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运动干预对13~14岁肥胖少年心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3~14岁肥胖少年进行为期8周的运动干预,选取BMI、肺活量、心功指数和最大摄氧量等指标进行前后对比分析,观察运动干预对其心肺功能的影响。研究结论为运动干预能明显改善肥胖青少年的心肺功能、身体形态以及体质健康状况。按照实验设计的科学运动方案进行持续性的运动锻炼,更能有效改善心功能指标、提高心肺功能能力,非常有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及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探讨运动干预对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影响.选取非体育专业的27名大学生进行运动干预实验,方案为12周中等强度的有氧耐力和力量性练习,实验结果表明:12周的运动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大学生身体成分比率,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有利于提高身体柔韧性.运动干预可以改善大学生健康状况,提高大学生健康体适能水平.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生运动技能学习障碍相关因素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机抽取武汉市中小学校6所,以其中运动技能学习困难的中小学生共计180人为研究对象,对中小学生运动技能学习困难的相关因素及其主成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中小学生运动技能学习障碍(困难)相关的体质、心理和其它因素由多种因子所组成.中小学生运动技能学习困难相关体质因素的主成分由运动素质因子(灵敏和速度)、身体形态因子(体重等)和身体机能因子(心率)所组成.相关心理因素主成分由智力因子、身体症状、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过敏倾向及冲动因子所构成.其它相关因素主成分由体育成绩因子、文化成绩因子和体育态度因子组成.  相似文献   

4.
负性情绪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研究立足于新时代中小学生在公共危机状态下的负性情绪问题,通过干预-对照组前后测实验设计,采用萨提亚模式对所选的干预组240名中小学生进行为期8周、每周2小时的干预,而对照组240名中小学生不采取任何干预方法。结果发现,萨提亚模式可缓解轻度抑郁症中小学生的抑郁情绪,能够降低轻度、中度焦虑症中小学生的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5.
杨蕊竹  何志海 《科技资讯》2023,(2):240-243+256
目的 探究相同训练时间、相同训练量不同训练手段的长期游泳运动对大学生执行功能和心肺功能的影响,为医疗康复治疗和体育教育实践活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60名大学生(年龄(20±2)岁,男女各30人)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HIIT组、MICT组、CON组,每组各20人,进行为期12周每周4次的游泳运动干预,实验前后进行执行功能和心肺功能测试。HIIT组进行30 min,不低于85%HRmax的强度完成8×50 m自由泳训练;MICT游泳训练组进行30 min,以≥60%HRmax且≤80%HRmax的强度完成400 m自由泳训练;CON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游泳运动干预。结果 运动干预后3组受试者在抑制功能方面反应时均有不同幅度上升,说明抑制功能有所下降,但数据下降幅度很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刷新功能方面,3组受试者反应时均有不同幅度下降,MICT组运动干预效果好于HIIT组和CON组。HIIT组和MICT组对转换功能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与CON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12周的HIIT和MICT游泳运动对大学生执行功能和心肺功能均有积极影响。MICT游泳运动...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的健康。在广州各大公园的清晨与周末都可以看到人们进行运动的场景。其中多数人群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而陪同孩子进行锻炼。由此可见,培养中小学生体育兴趣爱好,对促进我国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文中就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以及其对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制定以发展高校中年体育人口的身心健康为主要内容的健身运动处方,并在中年人的健身运动中进行运动处方锻炼实验,探讨健身运动处方对高校中年体育人口进行健身锻炼指导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进行健身运动处方锻炼能有效的改善高校中年体育人口的身体机能,增进身心健康.运用健身运动处方组织高校中年体育人口进行健身锻炼是受欢迎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谢迅 《皖西学院学报》2006,22(5):113-115
本文围绕大学体育目标的内涵对定项运动的价值及功能进行系统论证,认为定向运动融入大学校园能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丰富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突出体育教学的效果综合性,符合学校体育改革方向,对促进实现大学体育目标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谢志英 《科技信息》2012,(30):332-332
在赛艇运动训练过程中,身体成分从力学上和能量代谢上对机体产生不同作用,对人体的生理特性、运动能力均有影响。身体成分的结构和比例合理,对有效控制体重,科学安排训练,保证最佳运动能力十分重要。同时不同的运动项目,不同的运动形式,对运动员的身体成分的要求不同。随着现代竞技体育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运动员的身体成分与运动能力的密切关系。综观各个运动项目,身体成分是取得良好运动成绩的重要决定因素。国外学者各自运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对不同项目、不同等级运动员进行了身体成分分析,本研究拟对河南省女子赛艇运动员身体成分进行分析,以期找到最佳竞技能力的身体成分模型.  相似文献   

