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理屠宰猪HBV流行病学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大理屠宰猪HBV感染及感染的基因型情况。方法:ELISA和型特异性PCR法分别检测猪HBV血清标志物和基因型。结果:检测猪HBV感染流行率为59.1%,HBsAg阳性率12.7%;对67份有效标本进行基因检测,共检得阳性结果36份,其中B基因型34例,B+C基因型2例。结论:大理屠宰猪有很高的HBV感染存在,其感染基因型与本地人HBV感染基因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探讨HBV感染模式与肝硬化及肝癌的关系,为早期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ELISA法对原发性肝癌、肝硬化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乙肝五项标志物作定性检测;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DNA定性检测.[结果]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硬化患者乙肝病毒感染率在66.7%以上,临床意义的乙肝恢复模式对肝细胞依然有很大的损害.[结论]长期HBV感染是肝硬化、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诱因之一,对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的人员应定期做肝功能检查,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3.
大理吸毒人群HBV感染的调查及基因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大理吸毒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基因型和亚型。方法:采集大理市某戒毒所吸毒人群血清共192份,采用酶联吸附免疫法(ELISA)测定HBV血清标志物(HBVM),再采用基因型特异性引物PCR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定HBV感染血清基因型和亚型。结果:192份血清中,HBsAg阳性率8.85%(17/192)。17份HBsAg阳性标本中基因型分别为:B型3例,均为Ba型;C型1例,为Cs型;B+C混合型3例(Ba+Cs);未扩增10例。结论:大理吸毒人群HBV感染率较高;HBV感染的基因型为B型、C型和B+C型,基因亚型为Ba和Cs。  相似文献   

4.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Helicobacter Pylori,Hp)状况及其相关性。收集2016年1月~2018年2月就诊于甘肃省人民医院,首次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87例患者及100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尿素-14C呼气试验分别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的Hp,通过分析Hp感染率与HBsAg、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来探讨Hp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①原发性肝癌患者Hp感染率为62.10%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的41.00%(P0.05),年龄与性别特征与Hp感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原发性肝癌组Hp的感染率在HBsAg阳性的患者中为71.15%明显高于阴性的4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原发性肝癌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中Hp的感染率:A级(47.83%),B级(74.07%),C级(85.71%),从A到C,Hp的感染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Hp感染率明显增加,Hp可能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桥梁或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HBV大三阳青年妇女的HBV基因型及体内病毒种群特征,从19~35岁青年妇女HBV感染者血清样本中筛选出24例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为大三阳的样本进行HBV基因分型检测,14例为B型,9例为C型,1例为B/C基因型共感染。对14例大S蛋白基因通过特异性扩增、序列克隆和测序确认的分型结果与分型检测一致。发现的1例B/C共感染样本来自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35周患者,大S蛋白基因序列分析显示10条序列中4条为B型,准种分散值为2.8;其6条为C型,准种分散值为0.6。α决定簇分析该患者体内病毒种群包含3种血清型。病毒种群分析结果提示本地区青年妇女HBV感染的基因型主要为B型和C型,B/C基因型共感染患者体内HBV病毒种群呈复杂的多基因型分布,不同基因型内部以准种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HBV感染模式与肝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检测HBV5项血清学标志的肝癌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并以非癌肝病180例作对照.结果 120例肝癌患者HBV感染以HbsAg75.1%(90/120),抗 Hbe70.2%(84/120),抗 Hbc80.5%(97/120)为主.与对照组58.9%,48.3%,66.1%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肝癌组HBV总感染率高达98.3%.感染模式以HbsAg,抗 Hbe,抗 Hbc;HbsAg,抗 Hbc;抗 Hbe,抗 Hbc;HbsAg,HbeAg,抗 Hbc四种为主,占83.3%(100/120).肝炎、肝硬化、肝癌的HBV感染主要模式一致.结论 HBV是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4种感染模式与肝癌发生密切相关,定期随访复查是发现早期肝癌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7.
