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西方新史学与后现代主义思潮同步,是在史学领域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或逻各斯中心主义的颠覆.所谓微观史学之"碎片化",不过是打破宏大叙事独尊的僵化,使史学多元化.就破除文学与史学不可逾越的界限而言,有些趋向中国传统文史哲不分家的情调.新史学之新,本质上可以归结为思维方式的转变--趋向"想象"的"象思维",以及话语趋向"修辞学"(海登·怀特为代表)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社会史在新时期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其开放性和跨学科的研究特色,而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史的碎片化现象。社会史的碎片研究并不等于碎片化,二者需要严格区分。碎片化并不总是由微观取向和跨学科研究造成的,在很大程度上与研究者的研究取向和旨趣有关。从某种意义上说,开放性和碎片化可以被看作社会史的双重面向。打破学科界限仍是社会史发展的大势所趋,而社会史的碎片化倾向则要靠研究者的主观努力来克服。  相似文献   

3.
当前信息种类繁多,媒介形态丰富,受众增加迅速并逐步细化,人们生活中的任何时间段都有媒体参与。受众的注意力变成非常珍贵的资源,大众传媒不断演变成"碎片"。阐述了碎片化及受众碎片化的含义,分析了网络媒体受众的碎片化情况,探讨了网络媒体受众碎片化的影响和网络媒体受众碎片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奴隶叙事的巅峰之作《宠儿》里面充满了后现代的叙事技巧,碎片化便是其中的一种,碎片化叙事使得文本的主题指向更多的可能性。通过碎片性叙事,莫里森对文本中的灵魂人物宠儿完成了身份的解构。任何叙事都是制造人物身份。莫里森对宠儿身份碎片化的解构,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中得以还原,身份得以建构。碎片是对个人以及整个族群命运的隐喻,是对一段血腥、荒谬与黑暗的历史的隐喻。建构,目的就是为了修复那段被中断,或被改写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中后期,随着西方微观史学兴起,美国女历史学家娜塔莉·泽蒙·戴维斯以独特的微观史写作手法创作了《马丁·盖尔归来》.她将故事集中在了一个小人物的身上,运用历史学家的微观精神将其放大、扩展,甚至延伸到与整个家庭乃至社会,从而完成了由小见大、由浅入深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正智力共享正在不可能发生的地方发生着,并且已经成为创新的热点。这些不可能的地方,就是被称为"铁锈地带"的地方,也就是在前一轮竞争中被打败的城市和地区。有一个问题困扰着大部分的城市,地区和国家:怎样才能变得更有竞争力?这不是一个新问题,但如今这问题越来越紧迫,越来越复杂。由于全球性竞争,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再加上贫富差距的越来越大,让拥有竞争力成了全球性的抽奖活动。在《世界上最聪明的地方》一书中,美国著名政策  相似文献   

7.
著名印度学者恰托帕德亚亚在所著《人类学与科学编史学》一书中,就人类学和科学编史学进行了专门的论述,对人类学和历史学的关系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为科学编史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主要是在论述作者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对之进行相关分析和评价,并对"用人类学方法来理解和研究科学技术史"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彭忠德先生《秦前史学史研究》系作者研究先秦史学史三十年的总结之作。该书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迄今为止,笔者似未见相关书评问世,笔者后学,不揣固陋,妄谈读后感受。彭忠德先生《秦前史学史研究》一书,分别讨论了"秦前"与"先秦"、史.历史、中国史学分期、秦前史学优  相似文献   

9.
<正>由四川省农业厅、省商务厅等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于5月8-11日在成都举行。在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千亿川茶产业"的背景下,本届茶博会围绕"提升消费氛围、推动全民饮茶"主题,搭建茶业消费、贸易、交流平台。本届茶博会布展面积达4万平方米,分设国际名茶馆、中国名茶馆、四川名茶馆、茶具茶道文化馆等四大主题馆。来自云南、福建、安徽、湖南、广东等20余个省(区、市)以及斯里兰卡、韩国等国家的近500家茶叶、茶具、工艺品企业参展。本届茶博会将刷新多个"第一"——四川展团企业第一次实现大规模增长;全球最大的茶包生产商将参会并做主题演  相似文献   

10.
社会文化史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史学研究领域兴起的新流派。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取得了诸多成就,特别是理论和方法上的推陈出新。尽管从整体上看它仍是一个新生学科,存在着研究对象碎片化、缺少本土化解释理论等缺陷,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门学科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研究前景,值得学者们为之努力。  相似文献   

11.
郭岸 《世界博览》2012,(16):84-84
正《红楼梦》翻译成英文后有2500页,400多个人物也让读者一头雾水。陈宝琳决心将其简化改写。中国人熟悉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但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故事却不为西方所知,原因可能是这部中国古典著作翻译成英文后有2500页,书中涉及到400多个人物,让普通的西方读者望而却步。不过很快,英语世界的读者就要看到一部另类的《红楼梦》了。同名小说7月在美国出版,作者  相似文献   

