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理论和平面蜗轮传动啮合特点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该传动的弹性流体动压润滑模型。计算了整个接触区内的最小弹流膜厚,分析了该传动的弹流润滑状态,揭示了最小膜厚的分布规律:蜗杆啮入端的润滑状况优于啮出端,蜗杆齿顶的润滑状况优于齿根。分析了工况参数和优化变量对该传动润滑性能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改善平面蜗轮传动润滑性能较为有效的方法是优化压力角和增大蜗杆分度圆直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给出了圆弧圆柱蜗杆传动啮合原理数值计算的全部计算公式。这些计算公式已经用于我国进口轧钢设备中的圆弧圆柱蜗杆副备件的加工检验、几何学分析和啮合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蜗杆副在常规的润滑与磨损传动条件下,齿面接触线载荷的计算模型,结合蜗杆副传动的润滑与磨损规律特点,阐明了蜗杆副传动中,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油膜和齿面磨损状态对齿面接触线载荷变化规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方便圆弧齿轮的测量和提高计算效率,从圆弧齿轮的齿面方程入手,推导出圆弧齿轮弦齿厚测量尺寸的计算公式.根据圆弧齿轮的成形特点,进一步导出圆弧齿轮弦齿厚的近似计算公式,并举例计算圆柱双圆弧齿轮弦齿厚测量尺寸.两种计算结果比较表明,近似公式的误差仅为0.001mm,完全满足工程要求的精度.近似公式计算简单方便,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5.
给出了圆柱蜗杆及蜗轮轮齿在任意半径处弦齿厚计算的精确公式,采用了圆球法测量蜗轮直径方向的两齿间距,为了计算上的需要,引进了蜗轮弦齿厚计算斜齿轮的概念和斜齿轮测量圆棒跨距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无侧隙平面一次包络端面啮合环面蜗杆副共轭齿对在运行周期内的润滑性能,结合经典啮合理论,通过改变工具母面的转角参数,得到了重构接触线后端面式啮合的三维数学模型,并针对蜗杆两段式啮合的特点,构建了对应的弹流润滑模型,最后对共轭齿对啮合处在一个工作周期内的润滑特性和最小油膜厚度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啮入端沿接触线处的最小油膜厚度大于啮出端的最小油膜厚度;根据最小油膜厚度与膜厚比的分布情况,可知该传动在整个周期内主要以部分弹流润滑为主;适当地增大蜗杆分度圆直径和工具母面的产形倾角,能够有效地改善该新型蜗杆副的润滑特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研究圆弧齿形蜗杆傅动接触强度的计算方法。系先探讨圆弧齿条与齿轮的吻合情况,求出接触线长度,齿形曲率半径及其接触强度。然后,近似地用于计算圆弧齿形蜗杆傅动的接触强度。最后得出了圆弧齿形蜗杆傅动接触强度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各几何参数对承载能力、传动效率的影响关系,提出了圆弧齿圆柱蜗杆传动几何参数选择的新方案,列出了几何参数配搭表。同时提出了圆弧齿圆柱蜗杆传动设计的五点建议。给出了可控点接触圆弧齿圆柱蜗杆传动刀具和蜗杆几何参数配搭值。采用本文的设计方案可提高产品质量(承载能力、传动效率、使用寿命),减少刀具品种,有明显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圆弧齿轮的实际工况出发,根据润滑油沿椭圆接触区的主轴以β角进入接触区的Reynolds方程及其膜厚方程,分析计算了不同齿轮参数、不同工况的81型双圆弧齿轮和79型超短齿双圆弧齿轮传动的膜厚,得出了齿形、齿轮参数以及使用工况对圆弧齿轮传动膜厚的影响规律.在理论分析和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圆弧齿轮传动的最小油膜厚度公式,该式可作为今后圆弧齿轮传动设计的一个基本校核公式。  相似文献   

10.
圆弧圆柱蜗杆传动啮合原理及其应用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在[2]的基础上,对圆弧圆柱蜗杆(CAVEX)传动啮合原理进行了更深入地分析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它包括有下列重要计算公式:蜗杆与蜗轮啮合时的诱导法曲率,二类(啮合)界限曲线;相对滑动系数;瞬时接触线方向与相对速度(?)~(12)的夹角;瞬时接触线方向与合速度(?)_Σ~(12)的夹角。从而使圆弧圆柱蜗杆传动啮合原理臻于完善。这些研究成果已经在生产实践中得到有效地应用。  相似文献   

