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小冰期气候变化及其社会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综述了小冰期中国气候冷暖,干湿变化的特点,13世纪中期开始变冷,小冰期盛期出现在17世纪,结束于19世纪末,小冰期盛期气温比现今低1 ̄2℃,小冰期的干湿变化复杂,旱涝中心不断变化,不同区域均存在10 ̄100年尺度的干湿跃变,小冰期气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自然灾害加剧对农牧业生产造成危害,加速中国历史时期的人口迁移,对政权变更和政治疆域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于革 《科学》2007,59(1):21-25
预测未来气候是目前人类面临的数个难题之一,由于未来气候没有发生,采用什么途径找到预测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就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核心,认识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规律、进而认识气候变化的机制,是朝着这个问题解决的一个重要途径。古气候动力模拟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需要发生和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地质学、气候学和物理学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  相似文献   

3.
利用花粉资料重建加拿大1 ka来气温变化序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革  K.E.Xiankun 《科学通报》2002,47(13):1018-1021
植物花粉资料用来恢复千年-万年尺度的气候变化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方法,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但应用于十年至百年尺度的气候序列重建仍属探讨性研究,本文采用花粉资料,以50a为时间尺度单元,对加拿大过去1ka的温度进行了历史重建,近千年来北美地区气候环境受人为干扰甚少,1~0.1ka尺度的气侯变化主要受自然因子控制,因此可为认识和鉴定中国千年来气候变化序列中人为影响程度提供有价值的参照系,此外,本文所采用的花粉-气候转换法可以为中国的千年尺度的气候重建提供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4.
广东小冰期的气候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斯中 《科学通报》1982,27(5):302-302
气候变化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是当前和未来世界各国面临的一项重大问题,依据现有的历史资料,研究过去气候振动与粮食生产之间的关系是有用的,本文研究小冰期内广东的气候振动,分析其如何影响粮食生产,造成饥荒和丰收的振动,一般公认的小冰期,是指从公元1430年到1850年这一时段。  相似文献   

5.
全球气候模式中气候变化预测预估的不确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志雨  夏军 《自然杂志》2016,38(3):182-188
人类活动造成的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全球气候模式正日益成为研究当前气候特征和现象、了解过去气候演变规律及预估未来气侯变化不可替代的、最具潜力的工具。气候模式已被广泛运用于全球和区域未来气候变化的研究中。未来情景的不确定性、气候系统内部的自然变率的不确定性和表征气候过程的不确定性是造成气候预测预估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而概率分布是一个很好地表示气候变化预测不确定性的方式。介绍了贝叶斯多模式推断方法来描述气候变化预估不确定性的理论框架,并以中国区域为例,利用IPCC-AR5的气候模式数据,通过贝叶斯多模式推理方法预估未来中国区域的南北方两个典型流域(海河和珠江流域)未来气候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中国区域都将呈现出变暖的趋势,在RC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温度变化趋势分别为0.91±0.30°C/100a、2.41±0.77°C/100a、6.08±1.01°C/100a;降水也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三种情景下的趋势分别为(5.58±2.96)%/100a、(10.30±4.30)%/100a和(15.90±6.68)%/100a;中国海河流域的年降水量在2020s和2040s都将出现增加的趋势,珠江流域则在2020s略有降低,2040s开始增加。并且在2020s和2040s发生干旱和极端暴雨等极端降水事件的概率同时增加。  相似文献   

6.
土地利用变化影响气候变化的生物地球物理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点介绍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全球变化研究专项“大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项目执行三年多以来,集中在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LUCC)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生物地球物理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对不同区域大尺度LUCC过程规律的对比、LUCC对气候影响的生物地球物理机制、多时空尺度LUCC气候效应的模式模拟、LUCC气候效应的未来情景分析,以及后续研究计划。  相似文献   

7.
易家康 《世界科学》2005,(5):23-24,10
今年2月,参加英国埃克塞特举行的气候研讨会上的科学家发出警告。时光飞逝,情况窘迫。不断攀升的二氧化碳水平和逐渐升高的气温将迅速促进潜在地灾难性气候变化的发展,而逆转恶化的气候则要耗时数百年乃至数百万年。  相似文献   

8.
丑洁明  董文杰  封国林 《科学通报》2011,56(10):725-727
将经济-气候模型(C-D-C), 推广成一个预测“气候变化影响量”的方法, 可以对未来气候变化对经济产出的影响给予定量的评估. 为了对该定量评估方法的可行性进行验证, 提出了一个从实际资料中提取实际的“气候变化影响量”的办法来进行历史回报检验. 用中国8 个农业区域1980~2000 年的不同粮食作物资料和粮食总量资料以及中国160 站点的1980~2000 年气象资料对该经济模型方法进行了历史回报检验, 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合理性、可靠性和较好的运用效果, 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本文将经济学的成果引入全球气候变化研究, 希望能为进一步开展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冰期和小冰期气候变化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学祥 《自然杂志》2000,22(6):358-362
本文综述了影响冰期和小冰期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不同观点争论的焦点和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全球变暖问题作进一步讨论.科学的研究方法不仅需要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而且需要相关机制的能量计算.海洋锅炉效应、地磁层漏能效应和臭氧洞漏能效应比温室效应有更显著的增温效果.历史记录表明,全球变冷导致干旱、沙漠化、瘟疫、粮食减产、民族大迁移和战争动乱,人类必须作好防范气候变冷的准备.  相似文献   

