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N_263(氯化三烷基甲基铵)-煤油体系作为有机相,在一恒界面池内进行了文题的研究。结果表明,铜的萃取速率与两相搅拌强度无关,但正比于两相的接触界面积和有机相中萃取剂浓度,萃取反应过程的表观活化能为18750J/mol。对系统进行理论分析的结果可知,铜的萃取反应过程为反应与扩散在水膜内并列进行的过程,但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包含水膜的界面反应。在实验基础上建立了萃取动力学模型,其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平均偏差为4.9%。  相似文献   

2.
采用有机络合萃取的方法,对木醋液中的醋酸进行了萃取研究,考察了不同体积比组成的萃取剂对醋酸萃取平衡的影响,以及醋酸初始浓度C0与相平衡分配系数KD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V(三辛胺)∶V(正辛醇)=3∶7的萃取剂对较低C0(小于0.2mol/L)的醋酸萃取效果较好,并且对C0=0.1 mol/L的醋酸可得到最大的相平衡分配系数(KD=13.5);V(三辛胺)∶V(正辛醇)∶V(煤油)=3∶5∶2的萃取剂对较高C0(大于0.2mol/L)的醋酸萃取效果较好.同时,用红外光谱分析法表征了络合萃取剂负载醋酸的结构特征和历程.  相似文献   

3.
N235萃取Cr(Ⅵ)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三烷基胺(N235)从硫酸介质中对Cr(Ⅵ)的萃取,考察了不同稀释剂、水相酸度、水相中Cr(Ⅵ)的浓度、萃取剂浓度、温度、相比等对萃取的影响.求得三烷基胺(N235)萃取Cr(Ⅵ)的过程热效应△H=-26.2 kJ/mol.研究表明三烷基胺(N235)是一种从废水中萃取分离Cr(Ⅵ)的优良萃取剂.  相似文献   

4.
采用双相(O/W)识别体系对苯基琥珀酸对映体的萃取拆分过程进行动力学研究,对苯基琥珀对映体的萃取反应为一级反应;水相和有机相中使用的萃取剂分别为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以及L-酒石酸异丁酯(L-IBTA);考察搅拌速度、两相接触面积、水相中苯基琥珀酸对映体浓度、水相及有机相中萃取剂浓度、水相中pH对萃取初始速率的影响。在5℃时,双相识别体系萃取分离苯基琥珀酸的S-、R-型对映体的萃取速率常数分别为32.95×10 5m6.mol 2.s 1和16.18×10 5m6.mol 2.s 1。建立了双相识别体系萃取拆分苯基琥珀酸对映体过程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恒界面池法研究了HNO3介质中TiAP对Th(Ⅳ)的萃取动力学性质.在一定条件下,考察了萃取时间对萃取率的影响,并测定了搅拌速度、温度、界面积以及各反应物初始浓度对萃取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萃取体系在约6h后达到平衡;搅拌速度(120-180rpm)对萃取速率无显著影响,萃取反应的活化能为23.20kJ/mol,萃取过程为界面反应的混合控制模型.在HNO3介质中,TiAP萃取Th(Ⅳ)的化学反应速率方程为:r=-dcTh(NO3)4/dt=k[Th(NO3)4]1.05[TiAP]1.77[HNO3]0.38,其中,k=1.6×10-2(mol/L)-2.2·s-1.  相似文献   

6.
磷酸三丁酯络合萃取苯酚稀水溶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磷酸三丁酯(TBP)为萃取剂,苯酚稀水溶液为萃取对象,进行萃取特性、机理以及错流萃取实验的研究.考察了TBP浓度、盐种类和盐浓度以及温度对分配系数的影响,通过实验和对载苯酚络合物有机相的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了其络合物的结构.研究表明:在煤油中TBP的浓度和水相中盐浓度的增加均使分配系数增大,且Na2SO4比NaC l的影响更大;萃取温度升高使分配系数减小,萃取过程的焓变值△H=-10.329 3 kJ/mol.萃取络合物的形式为C6H5OH.(TBP).三级错流萃取苯酚水溶液(初始质量浓度500 mg/L)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0.5 mg/L).  相似文献   

7.
以正辛醇为萃取剂,研完了从酸性(HNO_3)介质中萃取甲醛的动力学。实验是在一恒界面池中进行的。通过改变搅拌强度、两相接触面积、操作温度和酸浓度,判定甲醛的萃取反应过程为在有机相膜内反应与扩散并列进行的过程,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包含有机相膜的界面反应。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验结果,建立了萃取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8.
论文用醋酸纤维素膜为固体支撑体,研究了镉离子在三辛胺-仲辛醇-二甲苯组合液膜体系中的迁移.考察了料液相和膜相搅拌速率、料液相H+和Cl-浓度、载体浓度、膜溶剂对镉离子迁移的影响,选择了迁移的最佳条件.迁移10 h后,含100 mg/L镉离子料液迁移率达98.5%,回收率达96.5%.当三辛胺浓度发生变化时,对镉离子传输的动力学过程进行分析,建立了镉离子传输的动力学方程并进行了验证.料液中氯离子浓度发生变化时,动力学方程同样成立.  相似文献   

9.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正己醇-正辛烷反胶束溶液为萃取剂,研究了从水溶液中萃取牛血清白蛋白的动力学。在恒界面池中,通过改变搅拌转速、水相pH值和离子强度、有机相表面活性剂和助溶剂浓度,测定了在多种条件下的表观传质系数,从而判定萃取过程是由水膜扩散和界面过程共同控制。计算了扩散的传质分系数,进而获取了界面传质分系数随水相条件的变化情况,表明萃取的界面传质为一协同过程,静电作用影响到界面变形的程度,使其对传质速率的影响相当强烈。  相似文献   

10.
P5709萃取钴(Ⅱ)、镍(Ⅱ)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单液滴法测定了P5709-煤油萃取Co(Ⅱ)、Ni(Ⅱ)的正向反应速率,并通过改变萃取剂浓度、温度以及水相料液的金属浓度、pH值和硫酸盐浓度,考察了诸因素对P5709-煤油萃取Co(Ⅱ)、Ni(Ⅱ)速率的影响.由实验结果推断,萃取动力学过程为二步界面化学反应控制机理,利用Co(Ⅱ)、Ni(Ⅱ)萃取速率的差异有望改善二者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