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0 毫秒
1.
金佛寺岩体为一多期次侵入的复式岩体,该岩体含矿性较好,岩体内接触带及岩浆热液蚀变带、区域性断裂及次一级发育的裂隙系统中形成一条多金属矿化带,产有与中低温热液有关的铜、铅、锌矿化,与云英岩化有关的中高温热液型钨、钼矿化。  相似文献   

2.
河北涞源支家庄铁矿的蚀变矿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详细野外调查和室内鉴定分析,研究了支家庄铁矿的蚀变矿化特征,推测了热液性质及其演化。该矽卡岩型铁矿与黑云母花岗岩和高于庄白云岩有关。外矽卡岩带规模较大,内矽卡岩带规模较小。接触变质之后,蚀变矿化经过了透辉石-石榴石、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碳酸盐四个阶段。磁铁矿主要在金属氧化物阶段大量沉淀于外矽卡岩带中,稍后有弱硼镁铁矿化。矽卡岩和矿化从岩体到围岩总体上有分带现象。热液主要为岩浆来源,随时间演化和远离岩体,天水混入程度增加。根据流体包裹体测温数据和化学成分推测了热液温度、压力、盐度、氧逸度、pH值等物理化学条件。  相似文献   

3.
赞比亚东部省奇帕塔地区扎里拉铁铜矿带产在超基性岩体与中酸性岩体的接触带,通过对地质背景、矿化特征分析,认为其成因属与超基性岩地有关的铜矿床,有一定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4.
斑岩型铜(±金-钼)矿床和高氧化岩浆具紧密成因联系,我国及世界主要斑岩铜钼金矿床岩浆期多发育磁铁矿-赤铁矿组合,个别矿床见岩浆期石膏.这表明斑岩铜(±金-钼)矿床成矿岩浆logf(O_2)ΔFQM+2,岩浆中的硫主要为氧化硫,斑岩型矿床的硫主要为还原硫.斑岩矿床在岩浆演化晚期及钾化阶段多发育磁铁矿,而岩浆-成矿系统中亚铁(Fe~(2+))和氧化硫反应,可被氧化成为Fe~(3+),形成磁铁矿,氧化硫被还原.因此提出斑岩矿床成矿早期磁铁矿化,使氧化硫被还原形成还原硫,为斑岩矿床硫化物沉淀析出提供充足还原硫,在斑岩矿床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据成矿岩体多发育磁铁矿,提出斑岩型矿床找矿中应注意高磁化率中酸性岩带;斑岩矿床主要成矿多发育于黄铁绢英岩化阶段,而在弱酸性环境下的黄铁绢英岩化过程中,磁铁矿会被黄铁矿交代,磁铁矿减少,矿化较强处磁化率会降低.因此,高磁化率带岩体中低磁化率区或高低磁化率变化频繁地段应为寻找富矿的重点地段.  相似文献   

5.
周文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20):5908-5914
通过对尾硐铜镍硫化物矿床矿区地质特征、矿体分布特征、矿床矿化特征和S同位素分析,认为该矿区内各岩相带呈渐变过渡关系,为同期侵入岩体,存在深部岩浆熔离作用。橄榄苏长辉长岩和辉长苏长岩是矿区内主要赋矿岩体。S同位素分析显示其主要为幔源原生硫;但也可能有硫通过地壳混染作用加入。含矿岩浆深部熔离和岩体侵位后的岩浆分异结晶是导致金属硫化物富集成矿的主要过程。岩浆期后热液的叠加改造作用对部分地段的成矿物质富集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李晓福 《甘肃科技》2010,26(11):33-36
7902铀矿床产于中川岩体内部,由6个矿化地段组成,矿体受岩体中破碎蚀变带及不同期次岩体接触带所控制。含矿岩石主要为碎裂花岗岩,其次为花岗质角砾岩。铀存在形式以分散吸附状态为主。矿化成因为下降水淋积成因。  相似文献   

