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奥氏体不锈钢化学着色法的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锈钢着色技术是一项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技术,通过使用化学镀INCO的方法,在奥氏体不锈钢1Cr18Ni9Ti的表面可获得不同的彩色镀层.研究了不同配方的着色液及封闭液对不锈钢表面着色,耐磨性和附着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着色后的不锈钢不仅色彩鲜艳,而且还保持了原不锈钢的优良性能,同时使不锈钢获得彩色镀层,使不锈钢的着色过程缩短,色膜光亮度好,减少工艺过程,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2.
不锈钢着色的电化学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电化学的基本原理,讨论了在着色过程中,不锈钢电势的性质、控制因素以及不锈钢电势与氧化物膜厚的关系。利用实验数据,获得了不锈钢电势与氧化物膜厚,氧化物膜厚与着色时间以及不锈钢电势与着色时间之间的经验方程式。  相似文献   

3.
建筑铝材仿不锈钢着色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铝表面处理过程中的各步骤,重点采用电解着色法在铝材上获得色泽均匀的仿不锈钢,并找到了能使Sn^2 稳定的添加剂,工艺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着色膜具有良好的耐磨和耐蚀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着色速度在着色过程中加入定量的添加剂优化着色效果,通过化学法着色和热水封闭实验得出添加剂在着色液和封闭液中的最佳含量.分析不同配方的着色过程和封闭过程,比较着色后不锈钢的性能,得出最佳的着色液和封闭液配方,为在生产中应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张立杰 《科技资讯》2015,13(1):75+77
不锈钢具有优异的耐蚀性、耐磨性、成型性、相容性以及在宽温度范围内的强韧性等特点,目前已在重工业、轻工业、生活用品及建筑装饰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该文分析了不锈钢化学着色法的机理及彩色不锈钢的显色原理,介绍了目前不锈钢化学着色的研究现状和着色方法,由于在着色方法上大多采用INCO法,此法虽工艺简单,成本经济,但着色温度高,颜色重现性较难控制,对环境的污染严重,所以不含铬的绿色环保型着色法是当今不锈钢化学着色的一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碱性化学着色过程中不锈钢电势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介绍了不同温度时碱性着色过程中不锈钢电势与着色时间的关系,并讨论了温度和添加剂亚硫酸钠对碱性着色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国内外不锈钢化学着色法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国外从实验室阶段研究工业化生产阶段直到生产线的建立大约用了45年的时间,至今仍在着色工艺和色调的搭配上不断发展。国内正在由实验室研究阶段向工业生产阶段转化。随着着色工艺的成熟和稳定,彩色不锈钢的价格将逐渐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从而得到迅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不锈钢化学着色的条件和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试验得出了奥氏体不锈钢化学着色的工艺条件,找出了着色过程中成份和pH的变化规律。自选添加剂的加入改善了着色膜的质量和工艺条件。初步判明不锈钢着色膜系半导体膜。不锈钢经着色、硬化后耐蚀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导在经过化学抛光后的不锈钢表面上、通过控制其电位差进行着色的研究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不锈钢着色的颜色与控制的电位差值的对在关系呈现良好的重现性,着色的颜色均匀、稳定,其表面具有耐腐蚀的特点.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化学着色法对304HC,316,316L不锈钢进行了着金黄色及其热水固膜后处理,运用动态极化曲线扫描法测定了其点蚀击穿电位,结果表明,3种不锈钢着色后的点蚀击穿电位提高80-100mV,耐蚀性能明显提高;热水固膜处理后的彩色不锈钢。304HC不锈钢的点蚀击穿电位又提高了80mV,耐腐蚀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1.
试验用反向凝固工艺制备复合不锈钢带。讨论了复合层厚度与反向凝固工艺参数之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母带厚度增加,复合层的初始增长速率、复合层的最大厚度增加,但增长幅度随之降低。在相同的赤热度下不同钢种的复合层凝固生长规律也不同。不锈钢母带和复合层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冶金结合。  相似文献   

