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压力容器破坏预防与维护分析及相关措施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压力容器作为化工生产的重要设备,充分发挥其的重要作用并且避免破坏的发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论证了压力容器破坏的预防和维护的必要性,并从压力容器的破坏原理出发,总结了现今较为常见和实用维护保养压力容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徐海平 《广东科技》2013,(20):174-175
压力容器是一种特殊设备,其下作条件差,在运行和使用中损坏的可能性比较大。一旦发生事故不仅是容器本身遭到破坏.而且还会引起一连串恶性事故,如破坏其他设备及建筑物,危害人员生命安全,污染化境等,还会给国民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因压力容器内部的介质具有很高的压力,有一定的温度和程度不同的腐蚀性、毒性等等,并且在不停地运动,不停地对压力容器产生各种物理的、化学的作用,因而使容器管道产生腐蚀、变形、裂纹、渗漏等缺陷。即使压力容器的设计合理.制造质量很好.在使用过程中也会产生缺陷。因此,对压力容器的检测日益重要。就压力容器最重要的管道检测,提出了安全检测措施。  相似文献   

3.
脉冲气力输送装置的发送器属于低压压力容器,为保证设备安全应对它进行如下检验:一、材质检验根据原国家劳动总局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有关规定,压力容器用钢应具有以下特性,并应满足以下要求:压力容器都是由钢板拼焊构成的。在容器制造过程中,钢板必须经受冷热成型加工和焊接,这就要求压力容器用钢应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压力容器的壁厚在满足刚性要求条件下,是由钢材的强度性能来决定的。同时,压力容器只有在具有足够的韧性时才能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承受外加载荷而不发生脆性破坏。因此,压力容器用钢必须满足使  相似文献   

4.
压力容器安全评估与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压力容器使用范围日益广泛,作为多个工业行业的重要设备,对压力容器设备的安全评估与检测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针对压力容器安全评估与检测,介绍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压力容器失效的主要原因及在该方面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压力容器爆破事故发生的根源,对部分爆破的圆筒形压力容器起爆点位置进行了统计分析,得知由环焊缝引起的压力容器破坏几率远远大于由纵焊缝引起的破坏,环焊缝是压力容器中薄弱环节之一。据此提出了在今后设计、制造、检验、安装、使用、维修一系列过程中,要改变过去只单方面注重纵焊缝质量,轻视环焊缝质量的观念,应加强对环焊缝质量这一薄弱环节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随着工业生产制造技术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产品的质量和结构安全性、使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鉴于无损检测技术具有不破坏试件、检测灵敏度高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压力容器质量安全及使用可靠检测中。为了提升无损检测技术对压力容器的检验效果,本文初步分析了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技术选用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以及压力容器制造及使用过程中采用的检测技术,使相关行业和企业使用到安全可靠的压力容器。  相似文献   

7.
1 低温对球罐性能的影响 为避免压力容器低温脆断的可能发生,便于在容器选材、设计、制造等方面采取不同的合理措施保证其所需韧性,我国有关压力容器标准通过多年来对许多失效、破坏的经验总结并结合我国低温钢的配套、供应及造价等情况,将低温界限定为小于或等于-20℃,即认为:设计温度大于-20℃的压力容器按常温容器考虑;低于或等于-20℃的碳素钢及低合金钢制压力容器为低温容器.由此可见,设计温度的选择是否恰当,不仅可能影响压力容器的造价,而且如因考虑不周,还可能严重影响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造成低温脆性破坏.  相似文献   

8.
杨杰 《广东科技》2013,(16):203+209
压力容器是工业生产中的一种常用设备,在进行工业生产应用中,压力容器也是一种比较容易引起事故的特殊生产应用设备。因此,在进行压力容器生产制造过程中,不仅对于生产制造材料的要求比较高,并且生产制造应用材料的价格也比通常材料高出很多,进行压力容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余料管理技术分析,有利于提高对于压力容器生产制造余料的管理水平,节约压力容器生产制造成本,提高压力容器生产制造利润。将结合压力容器生产制造中余料产生原因,以及生产制造余料的预处理方式,对于压力容器生产制造余料的管理方法技术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9.
吴燕 《科技资讯》2011,(22):110-110
当前,现代工业迅速发展,这对压力容器产品的质量、使用可靠性和结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技术具有检测灵敏,且不破坏试件等优势,而被广泛的应用。下面,本文就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技术的选择与应用进行探讨,分析其在选择与应用当中的一些问题,以为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技术的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魏立镜 《广东科技》2013,(12):189+174
在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压力容器作为生产及生活活动中的重要设备,在种类、数量及规模上都已取得显著的提升,就在用的压力容器而言,开展压力容器的检验关系着生产及生活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影响着压力容器的生产制造人员、运行使用人员的人身及财产安全,检验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压力容器在成形和焊接过程中残余应力的产生机理,分析了残余应力引起容器疲劳破坏和应力腐蚀破坏的原因,提出了消除或减少压力容器残余应力的措施。图6,参4。  相似文献   