为检查本地区HBV感染者基因型,对132例本地区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通过PCR检测技术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C型101例(75.5%),B型15例(11.7%),BC混合型12例(8.7%),A型1例(0.9%),检测结果与KaoJ H、XinDing等报道基本相似.但在132例患者中,有3例未确定基因型,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不同民族大学生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因型和亚型分布状况,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技术,对中南民族大学93例来自15个民族乙肝大三阳学生血清HBV进行基因分型.结果表明:患者中HBV基因B型占61.3%(57/93),C型占25.8%(24/93),D型占4.3%(4/93).说明各民族HBV基因型分布中,B型占绝对优势,C型次之,D型最少(P〈0.01).且不同民族不影响HBV基因型的分布(P〉0.05),C型和D型分布基本符合我国HBV基因型地理区域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
探讨血清中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和高尔基体蛋白73(CP73)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意义。对原发性肝癌患者(55例)、良性肝病患者(60例)、健康体检者(60例)共175个血清样本,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甲胎蛋白含量,用速率法测定α-L-岩藻糖苷酶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GP73含量。原发性肝癌组血清AFP、AFU和GP73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AFU和GP73阳性率分别为65.6%、74.9%、83.2%,AFP、AFU和GP73联合检测阳性率可提高到95.2%。联合检测AFP、AFU和GP73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率,尤其是AFP阴性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率,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本地区不同型别肝炎患者血清中TTV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巢式PCR对97例不同型别肝炎患者血清中TTVDNA进行检测。结果:对97例不同肝炎患者血清中TTV检测,其阳性率慢性乙型肝炎为6.0%,慢性丙型肝炎为24.0%,非甲-庚型肝炎为18.1%。结论:采用巢式PCR对不同型别肝炎患者血清中TTVDNA进行检测。为本地区TTV肝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诊断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分型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10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阳性的标本,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测定HBV基因分型,同时检测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肽酶(GGT)。结果 105例HBV-DNA阳性的标本中B型、C型、非B非C型各为45例、45例和15例,分别占42.9%、42.9%和14.2%。各型在病情和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GG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分型与病情严重程度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检测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BVirus,HBV)变异株感染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分布的变化 ,探讨HBV基因组前C区 1896位基因变异与宿主机体免疫水平的关系 .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 5 5名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HBVM)HBsAg ,抗 HBs,HBeAg ,抗HBe及抗 HBc;采用定性PCR法检测上述患者血清HBVDNA ;通过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 (RFLP)检测发生前C区 1896位基因突变的HBV变异株 ;采用流式细胞术 (flowcytometry)对上述患者外周血的CD4 + T细胞 ,CD8+ T细胞 ,CD3+ T细胞含量进行检测 ,将检测结果同所设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 ,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在 5 5名患者中 ,HBsAg(+) ,anti HBs(- ) ,HBeAg(+) ,anti HBe(- ) ,anti HBc(+)者共 2 2例 ,其HBVDNA检测结果均为阳性 ,在这2 2例患者中 ,有 2 0例被检出为单纯HBV野毒株感染 ,另有 2例被检出为变异株和野毒株混合感染 ;HBsAg(+) ,anti HBs(- ) ,HBeAg(- ) ,anti HBe(+) ,anti HBc(+)者共 33例 ,其中HBVDNA阳性者为 18例 .在 18例HBeAg(- )而HBVDNA (+)的患者中 ,有 17例被检出为HBV前C区 1896位变异株感染 .变异株感染患者外周血CD4 + T细胞含量较之健康对照组有所减低 (P <0 .0 1) ,CD8+ T细胞含量较之健康对照组也有所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HBV感染者的常见血清学组合的HBV DNA阳性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60份血清同时用荧光定量PCR与ELISA方法进行检测并进行评价。结果:40例HBsAg(+)/HBeAg(+)/抗-HBc(+)组血清HBV DNA全部阳性,阳性率为100%,含量为10~(7.62±0.69)cps/mL;110例HBsAg(+)/抗-HBe(+)/抗-HBc(+)组血清58例阳性,阳性率为52.7%,含量为10~(4.64±1.31)cps/mL;35例HBsAg(+)/抗-HBe(-)/抗-HBc(+)组血清20例阳性,阳性率为57.1%,含量为10~(4.93±1.42)cps/mL;75例HBsAg(-)组血清中,5例HBV DNA阳性,阳性率为6.7%,含量为10~(3.68±0.46)cps/mL。结论:乙型肝炎患者HBV荧光定量检测是病毒复制最直接可信的指标,动态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对动态监测乙型肝炎感染的病原学变化及判断有关药物抗-HBV复制是否有效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淼等 《科技信息》2014,(14):11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γ-谷氨酰转肽酶(GGT)、α-L-岩藻糖苷酶(AFU)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45例健康人群分别检测AFP、GGT和AFU,分析采用联合检测与单项检测的阳性率、特异性和敏感性有无明显差异。