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灵感是人们在创造过程中的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灵感思维同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一样,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思维形式。数学教学中灵感思维培养应有其途径。  相似文献   

2.
一、灵感是客观存在的灵感是人类在创造性活动中出现的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对这种奇妙的心理现象的思考和追求由来已久,但在我国曾一度被列为禁区,甚至否定它的存在,认为灵感只是主观臆想而加以批判,1980年7月钱学森在《关于形象思维问题的一封信》中明确指出“灵感”在创造性思维中是不同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思维形式。1981年他两次提议,把灵感思维、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并列,并指出“我们掌握了灵感学,人的创造能力将普遍地极大提高,有利于提高创造性的效率。”爱因斯坦依据自己的科学创造实践得出结论:“我相信直觉和灵感”,他一再强调在科学创造过程中,从科学观察和实验到一种新颖见解的脱颖而  相似文献   

3.
欧阳晓夏 《科技信息》2011,(19):I0222-I0223
灵感思维也称做顿悟,它是人们借助直觉启示所猝然迸发的一种领悟或理解的思维形式,是一种能动性极高的复合机制。人们普遍认为思维基于心理或大脑活动机制,忽略了语言在思维活动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心理语言学以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为研究核心,能透过语言现象发掘其蕴含的本质,更有利于探究思维这一抽象本体。本文基于心理语言学层面对前人已解释的灵感思维的作用机制加以分析,试图深入地探讨灵感思维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4.
灵感是一种顿悟现象,是艺术、科学活动中由于某种事物的启发而突然产生创造性思路的一种思维状态,是一种职业的敏感,是思维积淀的爆发,是思维活动从量变向质变的飞跃,是潜意识向显意识的突破.一提及艺术活动中的灵感,人们往往联想到诗人、画家、音乐家,联想到艺术创作,而很少把它与艺术欣赏联系在一起.其实,欣赏活动中是有灵感活跃其中的,对这一灵感现象进行系统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灵感三部曲     
人的思维,有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三者对于人们加工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有着相互不可替代的作用.灵感来自人们的无意识想象,是偶然性范畴的一种思想现象.它是指对某个问题或某种情况的一种突如其来的顿悟和理解.作为高层次的刨造活动,灵感具有独特的魅力,灵感的获得会使人感到无比的兴奋和欢愉.  相似文献   

6.
当今处于“信息时代”、面临“信息变革”,“知识暴涨”的冲击,人们已不满于对思维原有的理解,国内外学术界逐渐重视对灵感的研究。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教授曾对灵感作过精辟的论述。钱学森教授指出:“不仅有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而且还有灵感思维。”不过,值得提出,目前关于灵感的研究尚远未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学术界对灵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不予承认,有的认为只是一种心理状态而非思维形式,有的认为是苦思力索后的“顿悟”现象等。刘奎林在《灵感思维与科学发现》一文中对灵感作了理论假设,钱学森教授表示赞同。刘奎林认为;“灵感是显意识和潜意识的相互作用。”认为: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笔者对“创新思维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培养”课题研究中的一项研究专题。在人类的创新思维的智慧王国里,最令人困惑和神往的就是灵感(inspiration)了。物理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阵地。因此,需要探讨课堂教学中培养和诱发灵感思维的规律和方法。本文调查分析了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诱发灵感思维的因素,论述了物理灵感思维的特性以及在物理教学中促成灵感思维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灵感和动作思维是琵琶演奏中两种重要的思维形式.灵感思维是大脑瞬间产生的一种创造性的认识,具有创造性、跳跃性、瞬时性等特点.它可以促进琵琶演奏技巧能力的瞬间升华,可以创造性地表现乐曲情感.动作思维将思维寓于动作之中,具有模仿性,实践性和直观性等特点.它有助于对演奏的基本动作和表观性技巧进行适当调控,有利于建立合理的"动力定型".  相似文献   

