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雅男 《科技信息》2009,(21):187-187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富盛誉的黑人女作家,她以独特的视角再现黑人妇女所处的社会地位,她主张黑人妇女应该挑战传统观念,使自己从中摆脱出来。在《秀拉》这部小说中,莫里森塑造了黑人女性秀拉的形象,并赋予她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性格特征.从而展示了秀拉这个黑人女性追求自我的成功与失败。本文你从女性主义视角解析《秀拉》中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2.
《最蓝的眼睛》和《秀拉》对两位黑人女主人公的描述,反映了黑人女性从自我迷失到自我建构的主体意识的成长,揭示出黑人女性在追求个性解放实现自我的过程中不应放弃黑人民族的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3.
认为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书信体小说《紫颜色》从独特的视角描写了女主人公西丽从混沌到觉醒的心灵历程,探究黑人女性的生存环境,并为她们寻求可能的出路。即:黑人女性在物质空间上得以拓展,女主人公们终于收获了"自己的房间";在精神空间上,黑人女性摆脱了白人基督教的束缚,走向妇女主义的新解放;在社会空间上,黑人女性深受白人与黑人男性的双重压迫,却要努力争取自己的社会地位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在承接了以往黑人文学对种族歧视批判的同时,又从黑人女性的独特视角挖掘潜藏在黑人社会内部的性别歧视,将建构黑人种族文化身份及女性身份作为黑人女作家们文学创作的话语中心,带动了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与批评进入一个崭新的局面,改写了黑人女性边缘创作的命运,真正走入了自我的发现阶段。  相似文献   

5.
蒋萧 《科技咨询导报》2014,(15):231-231
小说《紫色》描述了女主人公西丽从麻木。觉醒。抗争到独立的心灵历程,揭示了处在父权制社会性别主义和种族主义双重压迫下黑人女性通过互相帮助从自我迷失到自我建构的主体意识的成长经历。  相似文献   

6.
20世纪黑人女性作家们具有强烈的黑人民俗文化意识,她们把传播黑人民俗文化视为己任,在她们的作品中黑人民俗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尝试对她们的一些代表作进行民俗文化的研究,指出独特的黑人民俗文化表征,是这些作家重构美国黑人文化身份、解构美国社会中的白人文化霸权的媒介。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长时间的种族歧视造成的黑人男性对白人主流价值观念的认可使他们放弃了弱势的黑人本位文化。种族歧视和固有的男权意识使他们将怨恨转移到黑人女性的身上。这种复杂的心态造成了黑人男性心灵的扭曲。黑人男性成长之路何在?其关键在于真正认识黑人女性。只有当他们明白黑人女性不是自己的财产时,黑人男性才可能走上成长之路。  相似文献   

8.
作为美国文学不可或缺的部分,二十世纪黑人文学一直以美国梦为一个重要主题。在二十世纪早期,黑人文学充分表达了对于黑人民族的赞美和对于自由平等梦想的憧憬与努力;中期以抗议小说为代表的黑人文学则震撼地再现了当时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和黑人贫困状况以及作家对于美国梦能否实现的焦虑与担忧;后期以沃克、莫里森为代表的黑人女性作家反思了黑人群体的狭隘排外,倡导黑人男性与女性、黑人与白人之间的博爱与融合。  相似文献   

9.
奥古斯特·威尔逊是美国最著名的黑人剧作家.他在匹兹堡系列剧中成功塑造了以露丝、伯妮斯、瑞莎和伊斯特阿姨等为代表的黑人女性形象,这些形象的产生有其特殊的社会历史文化渊源,揭示了威尔逊的黑人女性观.  相似文献   

10.
黄波  任月芳  张文凭 《科技信息》2011,(21):I0206-I0206,I0248
托妮·莫里森是美国文坛中一位杰出的黑人作家,也是第一位摘得诺贝尔奖桂冠的黑人女作家。她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奠定了她在文坛上的地位,使她成为一个有名的黑人作家。本篇论文主要讨论的是书中黑人女性的黑人身份迷失。它展示了黑人女性的身份迷失的一系列症状及其对她们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与此同时,本文还分析了黑人女性身份迷失的原因并探索其解决方案。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们能更好的理解莫里森的作品,明白追求自身黑人女性身份,保存黑人本土文化和黑人的民族意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王坦 《科技信息》2012,(32):I0083-I0083
《宠儿》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巅峰之作。它真实地再现了美国黑人在奴隶制和种族歧视双重迫害下的悲惨生活,揭示了奴隶制给黑人带来的巨大伤痛。本文对小说中四位女主人公:贝比·萨格斯、塞丝、宠儿和丹芙进行分析,展现了黑人女性主体意识历经三代逐步确立的过程:从沉睡到觉醒,从自发到自觉,最终主动去建立自我主体身份,从而可以得出黑人女性对身份的寻求。  相似文献   