结果:与健康人群组比较,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GGT、AFU的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独使用AFP、GGT和AFU比较,联合检测AFP、GGT、AFU其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和敏感性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AFP、GGT、AFU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联合检测三种标志物的方法,能提高其检测的阳性率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原发性肝癌及正常体检人群各56例血清中ICAM-1和TNF-α的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6例原发性肝癌组织标本的ICAM-1和TNF-α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ICAM-1和TNF-α在原发性肝癌血清中存在异常表达(p<0.05),不同组织分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ICAM-1水平、TNF-α水平无差异(p>0.05),原发性肝癌组织中ICAM-1和TNF-α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216,p=0.000).ICAM-1和TNF-α的表达可能是原发性肝癌病理进程中的普遍现象,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ICAM-1和TNF-α含量,可为患者个性化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静脉药瘾者主要血源传播病毒HBV、HCV、HGV、CMV和HSV的感染率。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放射免疫法R、T-PCR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了406例静脉药瘾者血清,其中共用注射器者49.01%,同时设立102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静脉药瘾者HBV、HCV、HGV、CMV和HSV的感染率分别是36.45%、69.7%、1.97%、2.71%和3.45%,其中总感染人数321人(79.06%)和重叠感染人数128人(31.53%),尤其有共用注射器者感染率及重叠感染率均高于未共用者,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检测仅发现存在HBV感染(17.6%),其余病毒感染指标均为阴性。结论:静脉药瘾者血源传播病毒感染率明显增高,其中以HCV感染最为突出,并且共用注射器是导致感染扩大的危险要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解新疆地区哈萨克族及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流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并确定该人群中EH患者HCMV的易感基因型。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采集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县博尔通古乡800例哈萨克族(467例EH患者,333例健康参与者)的外周血标本。使用Real-time PCR、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及测序技术检测HCMV-DNA,鉴别gB基因型并构建进化树。结果 107例HCMV活动性感染患者中EH患者占65.4%(70/107),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4.6%(37/107)。新疆地区哈萨克族人群中HCMV感染流行株存在3种gB基因型:gB2占37.4%(40/107),混合基因型:gB1+2占47.6%(51/107)、gB2+3占15%(16/107),分布及构成比存在差异; EH患者中存在三种gB基因型:gB2型占37.1%(26/70)、gB1+2占48.6%(34/70)、gB2+3占14.3%(10/70),分布及构成比存在差异;高血压男性中存在三种基因型:gB2型占47.1%(16/34),gB1+2型占47.1%(16/34),gB2+3型占5.8%(2/34);高血压女性中则存在三种基因型:gB2型占27.8%(10/36),gB1+2型占50.0%(18/36),gB2+3型占22.2%(8/36);高血压男性和女性的3种基因型的分布及构成比不存在差异(χ~2=5.049,P 0.05);生物信息学结果发现:23例单一gB基因核苷酸序列差异性在0~11.5%,氨基酸序列差异性在0~13.1%。结论新疆哈萨克族人群及高血压患者中易感基因型为gB1+2和gB2型。且新疆哈萨克族人群中单一HCMV gB基因核苷酸以及氨基酸序列存在变异。  相似文献   

18.
探讨血清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α-L-岩藻糖苷酶(AFU)联合甲胎蛋白(AFP)检测在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组)、肝硬化患者140例(肝硬化组),对照比较了两组患者血清ALP、γ-GT、AFU、AFP水平及阳性率。四项检测指标在原发性肝癌组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中四项联合检测阳性率远高于单项检测;两组单项检出阳性率,以及两组4项结合阳性率比较,肝癌组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P0.05)。血清ALP、γ-GT、AFU、AFP联合检测对提高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儿童病毒性肝炎16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儿童感染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情况。方法 :对 16 6例儿童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单纯感染 12 7例占 76 .5 1% ,其中 HAV感染 4 8.8% ,HBV感染 16 .2 7% ,HCV、HEV感染均为 2 .4 % ,CMV感染 6 6 .3% ;其它病毒混合感染或重叠感染 39例 ,占 2 3.4 9% ,其中双重感染 2 1.6 8% ,三重感染 1.81% ;单纯感染及重叠感染均未检出 HDV、EBV感染。急性肝炎 15 1例占 90 .96 % ,其中黄疸型 111例占 6 6 .6 1% ;淤胆型肝炎 7例占 4 .2 1% ;慢性肝炎 4例占 2 .4 1% ;胆管闭锁 1例占 0 .6 % ;重型肝炎 1例占0 .6 % ;肝硬化 2例占 1.2 %。甲型肝炎以 1- 3月发病居多占全年的 4 3.32 % ,急性肝炎均痊愈。结论 :1岁婴儿以 CMV感染为主 ,2~ 5岁以后以 HAV感染为主 ,甲肝、丙肝主要引起急性肝炎 ;慢性肝炎、重症肝炎、肝硬化均与 HBV有关  相似文献   

20.
母婴配对血清中TT病毒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TT病毒(TTV)在我国母婴间传播的可能及分子病毒学依据,合成引物(引物1:5′-ACAGACAGAGGAGAAGGCAACATG-3′;引物2:5′-CTGGCATTTTACCATTTCCAAAGTT-3′;引物3;5′-GGCAACATGTTATGGATAGACTGG-3′),采用半套式聚合酶链反应(hemi-nested PCR)方法,检测了40对母、婴母对血清中的TTV DNA,并对TTV DNA均阳性的一对母婴配对血清中PCR产物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发现:(1)在40例产妇血清中,有5例经半套式PCR检出了TTV DNA,检出率为12.5%;40例脐血中,检出TTV DNA阳性血清1例,阳性率为2.5%,脐血呈阳性的新生儿母亲静脉血中TTV DNA也为阳性。(2)母婴同时检出TTV DNA的血清PCR产物经测序后进行序列比对,二者病毒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1005;与日本G2b型代表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8.6%,属于G2b亚型,研究结果表明:TTV存在母婴传播途径,TTV可经胎盘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