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淹没丁坝附近的水流流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水槽试验为基础,对淹没丁坝附近的水流现象进行了定性描述。采用量纲分析的方法,结合试验资料提出了过坝流量的计算公式、坝前最大壅水值的计算公式;并由动量方程导出了丁坝下游主槽平均流速沿程变化公式,并以此为基础,讨论了丁坝恢复段长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丁坝绕流机理,建立了二维流动模式.前人的研究及作者的试验资料均表明,丁坝下游流速分布呈自相似性.根据相似原理,Reynolds方程可转化为常微分方程,求解常微分方程得到二维湍流时均流场的相似解.宽浅明槽中的试验表明,该相似解所得结果与实测值比较吻合.此外,本文还对紊动粘性系数沿水流方向的变化作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对透水丁坝下游流场进行了初步探讨.采用摄动方法,从量级的概念上考虑了基本方程的非线性质VU/y,求得了汇合流混合区的流速分布公式3-21.试验表明:公式3-21运用于宽浅明槽中的非淹没短透水丁坝下游流场计算时,其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值比较吻合,且比普通的尾流公式更近于试验结果.本研究为探索透水丁坝下游流场提供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4.
桩式丁坝局部冲刷深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桩式丁坝局部冲刷特性及其最大冲刷深度,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桩式丁坝清水冲刷动床试验.试验中挑角范围在30—135°之间,透水率范围在0—40%之间,通过试验分析了其冲刷坑形态,冲刷深度影响因素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桩式丁坝局部冲刷坑呈"V"形槽状,最低点位于桩根附近,整个冲刷槽最大冲刷深度位于坝头,由绕坝水流所导致.冲刷深度随河宽缩窄率增大而增大,随透水率增大而减小,正挑时丁坝的冲深最大,同时还与Fr和床沙级配有关.最后,通过量纲分析建立了非淹没桩式丁坝局部最大冲刷深度的计算公式,该式将桩式丁坝冲刷深度与其影响因素直接联系起来,能够定量反映其影响规律,其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符合良好,可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丁坝挑角等参数对坝头冲刷深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坝是山区沿河公路冲刷防护的常用构造物,坝头冲刷深度是丁坝设计的一个重要参数。影响坝头冲刷深度的因素很多,其中丁坝的挑角、漫水高度以及边坡系数对坝头冲刷影响很大。在分析上述参数对丁坝水流结构和冲刷特性的影响基础上,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不同条件下的丁坝冲刷规律、特点进行观测。根据大量试验数据,并以不漫水板式正挑丁坝为基本研究对象,分析后得到了三个影响参数对丁坝冲刷深度的作用特点,建立了影响系数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位积分平衡法并引入边壁滑移系数,解决σ坐标系下有限体积离散时产生的静水压力项与底坡项的平衡问题和边壁阻力的模拟问题,建立非结构网格上三维浅水模型.风生流试验计算结果表明,模拟的纵向流速的垂向分布与理论分布吻合较好;Holtz丁坝试验计算结果表明,引入边壁滑移系数能够模拟坝体附近上游小回流区和下游小回流区;淹没丁坝...  相似文献   

7.
以平面二维水深平均浅水方程为基本依据,引入k-ε湍流模型.对非淹没状态下的单双正挑丁坝分别进行回流数值模拟,单丁坝模型计算分析结果与Nawachukwu的单丁坝实验吻合良好,能够准确模拟发生冲刷位置及范围,说明模型的可靠性;双丁坝模拟计算分析得出在合理间距下双丁坝较单丁坝的水流流态更平缓.因此本文建立的数学模型具有较高精度,能够用于实际河道的丁坝流场研究.  相似文献   

8.
利用雷诺平均Navier-Stokes(RANS)方程和k-ω涡粘紊流模型,研究在无丁坝、直线型丁坝、T型丁坝三种工况下90°弯道水流中的水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与直线型丁坝相比,T型丁坝下游形成的回流区长度约缩短15%,宽度约缩窄25%;对水面壅高、横纵比降的影响程度较小,且将横向环流移向河道中心,更加合理的减轻环流对岸边的水毁破坏;河床切应力突增率低于直线型丁坝,强度顺河道向下游衰退更快.综合比较,T型丁坝是一种优于直线型丁坝的坝型.  相似文献   

9.
针对平原地区河道桥墩壅水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以阻水比α为控制参数,按照产生机制和影响范围的不同,从墩前冲高和桥前壅高两方面考虑桥墩壅水效应。墩前冲高的影响范围由河道断面水位壅高变异系数确定,在高阻水比(α7%)情况下,其影响范围相对集中在桥墩附近;对于桥前壅高,以防洪工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断面平均壅高为表征变量,分析无量纲的相对壅高βyg及最大壅高点距桥墩的相对距离λyg与阻水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高阻水比时,最大壅高位置出现在墩前4~5倍墩宽处,且阻水比的增加会导致桥前最大壅高迅速增大和壅水影响范围的持续扩大;阻水比7%是平原河道桥前水位壅高特性的重要分界点,故大中型桥梁工程的阻水比以不大于7%为宜。  相似文献   

