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7年,面对张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古船》,评论界曾同声叹息,认为它“太丰富、太复杂”,“不能在短时间内全部把握和做出结论”。五年之后,当人们还没有断定对它是否已“全部把握和做出结论”时,张炜又推出了与《古船》风格迥然不同的第二部长篇《九月寓言》。人们立即被它的新异所吸引,但也立即感到它比《古船》更难“把握”——一年多来评论中的大量误读已证明了这一点。 可研究性是现代小说的重要品格。而一位年轻作家能连续推出这样有研究价值的长篇巨制,在我国现  相似文献   

2.
周大新的长篇新作《第二十幕》是一部具有史诗结构、伦理意义、“正史”品格的小说精品,也是一部具有独特文学意味和审美价值的20世纪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的历史长卷,充满了历史的生命感与生命的历史感。  相似文献   

3.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是一部批判现实的杰作。它通过众多的人物形象抨击了八股取士科举制度的罪恶,科举制度所造成的“功名富贵”热像病毒一样在整个社会流传扩散,毒化了人们的灵魂,浸染了社会风气。作品中的小人物胡屠户的身上表现了时代的折光,透露出强烈的时代气息,作者以敏锐的艺术眼光捕捉人物最富有个性特征和典型意义的语言行动,刻划了一个自私至极、势利透顶、庸俗愚昧的小市民形象。  相似文献   

4.
文学需要虚构,《三国演义》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当然也需要虚构。就全书来说,很多人都赞同“七实三虚”的说法,而其对关羽形象的描写却不是“七实三虚”,更不是历史人物的真实再现,就关羽一生的主要事迹对照《三国演义》与《三国志》,可知大部分是虚构的。而这个虚构的形象在人们心中已经取代了历史上真实的关羽形象,他的影响也不再仅限于文学范围,在宗教、民间崇拜里都有他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5.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是一部批判现实的杰作。它通过众多的人物形象抨击了八股取士科举制度的罪恶,科举制度所造成的“功名富贵“热像病毒一样在整个社会流传扩散,毒化了人们的灵魂,浸染了社会风气。作品中的小人物胡屠户的身上表现了时代的折光,透露出强烈的时代气息,作者以敏锐的艺术眼光捕捉人物最富有个性特征和典型意义的语言行动,刻划了一个自私至极、势利透顶、庸俗愚昧的小市民形象。  相似文献   

6.
《禁闭》和《现实一种》都是寓言性的小说,注重从荒诞性的角度去开掘人的生存本相,对人性进行了无情的解剖。《禁闭》是萨特的代表作品之一,表现了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观点。《现实一种》是余华的短篇小说,它表现了人类生存的荒诞体验和孤独感。通过对这两部小说的比较,分析他们在探索人类精神世界的成就,从而获得其时代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学者对萨特的《死无葬身之地》评论文章中,他们大多认为,剧中的五位游击队员是萨特塑造的英雄形象,他们虽然在反法西斯时失去了生命,但是却死得其所。此外,有人用“可能与不可能”的范畴去分析萨特这一剧作,并以人在处境中的“自由选择的艰难性”来说明“自由选择的不可能”。对此,进行了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8.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典范的长篇历史小说自然有着自身与众不同的独创性和特殊性,它深厚的文学内涵对后世的小说创作和文学理论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英雄史观”,本来是一个哲学命题,以此作为《三国演义》的一大诟病带有太多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按理说,以意识形态来鉴定文学常常不能对症下药,甚而会有无的放矢之嫌,但是,作为一部对历史英雄人物生动演义的文学作品,其宏观谋篇布局或是细微遣词造句都带有对英雄的精心刻画和深情厚谊,其深层用意是我们深入探究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9.
被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小说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是在古今读者群中广为流传的4部长篇白话小说,它们代表着我国古代长篇小说最高的思想和艺术水准。对它们进行叙述学研究是个较新的课题,能为中国古代小说史的著述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本文仅从叙述时间中的预述这一角度对之进行阐释论述。  相似文献   

10.
(一)德国伟大诗人歌德,在读了一部中国古典小说之后,曾这样评论过中国文学:“在他们那里,外在自然总是和人在一起共同生活着。人们总是听到金鱼在池里跳跃,鸟儿总是在枝头歌唱……”(《世界文学》一九五九年七月号,朱光潜译《歌德和爱克曼的谈话录》)读  相似文献   

11.
近年回族文学悄然勃兴,成为令人瞩目的文坛现象。仅就长篇小说而言,由回族作家创作,描写回族生活而产生较大影响的就有三部:女作家霍达写的《穆斯林的葬礼》,,张承志的《心灵史》和这部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十个女人的命运》,作者木斧。 木斧,本名杨莆,祖籍宁夏固原,后来成为四川成都的穆斯林。闻名于当代诗坛,四十年代的处女作却是小说(署名“默影”),现在又推出这样一部长篇,可见作为诗人的木斧一直怀有创作小说的梦想。  相似文献   

