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IP网络QoS实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研究基于多协议标记交换 (MPLS)技术和区分服务 (DiffServ) /资源预留协议 (RSVP)结合模型的IP网络服务质量(QoS)实现技术。首先根据带宽代理 (BB)模型给出一种简化的QoS体系结构,然后着重讨论该结构中的 4个主要模块:RSVP模块、DiffServ模块、MPLS模块和BB控制模块。在ns-2. 26上的仿真表明,该方案有效地改善了丢包率和时延这二个QoS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究基于IPV4网络对于服务质量QoS要求的无法满足,探讨解决方案和IPQoS的发展方向。方法利用IFTE提出的集成服务IntServ模型,区分服务DiffServ模型,多标签交换协议,流量工程,IEEE 802.1p,子网带宽管理,实时协议。结果提高IPV4网络对于服务质量QoS要求的保证,使网络能够灵活根据业务的具体特点,提供满足QoS要求的服务。结论未来网络的发展将是围绕着MPLS技术展开的。在网络上层,DiffServ和MPLS相结合,DiffServ将业务分类、整形、聚合,MPLS再将处理过的数据转换成不同的标签进行转发。在网络底层,MPLS直接与WDM光网络技术相结合,从而实现更快、更智能的数据传送。  相似文献   

3.
对目前几种主要的IP QoS模型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着重讨论了DiffServ MPLS模型的结构和功能.最后对IP QoS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MPLS网络的QoS及其管理框架实现方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述了MPLS网络的两种QoS技术:MPLS流量工程以及结合IP QoS体系,并指出DiffServ和流量工程技术相结合可以在MPLS网络中很好地保证业务的QoS。以这一技术为基础,在管理层面提出了相应的MPLS网络QoS管理框架及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5.
MPLS网络的QoS及其管理框架实现方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述了MPLS网络的两种QoS技术:MPLS流量工程以及结合IP QoS体系,并指出DiffServ和流量工程技术相结合可以在MPLS网络中很好地保证业务的QoS。以这一技术为基础,在管理层面提出了相应的MPLS网络QoS管理框架及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6.
随着异构网络的融合,如何在异构网络环境下保证VoIP的QoS已成为VoIP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上下文转移技术并结合MIPv6,DiffServ和MPLS这3种技术的QoS方案。该方案采用上下文转移技术来减少移动节点切换期间的时延和丢包,并将DiffServ和MPLS结合在骨干网中提供QoS保障。由于MPLS具有与移动环境较好结合的特点,在异构网络环境下能够为VoIP服务提供端到端的QoS保障。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在延迟、抖动、丢包率和切换延迟等QoS性能上都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异构网络中基于上下文转移的VoIP QoS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异构网络的融合,如何在异构网络环境下保证VoIP的QoS已成为VoIP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上下文转移技术并结合MIPv6,DiffServ和MPLS这3种技术的QoS方案.该方案采用上下文转移技术来减少移动节点切换期间的时延和丢包,并将DiffServ和MPLS结合在骨干网中提供QoS保障.由于MPLS具有与移动环境较好结合的特点,在异构网络环境下能够为VoIP服务提供端到端的QoS保障.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在延迟、抖动、丢包率和切换延迟等QoS性能上都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基于MPLS下一代网络的QoS机制的实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解决下一代网络的一个关键技术--如何保证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的难题,在对比IP(Internet Protocol)网络的QoS机制的基本模型InteServ(Integrated Service)和DiffServ(Differentiated Service)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MPLS(Multi Protocol Label Switching)技术在下一代网络中QoS机制的实现,并提出了一种基于MPLS技术的QoS集中控制体系结构.该结构具有强可控性,基于显示路由方案对单个业务流进行有效地控制,避免了资源冲突,达到了集中式控制优化网络性能效果,从而保证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9.
基于IP网络的QoS体系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在IP网上实现多媒体数据传输时服务质量(QoS)的服务标准和服务种类,分析了IP QoS的体系结构:IntServ体系结构和DiffServ体系结构。在IntServ结构中重点分析了其核心协议RSVP,同时在DiffServ结构中着重分析了系统结构、核心路由器的服务质量和SLA。最后分析了IP QoS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QoS是目前较为活跃的一个研究领域,作者简要说明了多媒体通信的特殊要求,并着重讨论了多媒体通信服务质量保证的几种技术方案—集成服务/资源预留InterServ/RSVP、区分服务DiffServ、多协议标签交换协议MPLS的功能原理和适用范围.在具体分析各种方案的优势和局限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多种技术相结合实现端到端的QoS保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Internet研究人员及其运营商都致力于研究和开发具有服务质量保障能力的新型网络技术,以满足越来越多的高质量服务的需求。IETF提出的区分服务体系结构成为人们讨论和研究的热点,它根据用户的需求将业务分为多种类型,网络节点根据数据包的DSCP值选择相应的每跳行为对数据包进行处理。本文深入分析了区分服务的体系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区分服务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2.
IP PBX(IP 专用交换机)系统是近年来计算机网与传统电话系统技术融合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如何在IP PBX系统中提供有QoS(服务质量)保证的实时通信能力成为一个关键技术。在介绍IP PBX系统和RTP/RTCP(实时传输协议 /实际传输控制协议 )的基本原理和功能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利用RTP/RTCP为IP PBX系统提供QoS保证的技术细节。  相似文献   

