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文章简要地介绍了海明威的人生名望、人生创作、及人生哲学精神,阐述了海明威精神的现代意义:人要做自强不息的强者;人的肉体可以死亡,但精神永不可战胜;人要在生活的重压下保持自尊。  相似文献   

2.
时代背景和战争经历给海明威烙上了深深的印记,成为其作品悲剧主题的根源。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海明威在其作品中无不流露出人在自然界、在命运面前始终是无能为力的悲观思想。从亨利的清醒者的痛苦,乔丹的勇敢者的困惑,到圣地亚哥的胜者无所获,悲剧主题几经演变发展,但都体现了海明威的悲剧人生观:人生是一场孤独的战争,也是一场徒劳的战争。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海明威不同时期作品的分析,揭示出海明威的死亡意识经历了一个由死亡恐惧,死亡焦虑到冷漠坦荡地面对死亡,直至最终实现了死亡超越的过程;探讨了海明威死亡意识形成的原因:畸形的教育、奇特的经历、悲剧性的文化背景。从而指出人只有通过奋斗才能最终战胜肉体的毁灭,获得精神的永生。  相似文献   

4.
论《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的英雄主义形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是一个典型的硬汉子形象。他孤独奋斗和执着追求的性格以及非凡超人的意志力,使得桑提亚哥这个渔夫本身就成为赞颂人的精神的一首诗。作者将他的复杂情感全方位地体现出来,从而更加突出了悲剧式的英雄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5.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进行了大量研究,他们大多把小说的硬汉形象、悲剧意识、虚无思想和艺术特色等作为研究重点,而从生态视角对该书进行研究还不太多。如从生态视角进行观照,则可发现老人圣地亚哥与大马林鱼、大马林鱼与鲨鱼、老人圣地亚哥与鲨鱼、老人圣地亚哥与社会、海明威与社会之间的等等战斗,都是没有胜利者的战斗。  相似文献   

6.
海明威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创造了一个属于他的世界,他以独特和冷峻的目光把对死亡的深刻认识融入到自己的生命意识之中,表现了人生存境遇的险恶与艰难,肯定了人所做的种种努力,以及逐渐接受死亡、又不断超越死亡的勇气和在精神的荒野上重塑自我的人格力量。  相似文献   

7.
海明威传奇而富有冒险精神的一生,直接影响了他的写作,尤其影响了他对待死亡的态度.在海明威的许多作品里,有着对死亡的不断的理性思考.从最初的恐惧到后来的超然,海明威最终把死亡看作是一种美丽,一种平静.在他的杰作<老人与海>里,他把自己对死亡的意识赋予了一条大马林鱼.大马林鱼与老渔夫Santiago进行了几日的殊死搏斗后,仍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在和老渔夫的搏斗以及被鲨鱼的蚕食之后,大马林鱼只剩下了一副骨架,但海明威对它悲壮的死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因为他认为体现了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后的死,才是最美丽的死.  相似文献   

8.
海明威:大陆与孤岛间迷惘的价值观历程姜岳斌海明威在《丧钟为谁而呜》扉页上引用的约翰·多恩关于人与社会关系的比喻为我们探索海明威的价值观历程提供了一个契机。在这里,大陆与孤岛分别代表着社会与个人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而多恩强调的是人的社会性,因为“每个人...  相似文献   

9.
海明威:人物性格与文化透视姜岳斌海明威是个地道的美国人,他作品中的两类主要人物,即“迷惘的一代”与“硬汉”,也在多方面、多层次上体现了美国人的性格特征及其嬗变。“迷惘的一代”是一群在战争中饱受伤害的美国青年,他们在价值观念上已开始了对传统的反叛,但在...  相似文献   

10.
索尔·贝娄(1915-2005)是继海明威、福克纳之后美国当代文坛上最伟大的美籍犹太裔小说家,贝娄是不折不扣的人文主义者,他的作品主要描写那些在现实面前找不到立足点的人,他们在理想和现实面前晃来晃去,无法找寻自我归宿,被称之为“挂起来的人”,但他们始终不放弃对爱的信仰,对“永恒”的追求。贝娄的作品通过主人公对“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到哪里去”这三个对人的追问的问题的思考与追问,体现对身份的困惑,完成对永恒的终极意义的寻找。  相似文献   

