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当前通信网络发展的趋势,SIP协议正逐步成为NGN和3G多媒体子系统域中的重要协议。鉴于SIP在网络和通信领域所占的重要地位以及目前表现出来的广阔前景,为捕捉SIP发展的动态,致力于SIP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本文拟对SIP协议展开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开发出一个基于SIP协议聊天室服务器系统,通过对聊天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简单的学习。  相似文献   

2.
VoIP是通过分组交换网来执行语音数据传输的一种技术。会议初始协议(SIP)是一种基于应用层的信令控制协议,由于具有简单、灵活和良好扩展的体系结构,将其融入数字语音通信技术中,建立基于SIP的VoIP网络,将会成为下一代VoIP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为此,在基于SIP协议的VoIP网络实现模型基础上,文章阐述了SIP在VoIP网络中的实现原理,以及SIP对整个对话的控制过程。  相似文献   

3.
下一代网络是以IP技术为核心,同时支持语音、数据、多媒体业务的新型网络。会话初始化协议SIP是一种在IP网络中建立、修改和终止多媒体会话的应用层协议。而主机标识符协议HIP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提供安全和移动性支持。将SIP协议和HIP协议结合起来实现网络语音业务,设计了一种基于HIP的SIP电话协议流程,在支持HIP协议的主机上实现SIP电话,同时提供端到端的安全数据传输和网络层移动性支持。  相似文献   

4.
下一代网络是以IP技术为核心。同时支持语音、数据、多媒体业务的新型网络。会话初始化协议SIP是一种在IP网络中建立、修改和终止多媒体会话的应用层协议。而主机标识符协议HIP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提供安全和移动性支持。将SIP协议和HIP协议结合起来实现网络语音业务,设计了一种基于HIP的SIP电话协议流程,在支持HIP协议的主机上实现SIP电话,同时提供端到端的安全数据传输和网络层移动性支持。  相似文献   

5.
邓歆 《中国西部科技》2006,24(18):68-69
本文分析了会话发起协议及其特点,分析指出了SIP网络面临的一些典型攻击和安全威胁,并针对SIP网络面临的安全风险,简略提出了相对应的安全服务以及在SIP网络中实现这些安全服务所需要的各种安全机制。  相似文献   

6.
SIP协议是下一代网络(NGN)中的重要协议,本文对SIP协议的结构及实现方法等做了概要介绍,在此基础上将SIP协议栈应用于BCM1101的VoIP网关系统中,采用开放源代码的SIP协议栈oSIP实现呼叫控制,并且扩充oSIP协议栈的REFER功能,实现多方会议控制.该系统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良好的可扩展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SIP原理分析     
本文首先阐述了SIP的提出和发起和SIP协议所使用的环境,其次,对SIP协议的功能概述和SIP协议的功能概述进行了探讨,同时对SIP协议运行的网络构成进行分析。最后,还对SIP协议的应用实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主要研究了如何通过现有的IP网络传输语音信号的问题,深入介绍了VOIP系统的基本原理、基本架构(包括媒体网关器、媒体网关控制器和语音服务器、信号网关器等)以及H.323、MEGACO、SIP和MGCP等协议,进一步探讨了基于SIP协议的VOIP系统的基本模型,研究了SIP的分层结构、功能实体、消息语法、基本工作流程以及注册和代理服务器行为,通过服务器初步实现了域内用户的注册及通信交互。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SIP协议和VOIP的基本知识,以及在移动终端开发电话会议的重要性。选择SIP这个协议作为科研目标进行了较深入地研究和探讨,并围绕一个SIP语音电话终端的软件实现过程对相关技术进行了讨论和实现。该系统客户端智能手机采用WLAN接入Intemet,音频通信基于SIP协议,音频压缩采用G729协议,介绍了在Windows Mobile智能手机上多方电话会议系统的实现,以及该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相似文献   

