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表明,母语迁移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指出了迁移中的负效应,并通过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与分析,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阐述了母语(汉语)负迁移对第二语言(英语)习得的影响。本文也探索了如何在英语的教与学中尽量避免母语的负迁移,从而提高第二语言习得者的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2.
语言迁移现象的发生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在对学生英汉语语言水平的测试基础上,通过对英语专业学生的汉语和英语作文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来考察学生汉语词汇能力的迁移情况。结果表明,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汉语水平及其英语水平具有很大的相关性,母语词汇能力有助于二语写作,然后利用大量的实例从词汇语义迁移和词汇搭配迁移两个方面探讨了英语习得过程中词汇层面的迁移情况。  相似文献   

3.
在众多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因素中,动机是其中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因为它决定着语言学习者是否能全神贯注于他的学习以及预示着他在语言学习上能投入多少时间和精力.在概括性介绍了两类第二语言习得动机以及它们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之后,本文着重讨论了如何激发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并指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只是讲解英语语法而应更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4.
第二语言习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学习者是这一过程的主体,本文旨在简要描述我国国内的英语学习者在这一过程中的习得实质,并根据这一实质建议国内英语教师采取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的。  相似文献   

5.
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习得能力(Capacity for Language Acquisition)通常是潜意识存在的,人们在自己的头脑中潜意识地具备掌握和使用本民族语言的能力,但是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的中国学生就没有英美人的那种潜意识的能力。第二语言习得通常受到诸多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可分为第二语  相似文献   

6.
中介语僵化现象与高职英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介语僵化现象是第二语言习得的一个常见现象,也是外语习得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从中介语理论入手,分析高职学生英语习作中的语言僵化现象成因,探讨高职英语教学的相应策略,以帮助高职学生减少或避免僵化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在大学生词汇量贫乏的情况,从词汇知识和词汇能力两个方面分析了大学英语精泛读课词汇教学的特点,试图结合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理论指导学生通过精读课与大量阅读相结合,有效地、完全地习得词汇,旨在为大学英语精泛读课词汇教学提供有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任敏 《科技信息》2007,(22):141-142
我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差异会对目的语的习得,尤其是语音的习得产生干扰作用,这就是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的负迁移作用。本文拟从分析英汉语音系统的差异入手,分析由此引起的母语对语音习得的负迁移作用,从而帮助教师在语音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克服这种负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9.
情感因素对学生英语学习影响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圣春 《科技资讯》2009,(2):195-195
英语学习的成功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情感因素尤为重要。本文着重从克拉申“情感过滤假说”观点入手,分析了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情感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提出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动机、培养自信感、克服焦虑感,提高语言习得能力。  相似文献   

10.
《潍坊学院学报》2014,(3):33-37
综合运用语音学、音系学及第二语言习得的相关理论,通过对庄河地区学生英语学习的发音进行实地调查,探究庄河方言语音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表现。研究发现,庄河方言语音对于当地学生英语语音的习得起有着负迁移影响,主要表现为:庄河地区学生用方言语音[e]代替英语元音[ai],用方言语音j[(■)]代替英语[(■)]和[dr],用方言语音q[(■)]代替英语[(■)]和[tr],用方言语音x[(■)]代替英语[(■)],用方言中的元音y[i]代替英语辅音[(■)]和[r]。针对庄河方言语音对于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我们在实际的教学和学习中,不仅应该重视这两种语音系统的不同之处,更应该多进行实际练习,从而减少方言语音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影响。  相似文献   

11.
英语诗歌是一个包含丰富社会生活内容、语言艺术和文化内涵的世界,是基础英语教学的一块很有潜力的教学资源.然而,英语诗歌在我国的基础英语教学中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利用和开发.选用合适的英语诗歌进行基础阶段的教学可以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诸方面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能激发学生对语言本身的兴趣和热爱,在利用英语诗歌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的同时,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语言运用的能力.因此,英语诗歌在英语教科书中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2.
夏曼丹 《科技信息》2009,(21):206-206
本文就当前英文影片于英语教学中应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英文影片的教学优势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而是形成了一种“放映一观看”的简单低效的教学模式。同时探讨并提出了英文影片有益于英语教学的新模型,期待能够促进影片在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3.
从文体学的角度,通过对英语广告文体在版面设置、句法结构、词汇和修辞四个语言层面的分析,说明大学英语教学从文体学的角度出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大学英语教学如果能从文体学的角度开展教学,势必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实现“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这一教学目的,从而实现我国倡导的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素质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4.
英文电影与英语语言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英文电影的特点入手,阐述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运用英文电影进行辅助教学的必要性和具体的运用方法,探讨了英文电影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试论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芳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1):102-105
英语与中国文化的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变体——中国英语(ChinaEnglish)。中国英语有益于传播中华文化,将随着中国人使用英语的普及和中国特色的形成而逐渐发展,从而丰富和发展英语与世界文化。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存在区别,也有其联系。中国式英语(Chinese English)是中国人在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过程中,由母语的负迁移影响而形成;中国英语表现在语音、词汇、及语篇层次上,这启示我们在英语学习与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中国英语这一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6.
“中国英语”与大学英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解释“中国英语”的概念,并就中国英语的语音、词汇、句子及篇章特色进行概述,提出了“中国英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强调大学英语教学应该面向中国。  相似文献   

17.
电影生动的有声画面,真实的语境,给中国学生提供了语言的运用情境,可以使他们近距离地了解和熟悉本土语言和文化。同时运用这一辅助教学手段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校师生需发挥主观能动性,扬长避短,从而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19.
英语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对英美文化的了解。本文主要从文化与语言的关系方面探讨寓英美文化教育于英语教学,即英美文化与词汇教学、听说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电影生动的有声画面,真实的语境,给中国学生提供了语言的运用情境,可以使他们近距离地了解和熟悉本土语言和文化.同时运用这一辅助教学手段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校师生需发挥主观能动性,扬长避短,从而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