10.
当前研究对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隐性体育行为的教师干预策略进行了探讨.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专家访谈等方法对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隐性体育行为的表现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隐性体育行为的教师干预策略,以期为有效改善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身心健康状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也是教育的本钱。普通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又是衔接学校与社会的桥梁,学校实施健身教育,培养健身意识和终身体育思想,掌握熟练的健身方法,对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进而为带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采用综合方法对4省36所中小学的公共安全教育与伤害防范工作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校园公共安全教育多以说教形式为主,伤害防范普遍缺乏实际操作和演练,导致中小学生公共安全知识相对贫乏,伤害防范和急救能力存有较大差异.应针对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需求,设计和完善公共安全教育和伤害防范工作的制度和措施,将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因素和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为21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少灾的人力资源环境,为创建安全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正确认识健康的概念,把握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在体育教学中不断更新观念,改变学习、训练方法,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实验等方法探讨美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问题。当今社会体育课程改革是必须解决的首要任务。研究认为:重视学校体育中教学法的重要性,把体育教师培养、培训作为发展学校体育的基础,改变大学体育和中小学学校体育的现状,促使体育教师了解大众文化和社会文化形式,打破传统体育教学和传统习惯主导学校体育课程的局面,关注学校体育的教学质量,重视学生主体在体育课堂上的感受等。研究试图掌握中小学体育教师如何通过教学巩固体育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实验基于学校体育课程构建和客观化。  相似文献   

15.
高职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高职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异性交往引起的困惑;理想和现实的冲突引起的迷惘;由经济困难所引起的心理矛盾等方面,阐述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表现。本文从高职学校体育的功能、目标、体育教学的过程、课外体育活动等视角来说明高职学校体育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可能性;并提出通过提高体育工作者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及能力、科学的安排体育负荷、营造宽松运动环境等具体做法来实现高职学校体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大学生体质普遍下降的情况,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应该是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更新教学项目与内容,有针对性地改善大学生体质弱项。以提升大学生体质为切入点,开展切实的运动训练,为大学生未来的人生与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身体基础。文章对大学生健康训练的操作方法与实施路径进行研究,为大学生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中小学生不同学习阶段心理健康特点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北京市中小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特点,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用俞国良教授编制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为研究工具,在不同的抽样阶段分别采用分层抽样、随机抽样的方法,共获有效问卷4170份。结果: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从高到低呈下降趋势。伴随年级因素,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结论:中小学生所处的学习阶段和其心理健康状况有密切关系;年级因素和心理健康水平呈现出一定联系,在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身上分别有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内蒙古部分乡镇寄宿制中小学校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乡镇寄宿制小学生表现出较差的心理健康状态,在强迫、偏执、人际关系、焦虑和情绪不平衡方面达到轻微心理问题,分析其可能原因:寄宿制小学生不善于求助,亲子沟通较少,不善于处理人际矛盾,对学业压力存在不适应以及对住宿生活难以适应的原因。乡镇寄宿制中学生中,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较少,而高中生则在强迫、焦虑、学习压力和情绪不平衡方面表现出心理健康问题。究其原因为:高中学生面临的压力较初中生更为多元,在人际交往方面也表现出比初中生较大的压力。另外,大部分初中生都能正确面对挫折,但中学生中部分学生自制力较差。在此调查结果的基础提出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及辅导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了解新疆不同经济发展区汉族中小学生身体机能指标间存在的差异及其原因,为新疆不同地区汉族中小学生健康水平提供客观依据。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省会城市(好片)、经济较发达地区(中片)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差片),共测试7167名学生,对测试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地区中小学生身体机能发育情况。好、中、差三片区中小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状况与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文章提出必须高度重视新疆不同片区间中小学生身体机能指标存在的差异,应进一步加强体育锻炼,合理膳食、体质干预,缩小不同地区间中小学生体质上存在的差异,进一步提高新疆汉族中小学生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韦画世 《科技信息》2012,(1):306-307
本文针对学校普遍存在的身体素质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进行研究,力求找到适合于学生身心的练习方法和手段,发挥体育原有的教育价值和健身功能,使传统的身体素质教学变得有活力,使枯燥无味的练习变得有生机,使学生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参与,使身体素质练习达到育体、育心功能,丰富生活,调剂情绪,交流情感,融洽群体意识,让学生体会快乐体育的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