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A、LN、PⅢNP、Ⅳ-C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的测定在诊断肝纤维化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对235例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及46例健康人血清HA、LN、PCⅢ、Ⅳ-C检测,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4项指标定量结果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结合临床初步评价这四种1995年中华医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推荐的肝纤维化指标在肝纤维化的诊断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HA、LN、PⅢNP、IV-C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的测定在诊断肝纤维化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对235例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及46例健康人血清HA、LN、PCⅢ、Ⅳ-C检测,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4项指标定量结果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结合临床初步评价这四种1995年中华医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推荐的肝纤维化指标在肝纤维化的诊断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寻找肝纤维化敏感可靠的血清学指标,分析血清肝纤四项浓度与肝脏不同程度纤维化病理分期的对应关系。回顾性分析78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穿刺病理活检病例结果及血清肝纤四项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CⅢ)、Ⅳ型胶原(Ⅳ-C)、层黏连蛋白(LN)的水平。将肝纤四项与肝组织纤维化病理分期进行对照分析。HA、PCⅢ、Ⅳ-C、LN与肝组织纤维化病理分期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665(P0、01)、0.387(P0.05)、0.488(P0.05)、0.412(P0.05)。四个指标水平均随着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加重呈上升趋势且HA的S3、S4期水平与S1期、S4期水平与S1、S2、S3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PCⅢ的S3、S4期水平与S1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S0~S2为轻度纤维化,S3~S4为明显纤维化,通过ROC曲线分析HA、PCⅢ、Ⅳ-C、LN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5、0.736、0.779、0.642。敏感度:LNⅣ-CPCⅢHA;特异性:HAPCⅢLNⅣ-C。肝纤四项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性对肝组织明显纤维化时(S3、S4),临床诊断价值较大,其中LN最敏感,HA特意性最高。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硫代乙酰胺诱导大鼠肝纤维模型,分析肝组织病理切片及肝纤维血清指标等,并检查肾脏病理改变。方法:选取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30只、模型B组、模型C组、模型D组,每组10只。根据大鼠体重,采用腹腔隔天注射硫代乙酰胺诱导肝纤维化,观察大鼠肝纤维化形成情况与肾脏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LT、AST血清浓度均升高(P0.01),T-SOD活性显著降低,GSH-PX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模型C组与模型D组LN、HA与对照相比有明显差别(P0.01),模型D组CIV、PCⅢ与对照相比有明显差别(P0.05)。模型B组LN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别(P0.01)。肝脏病理组织提示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大量坏死,假小叶形成,肾组织有轻度病变。由此可知,硫代乙酰胺能诱导大鼠形成肝纤维化,并且造成肾脏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为 探 究 肝 纤 维 化 的 发 生 发 展 机 制 及 病 理 病 因 的 特 点, 本 研 究 通 过 建 立 二 乙 基 亚 硝 胺( diethylnitrosamine,DEN)诱导的肝纤维化动态小鼠模型,动态监测上述小鼠模型的血清生化指标,推断肝纤维化阶段。 方法 雄性 C57BL / 6 小鼠按梯度剂量每周 2 次腹腔注射 DEN,连续 8 周。 分别在第 2、4、6 和 8 周收集小鼠的血清和肝组织,通过检测相应血清生化指标、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监测和评估小鼠肝纤维化的发病进程。 采用 Western blot 检测 TGF-β1、α-SMA 和 TLR4 / MyD88 / NF-κB 信号通路相关蛋白以探究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 结果 从第 4 周开始,与 对 照 组 相 比, DEN 诱 导 小 鼠 的 肝 功 能 相 关 血 清 生 化 指 标 ( AST、 ALT、 ALP、T-BIL、A / G 等)出现显著变化,且体质量出现明显下降。 肝脏指数出现明显下降,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升高(P<0. 01) ,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 DEN 诱导组小鼠肝组织开始出现轻微胶原沉积。 Western blot 结果表明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TGF-β1 和 α-SMA 表达显著上调,TLR4、MyD88、TRAF6 及细胞核 NF-κB p65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细胞质 p65 NF-κB 表达显著下调。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与肝损伤后激活 TLR4 / MyD88 / NF-κB 信号通路相关,而 TLR4 炎症通路的激活又进一步促进分泌 TGF-β1 并激活肝星状细胞从而导致大量细胞外基质沉积。 本研究表明,通过 DEN 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发病机制可能与炎症相关,且可通过结合多个血清生化指标初步判断肝纤维化阶段。  相似文献   

6.
