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辉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8(18):4194-4197
以AgCu28合金作为中间层材料,进行Be/HR—I不锈钢热静压扩散连接。利用光学金相、扫描电镜(SEM)、俄歇电子能谱(AES)和X射线衍射仪(XRD)及材料试验机分析了热静压扩散连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元素和物相分布以及力学性能,探讨了扩散区成分、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以及AgCu28合金作为中间层材料的作用。研究表明:采用AgCu28合金作为中间层材料,能够实现Be/HR—I不锈钢的扩散连接,能有效地减少铍、不锈钢间的元素互扩散,减少了Be与Fe和不锈钢中其他合金元素的脆性金属间化合物的大量生成,接头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2.
柱塞激光熔覆镍基合金工艺与组织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工作针对高压匀质机柱塞应用背景,在奥氏体不锈钢为基材的柱塞上激光熔覆镍基硬面合金,对其工艺、微观组织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研究.通过扫描电镜、X光衍射、金相等微观分析方法,对快速凝固激光熔覆合金层的非平衡态微观组织特性与其性能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激光熔覆柱塞表面获得了镍基硬面合金层与不锈钢基材的优良冶金结合;合金层微观组织为超细的共晶组织,在含Cr、Si、C、B元素的过饱和γNi(Fe)奥氏体基体中,均匀分布着细密的树枝状碳化物、硼化物及硅化物;这是它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磨耐蚀使用性能的关键.还对热喷涂柱塞进行了微观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3.
使用火法冶炼的金属锰与铜组成锰基减振合金系,并为改善性能而填加了其他元素.以该类合金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特征为对象,研究热处理组织与减振性能的联系;同时测试其在不同振动频率下的减振性能,探索加入某些元素后对材料减振性的影响效果.该研究成果可为火法冶炼的锰合金开拓使用领域.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微合金元素锡、铌、稀土对无取向硅钢性能的影响,并扼要分析了这些元素对硅钢性能的影响机理:晶界偏聚元素Sn可细化晶粒提高硅钢磁性能;微合金元素Nb细化铁素体晶粒,提高硅钢的强度、韧性和塑性及磁性能;稀土元素(RE)在硅钢中的主要作用包括净化钢液、变质夹杂物、改善铸态组织和性能及微合金化,减少晶界上出现偏析的几率.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合金元素TaC、Cr_3C_2及Mo对WC-Co硬质合金的组织和性能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可以改善合金性能。对其机理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试样材料对20钢工业纯铁和18.8不锈钢上双层辉光离子渗Inconel625合金过程的工艺特性及主要的宏观参数对渗层成分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渗层中合金元素的总含量及其渗层合金中主要合金元素的单独含量可以通过宏观工艺参数调整而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0G钢内衬316L金属复合管的焊缝区、316L基体以及20G钢进行EDS元素扫描,再采用扫描电镜对316L焊缝区、20G钢焊缝区进行线扫描分析,对焊缝组织主要合金元素的扩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焊缝过渡层中合金元素被碳钢稀释,碳原子向316L和焊缝扩散,同时316L和焊丝中的合金元素Cr、Ni也向碳钢中渗透,但过渡层起到了良好的隔离作用,致使316L不锈钢金属中合金元素含量没有明显降低,保持了316L母材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当前核工业螺栓中应用广泛的沉淀硬化17-4PH不锈钢的成分,合金元素在析出强化过程中的作用及热处理工艺对其综合性能的影响,归纳总结了时效完成后该钢的显微组织形貌对力学性能影响.研究表明:时效过程中富铜相的析出是17-4PH不锈钢的主要强化机制.未来发展趋势在于渗氮表面强化热处理工艺的广泛应用,该工艺是当前行业上最为认同的一项工艺;而使用三维原子探针作为表征手段对富铜相析出进行纳米级别分析是未来研究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的研究工作表明:低活性Fe-Cr-Mn系合金最有希望替代高洁性Fe-Cr-Ni系合金,使用在核反应堆中,用作第一壁结构材料和包壳材料的。本文在多年有关Fe-Cr-Mn系合金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两种不同成分的Fe-Cr-Mn(M,V)合金,并对其显微组织、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证实:在Fe-Cr-Mn系合金中(C十N)的复合添加,有利于细化晶粒。使Fe-Cr-Mn(W.V)合金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与常用316型不锈钢相比较性能接近。同时在Fe-Cr-Mn系合金中由于N的加人,使Mn元素对奥氏体层错能产生相反的影响,而层错能的提高,从根本上抑制了ε-马氏体的形成,提高了奥氏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当前核工业螺栓中应用广泛的沉淀硬化17-4PH不锈钢的成分,合金元素在析出强化过程中的作用及热处理工艺对其综合性能的影响,归纳总结了时效完成后该钢的显微组织形貌对力学性能影响.研究表明:时效过程中富铜相的析出是17-4PH不锈钢的主要强化机制.未来发展趋势在于渗氮表面强化热处理工艺的广泛应用,该工艺是当前行业上最为认同的一项工艺;而使用三维原子探针作为表征手段对富铜相析出进行纳米级别分析是未来研究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夏佃秀 《山东科学》2019,32(1):57-67
