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亨德尔是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大师,他的清唱剧代表作《弥赛亚》中的歌曲《欢呼吧,耶路撒冷的人民》是一首女高音咏叹调,通过对其曲式、演唱技巧、演唱风格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它对于女高音歌唱者的训练价值,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巴洛克时期亨德尔作品的音乐风格。  相似文献   

2.
《风萧瑟》是歌剧《伤逝》中女主人公一首非常著名的咏叹调,这首咏叹调在推动整部歌剧情节的发展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从笔者目前掌握的相关材料来看,无论是对本首作品在剧中故事情节发展形势,即剧中人物的演唱环境分析、角色性格分析、音乐的本体写作分析还是人物情感与音乐两者相结合的演唱分析尚需深层次的挖掘,作为女高音,笔者试图从歌剧演唱的案头工作入手,对该片段回归到整部歌剧中,从事件发展的脉络对主人公情感的心理历程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从音乐分析的角度,把握该片段的音乐元素,以便更好的塑造歌剧形象。  相似文献   

3.
《静静的领河》的心理描写技巧表现在以下方面:一、通过人物的眼睛神态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二、运用人物的语言来表达人物的心理;三、通过人物的动作表情,把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四、借助人物的歌声来表达人物的心理;五、通过人物对自然景观的感受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六、通过人物内心的激烈斗争来剖析人物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4.
《静静的顿河》的心理描写技巧表现在以下方面:一、通过人物的眼睛神态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二、运用人物的语言来表达人物的心理;三、通过人物的动作表情,把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四、借助人物的歌声来表达人物的心理;五、通过人物对自然景观的感受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六、通过人物内心的激烈斗争来剖析人物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5.
歌剧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形式,包含着诸多方面的艺术因素,其中的咏叹调则集中表现了剧中人物的情感和个性,也是形成作曲家创作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作曲家歌剧咏叹调作品的艺术特征,无疑对表演者演唱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歌剧《梦游女》是意大利作曲家贝利尼的代表作品之一。剧中人物个性鲜明,富有戏剧色彩。文章试图结合女主人公阿米娜的角色定位,对其著名咏叹调《啊,满园鲜花凋零》的艺术风格及演唱作出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赫索格》中占全书大半的书信记录是全书的焦点所在,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上百封“没有地址”的、普通的、怪异的信,不仅可以使我们进一步了解“贝娄式写作风格”,而且能够让我们体会到作品中信在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和表达人物思想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歌剧咏叹调《姑娘的秋波》出自意大利著名的歌剧作曲家多尼采蒂的歌剧作品《唐·帕斯夸莱》,是整部歌剧中最受欢迎且极为经典的一首作品。这首作品塑造的音乐形象深入人心,艺术价值也非常高。本文将从咏叹调《姑娘的秋波》的演唱技巧及情感表达两方面探讨《姑娘的秋波》这一经典曲目。  相似文献   

8.
眼睛是人的一个生理器官,它能传达出人内心世界的情感、思想等复杂内容,因此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颜色作为一种自然现象,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最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从而成为承载人类情感和思想的重要工具。高尔基在《我的大学》里对人物眼睛的颜色、表情等都有细致的描写,不仅使人物形象特征鲜明,而且表达出人物的情感、思想以及生活经历,同时也把自己的思想感情通过人物的眼睛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9.
对比是一种较好的认识事物、理解文章的方法。小说《祝福》中使用了很多对比手法,如悲与喜的对比,贫与富的对比,人物与人物的对比。这些对比手法突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揭示出了社会现实的黑暗,对于主题的表达也产生了犀利、深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试论《简爱》与《藻海无边》中的两位梅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爱》与《藻海无边》中有一个共同的人物———梅森。但人物的塑造是截然不同的。《简爱》中的伯沙·梅森是一位精神畸形者 ,怪物。《藻海无边》中的安托妮特·梅森的故事却是一曲殖民主义的悲歌  相似文献   

11.
《赫索格》中占全书大半的书信记录是全书的焦点所在,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上百封"没有地址"的、普通的、怪异的信,不仅可以使我们进一步了解"贝娄式写作风格",而且能够让我们体会到作品中信在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和表达人物思想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引用形式上来分析,《史记》中的引用修辞灵活多样,丰富多彩,反映了广阔的社会内容。从文学方面来探讨,《史记》中的引用修辞,不仅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强了作品的故事性和抒情性,更使论据坚实有力,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将《丘园记》同梵.高的部分作品进行比较,评述《丘园记》体现的后印象主义风格。《丘园记》中,弗吉尼亚.伍尔夫以细腻的文笔,大胆的色彩对比,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宛如一幅后印象主义油画,表达了伍尔夫对大自然的热爱。《丘园记》中,伍尔夫以丘园为背景,一只蜗牛为线索,四组人物的故事片断为情节完成了一组既联系又独立的画面,而这些充满象征意义的画面则表达了她的内心世界。弗吉尼亚.伍尔夫虽然出身上层社会,却具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和民主意识。她在《丘园记》中对上层社会的虚伪进行讽刺,同时对处在社会下层的小人物给与同情。这些都使《丘园记》不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具备了一定的后印象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4.
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杀夫》中的主要人物林市、陈江水和阿罔官进行深层的精神剖析,阐释他们的内心世界,并在其内心世界的彼此纠结中揭示林市的悲剧是源于群体和社会的悲剧。从而引起人们去思考怎样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机制才是完善的。  相似文献   

15.
王实甫的《西厢记》与马致远的《汉宫秋》可谓是元杂剧中的佼佼者,它们在中国古代戏曲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 元杂剧在通过剧中人物语言、唱曲渲染环境,表现人物复杂内心世界方面有其独到的成就。这里我想对同是离别的两折戏《西厢记·长亭送别》与《汉宫秋·灞桥饯别》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6.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小说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也是现代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之一,《到灯塔去》伍尔夫意识流作品的代表作。通过分析作家在《到灯塔去》中意识流创作手法的运用,着重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7.
《原野》是曹禺剧作中的力作,也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不可多得的佳构,但以往论者以作家不熟悉农村生活为由,否定《原野》主题思想的现实性和深刻性;把作品中使用的表现主义手法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说成是神秘主义,否定了作品的艺术价值.本文从作家创作的生活积累及社会背景、文化思潮、人物性格塑造及中国现代戏剧发展史等角度来重新探讨《原野》的价值及地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美国戏剧大师尤金·奥尼尔代表作品《毛猿》的现代主义艺术特征的分析,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剖析主人公扬克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认为在西方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里,孤独和绝望是人不可改变的宿命。  相似文献   

19.
路翎在《财主底儿女们》中强调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示与挖掘,因而对小说叙事视角做了多形态的实验开拓心理直接陈述、心态直呈、意识流、人物视点交叉移位.  相似文献   

20.
劳伦斯是一位极富想象力和独创性的作家,他的叙事手法多种多样。通过分析其短篇小说《菊花的幽香》的叙事手法,着重从意象与叙事的融合、独特的心理描写(叙述性分析、叙事性独白)两方面来探讨劳伦斯的叙事艺术,其叙事艺术在继承传统中创新,既探索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又丰富了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