通过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蒙药额力根-7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实验中,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额力根-7低、中、高剂量治疗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以CCl4复合因素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低、中、高剂量治疗组造模同时分别给予复方额力根-7 270mg·kg~(-1)·d~(-1)、540mg·kg~(-1)·d~(-1)、910mg·kg~(-1)·d~(-1)灌胃治疗.8周后,利用全自动生化仪分析各组血清肝功能指标、放射免疫法测定肝纤维化指标、HE染色观察各组病理改变、黄嘌呤氧化酶法和TBA法测定肝组织SOD、MDA变化、ELISA法测定血清TGF-β_1.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肝功能指标、纤维化指标均明显升高,肝脏病理检测呈纤维化改变.与模型组相比,额力根-7各治疗组中ALT、AST、ALP升高受到抑制(P0.05);HA、PⅢP、LN、Ⅳ-C水平降低(P0.05);大鼠肝脏纤维化病理改变得到改善;SOD水平升高,MDA水平降低;同时血清TGF-β_1水平下降(P0.05).结果表明,蒙药额力根-7对大鼠肝纤维化具有治疗作用,同时该药物还具有抗氧化以及抑制TGF-β_1表达作用.该研究结果为额力根-7抗肝纤维化作用提供了动物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7.
瘦素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瘦素(Leptin)与Ⅲ型前胶原(PCEE)、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和肝脏纤维组织增长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吸附实验(RIA)测定105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HA,LN,PCⅢ含量做定量分析.结果各型乙肝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瘦素与血清HA,LN,PCⅢ呈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升高,并与HA,LN,PCⅢ含量呈正相关.瘦素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通过 10%四氯化碳( CCl4 )橄榄油溶液,分别诱导野生型小鼠和小窝蛋白-1( Caveolin-1) 敲除小鼠建立肝纤维化模型,比较分析敲除 Caveolin-1 对肝损伤和胶原沉积的影响,揭示其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方法 按剂量 1 μL / g,腹腔注射野生型小鼠和 Caveolin-1 敲除小鼠 10% CCl4 橄榄油溶液,2 次 / 周。 注射后,1、3、7、14 和 28 d,分 别处死 5 只小鼠,取血清和肝脏,通过苏木素-伊红( HE) 染色、血清谷丙转氨酶( ALT) 和谷草转氨酶( AST) 水平检测,分析肝脏损伤程度;利用天狼猩红染色、Real-time PCR 及 Western blot 方法,观察肝脏胶原沉积及肝纤维化标志物 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α-SMA) 、Ⅰ 型胶原蛋白( collagen-Ⅰ )和Ⅲ 型胶原蛋白( collagen-Ⅲ )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 分析肝纤维化程度。 结果 与野生型小鼠相比,造模后 3 d,敲除小鼠的血清 ALT 和 AST 含量显著升高( P<0. 01) ;3、7 和 14 d,敲除小鼠肝脏坏死面积显著增大( P<0. 01 或 P<0. 05) ;7、14 及 28 d 时,敲除小鼠胶原染色面积明显增多( P<0. 01 或 P<0. 05) ;肝星状细胞活化标志物 α-SMA mRNA 水平在 3 d 和 14 d 时显著升高(P<0. 05),collagen-Ⅰ和collagen-Ⅲ mRNA 在 14 d 时显著上调(P<0. 01);14 d 时,敲除小鼠肝脏 α-SMA、collagen-Ⅰ及 collagen-Ⅲ 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 P<0. 01 或 P<0. 05) 。 结论 Caveolin-1 抑制 CCl4 诱导的小鼠肝脏炎性损伤及纤维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探讨3.0T MR磁化传递成像(MTI)技术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方法:选取肝穿诊断肝纤维化者27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4例及健康人10例行磁化传递成像(MTI)检查,据肝纤维化程度分6组:S0(健康人,10例)、S1(5例)、S2(7例)、S3(8例)、S4(7例)、S5(代偿期肝硬化,14例),通过测量MR信号强度,计算获得各受试者肝脏磁化传递率(MTR),分析各组间MTR值差异及其与肝脏纤维化、炎症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MTR值诊断肝纤维化、肝硬化程度的能力。结果:MTR值与肝纤维化程度及炎症程度均有正相关趋势(P≤0.001),S0、S1、S2组间及S3、S4、S5组间MTR值无统计学差异,S0与S3、S4、S5之间及S1+2与S3+4+5之间MTR值有统计学差异;ROC曲线显示MTR值评价中重度肝纤维化(S3+4+5)有统计学意义(P=0.000),以MTR≥0.077诊断S≥3的敏感性为69.0%、特异性为90.9%。结论:MTR尚不能诊断早期轻度肝纤维化,但对鉴别轻度肝纤维化与中重度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与临床生化等检查结合作为诊断肝纤维化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0.