10.
SIP是基于文本的协议,但SIP协议容易被攻击者模仿、篡改,加以非法利用。加上协议本身还有部署问题,存在多种不安全因素。SIP和IPv6同为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利用好IPv6提供的高安全性的网络,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SIP的安全性。由于IPv6强制要求支持IPsec,实现了基于网络层的身份认证,增强了完整性和机密性,IPsec的引入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安全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IPv6通过引入两个新的扩展头AH和ESP,从而提高了SIP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的会话发起协议的实现中,实现软件可重用度低、不易于SIP(会话发起协议)的功能扩展,文中采用基于CSP(通信顺序进程)理论的协议组合模型将SIP协议分解成协议构件,准确地描述了SIP协议实体之间的交互,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可以方便地、灵活地进行SIP功能扩展的SIP协议组合模型。这个组合模型首先将SIP协议分解为具有独立功能的构件协议,然后通过这些构件协议的组合来实现更多的SIP功能。这个模型解决了传统的SIP协议实现软件可重用度低、不易于进行功能扩展等缺点。同时,采用CSP对该模型进行形式化描述,从而说明通过构件协议的组合可以实现SIP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杨恺 《科技信息》2008,(3):38-39
一 SIP协议的组成以及网络结构 SIP是一种类似HTTP、SMTP等的文本协议,采用了因特网的C/S(客户端务器)工作方式.SIP网络中包括两类组件:用户代理(UA)和网络服务器.用户代理又分为用户代理客户(UAC)和用户代理服务器(UAS).其中UAC负责发起SIP呼叫请求,而UAS负责对呼叫请求做出响应.  相似文献   

13.
基于SIP视频会议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SIP协议及其呼叫控制的特点,讨论了基于SIP协议的视频会议系统,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实时图像语音传输技术、数据库技术及医学专家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SIP视频会议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实现方案,着重讨论了该系统的模型结构、远程医疗会诊基本业务及其实现.  相似文献   

14.
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服务器是下一代网络(NGN)中的关键设备,其开发所采用的SIP协议栈将直接影响其设备性能.本文从SIP协议的基本原理出发,介绍了一种由C 编写的、稳定性强的开源SIP协议栈--ReSIProcate的架构及其使用方法,论述了如何使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NET 2003开发平台,利用ReSIProcate协议栈实现SIP服务器系统的程序设计,并对该系统信令模块中的注册服务器和代理服务器功能的实现方法进行了重点分析.实验证明,该设计系统稳定性好,扩展性强,符合RFC3261规范,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实际系统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15.
SIP是一个基于文本的应用层协议,但SIP协议本身无法实现让SIP消息安全地穿过NAT和防火墙。从SIP消息的特点出发,提出一种无需扩展SIP协议的应用层解决方案,引入STUN协议,取得IP地址和端口的映射关系,修改SIP和SDP消息的内容来保证通信连接,从而实现对NAT的穿越。  相似文献   

16.
一种基于HTTP摘要认证的SIP安全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会话初始化协议(SIP)基于Client/Server结构,由于受到SIP自身特点及应用环境的影响,目前SIP常用的安全机制大都只提供Server对Client的认证,且大都没有提供会话密钥协商的机制,容易受到服务器伪装攻击。在分析了SIP面临的安全威胁以及SIP安全机制的现状后,通过对SIP协议的扩展,设计和实现了一种基于HTTP摘要认证的SIP安全机制。该机制能实现双向身份认证和密钥协商功能,使SIP认证和加密更为灵活。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SIP协议功能及特性的研究,将SIP协议应用到传统的小区楼宇对讲系统.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SIP协议的小区楼宇对讲系统解决方案,克服了传统方案的许多不足,解决了楼宇对讲网络与因特网、通信网的无缝融合,可实现家居门禁移动对讲,提升楼宇智能化水平.设计一个嵌入式终端SIP协议栈,完成基于该协议栈的楼宇对讲系统终端的实现,并搭建一个小型的楼宇对讲系统,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测试结果分析表明:该方案具备了较好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基于TMS320DM642多媒体处理器的可视电话,采用相对简单的SIP协议作为信令协议;研究了SIP的结构、机制,并运用回调函数和UDP并发服务器算法实现了基于SIP的可视电话.实践证明,SIP协议结构简洁,易于扩展和适于Internet接入.  相似文献   

19.
基于SIP(初试会话协议)的VoIP网络必须能够与传统智能网(IN)互通,以实现传统IN所提供的所有智能业务。介绍了具有智能业务功能的SIP(SINenabled SIP)方式实现2种网络互通的基本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SINenabled SIP实体中SIP状态机与IN BCSM(智能网基本呼叫模型)的映射,以具体业务为例阐述了此种方法的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基于P2PSIP的NAT穿透方法,可以在不同类型的NAT环境中,在不改变现有的NAT设备软件及其配置的情况下,解决两个私有网络IP电话终端的端对端通信问题.该方法通过适当扩展SIP协议,借助STUN协议以及RTP中继实现端对端的SIP信令和媒体流的建立,完成通信连接的建立与维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