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分子印迹技术是指制备对目标分子具有特异识别能力的高度交联聚合物的技术.本文综述了金属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以及在固相萃取、荧光传感器、膜分离、污水处理和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并对金属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应用局限与未来发展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双水相萃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分离/富集技术,具有简单、省时、高效和绿色无污染等优点,已被应用于金属离子的定量分离萃取、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以及天然产物的提取等领域.目前的双水相体系主要包括聚合物-聚合物双水相体系、聚合物-盐双水相体系、离子液体-盐双水相体系和小分子有机溶剂-盐双水相体系,但由于有机溶剂易挥发不稳定、离子液体成本较高和两种聚合物体系的粘度较大等问题,影响了这三种双水相体系在工业规模化生产中的应用.而聚合物-盐双水相体系用盐代替聚合物-聚合物双水相体系中的一种聚合物作为成相物质,在降低体系粘度和生产成本的同时,保留了聚合物生物相容性好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活性物质、天然产物及抗生素的分离纯化,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分析聚合物-盐双水相体系的理论及应用研究进展,希望对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有所帮助和启发.  相似文献   

3.
以硅胶为载体、辛基酚为模板分子、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为功能单体、正硅酸乙酯(TEOS)为交联剂,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辛基酚分子印迹聚合物和空白印迹聚合物。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热重、吸附平衡实验等多种手段对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和空白印迹聚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吸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了辛基酚分子印迹聚合物,而且所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对辛基酚模板分子具有明显的特异选择性,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的去除率高达75.3%。动力学吸附性实验证明,吸附饱和时间较短,在18 min左右,且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全息显微技术(digital holographic microscopy,DHM)的光聚合物折射率测量方法.采用马赫-曾德尔离轴干涉系统记录光聚合物的数字全息图,用混合重建算法提取高精度的相位分布.结合光学轮廓仪测量的光聚合物的形貌分布,通过图像配准得到光聚合物的折射率分布.定量分析了光聚合物在紫外...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全息显微技术(digital holographic microscopy,DHM)的光聚合物折射率测量方法。采用马赫-曾德尔离轴干涉系统记录光聚合物的数字全息图,用混合重建算法提取高精度的相位分布。结合光学轮廓仪测量的光聚合物的形貌分布,通过图像配准得到光聚合物的折射率分布。定量分析了光聚合物在紫外固化过程中的折射率变化,利用DHM获取光聚合物的动态相位分布,进而得到光聚合物的动态折射率分布,绘制了平均折射率随曝光时间的变化曲线。该方法可用于揭示微光学元件的光学性能,以设计高质量微光学系统。  相似文献   

6.
土工聚合物是岩土工程领域中的一种新型建筑材料,是由聚合物形成的纤维制品的总称.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逐步推广土工聚合物,在道路工程应用技术和方法上取得许多进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配比和施工条件的良好控制,聚合物(SBS)改性沥青在沥青路面中的使用能明显提高其低温耐久性和高温稳定性。本文将根据实际养护工程的施工试验情况,简要讲述聚合物SBS改性沥青的施工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8.
用化学交联法合成了P(MMA-PEGDMA)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PEGDMA)大分子单体作为交联剂使其形成网状结构.采用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扫描电镜(SEM)以及交流阻抗(EIS)等技术对聚合物电解质的热性能以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MMA-PEGDMA)膜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随着聚合物中有机电解液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当有机电解液的质量分数为70%时,其室温电导率达最大值3.62 ×10-3 S/cm.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合成出涂料用聚苯乙烯~丙烯酸/聚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PS-AA/PnBA-AA)乳胶互穿网络聚合物(LIPN)复合乳液。用扫描电镜(S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动态粘弹仪(DMS)、最低成膜温度(MFT)、抗张强度、耐紫外线辐照、耐候性和耐溶剂性进行表征;并对比了同组成的LIPN、核壳;共混、和共聚四种聚合物乳液的性能。结果表明,LIPN复合乳液聚合物为多相体系,其性能不同于相应的无规共聚物乳液,也有别于共混聚合物乳液和核壳复合乳液,是一种耐候性优良的建筑外墙涂料用基料。  相似文献   