复肝宁对肝炎后肝纤维化患者肝功能及血清标志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复肝宁对乙肝后肝纤维化患者肝功能及血清HA、LN、CIV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 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给予复肝宁和肝泰乐等保肝药治疗 ,3个月为 1疗程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患者血清ALT、AST、TBil及HA、LN、CIV含量的变化。结果 :经复肝宁治疗后的患者血清ALT、AST、TBil及HA、LN、CIV含量与治疗前对比有明显降低 (P <0 .0 5 ) ,与对照组患者血清含量比较均具有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中药复方复肝宁有明显的保护肝功能和抗纤维化作用作用。  相似文献   

11.
红景天苷对大鼠CCl4肝纤维化模型干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红景天苷对四氯化碳(CCl4)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血清学指标、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和肝组织学的影响,探讨红景天苷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实验大鼠分为5组,制备CCl4肝纤维化模型,12周后,测定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丙氨酸转氨酶(GPT)、天冬氨酸转氨酶(GOT)、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I、II型前胶原(PCIII)I、V型胶原(IV-C)和肝组织Hyp,并用光镜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大鼠与正常大鼠比较,血清GPT、GOT、HA、LN、PCIII和IV-C升高,血清TP、ALB和肝组织Hyp降低,呈现肝纤维化组织形态学变化;红景天苷可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清GPT、GOT、HA、LN、PCIII和IV-C水平(P〈0.05或P〈0.01),升高血清TP、ALB和肝组织Hyp(P〈0.05或P〈0.01),实验性肝纤维化组织形态学得到改善。结论:红景天苷具有抗实验性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失替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3月至2007年6月18例来我院就诊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给予口服恩替卡韦治疗剂量0.5mg/次,1次/d,基本疗程1年。观察HBV-DNA定量,肝纤维化指标(HA、LN、POⅢ、Ⅳ—C),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肝功能指标、HBV—DNA定量、肝纤四项指标改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阻止肝纤维化进展,防止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黄甲软肝颗粒对人血白蛋白( human serum albumin,HSA)所致的Wistar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体内实验,将72只雄性大鼠随机分成阴性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黄甲软肝高、中以及低剂量组剂量组,建立HSA致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计算肝、脾系数,测定血清中肝纤维化标志物含量、丙氨酸氨基酸转移酶( ALT) 、天门冬氨酸转移酶( AST)等相关生化指标,并检查肝脏病理形态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甲软肝三个剂量组大鼠血清透明质酸( HA)含量显著降低;高剂量组血清层粘连蛋白( LN) 、Ⅲ型前胶原( PCⅢ )水平、ALT 和 AST 显著降低;高剂量组及中剂量组肝纤维化病变明显减轻。 结论 黄甲软肝颗粒能显著改善 HSA 所致的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的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肝穿活检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筛选106例符合慢性肝病组织穿刺活检标本,所有标本行HE染色、Masson染色、网状纤维染色及D-PAS特殊染色,并评估肝穿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结果 106例肝穿刺活检组织中检测出慢性肝炎86例,肝炎性早期肝硬化13例,肝炎后肝硬化7例,其中3例合并肝癌.在86例慢性肝炎中,轻度慢性肝炎44例,中度慢性肝炎33例,重度慢性肝炎9例.106例慢性肝病中,G1S0 12例,G1S1 39例,G2S2 26例,G3S3 19例,G4S4 10例.结论肝穿刺病理检查对评估肝组织活动度和肝纤维化分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各型HBV感染中白介素-12、白介素-4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以IL-12、IL-4探讨Th1、Th2应答模式在各型HBV感染免疫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各型HBV感染患者血清IL-4、IL-12水平。结果:急性肝炎IL-12、IL-4、IL-12/IL-4明显升高(P<0 05);无症状HBV携带者IL-12无明显改变(P>0 05),而IL-4明显升高(P<0 05),IL-12/IL-4明显降低(P<0 05);而在慢性肝炎、慢重肝、肝硬化、肝癌各组中IL-4呈现上升,IL-12、IL-12/IL-4呈现下降,并且随各组病情加重以及肝硬化、肝癌发生,IL-12呈递减趋势,IL-4、IL-12/IL-4呈递增趋势。结论:伴有Th1应答下调的Th2优势应答模式是慢性HBV感染以致肝硬化、肝癌发生的重要原因;计算IL-12/IL-4是推断Th1/Th2比势和优势应答模式的一种方法,可作为观察HBV感染的Th应答模式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高原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H-MODS)蕨麻猪模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和内皮素1(ET-1)在其炎性反应发展过程中的变化特点。方法 选用低、中、高3个剂量(B、C、D组)内毒素(LPS)诱导高原土生蕨麻猪成功建立H-MODS模型,0.9%氯化钠溶液为对照组(A组)。检测不同时点血清eNOS及ET-1表达水平。结果 各组蕨麻猪泵入LPS后eNOS和ET-1表达量均急剧升高,并在3 h时升至最高,之后快速下降,至24 h基本恢复到正常值,对照组各时间点表达量无显著性变化。eNOS表达量B、C、D组在3~12 h与0 h和A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24~72 h B、C、D组eNOS表达量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与0 h和A组相比无明显差异。ET-1表达量B、C、D组在3~6 h与0 h和A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B、C组ET-1表达量在12 h与0 h和A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D组ET-1表达量在12 h与A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24~72 h B、C、D组ET-1表达量基本恢复到正常值,与0 h和A组相比无明显...  相似文献   

17.
