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大力引入公开征求意见的形式推动公民参与制度已经成为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环节的一项重要举措,从制度、观念和技术层面分析,都可以发现公开征求意见措施的实行将为政策管理带来诸多益处。但如何将有效的公民参与纳入到公共管理过程中来,在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中融入积极、有效的公民参与,仍需要长期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是独具地方特色的政策过程,其受地方GDP考核的影响,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关联。结合我国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的特点,从健全法律制度、完善政策监督机制、加强公务员制度建设、建立长短期效益相结合的绩效评估制度等四个方面,重构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的制度路径,以期提升地方政府政策执行效率,确保政策目标与政策效果的一致。  相似文献   

3.
公共政策是为解决公共问题而制定的行为规范,具有公共性特征。因此,在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公民的广泛参与,公民意愿体现得越充分,则公共性越强。然而,现实中公民参与仍存在诸多不足。应在法治视阈下深入分析公民参与存在的具体问题,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对规则和制度进行重新设计,以保障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权利。  相似文献   

4.
石君 《长沙大学学报》2013,27(3):81-82,91
公民有序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目前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程度还比较低,一些问题还比较突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强化公民参与意识,提高公民参与能力;健全政策参与制度,规范公民参与途径;健全法律法规,保障公民有序参与。  相似文献   

5.
于佳宁 《科技信息》2012,(5):254-254,258
公共政策制定是公共政策过程的核心,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是协商民主的重要内容和形式,本文通过对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现状的理性分析,提出完善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若干构想。  相似文献   

6.
王敬颖 《科技信息》2006,(11):258-259
随着我国公民素质的提高,公民参与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是民主的应有之意,是民主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公民参与的现状分析,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是不充分的,这由政治文化、合法性诉求、参与渠道等方面的原因所致,我们可从立法、善治和参与的组织化等方面加强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  相似文献   

7.
公共政策公信力是指社会各成员对公共政策的信任和接受程度,包括政策过程的公信力、政策主体的公信力和政策内容的公信力三个方面。当前在我国,由于公共政策自身缺乏科学性、公共性和连续性,政府公信力不断下降,以及公民政策参与度低和期望多元化等原因,造成公共政策公信力出现不同程度的危机。因此,要提高公共政策的公信力,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优化公共政策的质量、强化政府的公信力、鼓励公众参与,平衡公众期望。  相似文献   

8.
罗尔斯的正义观为理解制度正义的当代意蕴提供了理论基础。当代制度正义观把合理划分权利与义务、体现平等主义的诉求、追求制度运行的正义、公民社会权利的关照作为基本要求,其所蕴含的建设性和动力性价值功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起到推进和维护的作用。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中影响制度正义实现的因素主要集中在政府治理、公民文化、公共政策三个方面。致力于构建优良的政府治理模式、培育理性文明的公民文化、优化公共政策的分配功能是实现制度正义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浅析公民参与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兰 《科技信息》2007,(33):306-306
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之一。决策的民主化,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扩大公民参与。广泛的公民参与是民主政治的标志,是民主社会的普遍现象。研究公民参与对公共政策制定、提高政府公共行政能力、维护公共利益的作用,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冯勇  董晶 《科技信息》2012,(7):323-323,364
随着我国公共行政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民主政治的迅速发展,提升公共政策的制定能力,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水平,防止、避免和纠正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所出现的失误已成为现代社会对各级政府提出的必然要求。而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要解决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民参与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服务型政府的本质内涵决定了其自身建设离不开公民政治参与。公民政治参与增强了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它是服务型政府发展民主的核心内容,与服务型政府的治理模式相契合。针对实践中公民政治参与的困境,树立民本执政理念,塑造理性的政治参与公民,建立健全公民政治参与制度,支持引导公民社会良性发展,是今后服务型政府加快自身建设、推动公民政治参与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公民参与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公民参与在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公民的文化素养较低;公民参与遭遇政治体制困境;公民与政府信息不对称等。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完善公民参与制度、协调专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政府信息公开化等是消解公民参与实践困境和建设法治社会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构建服务型责任政府是我国政府提出的在转型时期所要明确的目标,本文在此背景下着重探讨了政府在多元社会中的责任、公民的有效参与、公共政策的过程以及服务型责任政府在政策过程中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公共政策作为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和履行其职能的重要手段之一,本质是代表和实现公共利益,在政策制定中是否存在公共利益以及如何形成公共利益,已成为公共政策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公共利益的概念出发,认为阿罗不可能定理对公共利益不可能形成的推论存在着理论缺陷,哈贝马斯的协商民主理论从另一新的视野为公共利益的形成提供了理论框架,创建了公共利益形成的制度平台和公民参与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服务型政府与公民行政参与有着必然的联系。在信息化时代,公民行政参与呈现新的发展趋势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阻碍政府建设:参与形式化、参与能力不足、参与成本高和网络参与的不真实等。基于这些障碍,应通过相关制度和机制的完善为公民行政参与提供良好的条件,以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中国的发展中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加速度效应”,这种效应不仅体现在GDP数字上。也深刻地体现在立法和公共政策制定的思维转变和制度建构上。作为一种关注个体尊严、协商过程和体现民主实质的理念与制度,自中共十六大以来逐渐遍及到广泛的公共领域,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产生了直接或间接影响,已经成为政府和公民共同接受的“新政思维”。但是也要看到当前公共政策制定的合理性依然存在着缺失,在个别地区、个别案例中仍然体现。思考公共政策制定的合理性路径尤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权静 《科技信息》2013,(25):192-192,255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是实施公共政策的关键,实现政策目标的中心环节。目前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缺乏有效性阻碍政策预期目标的实现,损害了公众的利益。因此,思考这一问题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执行效率及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公众舆论通过多种形式影响着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公众舆论影响公共政策的形式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与政治协商会议、决策听证制度、公众咨询制度,直接的政治参与、人民来信来访制度和社会协商对话制度。不断完善公众舆论参与公共政策各种方式,可实现公共政策的规范化.科学化与民主化。  相似文献   

19.
公民参与在行政问责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只有公民的积极参与,才会使政府负起责任。"只有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懈怠"是行政问责制度核心宗旨,也规定了只有人民才能作为问责制度真正的主体。本文正是在此理念上简单浅析了一些我国公民参与行政问责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在转型期,中国地方政府应展开科学执政、民主行政与理性施政,以更好地服务于公民、平抑公共冲突、保障公共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此,优化地方政府治理,就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政府民主治理理念,强化“法治行政”的制度化治理素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的整体性改革,优化利益均衡实现的公共政策过程,提升政府综合治理的技术化水平,建设具有公共协同性的行政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