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河南省体育旅游的发展前景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南地处中原,有丰富多彩的体育旅游资源,为河南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以"中部崛起战略"为契机,提出了今后河南发展体育旅游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河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文化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原经济区建设为河南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河南要克服文化旅游发展中的不足,抓住历史机遇,发挥资源优势,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延伸产业链条等措施,加快文化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3.
围绕"古、河、拳、根、花"和"一带四区"的开发,河南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和一定品牌优势的旅游景区和旅游形象.而郑州在河南旅游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当前的旅游发展形势下,分析郑州市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开发的序列,有助于郑州市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和旅游业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郭潇  李杰 《科技信息》2009,(24):211-212
滑雪旅游是冬季旅游的一大热点,也是体育产业的一大亮点。本文通过对伏牛山滑雪场的实地调查,对河南滑雪旅游环境进行SWOT分析,认为目前河南滑雪旅游发展模式中还存在着市场培育不完善,产品结构单一,营销模式简单化等问题。为进一步促进河南省滑雪旅游的发展,要以游客为导向,不断优化整体旅游资源,加强产品延伸,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从而促使河南滑雪旅游的产业化、科学化发展。并指出政府在滑雪旅游中起到的规范市场、监督市场的作用,一个完善的市场机制离不开政府的监管。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增长,旅游多元化的发展,宗教旅游在旅游市场中也快速发展。河南郑州少林寺景区作为全国知名佛教旅游胜地,在景区的发展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佛教文化不够"、"佛教旅游体验不深入""、过分商业化""、缺乏休闲养生"等。少林寺景区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问题才可以在佛教旅游中独占优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1978~1984年期间河南农业生产发展动态的地域差异。从发展速度、农业结构和作物布局变动等三方面探讨了各地形成的不同发展态势和原因,进而提出了河南农业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四个问题。由于这种研究方法把时间动态和区域差异紧密结合,因此对指导当前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对宁夏近年来农业生态旅游的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以银川市"塞上江南"枸杞园为例,进行了资料搜集和实地调研,通过分析枸杞园的区位条件、资源优势、客源市场等因素,指出了开发农业生态旅游的设想.全力打造"塞北第一红色庄园"的旅游品牌,从旅游项目、旅游线路及旅游纪念品等方面进行了旅游产品的综合开发.在此基础上,对银川市农业生态旅游产品的结构及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寻求西北回族地区借助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8.
2007年末,我国对法定节假日进行了重大调整,增加了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 ,缩减了"五一"长假.这样的调整对于中国社会诸多方面产生了影响,旅游业的发展也将发生深远的变化.本文主要探讨节假日的调整给河南假日旅游带来的影响,河南假日旅游应如何应对这一变化以及河南假日旅游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河南历史文化文化源远流长,其以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而堪称旅游资源大省,在我国旅游空间格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与其他各省相比,河南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上起步较晚,文化旅游资源内涵挖掘、资源整合、市场宣传等方面均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论文结合河南文化旅游资源现状,深入分析其文化旅游资源特点,并提出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河南旅游业存在的文化性薄弱问题,从树立文化旅游大产业的理念、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具有河南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重视非物质文化旅游、全面实施整合开发、依靠文化创意促进旅游产品升级、建立提升旅游业服务质量的长效机制等方面,为河南文化旅游的强省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论河南旅游商品的深度开发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河南旅游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旅游业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中,河南旅游商品的开发和利用却一直处于薄弱环节。通过合理调整旅游产品结构,积极引导旅游购物消费,建立旅游商品深度开发与利用体系,开发突出河南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提高产品质量,建立河南旅游商品完善的销售体系等措施,将实现以提高旅游商品的收入来提升河南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带动旅游相关产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梁冰  任俊香 《科技信息》2010,(25):115-115
本文从跨文化交际与旅游活动的紧密联系入手,揭示旅游动机的一大类型即追求异质文化,从而引出与众不同、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对于旅游产业的重要影响及作用。进一步再论述旅游和文化两种产业实行结合、跨越,关系相辅相成,并联系河南旅游的实际状况提出了六点建议,有助于河南旅游文化产业在跨文化交际活动日益频繁的大环境中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休闲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相交叉的新兴朝阳产业,是城郊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河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和旅游大省,发展休闲农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河南省休闲农业已呈蓬勃发展之势,但休闲农业的发展仍处于不成熟的初级阶段,存在着政府扶持不够、监管不力、经营者管理不善、消费者缺乏认知等问题,需从政府、经营者和消费者三方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4.