12.
《所罗门之歌》是一部以黑人男性为主人公的作品,但莫里森同时也在这部作品中刻画了一组栩栩如生、性格迥异的黑人女性形象。从黑人女性主义理论的视角出发,对小说中的黑人女性人物展开具体分析,剖析她们的人生,探讨她们的解放之路。  相似文献   

13.
托尼·莫里森的小说《秀拉》描写了黑人女性秀拉为构建自我身份所作出的不懈抗争。小说再现了生活在种族和性别歧视双重压迫下的黑人女性的悲惨命运,揭示了黑人女性面临的身份困境,并进一步引导读者对生活在社会边缘的美国黑人女性的生存状态和身份建构等问题进行思考。本文将对秀拉的身份建构历程进行回顾,并就其失败的结果分析可能的原因和由此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艾里斯·沃克是当代美国文学界最杰出的黑人作家之一。著作《紫色》使她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普利策小说奖的黑人女作家。她还写了大量的论文阐述自己的创作观念和女性主义观点。小说《紫色》更是进一步深化了她独特的女性主义观点。她自创了一个新词"妇女主义"(Womanism),引起了人们对黑人女性的广泛关注。其小说《紫色》鲜明地体现了她的女性主义观和黑人女性寻求自我解放的互助精神——姐妹情谊。这部小说通过描写黑人妇女的内心生活、她们被压抑的创造天性与才能以及她们为重新确立自我、为创造自由和独立完整的生活所做出的种种努力,揭露了黑人妇女在种族、性别双重压迫下的坎坷遭遇和悲惨命运,反映了其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追求平等、自由的进步思想,体现了作者的妇女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5.
《紫颜色》是关于黑人妇女的反"仕女图",勾画出了阳物中心主义的父权社会及后殖民语境阶级社会中的女性应对后殖民压迫和父权压迫的双重生存困境。黑人女性在性别禁制与桎梏中,她们也对自身进行思忖与度量,并在驳辩和反抗中最终走向独立而自由的新天地。艾丽斯·沃克通过对女性摹写与阐释,对黑人女性的外在世界和内心世界进行透彻细致地分析,其目的意在关注与改变女性的边缘性地位,重新定位女性之美和生存价值。  相似文献   

16.
《紫颜色》是艾丽斯.沃克(Alice Walker)最著名的书信体小说。本文从文学伦理学视角探讨小说中所反映的男权、两性关系、同性恋等社会伦理关系。深入文本研究笔者发现小说中所呈现的伦理关系是黑人女性苦难的根源,而追求合理的社会道德关系是一种黑人女性反抗种族歧视和父权社会,发展和完善自我,追求幸福生活的路。  相似文献   

17.
邓婷  宋宝梅 《科技信息》2013,(4):55-55,57
艾里斯·沃克是当代美国文学界最杰出的黑人作家之一。著作《紫色》使她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普利策小说奖的黑人女作家。她还写了大量的论文阐述自己的创作观念和女性主义观点。小说《紫色》更是进一步深化了她独特的女性主义观点。她自创了一个新词“妇女主义”(Womanism),引起了人们对黑人女性的广泛关注。其小说《紫色》鲜明地体现了她的女性主义观和黑人女性寻求自我解放的互助精神——姐妹情谊。这部小说通过描写黑人妇女的内心生活、她们被压抑的创造天性与才能以及她们为重新确立自我、为创造自由和独立完整的生活所做出的种种努力,揭露了黑人妇女在种族、性别双重压迫下的坎坷遭遇和悲惨命运.反映了其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追求平等、自由的进步思想,体现了作者的妇女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8.
在托妮·莫里森的作品中,因父亲缺位而凸显女性母亲的形象,但饱受摧残和压抑的黑人母亲所表现的母爱是畸形、变态和悲壮的。特殊的环境孕育了黑人女性独特的品性,特别是处在美国边缘社会的美国黑人母亲,她们以自己的忠贞和毅力传承着黑人文化,成为黑人世界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9.
该文采用文本细读和个案研究的方法分析《伊娃的男人》和《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两部黑人女作家小说中黑人女性原型的塑造,主要运用认知原型的理论方法分析比较两部作品中的黑人女性的人物特点,提出心理原型、爱·性原型、家庭原型以及社会原型四大新黑人女性原型,进一步揭示了两位作者所表达的深层次族裔、性别、政治等思想主题。  相似文献   

20.
《紫色》是美国当代杰出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美国文学史和黑人文学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长期以来,相关学者对这本小说的研究都主要集中在对黑人女性在男权至上的社会中所遭受的苦难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的多角度分析。笔者则试图从黑人男性这个新的角度对这篇小说进行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