12.
《水浒传》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写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也是第一部英雄传奇小说,塑造了一百零八位好汉的形象.值得注意的是每位梁山好汉都有自己的绰号,好比自己的名片,这是《水浒传》的一大特色.本文试图从绰号命名方式及分类、绰号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绰号暗含的感情、绰号产生的原因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使人们更好地了解《水浒传》的这一特色.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的青年作家,都不大安分,搞小说的偏要玩一下评论,搞评论的偏要玩一下小说李庆西似乎也如此,但仔细一掂量,却不尽然。他七十年代末涉足文学伊始,一股劲儿搞小说,以《“我”和我的主人公》(与李杭育合作)闯入文坛,而三年后的《关于曹操形象的研究方法》的文学论文,却使他脱颖而出,一举成名。到目前为止,庆西在评论和小说两个领域里双轨齐进,并蒂莲开,说他是评论家,或者是小说家,均无不可。这里且说他的小说。  相似文献   

14.
《金瓶梅》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白话世情小说,对后世的小说创作与文化嬗变产生过较大影响,在文学史、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金瓶梅》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引起国外汉学家的注意。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金瓶梅》删节本,齐鲁书社出版的《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删节本,香港星海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金瓶梅词话》全校本,都促进了《金瓶梅》研究的深入发展。《金瓶梅》的版本,大体上可分为两个系统,三种类型。一是词话本系统,即《新刻金瓶梅词话》现存三部完整刻本及一部23回残本(北京图…  相似文献   

15.
魏晋志怪小说中有影射夫妇关系和家庭生活的内容,志人小说中有描写家庭生活的篇章;唐宋以来的文言传奇中有不少作品涉及到家庭生活的某些方面;宋元话本中有较完整的短篇家庭小说;《水浒传》中有众多市井家庭生活的描写,它们共同构成的“家庭小说”传统为长篇家庭小说奠基之作《金瓶梅》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资源。  相似文献   

16.
毕四海,一九八一年一月毕业于我校中文系,以其七九年发表于《山东文学》的小说《第一声妈妈》而步入文坛。十余载春风秋雨,四海已成为全国知名青年作家。他于一九八六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八七年被选为山东省政协委员。十余载笔耕,四海计出版长篇小说《皮狐子路》、《风流少东》等三部;出版《毕四海中短篇小说选》两卷;出版纪实散文集《一天云锦》一部;发表电视连续剧《梦断乌拉山》十二集,电影文学剧本一部,报告文学《鸳鸯大逃亡》等:总计约二百五十万字。四海曾获全国第二届青年文学创作奖,辽宁省政府优秀图书奖,山东文学优秀小说奖等;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全国著名评论家、作家汪曾祺、张韧、何镇邦、董德兴、何志云、李发模、任孚先、宋遂良、陈宝云、刘剑锋、李新宇、李先锋、付冰甲、丁尔纲、冰人、有令峻等人都曾著文评论过四海其人其文。现在,我刊又为校友毕四海专辟一栏,编发全国著名评论家章仲锷(《中国作家》副主编)、李师东(《青年文学》编辑)等人评论四海作品的文章,以飨读者。——编者  相似文献   

17.
中篇通俗小说是介于长篇通俗小说和短篇通俗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形态,是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一个重要品种,却长期为人们所忽视。明末清初诞生了一大批中篇通俗小说作品,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烟水散人徐震是当时最多产的作家,而李渔《十二楼》的水平最高,影响也最大。明末清初中篇通俗小说的艺术成就和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和汲取。  相似文献   

18.
在精神和信仰空白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以文学的方式努力为人类寻找着“构筑灵魂的场所”,寻找着存在的本质意义。大江健三郎在创作中融人了萨特、斯宾诺沙与托马斯等人的理念,这使得《空翻》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萨特存在主义,从而形成了大江文学那带有鲜明东方色彩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名著清代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人物众多、丰富多彩,得到了权威学者们的广泛评论。的确,这样一部多彩多姿的小说不仅要让权威人土欣赏而且还要引起大众的理解。同时,读者还要欣赏到小说对寓言的应用,现实主义的描写以及小说结构的处理。人们可以用男女平等主义的文学评论方法来评论《红楼梦》。为了避免偏见,本文根据男女平等的现代观点来探讨曹雪芹的小说以及曹雪芹的伟大艺术,愿为庞大的红学研究贡献一点见解。 首先必须申明有关女性的文学作品,不用两性完美或纯审美的评论习俗。更确切地说,有关女性的评论家往往会成为带有政治思想的评论家,这种评论思想去寻求揭露在男女问题上的描写方面存在的自相矛盾和模糊不明。  相似文献   

20.
<正> 《故事新编》是鲁迅研究中争论最多的作品之一。有人根据作品穿插的现实生活题材所包含的讽喻性,就认定它是“以故事的形式写出来的杂文”;也有人依据历史小说概念来评定,认为从严格意义上说它不能算作历史小说,只能是“一般的短篇创作小说”;更多的研究者认为它是一部历史小说,但是作品中“直接抨击现实的细节”,“是这部作品客观上确实存在的缺点”;有人虽然承认作品中穿插的抨击现实的细节是鲁迅小说的“独创”,但又认为这是鲁迅“取战斗之一利,而存艺术之一弊”。围绕《故事新编》研究中的主要分歧,是它的题材处理。到底如何理解鲁迅在其创作中处理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的深刻意义?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第一个对《故事新编》予以正确评论的是茅盾。他认为《故事新编》是五四以来用历史事实为题材的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