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郑小艳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8):105-106,109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观取向。如果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不注意这种差别,就很容易造成语用失误。本文从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和权力距离这两个纬度对比并阐释英汉语中由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导致的语用差异。这不仅有助于我们从本族语和文化中找到参照的坐标,还有助于我们对英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跨文化旅游背景下.中美两国旅游者的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价值观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研究了中美旅游者在旅游观念、动机和行为上的差异,指出其差异的根源在于旅游者思想中的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价值观,并从历史和经济层面分析了中美旅游者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价值观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中美社会文化差异理解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雪  顾相菊 《科技信息》2010,(27):167-168
价值观念与文化是密切相融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会持有不同的价值观念。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作为中美不同文化的产物,集中体现了东西方价值观念的差异。通过对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定义和辨析,分析了中美两国文化价值观上的差异,进而解释中美人民在行为、思想上的一些区别。对这种差异的深刻理解,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英语,而且能更准确地理解西方社会文化,从而实现东西方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4.
论日常交际中折射出的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跨文化交际中,一定要紧紧把握价值观这一核心来了解中西文化差异。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是美国文化的核心,是美国文化的灵魂所在。个人主义价值观在美国日常交际中有着十分广泛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卢海燕 《科技信息》2007,(17):150-151
中国集体主义文化与西方个人主义文化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个主要方面。集体主义文化与个人主义文化的差异造成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主语人称代词使用的差异。集体主义文化影响下的中国学生多用复数主语人称代词;而个人主义文化影响下的本族语学习者多用单数主语人称代词。文章最后讨论了基于本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吴淑珍 《科技信息》2012,(16):169-169
当代中国社会上存在着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两种体现了不同文化模式的价值取向,并且呈现出垂直集体主义和水平个人主义的并存模式。本文拟描述当代中国以垂直集体主义和水平个人主义为主流的二元文化现象及其本质。  相似文献   

7.
王艳蕾 《科技信息》2013,(1):272-272,280
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发展,最初的语言跨文化交际已不能满足国际交流的需要。本文从跨文化语用学的视角,以Yule George的会话风格理论与Tannen Deborah的会话风格理论为基础,结合Hofstede Geert文化价值观的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探讨中美情景喜剧中的会话风格,以寻得影响跨文化交际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隐私观是影响人际社会交往中的一项重要因素,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隐私观差异较大。以集体主义为主流价值观的东方与崇尚个人主义的西方,在隐私观的范围、人际交往、生活空间、隐私处理和相关法律等层面上显示的种种不同说明,在当代留学青年中所体现出的发展趋向以及在外汉语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价值观念与文化密切相关,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会持有不同的价值观念。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作为中西方不同文化的产物,集中体现了东西方价值观念的差异。但在现今社会,这两者间的差异性或对比性出现相融合的部分。本文通过实例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一些观点以便于人们更好的认识中西方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在任何一门外语的学习过程中,使用本目标语进行文化交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能够使用本目标语进行交际也是学习语言的主要目标之一。但是如果对此种外语背后的文化背景不了解,难免出现语用失误,造成交际的冲突和失败,即所谓的语用失误。语用失误主要表现为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会语用失误。本文试从文化角度探讨造成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原因,包括价值观念的差异,思维方式差异,语言的负迁移,等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中日大学生的对人关系价值观的比较发现,虽然根据国家的不同,中日的对人关系价值观的结构也有一定的不同,但现在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对人关系价值观一样,都同时具有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和间人主义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跨文化交际中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如个人/集体主义、高/低权利距离等方面影响了会话人对语用原则--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遵守和违背.中西会话原则的差异源自不同的历史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3.
基于霍夫史特德的四个文化维度,即权利距离、不确定性规避、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刚毅性和柔弱性,以希尔顿国际饭店集团和锦江饭店集团为例,比较了两者之间的跨文化差异和管理,从内部和外部环境总结了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企业发展和进行跨文化管理的影响,提出了实行跨文化理解、跨文化融合及跨文化培训的跨文化管理方针。  相似文献   

14.
从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两个方面剖析了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常见的语用失误,进而指出造成语用失误的三个原因: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母语负迁移及语用知识的缺失。最后提出了避免语用失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四个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阐述了文化的内涵及其与语言的关系,说明语言和文化的相互交融性,语言的发展离不开特定的人文地理环境。接着阐述了英汉两种文化主要特点,帮助读者了解英汉两种语言产生、发展的不同文化背景。最后,本文主要从语用功能、语言结构,语义结构三方面分析了汉英语言差异和其蕴涵的根本文化差异,以及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对人语言行为的导向作用。西方主导价值观念—个人主义和富有逻辑的理性思维,分别在语言运用和语言结构的各个层面得以体现;中国人思维的整体性、内敛性,也突出地表现在汉语的谴词造句中。  相似文献   

16.
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信念、倾向、态度等的系统观念,起着影响行为取向、评价原则、评价标准的作用;是话语交际的出发点和先导。由于不同种族或国家的不同社会制度、宗教信仰、文化传承及不同的生活习俗,在话语交际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自然有差异。文章以壮英称呼、打招呼与道别、感谢与道歉等日常用语为例,探讨其语用文化语境背后蕴藏的价值观差异。  相似文献   

17.
李新  柴志敏 《科技信息》2012,(13):171-171
谚语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大自然、生产和生活实践的经验总结,因此,人们的认知对谚语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人们有不同的文化认知。本文从跨文化认知的角度分析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共同体现出的集体主义观,有利于读者打破固有的认为中国是集体主义、西方是个人主义的传统中西方文化观念,加深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了解认知对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兰洁 《科技信息》2013,(10):219-220
不同的语言就是不同文化的反映,英汉两种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社会规范、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如果交际双方不了解各自不同的语境因素,交际话语的语义信息是很难实现其在不同语境下的语义、语用等值的。一旦交际双方的语义语用信息不等值,语义迁移随之产生,给交际的顺利进行带来了障碍。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是对语义信息迁移进行语用充实的重要依据。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应该进行相应的语境补缺和语用充实,以填补交际中由于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和价值观的不同而造成的信息空缺。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以公有制、按劳分配为主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上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及市场竞争主体的复杂化,带来了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也使一些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了迷惘而无所适从。面对多元化价值观的现实,学校应对大学生进行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在价值观教育中必须注意清除市场经济消极面对大学生的影响,特别应警惕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对大学生的腐蚀作用。  相似文献   

20.
如果以改革开放为界把新中国分为两个历史阶段的话,道德和道德教育也相应地有两个历史范畴。本文对两个历史阶段的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原则、道德人格形象、道德情感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比,发现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都有非常曲折而辩证的表现,不是单一的,我国的道德和道德教育在本质上是同一个范畴的逻辑演变。德育内容从政治化走向了个人生活化,道德标准从非此即彼的二分法(二元思维)走向了以二元思维为基调的相对主义,而道德文化最后实际上走向了单一化(一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