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雪 《科技信息》2008,(32):298-299
日语的否定式,不只有我们所熟知的带有“なぃ”“ず”“まぃ”“ぬ”等否定辞的否定表达,还有很多在形态上没有否定辞,以肯定形式表达否定意思的情况。本文主要分析了非否定辞的否定表达的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2.
“毋”作为否定副词,甲骨文中已见,传世文献中出现频率亦较高。过去对它的研究结论基本是认为“毋”用于表示对主观意愿的否定,可以译为“不要”,是一个表示禁止性否定的副词。但是金文中“毋”有较为特殊的一种用法,即用于表示一般性的否定,这种“毋”不能译成“不要”,而是相当于“不、弗”。这种用法有特定的出现场合,即主要出现于修饰助动词“敢”的时候,相应的“敢”也不能理解为通常的含义,而是要理解为“可以”一类义。  相似文献   

3.
“可以”具有助动词和形容词两种用法:做助动词时一般能和除能愿动词以外的大多数动词搭配,还能和一些单音词形成较为固定的搭配;做形容词既可表示程度高,也可表示程度不高,其被动和消极色彩较浓。  相似文献   

4.
对《论衡》中的助动词“能”在穷尽数量统计的基础上做了细致的描写,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语法和语义特点。“能”的语法特点是:前面受副词修饰;后面接动词、形容词或动词性结构;构成“不-不”双重否定格式;单独做谓语等。“能”在句法结构中表示三种语义:条件或情理上的许可;具备某种能力或达到某种效率;肯愿。  相似文献   

5.
英语的时态是一种动词形式。而日语形态上是“粘着语”,在语法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助词、助动词。在日语中虽然没有明确规定助词和助动词可以表示时态,但我们将英、日语同类句型加以比较之后,不难发现,英语的基本时态是可以用日语助词和助动词及其他用言来体现的。下面,就英语最基本的时态,谈谈日语的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6.
“一点儿”和“有点儿”是意义相近但用法有所不同的一组词。前贤对它们的联系与区别作过研究,本文用大量例句结合现代理论对“一点儿”只能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式的原因加以解释,并对“有点儿”在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式时只能用否定词“不”而不能用“没”的原因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7.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最初学会的英文否定式是肯定句的主语之后加上助动词+not+行为动词而构成,这种结构指的是用否定词not去否定谓语动词,进而否定整个句子,在汉语中用不,不是,无,没等词表示否定意义去否定被否定的部分。例如:Hecantbethere.他不可能在那儿。由于和汉语形式基本类似,仅是增加了一个助动词和否定词。因而无论是记忆还是掌握都比较简单,但随着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的增多,才发现英语否定结构的表达形式真是千变万化。英语中用某种结构表达的否定概念,在汉语中可能以同一种结构形式表达,也可…  相似文献   

8.
限定体言或说明体言的性质、状态、特征、顺序和所属的句子成分称为定语。定语主要由用言连体形、连体词或“体言、副词、助词等十の”表示。大部分助动词以及单词词组、惯用型、从句都能构成定语。 日语的定语结构丰富,表现方法多种多样,有的句子中的定语很多很长。而汉语句中一般不用结构复杂的长定语。因此,如果把日语的定语一律照样译成汉语句子,读起来拗口,听起来费解。一篇作品译得好不好,与作品中的定语译得好不好,关系很大。  相似文献   

9.
通常情况下下,现代日语的时志部是通过句末助动词自的门类化得以实现的。根据工藤真由美的时间轴理论,如果将所有的句子都列入时问轴之上,非过去式表示特性,过去式表示状态。但是当动词后加接尾辞"やすい",组成复合形窖词,整个句予会出现"状态"和"特性"的改变。而当非过去式的句末加上感叹词"な""よ""ね"之后,"状态"和"特性"将会出现互相融合的现象。另外,复合形容词谓语句为过去式时,‘状态"和"特性"的判断标准也存在许多特例。由此可见,时问轴理论仍然存在着盲点,令后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0.
日语中存在大量的以否定接头词“不”或“無”开头的词语。掌握这些词是日语学习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但据笔者调查发现,日语学习者对于否定接头词“不”和“無”的意义没有清楚的概念,尤其对于它们的读音掌握的不是很好。文章从否定接头词“不”和“無”的意义辨别和读音规则两个方面进行叙述,望能给广大日语学习者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关于日、汉程度副词与形容词否定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汉在程度副词和形容词否定形式的关系上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比如,有一个低年级学生提问:“很不好”可以说那么“很不干净”那么“很不干净是否可以说.本文试就日、汉语程度副词与形容词否定形式作一个初步整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日语中存在大量的以否定接头词“不”或“无”开头的词语。掌握这些词是日语学习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但据笔者调查爱现,日语学习者对于否定接头词“不”和“无”的意义没有清楚的概念,尤其对于它们的读音掌握的不是很好。文章从否定接头词“不”和“无”的意义辨别和读音规则两个方面进行叙述,望能给广大日语学习者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论衡>中的助动词"能"在穷尽数量统计的基础上做了细致的描写,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语法和语义特点."能"的语法特点是:前面受副词修饰;后面接动词、形容词或动词性结构;构成"不~不"双重否定格式;单独做谓语等."能"在句法结构中表示三种语义:奈件或情理上的许可;具备某种能力或达到某种效率;肯愿.  相似文献   

