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两晋之际,今河南籍儒者干宝所撰《周礼注》,是河南三礼学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原书虽大致于北宋仁宗宝元二年前后亡佚,但南朝、唐宋时期的若干学者皆有征引。清代,王谟、马国翰、黄奭加以辑佚。现存干宝《周礼注》对《周礼》中的字、词、句进行释义、校勘、音读等。它具有因袭、完善、修正郑众、郑玄等前儒学说、注重创新、微观问题与宏观问题并重、简约注经风格、多用今制诠释《周礼》、未受佛教或道教思想影响等特点。其后世影响,既体现于后世儒者对干宝《周礼注》的征引、赞成、完善、批评等方面,也体现于对古代实物的鉴别指导意义方面。  相似文献   

2.
为了重新释读《说文解字》目部"眄"字的字义以及探讨含有"不正"义素的词语之间的关系,文章通过对比分析目部与"眄"意义相关的字以及其他部首含有"不正"义的若干字,对这些字的辨析可以准确地理解《说文解字注》的疏证,有助于更加深入地认识目部?、?、眄等字,通过分析同义词、同源词之间的音义关系,能够系统地梳理词语关系,也能更科学地检视《说文解字注》中出现的一些误解。  相似文献   

3.
《汉书·惠帝纪》中的"耳孙"一词的含义历来说法不一,颜师古《注》引用了前人三种看法,或以为曾孙,或以为来孙,或以为仍孙。仔细梳理《汉书》中的相关文献,张家山汉简中的相关材料,可以看出"耳孙"一词当为"曾孙",即第四代子孙,而不是仍孙。  相似文献   

4.
况周颐的《粤西词见》是广西历史上第一部词作总集,其编纂的动机除保存粤西词作文献之外,还有借编撰以度无聊生涯之意。在存词、选词、评词、注词等方面有其特殊的价值,同时又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作为一部重要的词学文献著作,其草创之功不可抹灭。  相似文献   

5.
李善注释《文选》时引书众多,就字书而言,《字林》虽条例不多,但它的辑佚价值吸引笔者研究。本文就《文选》李善注引《字林》中字、词,同《说文》进行比较分析。从《文选》李善注引《字林》同字解用《说文》引申义、《文选》李善注引《字林》同字解较《说文》更符合文本含义、《说文》本身释义的偏差使李善注《文选》引《字林》舍《说文》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结论:就李善注《文选》而言,引《字林》较《说文》的确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6.
《昭明文选》又称《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选录了东周至南朝梁约800年间130余位作家的诗文700余篇,分为37类。其中包括很多梁代以前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对于梁以前的文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献价值。历代多家为之作注,在所有注本中以李善注影响最大、流传极广。千百年来,《文选》和李善注相互依存,注以文传,文以注显。《文选》李善注共六十卷,注释中大量使用"同""通"等术语,诸如"音义通"、"音义同"、"古字通"、"古字同"、"某某同"、"某某通"、"古今字通"、"古今字同"等详释汉字的形音义。我们通过梳理《文选》李善注中"同""通"术语,并对这些术语的使用情况进行辨析与总结,进而揭示李善释《文选》时使用这些术语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秋望》一诗乃李梦阳名篇,历来也为众多明诗选本、注本所选入,然而各家的注释却不尽相同,尤其是"朔方""客子""野马""飞挽"等词,因而有必要加以考辨,以更好地理解此诗。而通过结合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再结合字词在古诗词中的用法,可得此结论:"朔方"当指宁夏,"野马"应是实指,"客子"所指为戍边的将士,"飞挽"当释为在黄河渡口用船只、车队迅速运送粮草的场景。  相似文献   

8.
外动字是《马氏文通》根据意义划分出的汉语动字的一个次类,可以带止词是外动字重要的语法功能之一。在《外动字与止词》节,《文通》着重讲述了几类特殊外动字的用法:"教"、"告"、"言"、"示"等动字带双止词;用为"作为"义的动字"为";动字"谓"、"言"等以顿、读为止词;以及在特定条件下外动字止词前置等。  相似文献   

