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以唐敖庆的凝胶化理论为基础,研究了两类非线型缩聚反应的配料比与凝胶化条件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对应的凝胶化范围的表达式,将理论曲线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2.
以三聚氰胺、甲醛为原料,钴盐为金属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氮掺杂的有机气凝胶及含过渡金属的氮掺杂气凝胶,并通过高温炭化得到钴掺杂含氮碳氧还原电催化材料.在酸性介质中,通过旋转环盘电极研究金属复合的氮掺杂炭气凝胶的电化学氧还原活性.  相似文献   

3.
非线型缩聚反应的经典凝胶化范围理论和实际体系有一定的偏差。本文用改进的凝胶化方程对两类常见的缩聚反应的凝胶化范围进行了修正,所得结果比经典理论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4.
共混物中聚氯乙烯凝胶化度测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DSC法测定了PVC/CPE/P(VC-b-MMA)共混物中PVC凝胶化度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发现,其凝胶化度值随加工时间,加工温度增加而增加,共混体系中刚性有机粒子有利于促进PVC的凝胶化,而弹性体(CPE)可以使其凝胶化度值降低,当PVC的凝胶化度值在70%左右时,其力学性能最佳,DSC法能较好地反映共混物中VPC的加工情况。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超声波辅助凝胶化对罗非鱼鱼糜凝胶强度的影响,发现在鱼糜低温(40℃)凝胶化时用不同功率和频率的超声波处理对鱼糜凝胶的强度有显著提高(p<0.05)。其中功率100W,频率28kHz的超声波对凝胶的强度提高最显著。超声波处理也提高了凝胶的压出水分。电泳图(SDS-PAGE)和电镜图(SEM)显示,超声波处理对鱼糜凝胶强度有显著提高的可能原因是超声波促进了蛋白质分子间的交联和交叠。响应面分析结果显示,超声波辅助凝胶化的最优条件为58℃凝胶化13min;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预测凝胶化温度和时间,结果显示与40℃凝胶化20min的常用凝胶化条件相比,超声波辅助凝胶化可以缩短凝胶化时间。  相似文献   

6.
采用新型热压法制备凝胶化油脂,以降低高熔点、高黏度的乙基纤维素凝胶剂对油脂的氧化作用.实验以过氧化值、茴香胺值、总氧化值为指标,在热压条件下制备凝胶化大豆油和起酥油产品,研究热压制备凝胶化油脂的工艺参数优化及对氧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压工艺能够显著降低凝胶化油脂的各项氧化指标,制备凝胶化油的最佳工艺参数是搅拌速率150 r·min~(-1),热压压力0.20 MPa,物料预热温度100℃,在此条件下,凝胶化大豆油产品过氧化值比传统常压油浴工艺降低52.7%,茴香胺值降低45.1%,总氧化值降低48.5%,凝胶化起酥油产品过氧化值降低43.2%,茴香胺值降低34.8%,总氧化值降低39.3%.  相似文献   

7.
三聚氰胺和腰果壳油改性酚醛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腰果壳油和三聚氰胺对酚醛树脂进行改性,提出了最佳合成工艺.对改性后的酚醛树脂进行软化点和凝胶时间测定发现,软化点较未改性的酚醛树脂明显提高,凝胶时间较未改性的酚醛树脂明显降低.利用红外光谱对改性的产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需要的新的官能团已经接在酚醛树脂分子上.  相似文献   

8.
用改进的凝胶化方程对A_a—B_b,C_c型缩聚反应进行了分子内环化修正,所得结果比经典理论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9.
笔者通过云南罗茨年青褐煤(实为泥炭向褐煤的过渡)多样的凝胶化和丝炭化现象研究提出了以下的新观点以丰富经典理论:1)笔者认为凝胶化作用的最终产物在适当条件下均向炭丝化方向转化;2)把“凝胶化作用”概念广义化,认为只要存在着凝胶化和炭丝化组分的差异,凝胶化作用将一直进行下去,为此笔者把凝胶化作用划分为:初激,定凝和老化三个阶段;3)笔者认为在复水浅或流水状态下进行的“丝炭化作用”的概念值得商榷,一般地所谓氧化丝炭都要先经过一定程度的凝胶化作用,而后由于条件改变转化成丝炭化物质;4)由于气侯和环境的转变,致使在中新生代陆相煤系形成大量火焚丝炭。  相似文献   

10.
非线性Af-Bg型自由基交替共聚反应的统计理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高分子反应统计理论,得到了非线性Af-Bg型自由基交替共聚反应的溶胶分数,溶胶-凝胶分配方程和反应体系的凝胶化条件,这些结果是进一步研究与凝胶网络性能相关的网络结构参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咪唑封端型水性聚氨酯固化剂的合成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三羟甲基丙烷(TMP)为起始原料,经过加成反应,二羟甲基丙酸(DMPA)扩链,三乙胺(TEA)中和成盐及2-甲基咪唑(2-MI)封端等4步反应后,制得一种可在室温解封的水性聚氨酯固化剂。2-甲基咪唑封闭反应的较好条件为:2-MI与-NCO摩尔比为1.1~1.2;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2 h。实验结果表明,咪唑封闭型水性聚氨酯固化剂可明显降低异氰酸酯与水的副反应速度,凝胶时间由5 min增加到5.5 h。羟基水性树脂中加入5%咪唑封闭型水性聚氨酯固化剂后,成膜物的耐水性和力学性能均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比较了4种由油脂合成的C22DGE、C22TGE、C21DGE、C36DGE可挠性环氧树脂的性能,通过TG-DSC分析,对可挠性环氧树脂固化体系的反应活化能及反应热焓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固化产物的耐热性及机械性能与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长碳链环氧树脂固化反应为一相当复杂的放热反应,C22TGE/THPA、C22DGE/THPA、C21DGE/THPA、C36DGE/THPA热焓分别为173.35、131.83、155.671、02.46 J/g,体系表观活化能分别为79.4、56.99、91.30、70.90 kJ/mol。长碳链环氧树脂/酸酐固化产物的耐热性均不如双酚A缩水甘油醚型环氧树脂,但耐冲击性及柔韧性均优于E-51;长碳链环氧树脂适合于对柔韧性及粘度有特殊要求的场合使用,但不适合应用于对温度要求特别高的设施。  相似文献   