Nb元素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铁素体不锈钢中以提高其性能。本文综述了Nb对铁素体不锈钢强度、韧性、耐腐蚀、抗高温氧化等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以及国内外含Nb铁素体不锈钢在汽车、建筑、家用电器等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目前我国含Nb高性能铁素体不锈钢研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我国未来应重点研究新型超临界温度的含Nb耐热不锈钢等高端装备制造材料,以促进含Nb高性能铁素体不锈钢的研发和生产,改善我国不锈钢的品种结构。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制的旋转冲刷腐蚀失重装置,研究了湿法磷酸中固体颗粒的性质,如固含量,粒径等环境参数对不锈钢316L和904L冲刷腐蚀速率的影响,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不锈钢腐蚀的形貌,试验结果表明,CaSO4结晶颗粒固含量质量分数由10%增加到50%时,冲刷腐蚀速率有所增大,316L不锈钢主要以腐蚀为主,且表现为晶间腐蚀,当浆体中含有SiO2固体颗粒时,液相腐蚀性得到降低,虽然不锈钢904L耐液相腐蚀性能优良,但耐冲刷(磨损)性能较差,尤其当SiO2粒径增大时,冲刷腐蚀速率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3.
The effects of chitosan inhibitor on the corrosion behavior of 2205 duplex stainless steel were studied by 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s, immersion tests, and stereology microscopy. The influences of immersion time, temperature, and chitosan concentration on the corrosion inhibition performance of chitosan were investigated. The optimum parameters of water-soluble chitosan on the corrosion inhibition performance of 2205 duplex stainless steel were also determined. The water-soluble chitosan showed excellent corrosion inhibition performance on the 2205 duplex stainless steel. Polarization curves demonstrated that chitosan acted as a mixed-type inhibitor. When the stainless steel specimen was immersed in the 0.2 g/L chitosan solution for 4 h, a dense and uniform adsorption film covered the sample surface and the inhibition efficiency (IE) reached its maximum value. Moreover, temperature was found to strongly influence the corrosion inhibition of chitosan; the inhibition efficiency gradually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The 2205 duplex stainless steel specimen immersed in 0.4 g/L water-soluble chitosan at 30℃ displayed the best corrosion inhibition among the investigated specimens. Moreover, chitosan decreased the corrosion rate of the 2205 duplex stainless steel in an FeCl3 solution.  相似文献   

14.
为合理确定应变强化工艺参数,试验研究了材料化学成分、板材厚度及应变速率等因素对奥氏体不锈钢的强度、塑性等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对于应变强化用奥氏体不锈钢,应确保Ni、Mn等奥氏体稳定化元素的含量.应变强化奥氏体不锈钢低温容器的设计制造应充分考虑冷热轧制工艺导致的不同厚度板材力学性能差异.拉伸应变速率越低,强化压...  相似文献   

15.