探讨研究血清亮氨酸氨基肽酶(LAP)、胆碱酯酶(CHE)、α-岩澡糖苷酶(AFU)、腺苷脱氨酶(ADA)、总胆汁酸(TBA)及前白蛋白(PA)等生化检验指标在肝病诊断中的应用。选择2017年4月-2018年10月之间兰州市残疾人托养就业康复中心收治的112例肝病患者和1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然后根据是否患有肝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清LAP、CHE、ADA、AFU、TBA及PA等生化项目检测。在生化检验指标中发现观察组ADA、AFU、LAP、TBA、ALT、AST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PA、CHE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肝炎(AH)的ALT、AFU和TBA三项指标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指标;慢性肝炎(CH)的ALT和TBA两项指标的含量升高和PA含量的降低均明显于其他指标;肝硬化(LC)的ADA含量升高与PA和CHE的含量降低明显于其他指标,肝癌(HCC)的AST和LAP两项指标的含量升高明显于其他指标。在进行病毒性肝病诊断的过程中,检测血清LAP等8项生化指标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应积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探讨血清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α-L-岩藻糖苷酶(AFU)联合甲胎蛋白(AFP)检测在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组)、肝硬化患者140例(肝硬化组),对照比较了两组患者血清ALP、γ-GT、AFU、AFP水平及阳性率。四项检测指标在原发性肝癌组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中四项联合检测阳性率远高于单项检测;两组单项检出阳性率,以及两组4项结合阳性率比较,肝癌组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P0.05)。血清ALP、γ-GT、AFU、AFP联合检测对提高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胆管阻塞型肝纤维化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应用胆管阻塞型肝纤维化模型进行了肝纤维化可逆性及药物抗纤维化作用等的研究。现综述如下。1胆管阻塞型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及其形成机制1·1胆管阻塞型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及其特点胆管阻塞(BDL)包括胆管结扎、胆管结扎后切断和胆管粘堵(如逆行性注入组织胶)等方法。研究证实胆管粘堵的方法较其它两种方法稳定,胆管再通率低于单纯胆管结扎与胆管结扎后切断。阴宏[1,2]等总结了胆管阻塞型肝纤维化模型的特点:(1)炎症反应轻,肝细胞坏死不明显;(2)胆管阻塞术后纤维化形成快,术后7d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板层素、透明质酸等)升…  相似文献   

20.
比较和评价血小板/脾脏体积比预测脾功能亢进患者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临床价值。连续收集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2014-2016年因脾功能亢进、门静脉高压患者共28例,所有患者均行脾脏切除术+胃底食道静脉高位结扎术,术中取肝脏活检标本,术前所有患者行Fibroscan肝脏弹性图检查。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方法评价血小板/脾脏体积诊断肝纤维化指标与Fibroscan肝脏弹性图检查诊断进展期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价值。28例患者术后病理均证实为重度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患者术前行Fibroscan肝脏弹性图检查,根据Fibroscan测量结果将F3F4认定为重度肝脏纤维化,F4以上认为肝硬化。Fibro Scan测量脏硬度与血小板/脾脏体积(PSVR)比值各项评分的ROC曲线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8、0.92,与纤维化程度明显相关。血小板/脾脏体积比可作为一种新型的无创模型来预测病毒性乙型肝炎合并脾脏功能亢进患者的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评估方法,有助于外科医生术前进行病毒性乙型肝炎合并脾脏功能亢进患者的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