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分析了汉英词汇之间的不对等、空缺现象、原因及翻译对策.指出词汇空缺现象反映了语言的民族性.词汇的不对等性导致了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探讨了翻译工作者如何通过得体的翻译来消除这些障碍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词汇空缺现象在跨文化交际翻译中普遍存在,它给语言的理解与翻译增加了难度,造成了障碍。因此,对英汉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翻译策略的研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孙佳丽 《科技信息》2012,(15):273-274
语言是文化的我体,文化上的差异导致了英汉语言中的词汇空缺现象。词汇空缺(lexical gap)是指原语词汇所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其“对等语”或“对应语”。英汉民族的不同文化必然导致不同的词汇系统.进而使得英汉词语和意义难以一一对应而产生词汇的“空缺”。造成汉英词汇空缺的原因,主要有自然地域、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以及历史文化等。空缺词汇在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两个方面的翻译可采用音译、意译、直译法等方法。词汇空缺会给交际带来障碍,造成语用失误,甚至导致交际失败。为此有必要研究词汇空缺的成因及其主要应对策略,从而使外语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由于文化的差异,不同语言在交流过程中经常存在着无法一一对应转译的现象,即词汇空缺现象。运用适当的翻译方式处理词汇空缺对我们深层次的解读异域文化,全方位地进行跨语言、跨文化交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夏金龙 《科技信息》2010,(28):201-201,203
本文从翻译的标准谈起,提出由于文化差异导致英汉互译时经常会出现的信息不对等现象。文章讨论了导致信息不对等现象的几种情况,如词汇空缺、词义空缺和文化空缺。接着讨论了几种应对英汉互译时信息不对等的策略,即利用图像、模仿、解释、替代、淡化和中国式英语等。  相似文献   

6.
文化和历史的相异必然意味着语言的不同,容易产生翻译中词汇空缺现象,并增加理解障碍和翻译困难。翻译中处理词汇空缺的方法可以概括为:直译、音译或加注释相结合保留原文的比喻形象;对原文的文化及比喻进行对等处理;借词;意译时注意原语和译文在内涵和文化方面是否对等;意音兼译,生动再现原语的文化色彩;创造性地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7.
唐芳洲 《科技信息》2010,(28):173-173
语义空缺现象就是指由于民族的认知、思维方式、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的不同,一种语言中的一个词在另一种语言中没有完全对应或契合的词。语义空缺现象在跨文化交际翻译中普遍存在,它给语言的理解与翻译增加了难度,造成了障碍。本文从语义空缺的根源和翻译方法的角度来对语义空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赵焉如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9):65-66,87
英汉交际中经常出现语义空缺现象,特别是在跨文化交际翻译中普遍存在,这给语言的理解与翻译增加了难度。针对这种现象,本文从语义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跨文化交流中,经常出现词汇空缺现象,法律翻译也不例外。在法律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根据特定关联的语境因素,充分发挥译者主体性,进行必要的语用充实,选择相应的翻译策略及语言手段,补充空缺的词汇所蕴含的语境意义,以顺利实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0.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文化词汇的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与文化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 ,而词汇在语言诸要素中载蓄文化的功能最强 ,最能反映文化的各个层面。各个民族语言文化均有着反映自己独持的文化特征的文化词汇 ,这些文化词汇自身的特殊文化内涵往往构成翻译中的难点 ,成为信息传递的障碍。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 ,文化词汇的翻译应最大限度地做到语义和语用的等值 ,至少应达到语用对等 ,并辅以恰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