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描述性方法观察英语新词现象可以发现其生成的隐喻途径。研究显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技巧,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结构,隐喻可以使旧词获得新义并借助构词法构建新词新义。这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并能有效减轻记忆和认知的负担。因而可以认为,隐喻是产生语言新词的内因,是拓展和创新词义的有力工具,也是语言获得自我再生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陈曦 《科技信息》2010,(26):291-291
初高中学生在英语词汇的记忆学习中存在很大问题,这直接导致他们英语的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及翻译等各个方面受到影响,所以要帮助他们提高词汇的掌握和记忆,需从隐喻式认知着手。隐喻不仅是语言的装饰,更是人们思维,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因此,隐喻式认知在人们认识客观世界中起着主要的和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主要讨论利用隐喻式认知来提高初高中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包括1.利用隐喻认知掌握词性的转换。2.利用隐喻认知掌握新词。3.利用隐喻认知掌握一词多义现象。4.利用隐喻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希望通过隐喻式认知的引进,可以使得初高中学生词汇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生动有趣,具体形象,使得学习效果事半功倍,从而有效提高初高中学生的英语词汇的学习。  相似文献   

3.
程瑞娟 《海峡科学》2002,(5):77-78,81
科技英语新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满足人类社会的实际需要而形成。本文探讨了科技英语新词的产生原因及构词方式,并对诸种方法加以分析归类,并提出科技词的翻译必须考虑新词的科技内涵。  相似文献   

4.
赵峰 《科技资讯》2014,(29):216-216
隐喻作为人类认知和思维的重要方式,不但对日常生活语言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且对科技语言也影响颇深。石油科技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是科技英语的一个重要分支,隐喻在其词汇表达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文通过对石油科技英语中词汇隐喻细致分析,进而探讨词汇隐喻对石油科技英语翻译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网络词语根据它的构词方式可以分为六类:符号类、谐音类、词义变化类、外来词、缩略词以及新词缀构词。从人类认知角度来看,网络新词的生成离不开人类隐喻思维的认知方式。概念隐喻、语音隐喻和图像符号隐喻是网络新词生成的主要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6.
隐喻既是一种修辞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是词义产生和扩展的重要方式。把隐喻认知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词记教学,应优先重点学习基本范畴词汇,从认知的角度进行多义词汇教学,并在词汇教学中介绍词汇隐喻的文化内涵等,以帮助学生准确高效地学习和掌握英语词汇。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英语中涌现了大量的新词用来描述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新事物、新景象。这些新词大部分是通过传统构词法形成的,也有部分是赋予了旧词新的内涵,有的则纯粹是外来词。对这些新词的翻译可以单独采用直译法、意译法或音译法,或者综合使用。  相似文献   

8.
隐喻是英语词义进化过程中的重要认知机制。隐喻思维的结果产生了一词多义现象。在客观世界的身体体验中,人们通过发现和创造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创造新的意义。词义进化过程中的隐喻思维有抽象化趋势。从隐喻义到本义是一个动态连续统。  相似文献   

9.
张文英  赵健 《科技信息》2010,(13):15-16
科学技术以惊人速度发展,科技产品遍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新的词汇每天都在涌现,值得广大译者关注。本文讨论了在英语科技新词翻译中存在诸多问题:一词多译,滥用音译等。因此急需规范科技新词翻译行为。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科技新词翻译标准,现有的策略也局限于音译、直译和意译。这些策略太过笼统,参考价值不大。本文作者建立起一系列科技新词翻译的标准来,并且提出了系统化可操作的策略,为规范翻译行为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新词是词汇学研究的重要方面。新词的产生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伴随经济贸易的迅猛发展,经济类英语新词大量出现。本文对1997-2011年间的经济类英语新词作了定量考察和定性分析,详细探讨了经济类英语新词的构建方式,并从认知语义学的视角解释了该类新词的语义建构,来揭示人类创造新词的思维方式、心理机制和认知特点,为理解新词的产生和研究经济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统映射,是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将概念隐喻理论应用于基础英语基本范畴词、多义词及介词教学中不仅使学生学习了具体的词汇知识更培养了学生的隐喻意识,获得了词汇学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李淑艳 《科技信息》2008,(6):143-144
笔者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内,以隐喻为理论基础,从认知的角度分析英汉颜色词隐喻的异同。由于人类认知的共性,英汉颜色词的隐喻意义有诸多共同点,并在社会发展和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下渐趋一致。但是由于颜色词的隐喻与语言运用的特定历史背景及社会习俗密切相关,所以英汉颜色词中不乏不同隐喻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肖  胡丽娟 《科技信息》2008,(1):269-269
一词多义是人类语言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范畴化理论对英语多义现象产生的的原因和机制进行分析,认为一个词的多个义项是从一个原型义项演变过来的,而各个义项是在认知的基础上通过隐喻、转喻而生成的。  相似文献   

14.
基于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CCL现代汉语语料库和BNC英语国家语料库,参照美国认知语言学家莱考夫和约翰逊对隐喻的定义,对汉、英基本颜色词"蓝"与"blue"的隐喻进行系统、深入的对比研究,从而增强人们对颜色隐喻认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刘英杰 《科技信息》2007,(28):199-199,169
隐喻是一种常见的语言表达形式,是一种人们熟知的生动语体。但由于隐喻的意义取决于词汇的创造性运用,且有赖于一定的想象力和具体的语境,这在阅读中对于准确理解英语隐喻句子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论述了隐喻与认知及语言的关系,并阐述了在英语阅读中运用隐喻思维以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隐喻的修辞方法在英语文学作品中随处可见,对读者阅读和学习英语文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隐喻性质的短语和句子不仅能够帮助读者很好地掌握作者在英语文学中想要表达的规律,也可以帮助读者提高自身认知英语文学的方法,有利于读者欣赏和学习英语文学作品,从而丰富了英语文学作品的内容。本文主要介绍了隐喻的定义、隐喻的内涵、隐喻的类型以及隐喻的派别,并简单叙述了在英语文学中使用隐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魏融  刘冰泉 《科技信息》2011,(1):I0172-I0173
传统的隐喻观一直将隐喻视为一种修辞功能,直到当代的认知语言学才将其视为一种认知功能。本文针对认知隐喻研究很少以唐宋词为语料这一现状,运用认知隐喻理论及其相关的空间合成理论来分析探讨唐宋词中情感隐喻的认知机制,为中文古诗词的情感研究开辟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8.
英语词汇在不断发展变化,尤其是20世纪后半期,随着科技的发展,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与国际局势变化多端,英语词汇中出现了大量的新词、新义。本探讨了英语新词发展的原因及主要构词途径——拼缀法和类比构词法。  相似文献   

19.
“族”类汉语新词语法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法化在汉语新词生成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本文从汉语新词语法化的发展趋势出发,探讨外来语素“族”的虚化及其作为词缀派生出若干汉语新词语的过程,并分析“族”词中的隐喻功能,从而把历时和共时研究结合并贯穿于整个汉语新词创造研究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而空间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发挥着重要角色,许多抽象概念都必须通过空间隐喻来构建。本文的研究重点在Up和Down两个概念,以期揭示英语中Up和Down两个概念的拓展隐喻义,隐喻拓展方向及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