10.
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农田和草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定量研究进展的综合分析表明: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森林、农田和草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有很强的响应,诸多生态系统类型的组成、结构和分布已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于病虫害、极端气候频发,植物物种的死亡率增加、生产力出现下降趋势;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响应的未来情景分析结果表明,高海拔地区和高纬度地区的生态系统类型的结构、分布、物种和生产力将发生较大变化;然而,由于生物群落的相互作用,各种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很复杂,目前人类对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变化的认识仍然处在很初级的阶段.尤其是在气候变化对植物物种的影响、干旱和极端事件的后果以及病虫害的影响等方面,还没有明确的结论;根据目前的研究积累,还无法给出气候变化对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影响的综合定量评估,需要改进区域气候模拟,尤其是降雨量的模拟,需要提高植物物种对气候、病虫害和大气成分响应的认识.以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机理研究成果为基础、集成空间对地观测数据和地面实测数据的多尺度生态系统动态模拟分析平台,到目前为止,仍是亟待填补的空白.  相似文献   

11.
认识气候变化与极端气候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1月10日至2月2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连续多次遭受强冷空气袭击,形成了大范围和长时间的极端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给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广西、贵州等20个省份的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电力传输、通讯设施、农业生产、群众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和损失.  相似文献   

12.
当2004年电影<后天>放映的时候,大多数人还仅仅是被一部新的"科幻片"所震撼,但现实灾难接踵而至.2005年"卡特利娜"摧毁新奥尔良,"麦莎"奔袭上海.2008年5月."纳尔吉斯"袭击缅甸,造成十多万人死亡、数百万人无家可归.  相似文献   

13.
IPCC全称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1988年联合设立的。其主要任务是对气候变化的科学认识、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可能对策进行评估,向决策者提供现有的气候变化知识和可靠的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14.
全球气候变化的新认识--IPCC第三次气候变化评价报告概览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孙成权  高峰  曲建升 《自然杂志》2002,24(2):114-122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自 1 988年成立以来 ,已进行了三次气候变化的评价工作 .本文给出了第三次气候变化评价IPCC三个工作组织的报告的概述 .IPCC的第三次气候变化评价报告 ,对 2 0世纪的气候变化结果进行了全新的概括 ,并对 2 1世纪的气候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 ,分析了全球变化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系统的影响 ,最后提出了减缓气候变化的战略措施和建议 .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暖,使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发生了变化.农作物品种及栽培方式也必须适应变化了的环境条件.文章以山西省晋中盆地为代表,初步分析讨论中国北方黄土高原冬小麦、玉米主产区的气候变暖概况,冬小麦和玉米品种的适应性栽培对策.  相似文献   

16.
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导致人的行为方式改变,给社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对于人行为方式的变化应该正确看待,更应该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从而让人们适应气候变化、适应社会需求,改变不良行为方式,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7.
颜其德 《自然杂志》2008,30(5):259-261
200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第四次报告,已经从科学上肯定了全球变暖的真实性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警示人们对气候变化及其带来的深刻影响的关切与忧虑。受到全球气候变暖最直接、最敏感,而且在这种变化过程中还起着关键的、不可替代作用的地区,那就是地球上以冰为名的南极与北极,其中,南极在全球气候变化中起着更为关键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例如,近20年来科学家们观(监)测到南极洲的湖泊水位正逐年加深、冰架崩裂频繁、海冰面积加速减小并向南推移、生态环境发生着异常变化……,这些都科学地说明了全球气候正在持续升温、变暖。  相似文献   

18.
全球变暖和极端气候事件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德二 《自然杂志》2010,32(4):213-216
 笔者认为当今的全球变暖可能是一种百年尺度的气候变化,其中包含若干个“年-10年”尺度的次一级的冷暖波动,去冬的严寒低温可能是年尺度的波动,它不大可能改变百年尺度的全球变暖趋势。近些年中国出现了一些罕见的高温、干旱、暴雨强降水事件,出现了一些新的气候极端值,但却不宜简单地将每个事件都直接归因于全球变暖。最近50多年中国温度变化与全球迅速变暖势相趋同;降水和干旱变化有明显的区域差异;登陆台风数量和强沙尘暴的发生均呈现下降趋势,观测表明未出现随全球变暖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的变化趋势。同时,经济发展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的提高是气候灾害损失增多的重要原因。最后笔者指出,面对气候变化,避害和趋利两方面都需要考虑。  相似文献   

19.
许涵 《自然杂志》2010,32(2):112
2010年中国西南地区特大旱情牵动了全中国乃至全球人民的心,气候问题再一次成为科学界关注的焦点,善待地球,善待自然,就是善待人类自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