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荣 《科技信息》2010,(32):163-163
詹姆斯·鲍德温是美国著名的黑人作家。然而,对于“黑人作家”的这个头衔,鲍德温却深表反感,他不喜欢人们在他的名字前冠以“黑人”的称号,只想成为一个“好作家”。鲍德温之所以能够在绚烂缤纷的当代美国文坛独树一帜,也正是因为他大胆地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黑人文学,把写作范围不再局限在黑人作为弱势和少数族裔所面临的问题,同时也关注白人乃至整个社会的问题。本文拟以他早期的一部作品《乔万尼的房间》为切入口,一探美国黑人文学作品所体现的非族裔性特点。  相似文献   

2.
《最蓝的眼睛》中的人物自我同黑人社区的游离与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里森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最蓝的眼睛》,从一个黑人小女孩佩科拉的视角描述了在种族主义、男权至上主义双重压迫下的黑人的悲惨遭遇。在白人文化处于强势的社会里,黑人被定义为自我定义受抑制和自我身份被粉碎的“他者”,他们成为了拒绝与失败的牺牲品。小说中影响人物命运的显著因素是黑人社区。社区的力量将白人文化强加到黑人身上,而最终导致了主人公命运的毁灭。  相似文献   

3.
美国加利福利亚奥克兰地区学校委员会标准英语教学项目公开承认非洲裔美国黑人英语的合法性以及在学校教学中的教育价值。作为标准美国英语的教学桥梁,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黑人英语的作用:第一,黑人英语可以成为黑人学生已有知识向新知识过渡的桥梁;第二,黑人英语是黑人学生语言“接受能力”和“生成能力”的中间环节;第三,在教师的帮助下,黑人学生通过对比、翻译、对语言多样性的了解,能够改变他们对自身语言的认识,提高学习的动机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林肯大学是美国一所著名的黑人高等学府,它是由一些参加过国内战争的黑人退伍老兵出资于1866年兴建的,只收黑人学生,不收白人学生。他们希望黑肤色的年轻一代在这里受到高等教育,成为国家栋梁。然而由于近年来黑人入学人数急剧下降,学校8个宿舍区空了5个。在财政的压力下,林肯大学为了不关门,只好打破“清一色”的规矩,招收白人学生。现在,林肯大学校园中的白人学生正在渐渐多于黑人学生,有些人士担心这“黑人王国”面临消亡的危机。据美国教育委员会统计,不仅林肯大学如此,在全国104所传统黑人院校中,白人的入学人数连年呈上升趋势。在肯塔基、西弗吉尼亚等州的45所黑人公立院校中,白人学生已占了1/3。与此同时,由于财政压力和缺少黑人学生,一些私立黑人学校已经关门。  相似文献   

5.
初冬季节,我有幸去采访一位美国黑人——约翰尼·福特。他可不是一个普通的黑人,他是美国亚拉巴马州塔斯克基市连选四任的市长、美国“黑人市长全国会议”主席、“世界市长会议”主席。以前听说过一些关于美国黑人的事情,但印象最深的只是美国女作家斯陀夫人的名著《汤姆叔叔的小屋》和美国著名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脍炙人口的演说《我有一个梦》。它们标志着美国黑人历史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那么现在美国黑人的状况究竟怎样? 在美国黑人市长代表团下榻处,一个体魄健壮、脸庞黝黑、英俊洒脱的年轻人把我领到了房间。我心想,他大概是主人的秘书吧?!待我坐定之后,他递上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RalphFasold的“语言态度”分析为理论为根据,回顾了美国黑人英语的起源,较系统地阐述了美国各阶层人士及黑人自己对“黑人英语”所持态度,并指出“黑人英语”地位的提高取决于黑人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世界博览》2009,(1):7-7
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中,一个黑人牧师出尽了风头,他就是奥巴马二十多年来的精神导师赖特(Jeremiah Wright),赖特坚持基督教义反对帝国主义,他的核心观点是与传唱多年的歌曲“天佑美国”唱反调,他说“上帝诅咒美国”。在布道中他历数罗马帝国、英国、俄国、日本、德意志帝国还有美国所犯下的罪行,他不但攻击美国的帝国主义行径,还谴责美国公众从不认为自己生活在帝国主义国家的那种天真无知。  相似文献   

8.
《所罗门之歌》是非裔美国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在美国主流文化中,白人文化对黑人文化不断进行渗透和颠覆,以使美国黑人逐渐忘记历史。在这部作品中,莫里森坚持不懈地修复着黑人文化。她认为,黑人同胞的进步与发展必须以其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为前提。本文分析了小说主人公“奶人”的自我追寻,认为黑人的自由与发展要依靠像“奶人”这样的年轻人,“奶人”的成长经历代表着作者与黑人同胞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9.
莫里森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最蓝的眼睛>,从一个黑人小女孩佩科拉的视角描述了在种族主义、男权至上主义双重压迫下的,黑人的悲惨遭遇.在白人文化处于强势的社会里,黑人被定义为自我定义受抑制和自我身份被粉碎的"他者",他们成为了拒绝与失败的牺牲品.小说中影响人物命运的显著因素是黑人社区.社区的力量将白人文化强加到黑人身上,而最终导致了主人公命运的毁灭.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南非政府的种族隔离法令不仅剥夺了广大黑人群众在政治上的发言权,还禁止黑人参与经商、办厂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绝大部分黑人只能充当低廉的白人雇工、佣人。就连各大城市中的繁华区也被白人当局划为“白人商业区”,黑人不得进入。在种种严格的限制下,一些黑人被迫经营黑市酒吧,直到1989年3月,政府才答应给予“黑人酒吧”以合法地位。这个缺口一打开,售卖水果、肥皂、牙膏和各种家用小商品的小贩纷纷冲出他们的城镇,迫使好几个市的市政府把他们的“白人商业区”开放给所有的种  相似文献   