11.
应用理论分析方法,对蜗杆的轴向截面齿廓、轴向截面内的齿厚及蜗杆螺旋升角进行了几何特性研究.这对蜗杆的设计和制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多重网格法求解齿轮稳态弹流润滑的完全数值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各种参数对齿轮润滑膜厚的影响,将多重网格法应用到重栽齿轮弹流润滑问题的求解,获得了满意的结果,多重网格法应用于齿轮润滑问题求解中具有收敛速度快,数值稳定性好的优点,计算得到了齿轮润滑的危险点以及齿轮模数、传动比和压力角对润滑油膜压力和膜厚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3.
为使滑靴副具有良好的摩擦性能,应使滑靴副处于全膜润滑状态. 通过耦合流体动力润滑方程、膜厚方程、任一点速度方程、流量平衡方程以及滑靴所受的力和力矩平衡方程,建立了滑靴的摩擦动力学模型,设计了滑靴副模型试验装置,仿真分析与试验研究了工作转速与压力对滑靴副油膜特性(中心膜厚、最小膜厚以及倾斜方位角)的影响. 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滑靴副的油膜厚度随工作转速的升高而增大,但增大趋势逐渐变缓;滑靴副油膜厚度随工作压力的升高而减小;低速高压下,滑靴副易处于混合润滑状态.   相似文献   

14.
双包络环面蜗杆传动润滑机理的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双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接触特性和润滑油膜的形成特点,提出了能模拟该蜗杆传动挤夺效应和吸效应共同作用的简化接触模型,并设计了相应的模拟试验台。利用试验台对挤压效应和卷吸效应耦合作用的润滑机理进行了试验研究,同时分析了主轴转速,加载速度,油腔深度等对接触面间润滑油膜的形成和承载能力的影响,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平面内齿轮包络凸环面蜗杆传动啮合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新型蜗杆传动形式——平面内齿轮包络凸环面蜗杆传动。以微分几何和空间啮合理论为基础建立该传动的啮合函数、齿面方程的数学模型。分析该传动的各种传动形式,研究其母平面倾角对啮合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母平面倾角决定传动副的接触线分布;平面内齿轮一次包络凸环面蜗杆传动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平面内齿轮二次包络凸环面蜗杆传动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为研制承载能力高、润滑性能好、体积小的新型动力蜗杆传动形式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曳引机用锥面包络圆柱蜗杆为例,对圆柱蜗杆传动的啮合进行理论分析,并在开放功率流式齿轮试验装置下,对YJ240型圆柱蜗杆传动曳引机的效率和承载能力进行科学实验.根据圆柱蜗杆传动曳引机在承载能力、传动效率、齿侧间隙调整可能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变齿厚平面蜗轮作为电梯曳引机的主传动机构,以提高电梯曳引机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17.
应用圆柱薄壳线性理论给出了波箔单波刚度的计算公式;由弹性体变形理论导出了波箔总刚度的计算公式;根据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的概念,获得了适用于波箔轴承的总体雷诺方程;设定了波箔轴承的边界条件。文中还应用有限差分法对几种不同参数的径向波箔轴承进行了静态性能的计算,得到了压力分布、承载能力、偏位角和摩擦力矩的变化曲线。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8.
表面粗糙对线接触低弹性模量弹流润滑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际润滑表面上的粗糙会导致润滑压力和膜厚发生明显变化。由于软材料弹流润滑膜厚远小于相似情况下硬材料的膜厚,所以在软弹流润滑中考虑粗糙度的影响更为重要。利用多重网格的数值法得到了大量软弹流数值解,用它分析了表征谐调粗糙的峰高、波长和相位等参数对润滑特性的影响。由于膜厚是润滑性能的重要参数,这里着重讨论了粗糙度对各特征膜厚的影响。对计算结果的分析表明:粗糙度对膜厚的影响可以分为两个区间,小波数区和大波数区。在小波数区,粗糙的峰高、波长和相位的变化对润滑各特征膜厚的影响十分明显。随粗糙度的波数增大,粗糙的影响趋于稳定。最后给出了模拟接触区膜厚的近似公式。  相似文献   

19.
针对渐开线圆柱蜗杆与斜齿轮传动副齿面接触问题,基于空间啮合理论和微分几何,建立传动副共轭齿面接触轨迹及瞬时接触椭圆的数学模型。以某汽车座椅水平调节器中的渐开线圆柱蜗杆与斜齿轮传动副为例,利用数值分析方法对传动副进行齿面接触模拟分析,并进行了传动副齿面接触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调整传动副传动比、法向压力角、法向模数和螺旋角可有效控制接触区域位置和接触面积大小。研究结果对渐开线圆柱蜗杆斜齿轮传动副的设计制造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