点蚀是不锈钢的主要腐蚀类型之一, 常用点蚀电位来评价不锈钢腐蚀的难易程度. 点蚀电位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基于不锈钢的元素成分和工艺参数, 采用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SVR)算法建立了预测点蚀电位的模型. 结果表明: 独立测试集的相关系数达到 0.97, 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仅为 0.07; 通过 Pearson 相关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元素 Cr、Mo 的含量和温度对点蚀电位的影响较大; 当存在少量稀土元素时可以提高不锈钢的抗腐蚀能力.  相似文献   

16.
基于市政再生水的微生物金属腐蚀行为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政再生水的有机物、氮、磷和微生物含量均高于地表水,采用其作为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补充水源后,微生物对金属腐蚀的影响亟待研究.为此,针对市政再生水作为补充水源的循环冷却水,采用实际水质,以微生物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分析、腐蚀挂片实验和电镜扫描方法,对比分析了常规循环水与灭菌循环水中不锈钢、黄铜和碳钢的3种拟合电阻(溶液电阻、生物膜电阻和极化电阻)、腐蚀电流、腐蚀电位以及腐蚀速率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循环水中的微生物均在不同程度上加剧了3种金属的腐蚀,其中微生物对不锈钢腐蚀的影响最大,碳钢次之,黄铜最小.微生物对不锈钢、黄铜和碳钢腐蚀行为变化规律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微生物没有改变不锈钢和碳钢腐蚀行为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但却对黄铜的腐蚀规律产生了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了弄清影响热裂纹产生的基本因素及机理,采用点焊拘束试验对 25-20型及18- 8型奥氏体焊缝的热裂敏感性进行了试验,并对裂纹断口形貌和元素在晶间的偏析情况进 行了研究。根据含 S为 0.023%的 18-8型焊缝热裂纹断口形貌特征分析了结晶过程中 σ相对提高抗热裂性能的有利作用。确定了 Mn和 Re对 25-20型奥氏体焊缝热裂倾 向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8.
以含低熔点元素Cu和Sn的超纯165%(质量分数)Cr铁素体不锈钢为实验材料,通过在35℃恒温6%(质量分数)FeCl3溶液中对实验钢进行浸泡腐蚀实验,并采用三电极体系测定实验钢的极化曲线,初步研究了晶粒尺寸对这种铁素体不锈钢耐蚀性能的影响.实验中,采用经典的失重法计算腐蚀速率,利用动电位扫描法测绘极化曲线,以进一步探究实验钢的腐蚀过程.研究表明,这种铁素体不锈钢的点蚀电位值随晶粒尺寸增大而大幅提高.浸泡腐蚀实验结果证实,存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晶粒尺寸范围,晶粒尺寸过小或过大都不利于提高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9.
生物炭在土壤应用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对与土壤之间接触的机械设备部分产生腐蚀作用。为探究生物炭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对机械设备以及金属工具损耗的影响,采用分别在700、400和100℃温度下裂解制备的小麦秸秆生物炭(WB)、水稻秸秆生物炭(RB)和松木生物炭(PB)的生物炭对304不锈钢板材进行腐蚀处理,并测量其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和腐蚀表现。结果表明:与空白组(CK)对比,相较于304不锈钢的腐蚀速率,在施入WB的土壤中,腐蚀速率会随着WB裂解温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加入RB的土壤会加剧不锈钢的腐蚀,其中在加入400℃RB的土壤中腐蚀速率达到最大;这是因为WB和RB的加入会提升土壤中的Cl~-含量至足以达到点蚀效应的程度加速了不锈钢板材的腐蚀。与此同时,发现100℃制备的PB生物炭可以抑制不锈钢的腐蚀。总而言之,不同生物质和制备温度的生物炭在土壤实际应用中表现出不同的腐蚀和抗腐蚀特性,因此深入研究这些方面将为其农业应用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研究防微波织物中金属纤维的嵌织方式对其防微波性能的影响规律.设计并织造了嵌织不锈钢长丝棉织物,测试了不锈钢长丝嵌入密度及电磁波入射角度对织物屏蔽效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织物屏蔽效能随着不锈钢长丝嵌入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在达到最大值后基本稳定;电磁场透过强度随着电磁波入射角度的变化基本上呈余弦平方曲线;织物经纬双向嵌入不锈钢长丝能够大幅度减小屏蔽效能随电磁波入射角度的波动,更能达到理想的屏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