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在宋代以前,广告并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到了宋代才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宋代商人表现出强烈的广告意识,重视广告的宣传促销功能,不断丰富广告的形式,宋代广告的时代特色为后世提供了很多借鉴.  相似文献   

2.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一个高峰,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2006年7月24—30日,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孙小淳研究员“百人计划”课题主办的“宋代国家与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会议的主题是宋代国家治理与科学技术发展变化的关系。近年来关于宋代的研究相当繁荣,但对宋代社会经济史的研究往往与其科学技术史的研究互相脱节。本次研讨会的目的就是要为这两方面的宋代研究提供跨学科沟通的桥梁。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夏威夷大学、韩国首尔大学、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中国台湾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30余位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由孙小淳研究员主持,国际著名科学史家、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史系席文(Nathan Sivin)教授在开幕式上发言。会议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讨宋代国家治理与科学技术发展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医学作为中国古代的“仁政”之学,经宋代而发展到了一个高峰.其中最明显的一个变化是,宋代皇帝和政府对医学发展给予了空前关注,发布了数量众多的医事诏令.那么,医事诏令作为探究宋代国家和医学关系的最佳途径,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医事诏令作为一种制度在宋代社会如何运行,中央政府决策如何制定?诏令制度对宋代医学发展产生了何种影响?  相似文献   

4.
商品经济在宋代日趋繁荣,商业贸易获得较为全面的发展。宋代诗人敏锐地捕捉到商人社会地位与作用的微妙变化,将自己的认识和感受融于创作的诗歌当中,向后世展示一幅幅有关商人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真实画面。宋代涉商诗描写的范围相当广泛,几乎涉及民众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宋代涉商诗中有一些作品反映商人们艰苦商旅生活和经营风险,还有部分作品反映商人的情感生活,其中尤以商妇诗描写得细腻精当。宋代涉商诗的产生源于宋代繁荣的城市经济。  相似文献   

5.
驴从先秦时期渐渐传入中原,以魏晋时期"驴鸣"为转折点,作为外来动物的驴经历了一个由单一的马的陪衬,到独立的富含多种象征意义的完整意象的变化过程,最终成为文人笔下的"常客"。宋代文人主观上有意识地将前人骑驴形象进行归纳,使驴形象在宋代达到了空前繁荣。驴在宋代诗词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代步工具、运输工具以及农事劳动工具,而其形象内涵概括起来则主要有作为身份象征、作为诗思诗兴、作为宗教意象等。通过了解这些象征意义,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个时期文人的生活状态以及驴和文人的关系,了解宋代文人和宋代社会。  相似文献   

6.
唐宋时期是我国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其间,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如科举制的演变、土地私有制的进一步发展、宋代理学的产生等,而这些变化对唐宋时期学校的兴废,宋代学田制的产生,理学思想对书院兴盛的作用等产生广泛影响。所以,唐朝学校教育发展到宋朝,在学校教育的管理上、官学教育的内容上、蒙学教材的编写上、书院制度的发展上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7.
唐宋时期是我国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其间,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如科举制的演变、土地私有制的进一步发展、宋代理学的产生等,而这些变化对唐宋时期学校的兴废,宋代学田制的产生,理学思想对书院兴盛的作用等产生广泛影响。所以,唐朝学校教育发展到宋朝,在学校教育的管理上、官学教育的内容上、蒙学教材的编写上、书院制度的发展上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8.
历代政府对耕牛和马都给予了保护性的政策。两宋时期,耕牛和马作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动力与运输工具,由于国营牧监的南移和饲养方式的变化,导致了疫病的频繁发生和流行,从而引起了宋代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宋代政府诏令为中心,探讨宋代牲畜疫病的流行情况及特点,牲畜疫病的病因及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战争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分析和疏理宋代通过政府诏令对不同时期发生的牲畜疫病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同时,还探讨北宋和南宋政府在牲畜疫病应对上的不同,以及这种不同与两宋时期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生重大变化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的变化涉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还全面的介绍了宋史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审计史中,宋代的地方审计模式发生了重要变化。宋代路级转运司等监司的设置,促使地方审计更趋专业化。宋代州县机构是地方施政的主要实体,其在审计模式上独成一代之法:设置了州级双头主官,审计成为通判的重要职能,从而使州级政府亦成为审计主体;形成双系统属官制,在分权制衡的体制中,使司法参军的审计工作趋向了专职性;州府一级对县的审计监察,复制了中央与路州的审计关系模式,而财赋账簿的正规档案化与勾考时间的提频化,则是自秦汉上计制度以后最显著的变化,标志着在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治国体制里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更趋深化。  相似文献   