13.
基本的区分服务模型没有防止自身过载和告知外部网络自身服务能力的机制.在分析基本区分服务模型接纳控制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在加强的区分服务体系结构上的公平的智能接纳控制模型.其中心思想是在内部网络的QoS状态和外部业务QoS要求二者的基础上做出接纳决定.这个模型有以下优点:能够向后兼容区分服务;能够适应业务负载和网络QoS状态的变化;在外部的QoS要求和内部的区分服务网络之间提供交互通信.该模型的目的在于能够公平地接入业务和在重负载以及网络状态发生变化时实现端到端的QoS.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区分服务网络的一种基于集中式带宽代理(bandwidth broker,BB)的接纳控制方案并将其扩展到组播环境中,其目的是为了在区分服务网络提供端到端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保证. 带宽代理管理与维护区分服务网络域内的QoS状态信息和组播信息,并在网络域外的QoS信令或组播消息帮助下完成接纳控制与资源预留.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比基于显式信令的分布式接纳控制方案更好的性能和更高的资源利用率,并能为区分服务网络的组播成员提供QoS保证.  相似文献   

15.
ATM网络中的用法/网络参数控制(UPC/NPC)通过阻止有意或无意的用户滥用速率进入网络,以保护网络资源和其他用户的服务质量,因而是保证网络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由于ATM网络为多种业务提供服务,而各种业务类型的特征和服务质量要求相关差很大,因此对ATM网络的UPC/NPC提出新的要求,提出了一种ATM网络多业务UPC/NPC结构模型,该模型适用于包括ABR在内的全部现有的ATM服务类型,由于要用  相似文献   

16.
一种新的IP DiffServ over OBS网络体系结构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P DiffServ 已经被IETE标准化,并由于其实现简单和易于扩展被作为IP QoS的一种好的解决办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光突发交换网络支持IP DiffServ的网络体系结构,称为DS-OBS,并给出了网络结构、边缘节点和核心节点的功能模型、控制包格式、入口节点的会聚算法和核心节点的调度算法.与目前基于offset time的OBS QoS结构不同,提出结构的基本思想是:在入口边缘路由器执行业务区分的突发会聚,在核心节点对不同类的控制包执行不同的每一跳行为(PHB)处理,从而实现业务区分.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结构能在端到端延迟、吞吐量和IP分组丢失等对EF类、AF类和BF类提供很好的业务区分.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新的IP DiffServ over OBS网络体系结构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IP DiffServ已经被IETF标准化,并由于其实现简单和易于扩展被作为IP QoS的一种好的解决办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光突发交换网络支持IP DiffServ的网络体系结构,称为DS-OBS,并给出了网络结构、边缘节点和核心节点的功能模型、控制包格式、入口节点的会聚算法和核心节点的调度算法。与目前基于offset time的OBS QoS结构不同,提出结构的基本思想是:在入口边缘路由器执行业务区分的突发会聚,在核心节点对不同类的控制包执行不同的每一跳行为(PHB)处理,从而实现业务区分。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结构能在端到端延迟、吞吐量和IP分组丢失等对EF类、AF类和BE类提供很好的业务区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