12.
采用等离子表面合金化技术在316L不锈钢表面进行渗钛处理,对渗层的结构及其晶间腐蚀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000℃、保温时间为3.5h的渗钛条件下形成了表面改性合金层。在不锈钢10%草酸浸蚀试验中,316L不锈钢基体呈现七类凹坑组织Ⅱ晶间腐蚀;而渗钛合金层几乎没有发生晶间腐蚀,显著提高了316L不锈钢的耐晶间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一种制备不锈钢内衬复合钢管的新工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一种制备不锈钢内衬复合钢管的新型工艺--SHS-离心技术,讨论了所制备的复合管材的组织和不锈钢层的性能,这种不锈钢复合管的内外层可实现冶金结合。SHS不锈负抗腐蚀性能优于相应的常规不锈钢,该工艺具有节能、高效、设备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石油炼化装置中的降尘塔18-8不锈钢衬里的磨蚀问题,分析了采用18-14钢双层衬里的经济的改造工艺,具体提出了手弧焊塞焊工艺和方案.  相似文献   

15.
钎焊-热轧法制备高速公路不锈钢复合护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高速公路热镀锌护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采用不锈钢/碳钢复合板作为新型高速公路护栏材料.研究了钎焊-热轧法制备不锈钢复合护栏的工艺,技术路线为通过炉中钎焊实现不锈钢/碳钢的初结合,对钎焊复合板进行热轧进一步提高结合强度.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自制的Ag质量分数为15%的钎料可以实现不锈钢/碳钢有效的钎焊结合,钎焊温度720~730℃,钎焊时间3~4 min是较理想的工艺条件.对钎焊复合板热轧可以显著提高不锈钢/钎料界面的结合强度,压下率低于30%时,轧后钎料层未出现断裂、分层.热轧后,不锈钢复合护栏剪切强度可达338.4 MPa.  相似文献   

16.
针对磨削强化过程中磨削强化层沿工件磨削方向分布不均匀以及磨削后工件表面产生变形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温度补偿的磨削强化层均匀性改善方法.通过铜电极对工件导电加热,并在工件切入端安装304不锈钢垫片,通电后形成串联的闭合回路.利用304不锈钢的电阻率大,导热系数小的特性,在预加热条件下工件切入端形成局部高温,达到对工件切入端进行温度补偿的目的,从而提高切入端的磨削强化层深度,进而提高工件磨削强化层深度分布的均匀性.实验中研究了预加热温度和304不锈钢厚度对磨削强化层分布和工件变形情况的影响规律.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磨削力和工件磨削强化层深度随着预加热温度升高而增加;随着工件磨削切入端所加不锈钢垫片厚度的增加,磨削后工件变形减少,同时沿工件磨削方向磨削强化层深度分布的均匀性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17.
基于工程弹塑性力学建立了不同组坯方式下双金属复合板弯曲矫直过程截面弹塑性状态演变路径的解析模型。基于该模型分析不锈钢复合板矫直过程中的弯曲回弹特性,解释复合板弯曲回弹过程中截面的反向屈服现象,并将不锈钢复合板与单一材料板材弯曲过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双金属复合板在弯曲过程中截面会经历五种弹塑性状态,并伴随着不同的中性层偏移规律,弯曲回弹后的残余应力分布与单一材料板相比更加不均匀且可能进入反向屈服状态;复合板与单一材料板材的弯矩相对差值随着屈服强度比的增大而增大,其绝对值随着弯曲曲率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18.
运用四层对称轧制复合法对不锈钢覆铝板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与传统的二层非对称轧制复合对比,发现四层对称轧制复合法的生产效率提高了近1倍,制备的复合板较平直;在试验条件下,四层对称轧制复合时不锈钢、铝的延伸系数相差较小;四层对称轧制复合制备的复合板的结合强度比二层非对称轧制复合的略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