10.
正分子识别在生物分离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家为了能够制备一种对特定分子具有鉴别能力的聚合物进行了各种尝试,最终提出了"分子印迹"这一技术概念.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MIT)[1-2]从20世纪中后期开始快速发展,特别自1993年Mosbach等发表有关茶碱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后,分子印迹技术因其通用性强、专一识别性高的特  相似文献   

11.
以棕榈酸、乙二胺、氯乙酸为主要原料,在常压下合成了一种碳酸型阴离子双子(Gemini)表面活性剂,用波谱法鉴定了其结构,并测定其在水溶液中的表面活性,与普通表面活性剂相比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该合成方法易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2.
以棕榈酸、乙二胺、氯乙酸为主要原料,在常压下合成了一种碳酸型阴离子双子(Gemini)表面活性剂,用波谱法鉴定了其结构,并测定其在水溶液中的表面活性,与普通表面活性剂相比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该合成方法易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3.
以油酸、三乙烯四胺为原料,首先采用溶剂法、阶梯式分步脱水环化合成咪唑啉中间体;用咪唑啉中间体与氯乙酸钠进行季铵化合成咪唑啉两性Gemini表面活性剂.通过IR表征其结构,并对其表面性能及缓蚀性能等作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咪唑啉两性Gemini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为7.5×10-5mol/L,其表面张力和乳化性能比柠檬酸酯略差,但润湿性和发泡性较好;具有一定的缓蚀性能,缓蚀率可达到75%以上.  相似文献   

14.
用林帮的副反应思想处理酸碱滴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林帮的副反应思想处理酸碱滴定分析 ,把离子强度等因素对酸碱反应 (主反应 )的影响全归到副反应中 ,得到相应的滴定曲线方程、终点误差等 .使酸碱滴定分析简洁明了并和络合滴定理论达到了统一 ,节省学时且更有利于处理准确滴定问题 .  相似文献   

15.
采用正交实验法,探索了乙二醇单、双脂酸酯的合成新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160℃,时间3h,乙二醇与硬脂酸的摩尔比1∶1.1,用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其用量为0.4g,硬脂酸的转化率高达95%,且产品色泽较淡.  相似文献   

16.
甲基磺酸容量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采用常规容量分析方法测定甲基磺酸的含量,其准确度、重现性好,相对平均偏差小于0.2%,能满足生产现场及产品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7.
杂多酸盐异构体催化合成丁酸正戊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α,β1,β2,β3-)SiW11Co为催化剂催化合成丁酸正戊酯,探讨了各种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实验表明,β2-SiW11Co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以β2-SiW11Co为催化剂,适宜反应条件是醇酸比为1.8︰1,反应时间为1.5 h,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量的2.3%,反应温度为125~135℃,在此条件下,产品收率为85.1%.  相似文献   

18.
乙二胺四甲叉膦酸是一种新型多齿配合剂。本文合成并测定它的某些理化性质。同时用红外光谱法和热重分析法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3- ( 2 ,4,5 -三乙氧基苯甲酰 )—丙酸是治疗胆囊炎和胆囊结石的新型药物 ,在对其进行结构分析后确定以对苯醌为起始原料 ,通过乙酰化反应、乙基化反应、付克酰基化反应合成本品 ,在付克酰基化反应实验过程中对工艺条件进行改革 ,并有所突破 ,大大提高了产品收率 .产物分子结构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 (IR)、核磁共振谱 ( 1HNMR)进行了表征 .  相似文献   

20.
邻苯二甲酸氢铷单晶是一种有机极性离子型晶体.本文介绍了它的介电、直流电导、P-E曲线、光透过率等有关性能的实验研究,并根据晶体结构特点给予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