碑刻材料是最能够真实反映当时社会用字情况的实物文献资料之一。本文试从汉语文字学的角度讨论隋唐时期碑刻楷书潜在的研究价值:总结楷化规律;确定历史地位;保存楷书字形;提供新增汉字;明确简化来源。  相似文献   

15.
现代印刷设计是艺术设计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设计创意过程。笔者详细论述与设计创意密切相关的色版要素及其运用;指出了印刷色版要素的灵活运用,必将为设计创意带来更为广阔的意义空间,为传统印刷设计赋予崭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赵俊霞 《科技信息》2011,(31):I0037-I0037,I0051
质量控制的关键是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数码印刷品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点,主要分为几大部分,即印前准备、印前系统、数字化工作流程和数码印刷单元、印后加工工序,其中每一个部分又包含了几个方面。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方面都是影响数码印刷品质量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各个岗位的数码印刷工作者都要专心、细心、用心,严格控制生产过程,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数码印刷品。  相似文献   

17.
 伴随印刷电子产业化技术发展,导电油墨及其应用技术获得了长足进步。为了获得高导电性高精度印刷线路,必须保证导电油墨在印刷过程的高转移率;导电油墨的印刷适性、承印物表面性能和印刷工艺技术,都会影响油墨转移率及印品性能。针对常用接触式印刷方式,例如凹版印刷、柔版印刷、丝网印刷和胶版印刷,分析了影响导电油墨印刷转移率的一系列因素,探讨了提高导电油墨印刷转移率的方法。研究表明,导电油墨印刷转移过程受油墨材料、印刷工艺和印刷装备影响,影响导电油墨转移率的关键因素在于油墨流变性和承印物表面与油墨相容性的改进及印刷工艺技术调整。  相似文献   

18.
《世界知识》2012,(19):69
欧阳询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与褚遂良、虞世南和薛稷被称为"初唐四家"。又被列为"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赵孟頫)"的楷书四家之首,被誉为"中国古代楷书第一"。他虽然五体兼备,但最大的成就在于他的楷书,世称"欧体"。其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至今仍是初学书法者  相似文献   

19.
楷书是继隶书之后的一种字体端正、用笔合法、波磔势少的书体。它萌芽于西汉,中经魏晋六朝的成熟、繁荣,至唐极盛,成就辉煌。五代以降的宋、元、明、清楷书,主要学魏晋、北朝和唐人。虽小有创变,异彩纷呈,但总的格局却是呈衰落之势。除了时代的、创作主体、楷书自身的原因以外,最根本的原因是沿袭摹拟之风甚浓,真正独创的作品太少。从整体上说,这一时期楷书艺术成就不高,没有产生如钟繇、二王、颜真卿这样的伟大书家和杰出作品。  相似文献   

20.
楷书作为规范性强,普及程度广,被大众接受程度高的书体,从概念到源流,从普及到艺术,从用笔到章法,最后到艺术的写情、写性、写灵、写人生的最高境界,通过列举历史上从古到今颜真卿等许多书家成功的范例,让书法为人们、社会所去重视,扎根学习楷书,懂得楷书为书法艺术发展的根基,就像一座大厦,只有根基打牢了,框架插好了,才能筑起雄伟的高层大厦,写好楷书,才能提高行草书的创作,使中国书法艺术迈向更加繁荣辉煌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