9.
灵感是科学认知的一种基本思维形式,它在创新思维中占有重要地位.从认识规律和科学发现规律出发进行考察,逻辑与非逻辑互补律、机遇启示律和显意识潜意识融通律是激发灵感的三条重要规律.从认识的过程分析,灵感的产生需要以量变做准备,是长期积累、艰苦探索的结果.灵感的产生除了需要个体具备必要的知识基础外,还需要具备必要的社会条件.要克服灵感的不足,提升、完善灵感提示的成果,必须进行逻辑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创造需要突破,突破需要创造思维方法。灵感思维方法是进行突破性创造的第一思想工具,灵感创造能力是突破性创造的第一创造力。灵感思维方法具有把"原先的知识"和"成功的东西"连接起来的功能。掌握灵感思维方法开发灵感创造能力,对提高自主创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力分析研究灵感思维方法理论与开发灵感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1.
自从英国美学史家奥斯本(H·Osborne)的《论灵感》一文在《英国美学杂志》1977年夏季号发表后,引起了我国美学和文艺理论工作者的重视:有的同志认为,灵感是一种很可珍贵的精神状态,它不仅存在于艺术创造活动中,也存在于其他思维领域,对它的作用与力量不可忽视或低估:有的同志则认为,虽然灵感是人类思维活动中所存在的一种客观现象,但在艺术创造活动中过分强调灵感的作用,有害无益。但究竟什么是“灵感”?它的本质和它所赖以产生的基础是什么?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缺乏明确而科学的规定性。为了把灵感问题的探讨引向深入,我想借鉴一下历史这面镜  相似文献   

12.
论灵感思维     
一灵感是一种思维方式人类很早以前就发现灵感。在西方,公元前四百年左右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就提出:“没有一种疯狂式的灵感,就不能成为大诗人。”“一位恃人以热情并在神圣的灵感之下所作的一切诗句,当然是美的。”此后,西方一直使用“灵感”这一术语。在中国,对灵感的论述比较迟一些,到西晋陆机才明确题出。但他一提出,就对它进行了相当精辟的论述。我们中国古代不用“灵感”这个术语,而用其他术语,其中有应感(陆  相似文献   

13.
灵感是一种有规律的思维活动,在人类的创造性活动中至关重要。翻译过程中的灵感闪现既可以帮助译者突破翻译“瓶颈”,又可以提升译文质量。翻译灵感的产生遵循一定的过程和规律,是译者主观努力和一定客观条件相结合的产物。因此,译者应该积极主动、有意识地创造并完善灵感激发的条件,为翻译中灵感的爆发作好准备,以便达到提升译文质量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4.
创造思维形式是创造性课堂教学的第二要素,是创造性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常见的创造思维形式有:联想思维、发散思维、收敛思维、侧向思维、逆向思维、灵感思维、直觉思维、形象思维、想象思维、立体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材中的某一点(创新点)或某一问题,培养学生的某一种创造性思维形式。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创新"已成了新世纪最受关注的词语。提到创新,我们就会想到创新思维。那什么是创新思维呢?思维是智力活动的核心,而创新思维是由直觉思维、发散思维、灵感思维、逆向思维等结合后组成的高级思维,它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16.
室内设计快速表现原理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设计快速表现是一种借助图示语言表达设计思想的方式,又是一种思想与图像相互激发而产生灵感的方法,有着艺术欣赏和技术实用双重特性。设计师创意和灵感用室内设计快速表现来表达.使得室内设计表现成为一门源于技术而高于技术的艺术。它展示了设计师的创造思维,专业知识和独特个性,同时也是其与客户交流沟通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灵感是人类思想中最亮丽的火花。对真正的艺术创作而言,没有灵感的艺术是苍白的复制。对陶艺创作来说,灵感至关重要。每个创作者都应看重灵感的重要性和作用,并为陶艺作品注入鲜活的主题和灵魂。同时,要运用好灵感与拓展性思维的关系,谋篇布局,达到灵感与拓展性思维的完美性结合,从而创造出最精美的陶瓷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8.
直觉思维又叫灵感,是指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无法揭开问题的秘密,由于偶然的机遇而得到顿悟,找到答案的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和认识能力。历史直觉思维是指未经逻辑推理就直接对历史事物作出理解和结论的一种思维方式。在历史教学中,有些历史材料的潜在信息与客观历史实际若即若离,要真正揭开它的实质内核,必须依靠历史直觉思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直觉是人类感知世界的能方和方式,是深层思维的一种形式,直觉感受因人而异。重直觉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重要特点之一。本文仅从直觉在艺术中的作用展开说明。直觉能引发灵感,直觉在对艺术形式的把握、艺术欣赏方面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崔静  邱佩娜 《科技信息》2009,(25):128-129
创意思维作为一种超束缚性的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对于进行较高层面的立体裁剪设计者来说起着突破性、主导性的作用。而创意思维是可以通过一些方法的训练得以开发并提高的。因此,本文对立裁中的创意思维的训练方法做了一些初步的分析,将灵感和创意思维用于指导立裁设计,完成好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