11.
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竭力扣紧超越与反超越这一尖锐的两极对立,即桑地亚哥与大海、鲨鱼、马林鱼之间的对立,并在他们之间形成一种超越与反超越的相互循环,正是在这种超越与反超越的循环中凸显出古希腊以来形成的勇于进取、主动抗争、那怕失败也是轰轰烈烈这一西方悲剧精神。为此,在海明成笔下的桑地亚哥的结局尽管是悲剧性的,然而我们被桑地亚哥所打动的不是悲剧结局而是隐含其中的悲剧精神。这种悲剧精神就是面对失败超越失败,在失败面前顽强地保持着人的尊严,展现出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敢精神。而海明成在桑地亚哥身上赋寓的这一精神也体现了作者本人的超越意识及其对社会现实的认知。  相似文献   

12.
宋韶勋 《科技信息》2011,(13):195-195
美国作家海明威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硬汉形象,《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可以说是海明威式"硬汉"形象的概括和升华。正是这种人生态度给予了他笔下的老人圣地亚哥——勇敢、自信、自尊,永不屈服的性格特征。笔者从此角度出发,探索了"硬汉"精神这一主题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的战争三部曲之一,以战争与爱情为双重线索,描写了战争中无处隐匿的死亡意识以及主人公亨利和凯瑟琳的爱情悲剧。故事的主题提炼、形象设定、结构安排和悲剧结局等都渗透着对死亡意识的阐释、对悲剧命运的反抗和对人类精神生存状态的担忧。故事的悲剧叙事是对战争时代悲剧现实的审美把握,体现了创作者的悲剧精神,促使我们更深刻地思考悲剧产生的根源,叙述悲剧带来的苦痛,探索人类文明的救赎之路,从而领会作品的艺术性与历史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4.
生活就是这样,从来不会轻易地让人过上安稳的日子。同时,对善于把握机会的人来说,一些看起来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的事情最后都能成为改变命运的契机。而一个人的信心则来源于学习,读书和思考会让人对事物的看法更独立,更有创见,对事物的理解也更深入、更全面。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历史和个人身世的解构,以海明威作品的“死亡主题”为研究对象,对海明威作品中生命与死亡的冲突进行更深入的挖掘,进一步探讨海明威式硬汉形象的个性色彩以及藐视死亡、超越死亡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朱瑞祥 《科技信息》2009,(21):223-223,243
数学,思维性强,逻辑性强,需要慢慢分析,慢慢理清自己的思维,理清逻辑,最后理解形成清晰的思维。数学,可难可易!这需要耐心.需要有钻研的精神,需要静下来专。的思考……。就这样,让底子薄的人感到困难,寸步难行;让没有耐心的人感到烦躁;让喜欢偷懒的人有了借口:让有点小聪明的人看了一遍以为理解了,却看到类似的题目无处下手!中职数学学习中,这个现象是更加的明显,无论是对于教师或者学生,都感到较多的无奈!因此,我想,备课,还是先从备学生入手吧!本人就自己对备学生的思考作如下阐述,希望能抛砖引玉,得到更多优秀教师的指点!  相似文献   

17.
《老人与海》中主人公老渔人桑提亚哥是海明威塑造的最后一位悲剧英雄,也是作者一生所塑造的硬汉性格的最后总结。《老人与海》的故事渗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揉进了作者自己的人生体验、情感和思想,可以说桑提亚哥是“海明威式”硬汉子精神的最佳体现者。  相似文献   

18.
吴敏 《科技信息》2010,(4):145-145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著名小说,海明威继续以硬汉男性为主题,创造了圣地亚哥这样一个形象。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独自一个人战争;在面对一定的失败时,表现了极其顽强的决定心和坚毅的精神;在面对压力时,仍能坦然地面对生活。在对老渔夫这个人物的刻画时反映出作者最欣赏的品质和价值:勇气、尊严、忍耐力。  相似文献   

19.
常华 《科技智囊》2011,(6):32-33
从人的角度思考价值现问题,就是我们怎么看、怎么想、怎么做、怎么体验与感受世界以及自己的问题。价值观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需要被个体实践、实证,才能化为人生命的一部分,而且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价值观的缺失与缺位,如同一个人丢失了精神与灵魂,不能想见自己的未来,看不到完整的人生图景,亦失去追求美好事物的行为能力与思考能力。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世界》2005,(11):85-85
医学的发展及其遗传基因组技术扬弃了所有生命过程的自然属性。“试管婴儿”、胚细胞和胚胎的筛选方法的发展、自由性别选择和人造子宫是后生物时代开始的标志。这一切对社会和人的形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家庭、系谱这些概念已经变得多余;人们必须为立法直到医疗保健政策寻找全新的范畴。发生逆转或者至少稍示中断都是绝不可能的。如果人们沿着这条发展路线深刻地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完全是另一种前景:生命本身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