9.
任渊《山谷内集诗注》是黄庭坚诗各注本中影响最大的,他运用大量术语展示黄诗的语料来源,对黄诗的语源、诗意原型和句式结构等进行笺释,最终获得黄诗的意义。《山谷内集诗注》中术语的运用,使所注之词句在原诗中担任的修辞功能一目了然,这让诗注兼有论诗的功能。《山谷内集诗注》旨在解决意图与表现之间的关系问题,即内在的"意"如何通过外在的"言"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杜诗“逃禅”一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逃禅"一词出自杜甫《饮中八仙歌》,宋以后,文人多用之,但其意义却多有不同,历代注家对此词的理解也多有歧义。杜诗"逃禅",其义实为"逃出禅戒",后引申发展为"遁世而参禅事佛",即逃入禅,同时,在此基础上延伸出第三义:禅坐,有类似禅定之状态。  相似文献   

11.
"说文学"在汉语文字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而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则是"说文学"中的巅峰之作。《说文解字注》虽是一部卓越的煌煌巨制,但它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拟从《说文解字注》木部字的校勘着手,窥探《说文解字注》对《说文》校勘的概貌。  相似文献   

12.
《河图》、《洛书》——中华文化起源千古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河图》、《洛书》的由来与争论(一)“有名无实”的神圣图说诸说“河图”一词最早见之于《尚书》,《尚书·顾命》篇曰:“赤刀、大训、宏壁、琬琰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按后来汉人所作之注,《尚书》本有在“河图”一词之下加上“洛书”二字的,所以河图、洛书之词的出现,最早  相似文献   

13.
以日藏古抄本《文选集注》汇录李善注中所残存的130条"再见从省"注例为据,参鉴比勘北宋监本、尤刻本、奎章阁本、明州本等宋刻本,对《文选》李善注"再见从省"义例进行细致入微的探究,指出诸宋刻本李善注例中"然同卷再见者,并云‘已见上文’,务从省也"之"卷"字当为"篇"字之误。并分析论证诸宋刻本李善注"再见从省"义例的讹误之处,多为后人臆改,或为旁注所阑入,从而对诸宋刻本《文选》李善注"再见从省"注例中所存在的抵牾矛盾之处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黄"在《诗经》中的使用既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又能反映当时社会的文化信息,对它的研究有利于了解先秦时代色彩词的特点。本文从"黄"在《诗经》中的意义、组合方式、使用特点三方面来浅析《诗经》中"黄"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段王裁撰有《诗经》的专著多种,提出了不少精辟独到的见解。他在《诗经》研究方面的创获,不少地方得力于他对《说文》的深入研究,而他研究《诗经》的成果又大大深化了《说文注》的内容。本文主要根据《说文注》和《诗经小学》两书,试图从订正文字、考释字义等方面,探讨段氏在《诗经》研究上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对《说文解字》小篆及古文字体多有改订.文章通过对“上”“社”“瑁”“词”“要”和“(牵)”等段氏所改字例的分析,探求其改订之得失.  相似文献   

17.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对《说文解字》小篆及古文字体多有改订。文章通过对“上”“社”“瑁”“词“要”和“卒”等段氏所改字例的分析,探求其改订之得失。  相似文献   

18.
况周颐癖词五十余载,词论、词作成就卓著。其词集除《蕙风词》之外有总集两种、别集十一种,为其成就更高的词论所掩,未引起学界足够重视。其词集自序、论词之词、词之题序与自注,蕴含丰富的词学理论,可与《蕙风词话》正续编及其他词学文献相互发明,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其扩展了况周颐的词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9.
《说文解字注》是研究《说文解字》的著作中最值得称道的一部,它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文章主要是利用古文字资料,从《说文解字注.木部》校订《说文.木部》字形的角度来管窥《说文解字注》在字形校勘方面的成绩和缺失;而段玉裁对木部字的校勘方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增补字形、删除字形、更改字形和互换字形。  相似文献   

20.
周及徐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文选的注释通俗易懂,但全书成于众人之手,在词的本义、引申义上出现注释错误,主要有:将本义注成引申义;将引申义注成本义;同是引申义而注错。本文选取16个例子,从上述三个角度加以辨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