12.
《茶馆》是老舍后期的代表作,又是中国话剧艺术的巅峰。作品中的亮点是潜台词含义丰富而且深刻,本文试图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分析《茶馆》潜台词含义的表现以及《茶馆》潜台词的特点,通过对这两方面的分析为话剧潜台词的研究提供一个新思路,同时也会帮助读者或观众更好地理解作品。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史学异彩纷呈、蓬勃发展的今天,中国史学研究更应当明确立场、有自己的原则坚守,以防止沦为被西方"大历史"笼罩下的"小历史",失去中国特色。为此,"史料实证"必须坚持,因为它体现史学本质特征;"历史解释"要客观、公正,把史实置于当时的历史坐标中,不能文学化,更不能"戏说"。中国是史学大国,留下很多传统史学遗产,理应加以继承,突显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必须坚守,它是使史学成为科学的必须。  相似文献   

14.
对历史学稍微有兴趣的人可能会发现,今年以来出版的史学方面的书中,有一类可谓红火,就是“口述史”。照后现代主义的看法,历史是由碎片拼贴而成的,以往的那种历史叙事都是所谓“宏大叙事”,都是用一些自以为重要的事件遮蔽了其他的东西,所以要拼命发掘边缘的东西。用  相似文献   

15.
运用系统论观察人类历史,我们会认识到:历史也是一个由社会运动各个方面有机组织起来的大系统运动,要有复杂的立体式的网络关系,而不是机械历史唯物论所规定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那种三段式塔式结构。在历史运动中,一切都以相互作用形式进行着,但各方面的力量不平衡,经济是最始初的原因。这种认识,将有助于开拓史学研究的视野,变革传统的史料观和史料搜集法。同时,也使研究者清醒地意识到:史料不等于史实,史实不等于历史规律,从而将史料的微观研究与史学的宏观研究,有机结合为一体。运用系统论,还有助于改造旧的传统史学结构,并引进中介、层次、结构与功能对应等新的科研方法,形成综合性的动态研究法和立体研究法。尤其重要的是,系统论是改造史学工作者思维方法的重要理论武器,是其智力结构建设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比史学研究本身的突破更具有深远意义。这一切表明,系统论在史学研究中的运用是可行的、有效的和有科学依据的。  相似文献   

16.
<正>"创新梦"需要千千万万个"创客家"。当前我们国家正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国家强大靠什么,必须靠科技、靠创新;实现中国梦靠什么,必须靠科技、靠创新。没有创新,中国梦不可能成真。实现创新梦的关键在人。这其中,创客是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是实现创新梦的生力军。杭州城隍山下的一家茶馆,叫"1535茶馆",这可不是一般的茶馆,而是一个别样的"众创空间"。  相似文献   

17.
正电子邮件是捅一下,而书信是爱抚。在发表《夏洛特之网》九年之后,1961年3月,作者E·B·怀特收到了一位小粉丝的来信,在信中,这位名叫凯丝的年轻崇拜者想知道作家的下一本儿童读物何时会面世。对此,怀特作了回应:"我很想再为孩子们写本书,但我所有的空闲时间都花在回信上了,这些信件都是来自那些读过我之前作品的小读者们。所以,出新书看来没什么希望,除非你能在美国掀起一场名为"别写信给E·B·怀特直到他出新书,的运动。"这故事足以  相似文献   

18.
翟诺 《创新科技》2004,(8):26-27
<正> 陶建幸喜欢看写毛泽东的书、写巴顿的书、写拿破仑的书,可能他们的事迹影响着陶建幸,将他塑造成一位公众人物。但陶建幸却怕成为公众人物,用他的话讲,"没有隐私,不自由了"。与陶建幸面对面时,你很容易在他身上找到一个成功者所具有的自信和一个领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图书在出版的时候都会伴有随书光盘,由此产生了对光盘管理的新课题。随书光盘的数量不断增加,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就连容量也越来越大;如何分类、如何保存、如何更好地方便读者阅读逐渐摆在眼前。在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后,成都体育学院图书馆开辟了一条书盘分开管理和选择性网络化管理相结合的创新型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山西太原读者王亦周来信说,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大家越来越关注,我也很注意阅读这方面的文章。但在谈及"减排"问题时专家常会提到一个词——清洁发展机制,好像中国也在做这方面的事情。前不久,在澳大利亚召开的APEC会议也提到了这个问题。清洁发展机制是怎么回事,希望《世界知识》做一下介绍。我们请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的副研究员庄贵阳博士来回答这个问题。——编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