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第5届国际固体材料断裂与强度会议(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racture and Strength of Solids)于2003年10月19~23日在日本仙台召开。会议主办单位是日本的东京工业大学和东北大学。参加本次大会的人员来自30多个国家,收到论文300余篇,为历届参会人数、发表论文数之最。我国约有50余人参加,我校应邀参会人员2名,宣读论文6篇。  相似文献   

2.
我于2005年4月3~6日参加了由远东和海洋断裂协会(FEOFS)和印尼巴屯技术学院等联合主办的在印尼巴厘岛召开的第6届固体断裂与强度国际会议。参加本次会议共有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尼等15个国家的250余人。其中中国大陆代表20位,台湾代表10位。参加者来自大学、科学与技术研究部门和公司企业,共提交250余篇论文,我校3位老师共在会上发表和宣读了10篇论文。  相似文献   

3.
由美国国防防御准备协会弹道部主办的第12届国际弹道会议于1990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美国圣·安东尼奥市召开。会议共录用了21个国家的123篇文章,大会宣读52篇,71篇作书面交流。中国参加了18篇(华东工学院15篇),仅次于美国(47篇)。我国的论文受到与会190名代表的热烈欢迎和好评。我国在大会宣读的5篇论文:  相似文献   

4.
一、概况 1992年10月21日~25日,在日本名古屋的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了第三届冷聚变国际会议(ICCF3),与会者超过350人,递交大会的论文140余篇。我国有五人出席,递交论文17篇,并应邀介绍了中国冷聚变研究概况。会后日本通产省(MITI)专门邀请部分与会者在东京市帝国大饭店召开国际新氢能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w Hydrogen Energy)。这是政府、工  相似文献   

5.
“专家系统工程应用1989年国际会议”(ICESA 89)1989年10月12~17日如期在华中理工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举行.本次会议由华中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机电部电子科学研究院等12个单位和国外20位知名专家、教授共同发起,由华中理工大学主办,并得到国家教委“王宽诚教育基金委员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赞助.参加会议的外宾有8人,分别来自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其中有几位是国际上的一流学者,国内来宾来自36个单位,共94人.会议收到国内外应征稿件256篇,录取136篇(国外35篇,国内101篇),均收录在会议论文集中,并已由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6.
第十届国际容错计算会议(简称FTC—10)已于1980年10月1—3日在日本东京都召开,这是第一次在亚洲召开的国际容错计算会议。这次会议由IEEE计算机协会容错计算技术委员会、日本EIECE协会电子计算机技术组和可靠性技术组联合举办。参加人员共244人,多数来自日本、美国和法国。我国有七名代表参加。 在开幕式上首先请美国密其根大学麦依尔教授致开幕词,然后由执行主席日本京都大学三根久教授报告筹备经过,程序主席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当麻教授报告论文评选经过。这次年会共收到寄自17个国家的188篇论文,经过294位评论员评审,选出73篇,共分18个方面。分别在21个小组内报告。  相似文献   

7.
第四届中日机械技术史及机械设计国际会议于2004年11月1日至2004年11月4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机械设计在中国、日本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历史和发展。我国各重点高校和日本相关知名大学的教授、学者以及国家有关部门的专家共63人参加了会议。会议论文集收入论文共63篇,宣读论文55篇。  相似文献   

8.
家庭服务机器人研究前景广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田国会教授受大会主席——东京大学新井民夫教授的邀请,于2006年3月6-12日到日本东京参加了由东京大学主办的智能自动化系统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Autono-mousSystem,IAS-9)。智能自动化系统国际会议是在信息与控制界有广泛国际影响的学术会议,本届会议由国际著名学府日本东京大学主办,共有16个国家的138人参加大会,宣读论文115篇,其中,大会特约报告6篇。大会汇集了包括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韩国以及日本等国家的众多国际知名专家。  相似文献   

9.
由美国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应用超导分会和磁体分会共同主办、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承办的第17届磁体暨应用超导国际会议于2003年10月20~24日在日本岩手县的盛冈市举行,来自世界各国的600人参加会议,其中多数来自日本、美国、欧洲、中国及南美洲。我国大陆共有26人参加,他们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电工所和高能所、合肥等离子体所、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台湾也派人参加,本届大会有30家厂商参加展览。  相似文献   

10.
第六环境与水区域性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9月3-5日在西班牙Albacete市召开。此次会议由国际农业工程学会、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欧洲农业工程学会等国际组织和Castilla-La Mancha大学主办,有来自包括美国、英国、中国、法国、德国、日本、非洲和中东等地区23个国家的近150人参加会议,共有130篇论文参加会议交流,其中口头报告82篇、墙报48篇。参会的中国论文3篇,其中2篇为口头报告,1篇为墙报。  相似文献   