11.
宋代盂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在描写繁华的都市生活的同时,也展现了宋代昌盛的饮食文化。从《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的果子、包子、冰雪、豆芽菜这四种小吃可以看到宋代饮食文化的繁荣。宋代饮食文化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宋代司法是唐代司法之后的又一个发展高峰,其社会的转型与传统人文精神的发展,促成了宋代司法的进步。宋代司法所表现出的理性与经验是别的王朝所不能比的,宋代司法的理性与经验,具体体现在宋代士大夫的人文精神、司法运作机制中的权力制约、规范的司法检验手段和实践理论成果等方面。宋代司法的法理与经验对现代司法朝着文明、科学、和谐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竹林七贤在后世文学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宋代出现一批描写竹林七贤的诗歌,如曾巩的《多景楼》、李元膺的《洞仙歌》等。从现存的作品看,七贤形象在各个时期存在较大的差异,首先是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不同,同时宋代各个阶段也不同,主要原因大致可归结为社会经济、文化思潮及诗人的身世经历、心理情感变化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宋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重要的变革与转型时期。随着私有商品经济的深入发展、财产流转关系的复杂化和社会成员之间经济利益的多元化,宋代法律的复杂化、理性化与形式化与汉唐相较则大为增加。因应民众对法律的广爱需求,宋代民间出现了教习词讼知识和诉讼技巧的讼学。与此同时,为当事人撰写词状、指点诉讼、收取诉讼费用、以法律为生的职业讼师群体亦纷纷登上宋代的司法舞台。在讼学和讼师直接影响下,宋代民间兴起了好讼风尚。讼学与讼师既是宋代民众对法律知识的客观需求与法律意识增强的重要体现,又是宋代法律制度近世化转型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宋代画意论     
宋代是中国诗歌与绘画艺术高度繁盛并交融的时代,"尚意"的美学思潮决定了"意"被奉为诗歌与绘画创作的规范。通过宋代画论中的"画意与画形"、"诗画一律"等重要理论的考察,以期对宋代诗画理论的特点及其美学影响进行深入认识。宋代诗话多处提到"画意不画形",欧阳修、苏轼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同时,以诗句入画也为宋代文人画家所重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成为当时诗画艺术的一种创作追求和审美理想。宋代诗话中揭示出的诗学观念深刻影响和渗透到了绘画当中,从而提升了宋代绘画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宋代宗族的登场与唐宋变革息息相关,在此社会历史环境下,魏晋以来形成的门阀士族退出历史舞台,代之兴起的是官僚士大夫家族,中国宗族进入了大官僚宗族制时代。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宗族出于自身延续和发展的需要,必定会与社会进行互动。在宋代社会流动较快的背景下,家族会进行诸如置办族产、赡济民众和公共工程建设等经济活动,对自身的发展以及地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周宋代开封城市规模、商业、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并说明这些变化之所以发生在开封城,和它成为当时的漕运中心有着必然的联系。认为正是漕运的发展,使开封由区域性的地方城市逐步演变为发达的全国性都市,是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一个具有标志性的飞跃。  相似文献   

18.
思想史的进程表明,宋代由于城市、商业的发达和市民阶层的壮大而出现某些新的变化.李清照崇尚自我的价值观念,是对旧的思想传统的背叛.她的词作、词论提供了这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刘美,一个原以煅银为生的平民,因裙带关系进入了宋代的政治舞台,成为宋代上层官僚中的一个小人物,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使自己的家族不断壮大、兴旺发达,而从他的家族身上也能折射出宋代社会的特色,看出宋代的贞节观、世商的通婚相像以及官僚之间的政治婚姻。  相似文献   

20.
在宋代近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宋代社会所出现的好讼民风、发达的契约制度与书铺机构等因素,催生了发达的书证制度。宋代书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要有契约与政府档案等书证类型。宋代形成了发达的书证防伪与鉴别技术,书证在民事司法中得到广泛运用,成为民事司法中的"证据之王"。以宋代书证制度为理据,不难看出中国传统司法法具有较强的确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