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卢德渊 《贵州科学》1995,13(2):68-71
在文献[1]、[2]中,E·T沃尔(Wall)和M.L.莫勒(Moe)对非线性系统给出了作李雅普诺夫函数的方法。本文应用文献[1]、[2]的方法,给出了三阶时变非线性微分方程解的稳定性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2.
§1 引言文[1]应用Л—Б类比法(以下简称类比法)对一类三阶非线性系统李雅普诺夫函数的构造进行了分析并统一解决了 S.Kasprzyx[2]在1972年所研究的三个非线性方程的全局稳定性问题。本文把类比法应用到一类四阶非线性系统上,对这一类系统的李雅普诺夫函数的构造进行了分析,并统一解决了它的全局稳定性问题,所得到的一系列结论推广了文[3]、[4]、[5]和[6]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非线性微分方程的函数的作法很多,其中之一就是类比法。文[1]已对一类三阶非线性方程用类比法总结了函数的作法,并取得了相当完美的结果。本文衔接文[2]进一步总结类比法对一类四阶非线性方程的有效性,并包含了文[2]、[4]中一些主要结果。一、一类四阶线性系统之函数考虑四阶常系数线性齐次方程  相似文献   

4.
运用“类比法”,在文[5]的基础上构造了一类三阶非线性时滞微分系统的Lyapunov函数,给出了该系统零解的全局渐近稳定性的充分条件,推广了文[4][5]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在没有增长限制条件下,本文证明了四阶非线性方程两点边值问题解的存在性,推广了文献[1][2]中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给出一个非线性不动点定理,对非线性不动点定理加以扩充,推广和改进文献[1]和[2]中某些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吸收式制冷工质对H_2O/LiBr和NH_3/H_2O等存在的问题,且含离子液体的工质对是一类有潜力的新型吸收式制冷工质对,选取烯烃类制冷剂R1234ze(E)与3种离子液体[Bmim][PF_6]、[Hmim][PF_6]和[Omim][PF_6]组成的工质对在单效吸收式制冷循环中的性能展开了研究。首先,运用NRTL活度系数模型关联了3种工质对的相平衡数据,建立了相关的热力学模型;其次,通过建立的热力学模型分析了不同发生温度、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时工质对的循环倍率、稀溶液与浓溶液的浓度差、系统性能系数以及■效率等的变化规律;最后,通过与文献中的R1234ze(E)以及其他离子液体(包括[Hmim][Tf_2N]、[Omim][BF_4]、[Hmim][BF_4]和[Emim][BF_4]等)组成的工质对在吸收式制冷循环中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冷凝温度为30℃时,3种工质对的性能在发生温度70℃时达到最大值,循环的■效率在65℃时达到最大,且工质对R1234ze(E)/[Omim][PF_6]的性能系数最大,可达到0.21,其■效率为0.089;R1234ze(E)/[Hmim][Tf_2N]系统性能最优,R1234ze(E)/[Emim][BF_4]的性能最低。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新型制冷工质对在吸收制冷循环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给出了一类四阶非线性微分方程解的有界性和稳定性的若干结果,包含并改进了文献[1]、[2]所得到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复变函数论与Cauchy-Riemann方程组紧密相联。在对一般形式的一阶椭圆型偏微分方程组研究中,又出现了广义解析函数,和L.Bers在这方面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国内学者对一阶、二阶方程组(包括线性、拟线性、非线性)也做过不少研究,如华罗庚等人的专著以及闻国椿编写的资料就汇集了这方面工作的不少成果。在[4]中还提及四阶、2n阶的情况,但三阶以至2n 1阶的情况只字未提,国外文献也尚未见到。本文对三阶两个自变数两个未知函数的常系数线性偏微分方程组进行了分类。根据特征六次型的根的不向情况,共分为二十三类,其中椭圆型的三类,复合型的九类,双曲型的十类,抛物型的一类。在将特征六次型化为标准型时,由于有时要考虑根的分布特点,因而还得到三十三种不同的标准形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周知的Gronwall-Bellman-Bihari型积分不等式的几种推广.§1证明三个线性积分不等式,它们包含着[1]及[4]中的两个不等式.§2和§3分别讨论具有一个及多个非线性积分泛函项的不等式,所得结果推广了[2][3][7]中的已知定理.§4对含具双重非线性性质的积分泛函的不等式给出了两个结果,推广了[8]及[5]中的相应结果.  相似文献   