13.
热固性高固体分丙烯酸酯树脂的合成和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以BPO和AIBN为引发剂,在引发剂用量分别为2.5%和8%(质量分数)时合成了羟基丙烯酸酯树脂,并用丙烯酸环氧酯改性.用甲醚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固化羟基丙烯酸酯树脂,固化过程的DSC曲线表明树脂为中低温固化.测试了系列树脂的分子量和粘度以及树脂固化涂膜的机械性能,耐化学试剂性能和热稳定性能等.发现并讨论了在引发剂BPO用量提高到较高浓度时树脂的分子量和粘度增加的现象.改性后羟基丙烯酸酯树脂固化涂膜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耐酸性能得到明显提高,热稳定性也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碳纤维/乙烯基酯树脂拉挤复合材料基体固化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了不同固化剂配方体系的乙烯基酯树脂固化反应特征,研究了固化放热量、固化程度及其浇铸体力学性能的关系,并对模压和拉挤成型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联用固化剂可使固化温度范围变窄,提高固化放热量.放热量能基本反映树脂的固化程度,直接影响浇铸体及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5.
将结晶性树脂加入到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中,观察其在体系中的相转变行为及体系本身的固化行为。通过光学流变显微镜、DSC、树脂固化仪及扫描电镜研究了结晶树脂在不饱和树脂体系中的相转变规律,体系的固化速率、固化度、凝胶时间及不饱和聚酯树脂制品的分散性,结果表明:结晶性树脂在不饱和树脂体系中分两步进行相转变;结晶性树脂降低了体系的固化速率,但对体系最终的固化度影响不大;同时,结晶性树脂还降低了体系黏度并延长了凝胶时间,使得不饱和聚酯树脂产品具有更好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16.
可溶性聚醚醚酮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热熔法制备了一系列可溶性聚醚醚酮(s-PEEK)改性环氧树脂(EP),并与普通聚醚醚酮(PEEK)改性环氧体系进行比较,探讨了聚醚醚酮类型、用量对改性树脂固化体系的凝胶时间、冲击强度、弯曲性能和断裂形貌的影响,并对含 s-PEEK 树脂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PEEK 和 PEEK 可在提高环氧体系冲击性能的同时,提高材料的弯曲性能、玻璃化温度和热稳定性;当 m(s-PEEK) ∶ m(E-51)和 m(PEEK) ∶ m(E-51)均为 5 ∶ 100 时,冲击强度达到 42.6 和 46.6 kJ/m2,分别比未改性的环氧体系提高69.1%和85.6%; m(s-PEEK) ∶ m(E-51)=25 ∶ 100 时,Tg=179.1 ℃,比未改性环氧树脂提高20 ℃左右;且含s-PEEK的体系是均相体系,含s-PEEK的固化物是颗粒增强体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已二胺进行改性反应,研制了一种透明环氧树脂室温固化剂,用于透明环氧树脂同化体系,使固化物具有透明度高,室温固化,柔韧性和粘接性均好的特性。可用于建筑装修装饰、铭牌商标、立体水晶化装饰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含氮杂环结构新型环氧树脂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自制新型类双酚单体为原料,在碱催化作用下,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制得含二氮杂萘酮结构的环氧树脂,用FT-IR,1H-NMR表征了其分子结构,测定了树脂产物的环氧值E和娄均分子量及相以分子质量分布;讨论了单体的特的量比,催化剂种类,反应时间和 度对产物的影响,对产物的溶解性能和流动性能进行了研究,同时以双氰胺为固化,测试固化物的耐热性,并计算出体系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相似文献   

19.
有机酯加速碱性酚醛树脂凝胶反应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凝胶时间的测定和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在室温和强碱性条件下,有机酯加速酚醛树脂的固化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强碱性条件下,有机酯对甲阶酚醛树脂凝胶固化的促进作用,是通过快速促进树脂分子生成活性中间体亚甲基醌来实现的;同时伴有酚羟基的醚化反应.有机酯分子中羰基碳原子的电正性越大、空间位阻越小;羟甲基含量越高,甲阶酚醛树脂的凝胶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20.
用扭辫分析(TBA)方法研究四官能环氧树脂(Ag-80)/新型固化剂砜醚二胺(SED)的固化过程,绘制出对复合材料固化工艺有重要价值的时间-温度-转变状态图(即三T图),同时,研究了该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用Arrhenius方程计算出凝胶点前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54.36kJ/mol;用试误法分析出凝胶点后的固化反应近似为n=1,m=1的自催化固化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