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据2006年11月22日《新闻晨报》报道,某校一个班43名学生联名写信“弹劾”任课老师。“弹劾”的原因是:该老师不尊重学生。你不尊重我,我为什么尊重你?学生的逻辑就是这么简单!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得到别人尊重的权利,在尊重人与被人尊重方面,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师不应该有特权。  相似文献   

2.
张凤莲 《汉中科技》2009,(1):62-62,44
通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体会和认识到: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要了解学生,关爱学生,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让学生学会做人。班主任老师要尊重学生,严以律己,为人师表,关爱差生,正面引导,教育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风气。  相似文献   

3.
通过反复阅读小说《窗边的小豆豆》第十章《尾巴》,根据小说中主人公一小豆豆的所见所闻,反省我们现在的教育教学,是否也应该像小林宗作校长以及巴学园的老师们一样这么做,如此地尊重学生,尽可能地让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所以,在新教育理念下我们要提倡师生关系应该平等和谐,相互尊重。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与教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应该是人,是成长中的人,是独一无二的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意味着不仅将学生视为教育的对象,更切实地将他们看作教育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教育与自我教育的主体。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是具有思想、意识、感情、欲望、需求以及各种能力的活生生的人。为此,了解并尊重他们的感受和体验、需求和愿望,并在尊重的基础上爱护学生,了解和沟通学生的心灵,这正是每一位老师应做到的。那么,如何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呢?  相似文献   

5.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再运用以前打,骂、批等方法已经明显不适应现在的道德教育,特别是作为班主任老师,要做好学生的管理更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用尊重去感动学生,用关心学生的情意去触动学生,用培养学生的自信去感化学生。让教育在愉快的氛围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喻婷 《科技信息》2007,(32):160-161
职业学校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爱护,老师要尊重、理解、信任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和学生们交朋友,赏识发现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对学生少批评,多表扬,多鼓励,让班级成为他们的成长乐园。  相似文献   

7.
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必须改革.尊重学生,必将得到学生的尊重,构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也绝非难事.通过电教媒体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和理解.在剖析深奥抽象观点时,适当地引用一些寓言典故,能使枯燥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通俗化、趣味化,做到寓教于乐,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应用“快乐”的教学手段也能引起学生强烈关注,并进行积极思考.浓厚兴趣是学生进行主动有效学习的强大动力.尊重、兴趣、快乐是思想品德课的教与学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8.
“老师,我有不同意见!”“老师.我对他的说法有看法”“老师,我还有补充”……课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老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尴尬,是将教案进行到底,还是大大方方顺着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这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一个选择一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跳出备课没定的思路,灵活应变,尊重学生的思考和发现,课堂才会因生成而变得美丽。  相似文献   

9.
好老师不但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出色的教学能力,而且还要善于维护学生的自尊、关心学生的情感需要。尊重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是鼓起学生自尊、自信的风帆。“尊重教育”使得师生间达到“心心相印”的心理沟通,它使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0.
有一种情感叫爱心。丁有宽老师说:“爱心是根。”教育工作是一门爱的艺术,老师应该是创造爱的艺术的实践者。教育学生、转化后进生,需要教师具有对学生深深的爱以及高超的爱的艺术。陶行知先生教育学生的艺术折射出这位万代师表者那高尚的职业情感;斯霞老师对学生的爱让教育事业熠熠生辉。爱是教育的基础,爱是教师的职业情感,爱就是理解、尊重、信任、公正与赏识。“表扬用喇叭,批评用电话”是表扬与批评学生的原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教师们时常感叹,学生真是一代不如一代。难道是时代在进步的原因?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到来,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迅速缩小。在这样的趋势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选择,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理解学生的个性行为,不能完金按照成人的思想和思维方式去看待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的学生已走在了时代的前面,比许多成年人更具有时代信息。倘若再用上代人的观念和行为来约束学生,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所以,班主任老师在管理学生时,应把握学生的心理动向,  相似文献   

12.
卢成钢 《奇闻怪事》2007,(4):124-125
尊重,是现代教育的第一原则。成功的教育从尊重开始。尊重的教育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自己的兴趣、尊重学生的选择、教会学生学会尊重。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始终尊重学生,用心换心、用尊重信任换来学生的信任。在教育的全过程中不要有任何形式的不尊重学生的言行,如讽刺、挖苦、歧视、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等,而是多一些理解,让学生在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在尊重的环境中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尊重。尊重的教育是一种智慧、一种艺术,同时也是一种快乐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人们常说:“给点阳光就灿烂,有点雨露就茁壮。”这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老师对他们“尊重、信任、引导、鼓励”等爱的手段就是阳光和雨露。因为这爱的手段能让学生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增强兴趣,激发潜能,从而实现自我的价值,书写自己美丽的人生。  相似文献   

14.
在素质化教学的今天,为实现新课改的要求,培养素质化的人才变得尤为重要。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不应只是死板的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应该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毕竟兴趣才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拥有了动力才能更好地投入于语文学习中。这就需要老师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老师充分的尊重支持学生并不断的鼓励他们,才能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学生才会有更大的动力去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15.
理解和尊重是拉近师生距离的关键 理解的关键在于老师,需要老师放下架子,放下所谓的尊严,与学生交朋友,以换位法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味学生的感受,以“孩子心”理解孩子,引导孩子。为此,熊川武教授提出了“为师不忘童年梦,常与学生心比心”的教育心得,旨在提醒教师,自己也有过天真烂漫的童年和学生生活,如果能够记住自己的童年,保留一份童心,教师更能够与学生心心相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理解和尊重是拉近师生距离的关键 理解的关键在于老师,需要老师放下架子,放下所谓的尊严,与学生交朋友,以换位法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味学生的感受,以"孩子心"理解孩子,引导孩子.  相似文献   

17.
张殿魁 《科技信息》2011,(1):279-279
新课标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念,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有思维敏捷的,有反应比较慢的,最主要的是由于家庭或社会原因学生就不是主动学习的,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关注和读懂学生就成为我们农村教师面临的新的挑战。传统教学观念,只是强调学生如何尊重师长,很少考虑学生的感受,更不用考虑如何让学生去主动学习好探索问题,只是一味地高压、强制学生被动地接受。面对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只能换位思考,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  相似文献   

18.
小山是一个并不聪明的学生,甚至每一次考试后,他的分数多数都在不合格之列。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礼仪展风采》一框时,我给学生讲述我在其他学校的见闻。我说到有的学校在老师宣布下课时不仅整齐地对老师说谢谢老师,而且还整齐地给老师敬礼。我们学校的礼仪只要求学生在老师宣布下课时要起立说“谢谢老师”。那一节课下课时,有好多学生都自觉地敬了礼。我再一次环视教室,然后才回礼离开。  相似文献   

19.
尊重——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琼 《科技资讯》2006,(27):173-173
英国学者洛克认为:“惟有德行才是真实的善。”深刻地揭示了育人先育德的道理。尊重学生,教学生学会尊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20.
曹雷  张萌 《科技信息》2013,(15):485-485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怎样处理?众所周知,相当的权威是必要的,同时师生之间彼此的理解和尊重也是非常值得注意的,老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特殊的亲密关系,不仅是学生单向跟从老师了解学科知识,师生之间长时间的接触,师生之间也不缺乏互相的学习,老师对待学生的问题也不合适完全摆出指责的态度,老师更应该摆出积极的一面。老师首先要挖掘学生的亮点。学生都是有特点的,老师把一部分精力放在挖掘学生的特点上,着力于让学生的心态变得自信。同时要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并提高自己组织教学的能力,这样的老师更值得尊敬,老师学生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和谐。教育的过程也自然轻松愉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