11.
<正>Introduction Accuracy is a vital performance index for parallel ma-nipulators which is influenced by several factors, in-cluding errors in the drive cell, assembly errors, manufacturing errors, and the structural design. The large number of components in parallel manipulators  相似文献   

12.
利用螺旋和反螺旋之间的互易关系,分析了给定机构运动自由度与支链约束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基于螺旋理论的4自由度并联机器人机构结构综合的一种方法.据此构造了3转动l移动4自由度并联机器人机构的可能支链类型,列举了多种新型对称机构和非对称机构.所提方法对其它少自由度并联机器人机构的结构综合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给出了并联机床各支链等效的非线性刚度及栽荷的确定方法。首先建立了考虑关节接触变形的并联机床数值分析模型,然后将实验获得的并联机床末端变形数据引入分析模型中,得到一组关于并联机床支链等效刚度的非线性方程组,并提出了非线性刚度矩阵的线性化求解方法。求得并联机床的支链刚度及栽荷后,将支链视为串联机构,可以进一步获得支链上各关节的刚度和栽荷,为并联机床整机的静态和动态性能分析奠定基础。实例计算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大规模考试的公平性备受关注,探索能够生成多份平行测验并能保证测验质量的组卷方法十分重要.原用于计算机自适应测验(CAT)的基于最大优先级指标已开始用于组卷,但只局限于单题之间的匹配.为了增加求解空间,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优先级指标的双题匹配的组卷方法,实现题库中双题与种子试卷双题之间匹配,并结合平行试卷质量调整方法,用于生成平行试卷.将已有的组卷方法与双题匹配方法进行实验对比,结果表明:双题匹配方法有效地提升了生成的平行测验质量.  相似文献   

15.
以风洞模型并联机构为研究对象,在给定的姿态下,提出基于风洞模型并联机构输出端工作空间的计算仿真方法,即基于风洞模型并联机构位置反解,结合风洞模型并联机构输入端滑块的运动范围约束和球铰半锥角的最大值的约束,采用边界搜索法确定该机构的工作空间边界。并且分析了该机构在某给定姿态下,输出端的平动工作空间、转动工作空间以及与机构末端相连接的物体分别做俯仰运动、偏航运动、滚转运动时的工作空间,为并联机构的结构设计和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根据6-SPS并联机构特点,合理地定义了支杆和动平台的方位及位置坐标,研究了6-SPS型并联六坐标测量机运动学正反向求解方法,提出了一种正向数值求解的方法以履正解迭代格式。  相似文献   

17.
Linux并行机群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可定制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广泛应用在大规模数值计算领域.为了完成不同需求的任务,并行机群需要经常的更改系统配置以及并行软件,由于并行机群的规模通常都非常大,因此并行机群的系统部署问题也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选择一个好的自动部署方法就意味着会节省数小时的系统安装时间.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PXE网络自启动技术的使用GHOST软件配合DHCP服务的方法来进行Linux并行机群的系统部署与配置的方法,并通过8个节点的机群来验证了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精密并联机器人系统误差的分析与补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减小机构末端定位误差,提高精密并联机器人运动精度,以6-HTRT并联机构为结构模型,分析了机构的各种制造误差。首先在机构上开发了一种新型虎克铰链,同时采用了预紧装置;然后在控制系统中引入DSP高性能数据处理器;最后,用矢量构造的方法计算机构速度Jacobian矩阵,用数值法计算位置正解,用构造法计算误差Jacobian矩阵,对机构末端误差进行补偿。通过以上措施,可以使系统的精度提高到机构重复运动精度的3倍左右,满足精密并联机器人工作的精度要求。其中,软件误差补偿算法不受并联机构类型的限制,有较大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9.
电力系统网络方程并行算法研究及潮流并行计算的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Transputer硬、软件的特点,研究了电力系统网络方程的并行算法。在撕裂节点法、系数矩阵写成对角加边的基础上,发展了系数矩阵完全分解算法。在由4片T800-20组成的并行计算机系统上,实现了快速分解潮流的并行计算,并针对不同规模的网络进行了试算,计算结果表明,上述算法有较好的效果,证明并行算法能显著提高电力系统计算的速度,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In the past twenty years, the research group 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as developed an integrated research method for parallel computing, which is a combination of "Architecture- Algorithm-Programming-Application". This method is also calle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parallel computing research. In this paper, we survey the current status of integrated research method for parallel computing and by combining the impact of multi-core systems, cloud computing and personal high performance computer, we present our outlook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parallel comput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