11.
会议简讯     
1989年5月22~26日,中国力学学会第四届全国工程爆破学术交流会在陕西西安召开。参加会议的有122个单位代表192人。会议收到论文186篇,(其中半数以上作了宣读交流),比较全面地反映出我国工程爆破技术蓬勃发展的现状。我院提出论文8篇,2人出席会议。同前届相比,本届论文中工程爆破、爆破理论内容明显增,多其中不少出自年青作者。其特点可概括为“两多一少”:即从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多,运用电算优化设计、计算多,单纯工程总结少。这表明工程爆破技术逐步跳出感性经验框框,与力学结合日趋密切;年青  相似文献   

12.
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工程国际会议于1997年11月月一万日在日本高松市召开,有来自世界多个国家的近20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我国同济大学有2人参加此次会议,中国科学院系统也有2人参加了此次会议.我国参加会议的学者都在会议上做了学术报告,并与国外学者进行了学术交流,为  相似文献   

13.
第六届中、日、美催化学术会于1993年6月8日-11日在北京清华大学胜利召开。参加会议的海外学者约50人(美18人、日18人、韩国4人、台湾地区5人、香港1人、意大利1人、法国1人),国内代表约70人。参会的代表中既有国际知名的催化学者(如美国的Alexis ,T.Bell,Kamil Klier,日本的 Kenzi Tamaru,Y.Moro-oka,Y.Iwasawa,中国的4位学部委员蔡启瑞、彭少逸、郭燮贤、闵恩泽等),又有当今这三个国家的一些催化研究骨干和年轻的力量。这次会议共提供论文87篇(邀请报告3篇、口头报告42篇,墙报42篇),全面反映了当今三国催化研究的动向和高水平的学术…  相似文献   

14.
由我校主办的国际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学术讨论会(IMMB)历时四天,于10月24日在我校完满结束。这次会议收到国内、外论文近300余篇,会议选定其中国内75篇,国外55篇在会上交流。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147人,其中国外代表有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比利时、意大利、加拿大、苏联等八个国家。材料科学与能源和信息科学,已被人们称为人类物质文明的三大支柱,材料科学被列为我国八大基础学科之一,国家科委将材料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列为重点研究课题。这次会议在我国召开,标志着我国材料科学的发展水平,亦给我国材料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方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第一次年会暨理论讨论会于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二十日至二十八日在昆明召开。会议共收到来自28个会员单位的论文128篇,经过由18位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委会反复审核、比较(作者单位和姓名对评委保密),共有105篇论文入选,其中评出一等奖9篇,二等奖32篇,三等奖64篇。我校党委书记刘永祥、宣传部长、研究会  相似文献   

16.
第四届国际冷聚变会议记实1993年12月6~9日在美国夏威夷举行了第四届国际冷聚变会议,来自十一个国家的300余人,提交了有关冷聚变研究中的量热学、核产物、理论、材料科学四方面的论文180余篇。我国学者共提交了十四篇论文。从提交的论文中可看出国际上的...  相似文献   

17.
2005年国际磁学会议(Intermag2005)于2005年4月4~8日在日本名古屋市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会议由日本磁学学会和IEEE磁学分会举办,名古屋大学承办。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1000多人,其中中国学者10多人。会议上交流的论文1041篇,其中部分论文经过审稿通过后将在IEEE Transactions on Magnetics上发表。  相似文献   

18.
应大力发展SiC半导体器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lO届SiC及其相关材料国际会议于2003年10月5~10日在法国里昂国际会议中心召开(http://ieserm2003.inpg.fr/),与会代表多达500余人,其中美国和日本各有100余人,其余大部分来自欧洲,山东大学晶体材料研究所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接收论文400余篇,其中特邀报告30篇,口头报告  相似文献   

19.
《国际学术动态》2007,(4):51-51
东南大学于2006年5月3~5日成功举办了第10届国际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设计会议TheTen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ilComputerSupportedCooperativeworkinDesign)。来自美国、英国、法国、中国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参加了会议,其中境外代表45余人。会议共收到596篇论文,经过严格的评审,会议论文集中收录260篇,其中境外66篇。此次会议是自举办以来收到稿件最多(比上次的280篇多出113卿、录用率最低(由80%降低到仅为43.5%)、参会人数最多的一次。  相似文献   

20.
第一届国际厚煤层和急倾斜煤层采煤方法会议于1980年5月18日至21日在英国伦敦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21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共180余人,我国以中国煤炭学会名义派出了五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共宣读了二十篇论文,我国提出了“中国开采厚煤层的主要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