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孙传勇 《科技资讯》2006,(34):208-208
运动员是运动队的主人翁,他们是否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愿意而且勇于为祖国的荣誉而奋斗,这既关系到中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运动队群体和个人可否获得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本文结合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探讨了如何促进运动员的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组织与管理、运动员的选材、训练与比赛、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四个方面,对中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我国普通高校在建设高水平运动队方面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为了能够尽快与国际接轨,提出了有关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今后的发展方向,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高校高水平竞技体系。  相似文献   

3.
如何办好高水平运动队,怎样才能使高水平运动员既不耽误文化学习,又能提高运动成绩,这一矛盾眼下尚未得到很好解决。探析高水平运动队教学管理的理论基础,旨在进一步认识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可行性,教学管理的科学性,使教学管理更加细致、全面。  相似文献   

4.
韩小兰 《科技信息》2011,(8):I0275-I0275
学校体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战略重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则是高校体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高水平运动队如何管理则是高校中值得深思的重要课题。高校创办高水平运动队是我国建设多层次、多渠道培养体育人才梯队建设的战略措施,对高校如何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不少学者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证,总结了许多比较成功的经验。实践证明,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是可行的,而对高水平运动队运动员的招收、管理与培养是一项策略性强、难度大,影响面广又具有特殊性的工作。笔者通过几年的带队经历,总结经验之后发现对运动员必须实行制度化、长期化、人性化的管理以及运动训练的经费、组织的充分保障才能快速促进运动队竞技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体教结合"模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学训"矛盾仍是当前我国培养高水平运动员中的关键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等方法对安徽省部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安徽省高水平运动队总体竞技水平低,教练员执教能力有待提高,学校对"高水平"定位有待再审视,学校多学科和高科技优势并没有和"高水平"训练有机结合,针对上述情况,文章从体育强国建设视角,阐述了解决当前安徽省"学训"矛盾的关键是利用科技和科研优势支撑科学训练来节约运动员的训练时间,使其有充分时间学习文化知识以及充分利用高水平运动队丰富校园体育文化,使学校体育加速向体育强国迈进,同时使运动员成为全面发展的较高水平的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6.
如何办好高水平运动队,怎样才能使高水平运动员既不耽误文化学习,又能提高运动成绩,这一矛盾眼下尚未得到很好解决。探析高水平运动队教学管理的理论基础,旨在进一步认识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可行性,教学管理的科学性,使教学管理更加细致、全面。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法和统计法分析天津市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情况,结果表明:天津市一直是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重点城市,目前该市有12所高校具有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资格,占全国举办高水平运动队高校总数(n=287)的4.18%,占天津市高校总数(n=56~([1]))的21.43%,占比位列全国第3位;招生项目14项,占全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项目(n=24)的58.33%.天津市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大体分为两个阶段:1)探索提高阶段(1987-2006年);2)稳步发展阶段(2006-2019年).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建议:1)坚持"体教结合"发展思路,实现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人才培养目标;2)构建大学、中学、小学"一条龙"培养模式,保证天津市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对竞技体育的发展有一定的意义。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技术具有立体、开放、交互等特点。在新媒体时代,运动队思想政治教育发生一定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运动员、运动队思想政治教育者三方面受到新媒体的影响,通过论述新媒体对运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总结新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则,促进运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当前运动队的思想特点、生活特点论述了体育院校如何对运动员校园文化建设内涵与时代特征,分析了当前体育院校运动队运动员的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局限和不足,得出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从全面提高青年运动员的整体素质入手,注重特色建设和个性发展,来提高体育院校运动员校园文化活动层次和水平,加强体育院校运动员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  相似文献   

10.
2008年第29界奥运会在北京的举办,美国射击运动员埃蒙斯以及美国男女4×100米的失利,以及中国短跨运动员刘翔的突然退赛,不难看出,现在高水平的体育竞赛不仅仅是技战术水平和身体素质的较量,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发展成为运动员与运动员,运动队与运动队之间的心理较量,因此教练员在对运动员进行训练时,结合一定的训练方法和训练原则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工作是优秀运动队建设的生命线.在优秀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教练贩员由于始终处于训练第一线,其对运动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着领队和其他管理者所不能替代的一面.从有利于促进"授技"和"育人"有机结合的角度,强调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应该进一步加强教练员的作用,同时提出要全面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练员队伍,以适应"授技育人"的训练理念,肩负起"促进运动员全面发展"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2.
竞技体育运动队中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红 《科技信息》2011,(4):257-257
教练员与运动员是运动队成员的主要组成成分,虽然教练员与运动员生活在同一个集体中,有着共同的目标,因两者在运动队中的角色不同,所以各自承担的职责和任务也不同。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处理好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关系是运动成绩提高,运动队和谐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运动员党员发展工作是优秀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当前运动员党员发展工作中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和建议,期望为优秀运动队党员发展工作有效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李翔 《科技信息》2011,(28):247-247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进入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体育人才,体教结合模式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之一,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表现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学训矛盾、资金不足、竞技水平普遍不高、运动员就业困难等,高校领导应该重视运动队的生存现状,通过各种途径为运动队募集更多的资金,保证运动员的训练和学习,加强就业前的培训和指导,为其训练就业提供服务,解决运动员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5.
完成党和人民的重托和运动员自身的全面发展,既是眼前的问题,也是长远的问题。正确理解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是解决两大问题的前提。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为我们解决当前运动队存在的问题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路。在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指引下,与时俱进,转变运动队教育与管理观念,提高认识,以探索一条我国运动队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伴随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普通高校运动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审视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与发展,发现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问题逐步呈现。该文阐述了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旨在通过对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模式的优化与创新,以期为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排球运动诞生以来,6人排球运动的历史最久,影响最大.21世纪世界6人竞技排球运动的发展趋势将是:运动员竞技能力、运动队发展全面化;运动员身材、弹跳、击球点高度化;攻防技术与战术快速化、多变化、专位化;女子排球男子化、力量化;运行模式职业化.  相似文献   

18.
刘丹 《科技信息》2007,(9):204-205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江苏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主要是体育部负责制和教练员负责制,各部门管理混乱,造成了责任和权力不明确;2目前运动员面临的最大困难仍是学训矛盾、学习跟不上;3运动员比赛次数过少,影响了水平提高;4目前运动队的经费投入不能满足需要。针对这些结论,提出了江苏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专家访谈的研究方法,对吉林省7所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吉林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项目布局不合理;生源水平偏低;经费欠缺,场地、器材落后;教练员指导高水平运动员训练的经验少、积极性不高;运动员入校后的管理和后勤保障有待完善。并提出了吉林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自我教育”是运动员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运动员教育管理中极为重要的因素.以“实现自我、完善自我以及人的潜能的充分发展”而进行的教育,对我国当前运动队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试图以“自我教育”理念引导开展自我学习、自我管理活动,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为进一步改进运动队管理中运动员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