11.
从博弈论的角度论述了20世纪60年代发生于美国的以黑人利益集团为主体的争取自身利益的活动,以及美国政府所作出的回应。最终得出黑人利益集团在60年代末走向没落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最终的愿望是想要融入美国社会,而由于自身的经济条件不发达,以至于在博弈中处于被动地位,并最终销声匿迹。  相似文献   

12.
一1526年,第一批黑人从非洲被运到现在的美国。1776年美国独立前夕,那里的三百五十万人口中,就有五十万是黑人,其中十分之九是奴隶,十分之一是半奴隶的所谓“自由黑人”。他们就是今天占美国总人口11%的一千九百万黑人的祖先。四个世纪以来,勤劳、淳朴的黑人在美国的土地上受着种植园主和资本家的残酷剥削,遭到白人种族主义者野蛮的迫害和歧视,处于奴隶和半奴隶的可悲境地。在美国内战以前,美国  相似文献   

13.
“黑人桂冠诗人”兰斯顿·休斯自从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集《疲惫的布鲁斯》起,便成为了用诗阐释美国黑人生活的权威。本文将对休斯诗作中频频出现的“梦”这一主题进行解析,以探讨休斯的黑人“新美国梦”的核心与本质及其对传统“美国梦”的质疑与挑战。  相似文献   

14.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广大黑人肩负争取国家独立和自身解放的双重任务。他们通过参加独立战争、向议会递交请愿书等“合法”斗争和进行武装起义、逃亡等“非法”斗争的道路来争取自由和解放。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他们取得的成绩非常有限,仅取得了局部斗争的胜利,要想彻底打碎他们身上的枷锁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5.
3月以来,围绕美国1200万非法移民去留命运问题,在美国大城市华盛顿、洛杉矶、纽约、芝加哥等处均爆发了多次大游行,移民和非法移民举着“我们也是美国人”的标语,走上街头,仅洛杉矶一地人数最多就达50万人,为历史上罕见,引起了美国社会极大的反响和震动,一些媒体甚至用了“沉睡了的西班牙裔觉醒了”、“西班牙裔民权运动到来了”等字眼来形容此次行动。对此,美国黑人颇有微词,个中原因耐人寻味。美国历史上,受歧视和压迫最深的,首推黑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黑人被剥夺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因此黑人也最早起来争取自由和平等权利并且取得了重…  相似文献   

16.
最近,南非一些黑人妇女和儿童为了抗议南非当局加紧推行“黑人家园”计划,来到大城市约翰内斯堡举行绝食。这反映了当前南非黑人反对种族主义政权的斗争日益广泛开展。建立“黑人家园”,是南非政权顽固奉行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的恶性发展,也是这个政策的核心。它受到国际社会的猛烈抨击。  相似文献   

17.
黑人作家拉尔夫·艾立森的代表作《看不见的人》主题思想、艺术手法不一而足,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释,时空跨度之广让读者产生乌瞰美国历史的感觉,同时还回荡着许多世界文学经典的声音。这种厚积而薄发的特点明显地再现了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对他所产生的巨大的影响,体现了黑人文学文本的高度浓缩性。  相似文献   

18.
美国著名作家克劳德·麦凯在1940年写了一本描写住在纽约哈莱姆的黑人的苦难生活的书:《哈莱姆:黑人的首都》。在美国黑人心目中,哈莱姆也确是他们的“首都”。哈莱姆是在1658年荷兰人移民时建立的,那时候哈莱姆还只是一个农村。十九世纪后,哈莱姆就逐渐形成美国最大的黑人聚居区和美国最大的贫民窟。它位于纽约市曼哈顿区第110号大街到168号大  相似文献   

19.
作为当代多元社会的代表,美国在“前多元时代”就已经开始了多元化的进程。虽然美国建国时是一个相对单一的国家,但随着移民的大量涌人以及黑人群体的形成,美国社会渐趋多元,并形成了以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解放运动和劳工运动为代表的多元社会演进路线。同时,尽管当代多元社会遇到的问题与前多元时代截然不同,但这些历史因素却构成了当代多元社会的历史背景,对现在的问题解决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美国资产阶级社会评论家迈克耳·哈林顿在他所著的《另一个美国》一书(关于本书,本刊14期上已有评介)中,有一章专门论述黑人在美国遭受的歧视和迫害。哈林顿虽然不可能认清这种种族歧视和迫害的真正根源和指出消灭这种现象的道路,但是,他在书里涉及的许多事实和数字,对肯尼迪政府贩卖的什么“自由、平等、博爱”,什么“民权”等等却是一个揭露,下面是以《黑人,活该!》为题的该书第四章第三节的节译。现题是我们加的。——编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