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分析龙子祠泉域多年降水量、泉流量及人工岩溶水开采量等资料的基础上,对龙子祠泉流量动态特征及衰减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龙子祠泉流量呈整体下降趋势,泉流量的衰减主要受降水量的减少和人类开采量的增大及泉域内采煤排水三方面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2.
根据岩溶流域泉流量与河流流域出口流量过程物理机制的相似性,解释了泉流量对降雨的响应关系.并以稳定分布为基础,将岩溶流域的泉流量衰减公式的衰减核函数进行改进,得到了具有偏态性和拖尾分布的泉流量衰减公式,并推导出了分数阶泉流量衰减方程.当分数阶指数为1时,方程退化为传统的流量方程,当分数阶指数小于1时,该方程描述了泉流量曲线的偏态性和拖尾分布,更具有一般性.为解决分数阶流量方程求解困难,提出了利用傅里叶变换和傅里叶逆变换求衰减核函数的方法.将该模型应用于桂林丫吉岩溶试验场的泉流量模拟,结果表明,新的模型能够模拟出泉流量曲线的偏态性及拖尾分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贵州省后寨河岩溶泉流域泉流量与降水时间序列的动态分析,首先模拟了不同降水条件下泉流量的衰减过程线,建立了枯季泉流量与前期降水量之间的数学表达式,然后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利用随机模拟与三角模糊数耦合模型,进行泉流量衰减风险分析研究,得到了泉流量的概率分布.结果表明,泉流量小于0.1 m3/s的概率为43.5%.建议采取防范措施,以降低当地泉流量衰减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三姑泉域岩溶地下水资源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姑泉域岩溶地下水目前已经出现超采,为确保泉域岩溶地下水的可持续开发,根据1956-2000年和1980-2000年两个系列的资料,采用均衡法对泉域岩溶地下水资源量进行了评价,即用排泄量法进行计算,用补给量法进行校核.结果表明,三姑泉域岩溶地下水资源量为7.18 m3s.  相似文献   

5.
龙子祠泉岩溶水流量衰减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自然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了龙子祠泉流量衰减的主要原因是大气降水量的减少、岩溶地下水开采量的增加以及由于煤矿开采大量抽排岩溶地下水,提出了建立水源保护区、完善监测体系、开展采矿排水利用研究、加强岩溶水的人工补给等对策,以保护好龙子祠泉水资源。  相似文献   

6.
晋祠岩溶泉流量衰竭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晋祠泉域41年的补径排资料,对晋祠泉流量的衰减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了导致晋祠泉断流的因素有:大气降水量、汾河渗漏量、人工开采量(含采煤排水)、太原盆地孔隙水开采量等,其中人工开采岩溶水(含采煤排水)是引起泉流量衰减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山西是我国北方岩溶分布最广的省份,有19个岩溶大泉,岩溶水成为山西重要的供水水源。从泉流量变化趋势、降水补给及时滞、岩溶水资源评价、水化学及环境同位素、脆弱性、采煤及工程建设对岩溶水影响、泉域子系统划分、保护管理措施等方面对山西岩溶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山西部分泉域岩溶水水质已不同程度地遭受污染,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分别是影响岩溶泉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人类活动对岩溶泉影响的主要行为为过度开采岩溶水及采煤排水等。因此,建议加强岩溶泉水保护,并指出了山西岩溶泉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可为山西岩溶水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岩溶泉域地下水储量的计算是该区域岩溶水资源评价的一项重要任务。岩溶泉域地下水具有集中排泄的特点,它类似于流体力学中的非恒定孔口出流。本文导出了新的公式,可以简便地计算其储水量而不涉及任何水文地质参数。其应用条件为该泉域岩溶水系统是独立的,在衰减期内无补给且流量可以精确地测量。图2,表2,参6。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不断加强, 致使盆地孔隙水及部分岩溶水形成诸多超采区和严重超采区, 部分含水层被疏干, 岩溶大泉流量大幅衰减或断流, 水井枯竭或产流减少, 水质恶化等环境地质问题. 为全面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 努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全面系统地进行地下水资源数量和质量的评价, 提出符合现状实际水文地质条件下的地下水的数量、质量和可利用量. 本文以坪上应急引水工程为例, 采用排泄法对坪上泉岩溶水天然资源量进行计算, 用补给量法对其校核, 并基于SVM理论的预测模型对坪上泉岩溶水流量进行预测, 经过系统分析、计算与评价, 通过补给量法的检验, 用排泄法计算结果作为坪上泉的岩溶水资源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用有限单元法对西庙水源地孔隙水-岩溶裂隙水混合水位的计算过程及预测成果。对该区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客观的概化,合理地处理了泉流量衰减问题。  相似文献   

11.
辛安泉是山西省第二岩溶大泉,泉域面积为10950km^2,泉水多年平均流量为9.64m^3/s,是长治市的主要供水水源。监测资料显示,泉水流量总体上呈逐年减小的趋势。在对泉域内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降雨量等分析基础上,建立了泉流量与降雨量间的相关关系,阐明了降雨量的变化是影响泉水流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重庆打造"温泉之都"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重庆著名的天然南温泉、小泉、西泉已经断流,北温泉、东泉流量减小,东泉热洞成了干洞子,而今后5年重庆温泉旅游业发展规划是打造"温泉之都".为此,作者在论述重庆地区地下热水水文地质条件,温泉动态发展变化,各温泉之间的相互关系基础之上,分析了开发"温泉之都"的补给条件和储水量,以及"温泉之都"发展纲要中各温泉点之间的相互关系,由此得到开发"温泉之都"的可行性.研究表明,重庆打造"温泉之都"是可行的,但在打造"温泉之都"时要作整体的开采量规划设计,在整体开采量规划设计的条件下再作同一个背斜地下热水系统各开发点开采量规划,这样才能确保"温泉之都"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述北京地区浅层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情况,分析其变化原因,并就其地下水的过度开采等现象提出一定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根据所收集的延河泉域降水量、泉流量资料,做出了降水量与泉流量变化趋势对比曲线,分析了延河泉流量衰减的原因,指出泉流量衰减与近年降水量的减少及开采量的增大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响水溪岩溶大泉位于雅安市天全县响水溪村,为研究该地区地下水循环模式与泉水成因,2022年2月在现场进采集水样12组,通过Piper图示、离子比例分析对该地区的水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基于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补径排规律利用水均衡法、同位素特征分析对响水溪泉成因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响水溪地区的地下水水化学类型普遍为HCO3-Ca·Mg型,其离子组分主要受到白云岩、灰岩的风化溶解。响水溪岩溶大泉最直接的补给含水层为灯影组(Z2C-1d)岩溶含水层。除此之外,受构造作用其补给同时也受到北侧二叠系阳新组(P2y)、泥盆系(D2-3)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影响。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朔州市神头泉流量年际及年内变化特征,分析了泉水流量衰减的原因,提出了其水资源合理配置及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泉域最近四个山区县多年降水量和泉流量的资料,应用统计学原理,将前一年泉流量及前几年降水量做为予报因子,建立与泉流量相关显著的多元回归方程,可予报下一年的泉水流量,从而为合理利用泉水资源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