7.
 罗东岩体是新疆北山地区沿北山裂谷带的一个典型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研究表明坡北杂岩带与东天山杂岩带的产出时代具有时间上的耦合性,并且其大地构造产出背景与东天山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也具有一定的关系,可能与碰撞背景下幔源物质的上侵有关,并且受到俯冲板片的影响。该岩体具有较完整的岩相分异,包括橄榄岩、辉石岩、辉长岩。镁橄榄石指数Fo值为81~88,属于贵橄榄石,橄榄石具有环带结构,从橄榄石边缘到中心,Mg逐渐升高,说明橄榄石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发生了与残余岩浆的交换反应。通过主量元素反演,得到原始岩浆中w(MgO)=8%、w(FeO)=6%,属于拉斑玄武岩。通过橄榄石的定量模拟计算,显示罗东岩体的橄榄石为正常岩浆演化的产物,橄榄石中Ni的质量分数没有发生明显亏损,这些证据表明岩浆可能没有经历过显著的硫化物熔离作用。  相似文献   

8.
该区位于桐柏—大别山褶皱带东部,分布着丰富的铀矿产资源。区内与铀矿化关系密切的蚀变主要有硅化、萤石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等。且蚀变强弱与矿化强度有关。铀矿化严格受断裂构造带控制,矿化主要赋存于硅化破碎带及蚀变花岗碎裂岩、角砾岩等构造岩中;同时在构造带上下盘或接触带中也见有不同程度的铀矿化;蚀变愈强矿化愈好。  相似文献   

9.
长江中下游地区沿江两岸分布两条A型花岗岩带,岩性主要为石英正长岩和碱性花岗岩。为研究该地区A型花岗岩形成时代和构造背景,本文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北带大龙山和黄梅尖岩体的四组石英正长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研究,获得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25.8±1.6)Ma和(126.4±3.5)Ma(大龙山)、(127.6±2.1)Ma和(127.2±2.1)Ma(黄梅尖),其对应的锆石εHf(t)值分别为-4~+1.1和-7.8~-3.6 、-3.3~+2.1 和-3.8~-0.1,TDM2变化在1433~1107Ma(平均值为1264Ma)和1671~1432Ma(平均值为1555Ma)、1389~1045Ma(平均值为1265Ma)和1423~1188Ma(平均值为1312Ma)。结果表明两个岩体与长江中下游地区两条A型花岗岩带其它岩体的形成时代近乎一致,均形成于早白垩世。岩浆源区可能为一个富集地幔,伴随不同程度的地壳混染作用。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大龙山和黄梅尖岩体可能形成于太平洋板块后撤而引发的强烈伸展的构造背景之下。  相似文献   

10.
灯坪地区铜铅锌矿化特征表明:其成矿地质作用具有"热液充填交代"、"氧化淋积—次生富集"、"动力变质分异"的明显特征,且热液充填交代成矿作用是本区最为主要的成矿作用.矿物及包裹体特征、碳氧同位素组成及矿脉与地层岩体微量、稀土元素对比值的相关分析表明,热液充填交代成矿作用中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层,热液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部分来源于地层和岩浆残余水.  相似文献   

11.
研究利用能量色散 X射线荧光 (EDXRF)分析技术和现代精密机电控制技术组成的皮带式测控系统 ,解决了皮带传输过程中对铁精矿中 Ti,Fe含量和水分的实时测量问题。一年多的运行结果证明 :该系统可靠性强 ,测量精度高 ,完全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黄山-镜儿泉铜镍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大型铜镍矿基地。岩体为洋内俯冲的增生岛弧环境产物,为北天山洋壳向北俯冲增生记录。上地幔物质形成岩浆后,在弧间相对稳定的构遣环境下得以发生充分的岩浆重力分异,随着断裂构造的多期活动,这些岩浆、含硫化物岩浆和矿浆分别沿断裂被挤压-侵入上部地壳,形成基性-超基性岩的复式杂岩体和复式矿床,从而构成有特色的硫化铜镍矿床。成岩成矿时间应该在280~510Ma之间。  相似文献   