生态旅游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漂流旅游由于其较高的体验性受到广大游客的喜爱。本文对河南南阳漂流旅游的开发优势、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进一步推动漂流旅游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基于农业文化遗产这种独特资源的开发,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迅速发展,吸引了研究者的关注.该文从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筛选出530篇国内外关于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研究文献作为原始数据,应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绘制出相应的科学知识图谱.从研究机构、研究作者、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等方面,对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研究进展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研究结论表明:1) 从2006至2021年,国内外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研究的发文量皆呈现整体向前推进的态势.2) 国外研究机构以高校为主,同一国家内的机构合作紧密;国内研究机构集中于北京、南京所在的科研机构和各大高校,同一地域范围内的机构间合作紧密,以闵庆文、孙业红等为首的核心作者及其引领的团队取得的成果丰硕.3) 在已有研究内容上,国外研究主要聚焦于乡村发展和遗产地农产品上;国内研究则集中于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价值评价、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旅游开发等方面.4) 国外前沿研究以亚太地区为主战地,集中于遗产地产品品牌与旅游联动等方面;国内前沿研究集中在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社区参与、发展与动态保护、开发对策等方面.对比借鉴国外研究,今后应进一步拓宽研究视野,采用多学科、跨学科的研究思路;应进一步拓展研究内容,重点关注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动态保护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等方面的研究;应加强定量研究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展多技术下的研究合作,使研究更具科学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16.
河南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兰  蔡建霞 《河南科学》2005,23(5):778-780
概述了河南农业现状,通过对河南农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优化农业结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拓宽农村人口转移渠道、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等对策是河南农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依据近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及近3年的截面数据,对河南省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的发展历程,以及与周边6省区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发现:(1)河南旅游起步较晚,2003年以前发展相对较慢,之后进入加速增长期,且呈现出独有的"四六结构";(2)河南省国内旅游发展远高于入境旅游,这与河南人口众多,旅游资源丰富,交通区位优越有关,可以说具有发展国内旅游的天然优势;(3)河南处于中部塌陷区,航空机场和客运量相对较低,入境游客东西辐射落地人数较小;铁路、公路运输客运量大,但国内外省区游客过境量大、落地游客少,国内旅游以本省游客为主.要促进河南旅游的发展,关键是:(1)加强机场建设,促进入境游客东西输送的落地人数增加;(2)推出更方便的火车和汽车换乘方式,延长国内游客河南落地旅游和滞留时间.  相似文献   

18.
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河南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原地区作为华夏文明的摇篮,文化旅游资源极其丰富.长期以来,河南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挖掘缺乏深度,文化表达技术手段落后,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并未得到充分释放.中原经济区的文化战略定位和旅游发展目标,为河南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带来契机.中原经济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将在保护文化、传承文明和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但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着制度障碍、科技创新障碍和能力障碍等问题.为促进河南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需要从放松产业管制、借力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和推进大型文旅集团建设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发展休闲农业旅游是实现农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以广西为例,从数量、类型、等级和空间属性4个维度构建了区域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综合指数,综合运用资源丰度指数、变异系数、自然断点法和相关系数等方法,探究了县域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空间特征,并提出了空间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县域休闲农业旅游资源整体质量水平一般,吸引力有限,组合类型不够丰富,但是有一定的资源数量规模,开发潜力比较大。(2)县域资源的等级空间表现出连片团状、零星状和环状的发展特征,具有星棋罗盘状、不规则"田"字型格网状、浅"V"型、长带状的空间组合形态特征。(3)区域资源的等级空间表现出连片团状、带状、圈状和环状的发展特征,具有"扁担"型、"马鞍"型、"川"字型、星棋罗盘状的空间组合形态特征。(4)区域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水平与区域空间规模、资源数量规模密切相关;在资源类型有限的条件下,通过整合空间和资源,发展特色休闲农业,构建3个发展核、2个发展区、8条发展带和3个发展圈,可以优化区域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空间,满足城市居民和旅游者的休闲需求。  相似文献   

20.
针对陕西省安康市旅游业发展及城乡统筹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出基于旅游环境优化的安康城乡统筹发展模式:①以自然村庄为基准的构建休闲农业观光园的"村镇化"统筹模式;②以旅游景区为平台的构建服务体系的"小城化"统筹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