14.
日语中的“思ぅ”与“考ぇる”是两个表示思考的动词,都表示人的有自制能力的精神活动,可译成汉语的“想、认为”等。在日英词典中,两者也都被翻译成“think”。但是,这两个动词也存在着不同点。文章从词汇论的角度,通过对“思ぅ”与“考ぇる”的宾语进行比较,从而对这两个动词的多义结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日语的动词连用形后加接尾辞“やすい”时,构成复合形容词,表示动词的动作进行得比较容易,或者是具有某种倾向。复合形容词也属于形容词的一种,因此接续、活用与普通的形容词相同。所以,当复合形容词出现在句末,构成形容词谓语句时,之前的格助辞通常用“が”,但是使用“を”格的例句也经常出现。甚至有的时候,两个句子除了格助辞分别是“か ”和“を ”之外,其他地方完全一致,即所谓的格助辞交替现象。本稿通过对报纸及小说的常用例句的分析,试从构文论的角度并辅以意味论的观点,总结出决定格助辞交替的要因。  相似文献   

16.
笔者自学习日语以来,便时不时地感觉到:中日两种语言之间的互译转换并非一件易事.尤其是"汉译日"比起"日译汉"来说要难得多.在不断的翻译实践中,笔者意识到"汉译日"的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两点.其一:词汇的选择问题--因受汉字词汇①的牵绊,难以选择恰当自然的日语词汇.其二:语序的变换问题--在翻译的过程中,为了要保持原文的语序而使得译文不自然."汉译日"时,经常会受汉字词的干扰、将原文中的汉字词汇直接挪用至译文;或者是拘泥于原文的词性(也就是说名词译成名词、形容词译成形容词等等)、使得译文汉文训读②腔调严重不自然.前者,有必要把汉字词汇适当替换掉.特别是和语词汇以及惯用句的使用可以让"汉译日"译文更加自然.后者,与其译成名词、形容词中心句,倒不如译成动词、副词中心句,更加让人感觉亲切自然.  相似文献   

17.
日语的「らしい」和「ようだ」都是助动词。「らしい」是推量助动词,表示按客观的实际情况,有根据的推测,不是主观的设想。「ようだ」是比况助动词,是用某种事物来比喻其他事物的助动词。我们中国人把「らしい」和「ようだ」大都翻译成「好像」。但实际上这是不准确的,通常翻译成「好像」的情况比较多,但有时也必须翻译成「像」。汉语的「好像」「像」意思上还是有所不同的。  相似文献   

18.
当前语法学界对能愿动词的词性在认识上仍有分歧,因此,对“能愿动词+动词(形容词)”这样一种结构究竟是怎样一种结构,看法上就更有所不同了。为了说明这种结构,还得从能愿动词说起。能愿动词也叫助动词。叫能愿动词是从这类词的意义而言,叫助动词是从这类词的功能而言。有能愿意义的词,功能也相同,而功能相同的词不一定都表示能愿意义的,前者范围小,后者范围大,换言之,能愿动词是助动词的一部分,因此,这两个概念并  相似文献   

19.
日语中的形容词按照语义可以分为属性形容词和感情形容词。其中感情形容词在使用上有人称限制,这点与汉语、英语相比,可以说是日语的一大特色。一般情况下感情形容词只能用于第一人称,如果要用于其他人称,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变形将主观的感情形容词客观化。这一语言特色的用法背后蕴含着日本人内外有别的待人接物意识这一文化要素,体现了日本人强烈的内外意识。日语形容词按照语义可以分为属性形容词和感情形容词。属性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例如:早い、赤い、危ない、大きい等;感情形容词表示人的感情、感觉,例如:嬉しい、寂しい、懐かしい、恥ずかしい、ほしい、痛い、眠い等。另外,つまらない、寒い、面白い、可愛い等形容词则具有表达客观状态和主观感觉的双重意思。这其中感情形容词在使用上与汉语、英语相比具有日语独有的特色,对此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ゃる”和“くれる”是日语中常用的授受动词。表示授受关系时,不但可单独使用,也可以作补助动词使用。“ゃる”的主要意思是“给(对方)什么”或“给(对方)干什么”,“くれる”的主要意思是“(对方)给说话者什么”或“(对方)给说话者干什么”。以上授受关系,如果是下级对上级等场合,“ゃる”要被“ぁげる”或“さしぁげる”所代替。即“ゃる”的敬体形式为“ぁげる”或“さしぁげる”,“くれる”的敬体形式为“くださる”。这样一来,日语授受动词“ゃる”和“くれる”在语言表达上,要比汉语表达授受的动词“给”复杂的多。这就给学日语的中国学生带来不便和麻烦。如不能正确掌握“ゃる”和“くれる”的用法,就会影响学习日语的进程。因此,关于“ゃる”和“くれる”的教与学,是学生能否掌握日语授受关系表达方式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