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由机床传动系统中,受力变化大的变速组常采用不同模数的齿轮,当中心距一定时,则两对齿轮的齿数和不等,这时确定各齿轮齿数就很麻烦,特提出用计算机求齿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电动滚筒减速机构中齿轮的齿数,模数,齿宽为设计变量,以齿轮体积最小,传动效率最大,润滑条件最好为目标函数,应用模糊理论对 速器齿轮结构进行了模糊优化设计与实例计算。  相似文献   

3.
提出齿轮变速机构中不同模数齿轮副齿数方案的CAD 方法,根据需要可给出符合传动比要求的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齿数方案,传动比存在许用误差的标准齿轮齿数方案,以及综合优化齿数方案。  相似文献   

4.
本文除了从理论上分析了小模数滚切齿轮的齿数对齿形误差、单啮一齿误差和双啮一齿误差的影响之外,主要用统计分析法论证了齿数对这三个高频误差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小模数齿轮中,在少齿数时,这三个高频误差主要取决于齿数而不取决于直径。作者在制订三机部小模数圆柱齿轮及其传动公差标准 HBO-97-78的三个高频误差的公差数表时,比较正确地考虑了齿数的影响,从而放大了少齿数时的公差值。  相似文献   

5.
为控制渐开线内啮合圆柱齿轮副的回差,对设计及制造过程中影响齿侧间隙的各误差因素进行分析、归类并量化。在认识各相关误差的形成机理与周期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考虑对各误差因素进行控制、补偿的可行性与最低成本控制,提出了齿侧间隙控制与补偿方法。包括基于等效变位齿轮的齿厚偏差补偿方法,齿轮变形协调设计,以及考虑各误差因素的最小侧隙啮合中心距设计计算公式。最后采用模数为1,内外齿轮齿数为45、40,精度等级为7级和6级的两对齿轮进行实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将齿轮副的空程回差控制在3′以内。  相似文献   

6.
推导了余弦齿轮传动的重合度计算公式,进一步讨论了余弦齿轮传动重合度随齿数、模数、分度圆压力角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并与渐开线齿轮传动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余弦齿轮传动的重合度随齿数、模数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压力角的增加而减小.在相同的设计参数下,余弦齿轮传动的重合度明显大于渐开线齿轮传动.图5,参12.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齿轮的传动能力,研究少齿非对称渐开线直齿轮的设计方法.采用齿条刀具的切向变位,设计非对称双圆角齿条刀具,推导包括变位的非对称齿轮全齿廓直角坐标方程和无侧隙啮合条件.分析非对称渐开线少齿数齿轮的根切现象,求解不同齿数的齿轮根切点压力角.采用基于少齿数的非对称渐开线直齿轮主动设计方法计算不同齿数齿轮副啮合的参数以及所能达到的最大传动重合度.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主动设计方法,齿轮能达到最大的传动重合度;当小齿轮齿数为4时,大齿轮的最小齿数为7.  相似文献   

8.
研究全摆线齿轮的压力角与其它齿轮设计参数的关系.推导全摆线齿轮的压力角计算公式,选取不同的齿轮设计参数绘制压力角变化曲线,进而找出压力角与模数,齿数和滚圆半径影响关系.全摆线齿轮内外摆线齿廓的滚圆半径相同时,压力角变化曲线与模数无关,只与齿数有关.得出了压力角与其它齿轮设计参数的影响关系,证明了全摆线齿轮应用在内平动齿轮机构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太阳轮的齿数、模数、厚度及行星齿轮的个数是行星齿轮减速器设计中主要的结构尺寸参数.在一定条件下以最小体积为目标,利用优化方法对行星齿轮减速器主要结构尺寸进行优化,取得了一组最优解,这样不仅可以使减速器体积减小,还可以使减速器重量减轻、材料节省和成本降低,对减速器设计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牛顿法求解少齿差渐开线内齿轮副的变位系数,它在封闭图中是啮合角最小值的位置。此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象以往那样要进行繁复的试凑计算。文中推导了求啮合角最小值即两条超越曲线交点的行列式元素——各偏导数;以内齿轮齿数z_2=60、齿数差z_d=1~5为例,对齿顶高系数h_a~*=0.8、0.7、0.6分别计算了啮合角的理论最小值及设计最小值,同时也求出了相应的变位系数;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Z_d及h_a~*对啮合角最小值的影响,并提出推荐采用h_a~*=0.6。用本文的方法,可以绘制封闭图及研究齿轮的基本参数,也可设计渐开线内齿轮副。  相似文献   

