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船舶产品生命周期中建造过程这一阶段的绿色度评价方法展开研究.应用德尔斐法确定评价指标并建立了评价模型;根据层次分析法结合遗传算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排序权重;在此基础上,实现对船舶建造过程的整体绿色度评价.所提出的船舶建造过程绿色度评价方法,对于规范船舶建造过程、提高船舶行业的绿色度、制定绿色造船相关制度以及绿色造船的全面实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根据低碳经济模式下绿色产品的特性,分析绿色产品的模糊层次评价方法;采用自顶向下的多级模糊层次分析方法,构建产品绿色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模型,确立各个层次的评价指标,对各级评价指标进行权重计算.最后,经实例验证所建模型与求解方法的可行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3.
近来政府发布了《绿色工厂评价通则》,制定了绿色工厂评价指标体系,引导企业创建绿色工厂,推动绿色转型升级,研究在此背景下,考虑政府根据产品绿色度实施奖惩,构建由一个制造商、一个再制造商和一个回收处理商组成的闭环供应链,建立政府对制造商征收环境税,同时根据产品绿色度给予奖惩,对再制造商和回收处理商进行补贴情况下的博弈模型,分析了政府财政政策对制造商绿色度决策、各节点企业产量价格最优决策及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当产品原始绿色度较高时,环境税和再制造补贴会降低产品的绿色度设计,当原始绿色度较低时,环境税和再制造补贴会提高产品的绿色度设计,绿色度与奖惩力度总是正相关;政府财政政策下制造商和回收处理商利润下降,再制造商利润增加,闭环供应链整体利润增加;政府可以通过合理制定环境税、补贴及绿色度奖惩系数,推动绿色制造实现新产品和再制造品同步发展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在阐述电气产品绿色度与绿色评估概念的基础上,应用环境性能评估体系与AHP方法,建立了电气产品绿色评估模型,并以交流接触器为对象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评估模型的有效性及智能化是提高交流接触器等电气产品绿色度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出口商品受阻于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的现状,指出制定绿色包装的评价标准和环境标志势在必行;对绿色包装的内涵、科学评价方法、目前应实施的评价标准,以及绿色包装的环境标志进行了阐述和探讨;提出了对绿色包装实行分级,再根据分级标准用LCA(lifecycle aisessment)方法和可操作的5项指标分别制定评价标准,并相应地分别授予ISO14000Ⅰ型、Ⅲ型和单因素的环境标志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机械产品绿色度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绿色产品的基本属性,提出了“机械产品绿色度”的概念,从机械产品的技术性能先进性、对绿色设计制造原则的符合性、经济性、回收利用和再制造性四个方面,建立了对机械产品绿色度评价的基本体系。  相似文献   

7.
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的三维模糊评价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决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在众多因素影响下的系统评价问题,论述了绿色产品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关联分析计算权重,对评价样本值矩阵进行了设计;运用模糊评价原理,对产品的绿色度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方法的客观性强,便于操作,有利于寻找尚需改进的指标、生命周期阶段和产品组成部件,提升其绿色含量。  相似文献   

8.
模糊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洗衣机的绿色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机电产品的绿色性能,结合实例,应用自上向下的多级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洗衣机的绿色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建立同一层次评价指标权重判断矩阵,对各层次评价指标进行权重计算,同时计算指标的隶属度,进行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并应用层次分析法和线性加权和法计算产品的最终综合评价值。  相似文献   

9.
包装工业实施循环经济的关键举措及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包装工业的实际,从包装工业实施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基本原则出发,探讨指出了努力通过ISO14000认证、制定产品“3R”的规范和标准、适当建设包装生态工业园区和提倡绿色消费5条关键举措;阐明了实施循环经济在生产过程、产品和效益3方面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
我国应对绿色包装制度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典型的绿色包装制度———欧盟“94/62/EC关于包装和包装废弃物处理的欧洲议会和理事会指令”的构成、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和达到目标。分析了绿色包装制度对包装的“绿色”要求,并据此提出了我国包装应对绿色壁垒的对策是:提高环境意识,适应绿色壁垒;根据绿色包装制度,自行评估产品的绿色性能;应用生命周期理论(LCA),从根本上提高包装产品的环境性能;大力推行环境标志和标签标识制度;大力开发绿色包装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