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秋红 《科技信息》2011,(5):I0175-I0175,I0185
海明威是美国著名的作家,他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小说开辟了美国"迷惘的一代"道路,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和喜爱。在此将对海明威的作品《永别了,武器》与《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进行比较,分析这两个硬汉形象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来探讨海明威本身与海明威小说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海明威《白象似的群山》历来有多种解读方式,本文拟通过文化意义上的解读,并由此进入名作家海明威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从而进一步探讨以海明威为代表的美国“迷惘的一代”的爱情观以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3.
在纪念海明威百年诞辰之际,笔者重读海明威重要代表作之一《永另了,武器》。通过仔细品味此小说1929年初版封面上颇具匠心的图案设计,有双重含义的英文标题,它所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它的主要情节,笔者认为海明威的此篇小说想表达的含义为主人公亨利不仅告别了武器和战争,同时由于这场罪恶的战争和这残酷的世界使他告别了美好的爱情,小说诉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和荒谬,追根溯源地探索了“迷惘的一代”在战争中所受的创伤和失去理想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白象似的群山》和《雨里的猫》中海明威笔下之男性形象及其表现手法的分析,表明正是此种“另类反英雄”与海明威笔下脍炙人口的“准则英雄”一道使海明威作品中的“反英雄”形象更加丰富多彩,鲜明生动。  相似文献   

5.
海明威以他的“硬汉”形象闻名全世界,但同时他也是一位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大家。本文通过分析《雨中的猫》中的那位美国太太在寻猫前后的思想变化,来管窥海明威在其早期作品中体现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6.
海明威的作品都具有丰富的“潜台词”,产生“意在言外”、“余音不散”的艺术效果。《老人与海》是海明威一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总结,他的“冰山”原则在这里发挥得淋漓尽致。作者充分调动了“潜台词”的作用,赋予这一“纯自然”的题材以象征意义,使作品的主题思想远远超出题材本身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老人与海》被誉为“描写海洋和渔夫最深刻”的文学作品。小说中,海明威将大海作为独立的生命体来描写,作为审美对象来呈现,展示了大自然的神秘莫测,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思想。从生态文学批评视角看,《老人与海》不仅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冲突,以及这种冲突给人类所带来的生存悲剧,同时也表达了海明威对极端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  相似文献   

8.
海明威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围绕一群从一战战场归来的年轻人放浪形骸的生活展开,反映了一战后迷惘一代的生存困境和精神苦闷。通过对作品主人公杰克·巴恩斯经历的分析,可知此小说是以存在主义主题揭示杰克在困境中运用自由意志支撑个人尊严、勇敢面对伤痛面对明天的。  相似文献   

9.
孙静 《科技信息》2011,(25):I0229-I0230
海明威,20世纪的一位知名美国作家,其小说多围绕个人经历和情感展开铺垫。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者之一,他无法适应战后美国的社会,因而引入准则英雄这种新的人物角色。在海明威的小说中,准则英雄们以悲剧的性格弱点与环境相抗争。文章着重分析了海明威的准则英雄的特点以及在《太阳照常升起》中的例证。  相似文献   

10.
为了号召“迷惘的一代”,也为了自己寻求信心与勇气,厄内斯特·海明威以其独具一格的文体和写作风格创作了《老人与海》。从作家生活的背景和历史情形,我们获取了厄内斯特·海明威创作这篇文稿的两个动机。  相似文献   

11.
郁邓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11):56-57
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理想破灭、精神空虚的"迷惘的一代"的坎坷命运。本文尝试从女性意识的角度出发,主要关注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海伦,初步探讨海明威在这篇小说中表现出的双重妇女观。  相似文献   

12.
海明威:人物性格与文化透视姜岳斌海明威是个地道的美国人,他作品中的两类主要人物,即“迷惘的一代”与“硬汉”,也在多方面、多层次上体现了美国人的性格特征及其嬗变。“迷惘的一代”是一群在战争中饱受伤害的美国青年,他们在价值观念上已开始了对传统的反叛,但在...  相似文献   

13.
海明威在很多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有风度、有勇气的“硬汉子”的男性人物;然而在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中,他却为我们刻画了一个虚伪、自私、冷漠的另类男性。本文试图通过作品中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对话来揭露海明威笔下那个美国男人的丑恶嘴脸。  相似文献   

14.
从海明威作品中的“迷惘”主题、硬汉式主人公、冰山风格等方面探讨了其短篇小说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认为海明威在他的作品中尤其是他的短篇小说中,准确生动地把握了时代的特征和精神状态,真实、客观地再现了生活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5.
解读海明威《老人与海》中女性缺席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以《老人与海》为中心,通过海明威的其它作品,探讨了该作品的主题,并解读了《老人与海》中女性缺席现象.指出海明威的“硬汉子”形象是其创作的外化表象,而其冰山之下是以平常心来看待人生:男女之爱固然重要,但生命的意义实质上存在于寻求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勃莱特·阿施利是海明威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主人公。长期以来,她被评定为“魔女”和“坏女人”。本文以小说《太阳照常升起》文本为中心,对勃莱特·阿施利这个女性形象作重新分析,指出她实际上是海明威笔下父权社会里的一位具有反叛意识的不幸受害者。  相似文献   

17.
《白象似的群山》:一种新历史主义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象似的群山》收录于1927年出版的海明威第二本专集《没有女人的男人》,它是海明威重要的短篇小说之一。可以从新历史主义角度的两个方面来解读海明威的此篇短篇小说:即海明威生活经历对该文创作的影响,以及文中男女主人公所反映的社会背景与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8.
论海明威《白象似的小山》的思想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是一位具有高度艺术才能的大作家,艺术个性异常鲜明。他不拘泥于传统的小作创作模式,善于采撷百家之所长,又敢于独辟蹊径。他的作品内容扎实,意境深远,人物对话,状摩景物,含蓄凝炼,富有“潜台词”和象征意义。本从他的短篇小说《白象似的小山》入手,解析,探讨了作品中富涵的思想意蕴。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和福克纳的《熊》两个中篇小说和《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和《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两个短篇小说的比较,分析了其作品的主题、语言风格和创作特色,揭示了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大师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海明威提出的“冰山”原则为依据 ,全面分析了短篇小说《雨中的猫》的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