13.
经过岩石学、热力学及熔体结构等方面的详细研究。笔者认为黄山杂岩体第二侵入体的3个岩相带是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的结果。3个岩相带(橄榄岩相、二辉岩相、辉长岩相)分别由相应的3种岩浆形成,岩相内部的岩性变化则是分离结晶作用的结果。该文仅从岩石学角度对上述观点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4.
该文简要介绍了岩浆分离结晶过程中微量元素丰度关系式。讨论了用丰度关系法估计岩浆分离结晶过程中的主要物理化学参数,如元素总分配系数、元素在原始岩浆中的初始含量、分离结晶度等的方法和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新疆西天山四种典型岩石类型的岩石学特征和含矿性分析 ,认为糜棱岩中相对富集金、银、铜 ,并且砷也较富 ,在区域寻找金、银、铜矿方面有较大的指导意义。火山碎屑岩对金、铜等成矿有利 ,但此类岩石中铜、金分布存在不均匀性 ,在一些具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硅化、绿泥石化等现象的韧性剪切带 ,极可能呈富矿层位 ,这类岩石应是该区寻找铜金矿床的主要岩石类型  相似文献   

16.
根据井田及区域内的有关地质资料 ,研究了井田内岩浆的来源、通道及活动机理 ,分析了岩浆对煤层的侵蚀作用类型 ,并就岩浆侵蚀煤层的控制因素进行了探讨 ,可为火侵区找煤及巷道掘进提供科学依据。图 5 ,参 2。  相似文献   

17.
最近在新疆西天山西段靠近与哈萨克斯坦接界地区发现了一些金矿找矿新线索。值得特别关注的有两种矿化类型 ,有可能成为大型金矿 :即变质碳质碎屑岩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本区首次发现了一套黑色碳质片岩和石墨片岩 ,其中发育有黄铁矿 -石英细脉 ,含金量达 9×1 0 - 6 ,与产于乌孜别克斯坦的穆龙套型金矿地质情况相似。还发现了铜 -金高含量矿化 ,即水磨沟铜金矿 ,该矿床产于一套蚀变的中 -基性火山碎屑岩中 ,矿体赋存于近东西向的断裂中 ,矿石由黄铜矿、斑铜矿、孔雀石、黄铁矿、石英、绿泥石组成 ,具角砾状构造 ,平均铜含量 6.1 % ,金含量 3 .8× 1 0 - 6 。分析了本区金矿成矿的地质特征 ,指出矿化带呈近东西向展布 ,集中于分割本区三个地体的两条大断裂附近的韧性剪切带中 ,绿片岩相的变质条件和花岗岩浆活动对金矿的富集有促进作用。这些新发现表明 ,新疆天山西段的地质条件与金矿化特征与其西部邻国地区相似 ,中亚巨型成矿带可能已东延进中国新疆地区  相似文献   

18.
四川大水沟碲矿床是世界首例独立碲矿床。通过对其进行矿床地质、常量与微量元素、矿物包裹体地质及稳定同位素测试分析研究 ,认为该矿床成矿物质具有多源性 ,且不同矿化期的成矿元素、成矿流体来源亦不相同 :主成矿期 Te主要源于地幔岩浆脱气 ,少量来源于基性岩或大理岩 ,S可能主要源于早期形成的磁黄铁矿 ,Bi可能与中酸性、基性岩浆有关 ;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气液。  相似文献   

19.
根据新疆东准噶尔西部花岗岩带各岩体在地质学、岩石学、岩石化学和稀土元素及同位素组成等方面的特征,探讨了它的成因和演化。结果表明,该区花岗岩,尤其是含锡花岗岩成岩方式为岩浆分异交代,物质来源主要为地幔与地壳的复合作用形成,属I型→同熔型→A型→改造型的过渡类型花岗岩,其中锡的来源主要与岩石演化的途径和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20.
照壁山金矿床位于东天山地区的红柳河构造带中,为产于华力西早期的照壁山黑云母花岗岩体中的浅成、中低温石英脉型金矿,成矿时期为新生代(喜马拉雅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