10.
丁坝浑水冲刷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局部冲刷对河道建筑物的安全影响很大,丁坝作为一种治河建筑物应用广泛但设计理论有待完善。通过水槽试验,研究了单因子变化对浑水条件下的丁坝局部冲刷深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浑水冲刷有别于清水冲刷,丁坝淹没和非淹没的情况下,冲深与相关因子的变化关系有相同也有不同,研究结果可供工程实际参考。  相似文献   

11.
漫水丁坝坝头床沙起冲流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设计丁坝时,漫水丁坝坝头床沙起冲流速是漫水丁坝局部冲深计算的基础,迄今为止,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文献所见甚少。为探索有关规律,寻找工程设计的依据,对缓流时的漫水丁坝坝头床沙起冲流速进行了尝试性的试验研究,对部分影响因子进行试验分析。研究表明:坝长及坝高增加,起冲流速减小,局部冲深增大;床沙中值粒径及水深增加,起冲流速增大。在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漫水丁坝坝头床沙起冲流速的计算办法。  相似文献   

12.
丁坝回流区水流紊动强度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坝是一种河道整治及护岸工程的设施。为研究丁坝回流区水流的脉动特性和冲刷机理,对玻璃水槽内丁坝回流区水流进行了测量。用三维激光颗粒动态分析仪(3D-PDA)测量三维脉动流速。分析了丁坝后3个流区(主流区、回流正流速区和回流负流速区)的紊动强度。结果表明:丁坝后回流区纵向紊动强度明显增强,且回流正流区大于回流负流区。主流区、回流正流速区和回流负流速区的3个流区纵向紊动强度均以对数形式沿程减弱,至回流结束一段距离后恢复到无丁坝状态。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黄河宁夏某河段丁坝群间设置取水建筑物的工程实际,采用正态动床模型,研究了丁坝群掩蔽条件下取水建筑物附近的流场特性及其局部冲淤变形规律.研究表明,丁坝群间设置取水建筑物,其局部流态及冲淤变形主要受到丁坝间回流及坝后扩散主流的控导.现状条件下,取水建筑物前流态不受回流的影响,回淤泥沙不危及取水安全,而扩散主流顶冲取水建筑物,形成较大局部冲刷;设置上挑式淹没构筑物,可极大减轻局部冲刷,比较了几种上挑式减冲设施,得到了较优化的体型及上挑角;合理下延上丁坝可有效发挥丁坝对水流的控导作用,既可形成有利的取水态势,又可减小顶冲作用,有效缓解局部冲刷.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的工程实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丁坝冲深极限值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丁坝冲深极限值是确定建筑物基础埋设深度的一个主要因素,丁坝设计和施工中的关键问题在于确定坝头最大冲深。根据试验资料和理论分析,对丁坝冲深极限值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有关因素对冲深的影响,尝试性地提出了极限值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丁坝局部冲深计算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多年来,丁坝局部冲深计算大多局限在半经验半理论的回归分析计算方面,由于客观条件的不同,虽计算公式众多,彼此形式及结果也分歧较多。鉴于这种状况,根据流体力学原理、试验现象和数据,从理论分析出发,尝试性地提出了丁坝局部冲深计算理论公式,经与试验结果比较发现:理论公式的结构合理,与试验结果相符,从而为半经验半理论回归公式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方面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受漩涡作用的水下块石的起动流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绕丁坝水流对坝前河床的冲刷有重要的工程现实意义。在总结以往对冲刷机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漩涡吸附力是引起块石起动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流场中竖轴漩涡的分析,简化求解了漩涡对块石的吸附作用力。对块石重新进行受力分析,导出了漩涡作用下新的泥沙起动流速公式。得到的起动流速比经典公式得到的值要小,证明漩涡作用使得块石更容易起动,因而在分析块石受力时不可忽略。结论对探究丁坝坝头冲刷及其他类似的坝头、堤头冲刷稳定计算都有参考价值和启发性。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长江口深水航道北槽坝田水流结构,基于非结构网格FVM法,建立了长江口大范围二维潮流水质耦合数学模型,在数学模型验证良好的基础上,对北槽涨落潮水流结构及坝田污染物扩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槽中上段北坝田高潮位明显高于主槽,北槽下段,高潮位与主槽相近;南坝田高潮位大都高于主槽,南北坝田低潮位与主槽相近;坝田污染物落潮时释放扩散速度较快,南侧坝田污染物扩散速度比北坝田快,大潮坝田污染物扩散速度比小潮快,坝田外部污染物扩散速度比坝田内部快;坝田释放污染源后,污染物随涨落潮流在坝田与主槽内运动,短时间内污染物进入航道的量较少。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丁坝挑角及长度对坝后回流区流动特性的影响,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模拟宽浅河道中丁坝挑角上挑60°、正挑、下挑120°,及丁坝投影长度为0.12,0.2,0.3 m条件下回流区流场和湍动能及湍流黏度的分布。结果表明:丁坝回流区最大相对长度L/B及最大相对宽度W/B与丁坝相对投影长度b1/B成正相关;湍动能沿着流动分离区域向两侧及下游扩散衰减,其最大值出现在坝后流动分离处;丁坝的投影长度和挑角直接影响湍动能和湍流黏度的大小和分布;随着水深增加,湍动能和湍流黏度分布规律不变,其值随着水深的增加而小幅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