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用统计学的方法对《中国科技史料》和《自然科学史研究》两种重要科学技术史期刊1994~2005年发表的中国技术史论文进行统计与分析,对近十年来中国技术史研究的主要领域及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中国技术史研究方法的变化进行总结,从而就中国技术史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用统计学的方法对《中国科技史料》和《自然科学史研究》两种重要科学技术史期刊1994~2005年发表的中国技术史论文进行统计与分析,对近十年来中国技术史研究的主要领域及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中国技术史研究方法的变化进行总结,从而就中国技术史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部科技》2011,(20):49-49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7月5日,中科院科学技术史大讲堂第十二讲在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会议室举行。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苏荣誉研究员以"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的范式和问题——一个科学史鸟瞰"为题做了精彩演讲,演讲由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罗桂环研究员主持。  相似文献   

4.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会议主办单位--中国科技史学会和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和全体与会人员,向承办此次大会的广西民族大学及各方面的支持者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5.
现代意义上的技术史研究,在中国是始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张荫麟、梁思成、刘敦桢、张含英、刘仙洲、王振铎、谭旦冏、王?等先生,是这一领域的开创者和先行者。20世纪50年代之前,这一研究是分散和零星地进行的,以文献数据为主,也做一些实地考察、检测、复原等工作,其范围多限于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和工程技术成就。以1954年中国科学院成立自然科学史委员会和1957年建立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为界标。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中国的技术史研究进入了体制化和学科建设逐步展开的阶段。截至1966年“文革”之前,机械史、水利史、纺织史、陶瓷史、建…  相似文献   

6.
2004年4月15~17日,全国中青年技术史学术研讨会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技术史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承办,并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科技史与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马普伙伴小组、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史与科技管理系、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科技史与发展战略研究所共同组织和资助。来自北京、合肥、呼和浩特、武汉等地的50余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正>1得前贤器重科学外史研究韩玉芬(韩):林先生您好!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我的访问.作为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前辈,您和学界其他同仁有些许不同之处.您做过不少中国科技史的研究工作,成果颇丰.与此同时,您还长期主持《自然科学史研究》和《中国科技史料》的编辑工作.我偶然在《钱学森书信补编》里发现他于1990年9月  相似文献   

8.
“软件发展史研究”是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和中科院软件研究所的合作项目.该项目是根据中科院领导有关研究重点学科发展历程服务于科学院“一流研究所”建设及其发展战略的意图而设立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技术进化的历史,吉尔在<技术史>中提出了其特有的概念和方法论.该书表现出两个层次:技术的静态结构和系统;称为"技术进化"的动态因素.进而,技术系统和非技术系统的相互关系也应作为技术史的研究对象.此外,还以中国古代技术史作为案例,对全球技术系统视角下的技术史做了说明.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4):I0001-I0001
2009年10月31日~11月2日,以“技术~历史与遗产”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技术史论坛在南京农业大学隆重召开.本次技术史论坛由中国科技史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等三个国家一级学会下属的中国科技史学会农学史专业委员会、技术史专业委员会、金属史专业委员会、传统工艺研究分会、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  相似文献   

11.
卷首语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15(4):I0001-I0001
2009年10月31日-11月2日,以"技术-历史与遗产"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技术史论坛在南京农业大学隆重召开.本次技术史论坛由中国科技史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等三个国家一级学会下属的中国科技史学会农学史专业委员会、技术史专业委员会、金属史专业委员会、传统工艺研究分会、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综合史专业委员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史分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史研究会等八个与技术史相关的专业委员会联合发起,可谓史无前例.  相似文献   

12.
"中国火药对世界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它改变了现代世界的格局,还体现在它影响了人类的生活。"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潘吉星如是评价",以此看,明末清初无论如何都算是一个十字路口。"站在这个十字路口,最早发明火药的中国,在军用火器的道路上被西方远远甩在了身后,但却在民用烟火之路上一承前朝的绚烂,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3.
关于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史所”)的创建及其50年发展历程,席泽宗院士发表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40年》[1],廖育群所长发表了《回顾与展望》[2]。郭书春、陈美东、华觉明、罗桂环、王扬宗、汪前进、袁江洋等先生将在这次会上回顾和讨论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学科史研究。他们的论文和报告已经很充实。在此,我仅简要地汇报一下自然科学史所最近十年(1997—2007年)的学科建设与研究课题。自然科学史所长期致力于中国科技史的专题研究、学科史和通史研究,发掘、整理、研究和总结中国科技遗产,形成了注重内史的严谨考证、…  相似文献   

14.
<正>本报北京1月27日电(记者齐芳)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重要发明创造"研究组组织相关专家,经过近一年半的集体调研,推选出"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85项,近日对社会公布。研究组成员、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张柏春介绍,"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评选"于2013年8月启动,在集体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各学科推选、专家评审、征求国内外科技史专家意见等环节,近日推选出85项,分为科学发现与创造、技术发明、工程成就三类。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9月23~26日,第4届中国技术史论坛在北京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北科大")举行。中国技术史论坛发起于2009年,目的是推进我国技术史研究的跨学科交流,全面认识技术、文明和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与当代价值,构建新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机制。该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的农学史专业委员会、技术史专业委员会、金属史专业委员会、传统工艺研究分会、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物理  相似文献   

16.
竺可桢晚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期间,积极倡导、组织和领导科学史研究事业.20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院成立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委员会和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均与其密切相关.1957年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成立后,除对撰著《中国天文学史》给予指导外,竺可桢还主持编撰了《徐光启纪念论文集》,并在全院范围内组织人员撰写近代科学史文章、科学家传.“文革”中,其赋闲在家,仍关心该室命运,曾吁请恢复该室工作.竺可桢在新中国科学史研究事业的开创和早期发展过程中扮演了相当重要而积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正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技术史专业委员会、农学史专业委员会、金属史专业委员会、传统工艺研究分会、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综合史专业委员会、物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以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史分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史研究会联合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科大")承办的"第3届中国技术史论坛"于2013年11月7~10日在中科大召开(图1)。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多学科交叉视野中的中国技术史研究",有来自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以下简称"科学史所")、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山东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武汉纺织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安  相似文献   

18.
《遮蔽的美丽——中国女红文化》是胡平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完成的一部对女红进行学理性研究的著作。作者采用文化人类学的视角,通过田野调查和文献分析构架女红文化理论的叙述方式并揭示传统女红的“美丽”。我们站在技术史的立场评论,发现书中的研究内容和所采用的视角,其实就是与技术史相关的研究,而且这种研究也不乏对将女红纳入中国技术史研究领域并从人类学和社会性别视野进行研究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王渝生,男,1943年8月出生于重庆市.1966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学院(现四川师范大学)数学系.1968~1978年在重庆六中(现求精中学)任数学教员.1978年,考取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研习中国数学史.1981年,硕士毕业后,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助理研究员.1982年考取在职博士生,师从自然科学史所副所长严敦杰研究员.1987年获理学博士学位,是我国国内第一个科学史博士.  相似文献   

20.
技术史作为科学技术史的主要分支学科,像数学史、天文学史和医学史等学科一样,有着自身的发展与建制化的历程。在欧洲,19世纪就出现了一些技术史的专著,特别是机械技术史的著作较多,技术史逐渐成为专门的学问。到了20世纪初期,技术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909年《技术史》期刊在德国创刊,1920年英国的“纽可门工程与技术史学会”创办了它的技术史杂志。技术史的现代研究在中国起步稍晚,20世纪初期开始有中国学者涉足这一领域,二三十年代中国学者开始分门别类地整理、发掘中国古代技术的资料,逐渐形成了某些技术史的专门研究领域。在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