12.
在生产、生活中,锅炉压力容器属于"易爆、危险"的承压设备,而安全阀是一种重要的泄压保护装置,可以有效地防止系统设备超压,降低故障发生率。因此,笔者客观地描述了锅炉压力容器安全阀,分析了锅炉压力容器安全阀装置失效,探讨了其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3.
根据压力容器等一些薄壁容器,在工程实际中的破坏形式,按照弹塑性力学中的薄壁壳体的无矩理论,对其破坏时的应力进行分析,找出破坏原因.  相似文献   

14.
陈娟 《科技资讯》2012,(25):79-79
压力容器作为重要压力设备,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易受环境和工作负荷的影响,而使锅炉压力容器本身发生变化甚至出现腐蚀现象,从而锅炉压力容器工作不能顺利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采取相应方法对其进行检验,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安全事故,甚至给锅炉厂家受到严重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本文主要从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锅炉压力容器检验问题策略两方面出发,对锅炉压力容器检验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氨制冷系统广泛使用于化工、食品、制药及冷库等行业.而氨作为一种制冷介质,虽然具有良好的热力学性质,但是氨由于有剧毒。2013年吉林禽类公司爆炸死亡119人,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液氨泄漏.这起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中小型冷库制冷设备的检验。该文阐述了不同容器在氨制冷系统的作用及实际中对氨制冷系统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应按《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的修改单《小型制冷装置压力容器定期检验专项要求》进行检验的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16.
张远 《科技资讯》2013,(4):142-142
压力容器大多承受着低温、高温、易爆、易燃、剧毒或腐蚀介质的高压力,是一种极易发生爆炸危险的特种承压设备[1]。一旦压力容器发生爆炸或泄漏等事故,往往是伴随着火灾和中毒等灾难性的事故,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分析压力容器事故发生的原因,制造或材料缺陷往往是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无损检测是对压力容器进行检测的最为普遍和实用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特别适合压力容器缺陷检验的一种方法,本文对无损检测方法在压力容器检验中的综合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家法规并没有规定压力容器类设备制造必须执行第三方监理制度,这类设备的制造过程质量监督更多地依靠设计单位委派有压力容器设计和制造经验的人员驻厂监造,或者设计人员本人定期下厂监造,对于经验不足的监造人员往往不能准确把握设备制造全过程的监造要点.本文详细介绍了质量体系完备的压力容器制造厂设备制造和质量控制过程,并针对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描述了监造要点,供压力容器驻厂监造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压力容器的安全附件是为防止容器超温、超压、超负荷而装设在设备上的一种附属装置。本文针对胜利油田2012年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安全附件不合格问题是压力容器检验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压力容器的安全附件对其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是压力容器定期检验中必须进行的重要项目之一,因此正确选用和安装,及时校验和维护对容器的安全附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沈阳东方钛业有限公司自1998年1月成立至今,已由单一生产钛非标设备压力容器企业成长为以钛、镍、铜、铝等有色金属及合金、特种不锈钢和复合材料为主,集非标设备开发、设计、生产制造和安装于一体的综合性高新技术企业,现已成为我国特种压力容器制造业的一大品牌,成为国内一流的钛、镍及合金非标设备的重要研发与制造基地。  相似文献   

20.
压力容器是一种能够承担各个流体介质的密封性设备,被人们广泛应用在石油化工领域.压力容器是用来承担压力、可能引起爆炸或者中毒等危害性较大事故的设备.为了能够保障压力容器的顺利使用,可以在不影响被检测对象使用的情况下对设备开展射线检测,通过必要的检测,及时发现压力容器中的裂纹、气孔、夹杂缺陷等问题,并根据问题来提出对应的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