11.
双圆弧齿轮的模态与振动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齿轮的固有频率和振型直接影响到齿轮的传动过程、噪声等.应用任意转角位置的双圆弧齿轮齿面数学模型,在Pro/E中建立了高精度的参数化双圆弧齿轮模型.运用Pro/Mechanica分析了齿轮参数对齿轮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的影响,以及特定双圆弧齿轮的振动响应.结果表明,双圆弧齿轮主要为圆周方向振动;齿数增加,对各阶固有频率影响逐步变小;不同齿数、模数组合对低阶固有频率影响较小;改变结构能明显改变固有频率.其振动响应特性为振动去除双圆弧齿轮内应力提供了理论计算数据.图8,表4,参7.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原变速箱设计数据的基础上,以所有齿轮的重量之和作为目标函数,用最少齿数、最小模数和传动比等一些因素为约束条件,以增广拉格朗日乘子法为优化方法,得到了优化数据。将优化数据与原设计数据进行对比,表明该优化设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在满足系统可靠度许用指标、保证传动效率许用值、满足多种运动和强度要求约束条件的前提下,以齿数、模数及齿宽系数为设计变量,以体积最小为目标对非H封闭式行星齿轮传动进行可靠性优化设计,并给出了设计实例及其与常规设计和常规优化设计结果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
针对常规设计中双圆弧齿轮体积较大的问题,在先选定螺旋角的情况下,以圆弧齿轮传动的小齿轮齿数、法面模数及齿宽为设计变量,以两圆弧齿轮的体积之和最小为目标函数,应用遗传算法设计理论,建立双圆弧齿轮传动的遗传算法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采用神经网络对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应用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对双圆弧齿轮传动进行优化设计,可以克服单纯用遗传算法的早熟现象和神经网络发生局部收敛的缺点,体积减少30%以上.  相似文献   

15.
以齿数Z1,模数m,齿厚系数ψR作为设计变量,建立弧齿锥齿轮的物理模型,以体积最小、传递功率最大为目标,以齿轮的强度要求等作为约束条件的优化设计模型。由于齿数和模数是非均匀的离散设计变量,齿厚系数是连续变量,因此,借鉴了连续变量和非均匀离散变量的处理方法———一种混合离散复合形法,并引用离散变量搜索优化方法。在混合离散复合形法基础上,探讨了解决有约束非线性混合离散变量的优化设计问题。经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混合离散复合形法可用于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弧齿锥齿轮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模数变化对多模数渐开线直齿轮副齿面接触应力的影响规律,根据理论齿侧间隙为零原则,推导了多模数渐开线直齿轮副的啮合角计算公式;引入了渐开线齿廓参数,结合基于最小弹性势能的非均匀载荷分配模型和赫兹应力模型,提出了多模数直齿轮副齿面接触应力计算公式并对多模数渐开线直齿轮副接触应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齿面接触应力随模数比增大而减小;采用多模数啮合形式,能减小少齿数主动轮啮合起始点的接触应力;齿面最大接触应力位置在啮合起始点或单齿啮合内点.  相似文献   

17.
NGW型行星齿轮传动分级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级优化技术对NGW型行星齿轮传动的参数进行选取,构建其二级优化的数学模型,包括以模数、齿数和齿宽为设计变量,体积最小为优化目标的第一级优化模型,以及以提高啮合性能为目标的选取变位系数的二级优化模型.使其在保证预定承载能力的前提下,达到整体体积最小和啮合性能最佳的双重优化目的,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结合渐开线斜齿轮和少齿数齿轮设计理论,对少齿数齿轮副各参数进行选取,建立少齿数齿轮副的三维模型,进行少齿数齿轮副的接触有限元分析,得到了少齿数齿轮副传动过程中接触区域和轮齿接触应力。通过对比两种齿面接触强度计算方法,初步验证了以下界点作为齿面接触强度计算点的合理性,为少齿数齿轮副的优化设计和齿面接触强度公式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赵波 《当代地方科技》2010,(11):105-105
本文介绍了一种简捷实用的基于齿轮设计参数:齿数Z,模数m_n,压力角α_n,螺旋角β,齿顶高h_a,分度圆法向最小弧齿厚S_(fmin)来计算盘类齿轮加工时节圆夹具中齿轮外公切圆及滚柱直径的方法,并通过计算机程序(VB)算法实现,自动完成复杂繁冗的数据计算。该方法计算精度较高,实现简易快捷。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给出在已知传动比条件下,由最小轮廓尺寸条件计算双外啮合行星齿轮减速器齿轮齿数的方法,并给出了采用该方法计算齿轮齿数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